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经典习题及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848829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1,0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经典习题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经典习题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经典习题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经典习题及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经典习题及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经典习题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与全等三角形经典习题及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切记:“有三个角对应相等”和“有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 例例 1. 如图,四点共线,。求证:,A F E BACCEBDDFAEBFACBD。ACFBDE 例例 2. 如图,在中,是ABC 的平分线,垂足为。求证:ABCBEADBED。21C 例例 3. 如图,在中,。为延长线上一点,点在ABCABBC90ABCoFABE 上,连接和。求证:。BCBEBF,AE EFCFAECF例例 4. 如图,/,/,求证:。ABCDADBCABCD例例 5. 如图,分别是外角和的平分线,它们交于点。求证:,AP CPABCMACNCAP为

2、的平分线。BPMBN例例 6. 如图,是的边上的点,且,是DABCBCCDABADBBAD AE的中线。求证:。ABD2ACAE例例 7. 如图,在中,为上任意一点。求证:ABCABAC12 PAD。ABACPBPC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 7 7 月月 2222 日作业日作业一、选择题:1. 能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 两直角边对应相等B. 一锐角对应相等C. 两锐角对应相等D. 斜边相等2. 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的是( )ABCA. ,B. ,3AB 4BC 8CA 4AB 3BC 30AoC. ,D. ,60Co45Bo4AB 90Co6AB 3. 如图,已

3、知,增加下列条件:;12 ACADABAEBCED;。其中能使的条件有( )CD BE ABCAED A. 4 个B. 3 个C. 2 个D. 1 个4. 如图,交于点,下列不正确的是( )12 CD ,AC BDEA. B. DAECBE CEDEC. 不全等于D. 是等腰三角形DEACBEEAB5. 如图,已知,则等于( )ABCDBCAD23BoDA. B. C. D. 无法确定67o46o23o二、填空题:6. 如图,在中,的平分线交于点,且ABC90CoABCBDACD,则点到的距离等于_;:2:3CD AD 10ACcmDABcm7. 如图,已知,是上的两点,且,若ABDCADBC

4、,E FBDBEDF,则_;100AEBo30ADBoBCF8. 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按如图的方式折叠,为折痕,则的大小为,BC BDCBD_;9. 如图,在等腰中,平分交于,Rt ABC90CoACBCADBACBCD于,若,则的周长等于_;DEABE10AB BDE10. 如图,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若,D E F BABCDAECFAECF,则_;10BD 2BF EF 三、解答题: 11. 如图,为等边三角形,点分别在上,且,与ABC,M N,BC ACBMCNAM交于点。求的度数。BNQAQN12. 如图,为上一点,交90ACBoACBCDABAECDBFCD延长线于点。求证:。

5、CDFBFCE答案答案例例 1.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从结论入手,全等条件只有;由两边ACFBDE ACBDAEBF同时减去得到,又得到一个全等条件。还缺少一个全等条件,可以是EFAFBE,也可以是。CFDEAB 由条件,可得,再加上,ACCEBDDF90ACEBDF oAEBF,可以证明,从而得到。ACBDACEBDF AB 解答过程解答过程:,QACCEBDDF90ACEBDF o在与中Rt ACERt BDFQAEBF ACBD (HL)Rt ACERt BDFAB QAEBF ,即AEEFBFEFAFBE在与中ACFBDEQAFBEABACBD (SAS)ACFBDE 解题后的思考解题

6、后的思考:本题的分析方法实际上是“两头凑”的思想方法:一方面从问题或结论入手,看还需要什么条件;另一方面从条件入手,看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再对比“所需条件”和“得出结论”之间是否吻合或具有明显的联系,从而得出解题思路。小结:小结:本题不仅告诉我们如何去寻找全等三角形及其全等条件,而且告诉我们如何去分析一个题目,得出解题思路。例例 2.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直接证明比较困难,我们可以间接证明,即找到,21C 证明且。也可以看成将“转移”到。2 1C 2那么在哪里呢?角的对称性提示我们将延长交于,则构造了FBD,ADBCF可以通过证明三角形全等来证明2=DFB,可以由三角形外角定理得DFB=1+C。

