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解读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842980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7.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解读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解读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解读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解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解读(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8 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解读生活中,人们不仅关注自身的需要,也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 种“被需要”的心理普遍存在,对此你有怎样的认识?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 要求: (1)题目自拟; (2)不少于 800 字。“被需要”与价值 |