7、解答过程解答过程:延长交于ADBCF在与中ABDFBD(ASA Q90ABDFBD BDBDADBFDB oABDFBD 2DFB 又 。Q1DFBC 21C 解题后的思考解题后的思考:由于角是轴对称图形,所以我们可以利用翻折来构造或发现全等三角形。例例 3.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可以利用全等三角形来证明这两条线段相等,关键是要找到这两个三角形。以线段为边的绕点顺时针旋转到的位置,而线段正好是AEABEB90oCBFCF的边,故只要证明它们全等即可。CBF解答过程解答过程:,为延长线上一点Q90ABCoFAB90ABCCBF o在与中ABECBFQABBC ABCCBF BEBF (SAS)A

8、BECBF 。AECF解题后的思考解题后的思考:利用旋转的观点,不但有利于寻找全等三角形,而且有利于找对应边和对应角。小结:小结:利用三角形全等证明线段或角相等是重要的方法,但有时不容易找到需证明的三角形。这时我们就可以根据需要利用平移、翻折和旋转等图形变换的观点来寻找或利用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例例 4.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关于四边形我们知之甚少,通过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可以把原问题转化为全等三角形的问题。解答过程解答过程:连接AC/,/Q ABCDADBC,12 34 在与中ABCCDAQ1243ACCA (ASA)ABCCDA 。ABCD解题后的思考解题后的思考:连接四边形的对角线,是

9、构造全等三角形的常用方法。 例例 5.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要证明“为的平分线” ,可以利用点到的距离相BPMBNP,BM BN等来证明,故应过点向作垂线;另一方面,为了利用已知条件“分别P,BM BN,AP CP是和的平分线” ,也需要作出点到两外角两边的距离。MACNCAP解答过程解答过程:过作于,于,于PPDBMDPEACEPFBNF平分,于,于Q APMACPDBMDPEACEPDPE 平分,于,于QCPNCAPEACEPFBNF PEPF ,QPDPEPEPFPDPF ,且于,于QPDPFPDBMDPFBNF为的平分线。 BPMBN解题后的思考解题后的思考:题目已知中有角平分线的条件

10、,或者有要证明角平分线的结论时,常过角平分线上的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或判定来解答问题。例例 6.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要证明“” ,不妨构造出一条等于的线段,然后证其等2ACAE2AE于。因此,延长至,使。ACAEFEFAE解答过程解答过程:延长至点,使,连接AEFEFAEDF在与中ABEFDEQAEFE AEBFED BEDE (SAS)ABEFDE BEDF ,QADFADBEDF ADCBADB 又QADBBAD ADFADC ,QABDFABCDDFDC在与中ADFADCQADADADFADCDFDC (SAS)ADFADC AFAC又Q2AFAE。2ACAE解题后

11、的思考解题后的思考:三角形中倍长中线,可以构造全等三角形,继而得出一些线段和角相等,甚至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例例 7. 思路分析:思路分析:欲证,不难想到利用三角形中三边的不等关系来证ABACPBPC明。由于结论中是差,故用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来证明,从而想到构造线段。而ABAC构造可以采用“截长”和“补短”两种方法。ABAC解答过程解答过程:法一:在上截取,连接ABANACPN在与中APNAPCQ12ANACAPAP (SAS)APNAPC PNPC在中,QBPNPBPNBN,即 ABACPBPC。PBPCABAC法二:延长至,使,连接ACMAMABPM在与中ABPAMPQ12ABAMAPA

12、P (SAS)ABPAMP PBPM 在中, QPCMCMPMPC。ABACPBPC解题后的思考解题后的思考:当已知或求证中涉及线段的和或差时,一般采用“截长补短”法。具体作法是:在较长的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等于一条较短线段,再设法证明较长线段的剩余线段等于另外的较短线段,称为“截长” ;或者将一条较短线段延长,使其等于另外的较短线段,然后证明这两条线段之和等于较长线段,称为“补短” 。小结:小结:本题组总结了本章中常用辅助线的作法,以后随着学习的深入还要继续总结。我们不光要总结辅助线的作法,还要知道辅助线为什么要这样作,这样作有什么用处。 同步练习的答案同步练习的答案一、选择题:1. A2. C3. B4. C5. C二、填空题:6. 47. 8. 9. 1010. 670o90o三、解答题:11. 解:为等边三角形QABC,ABBC60ABCC o在与中ABMBCNQABBC ABCC BMCN (SAS)ABMBCN NBCBAM 。60AQNABQBAMABQNBC o12. 证明:,QAECDBFCD 90FAEC o90ACECAEoQ90ACBo90ACEBCFoCAEBCF 在与中ACECBFQFAEC CAEBCFACBC (AAS)ACECBF 。BFCE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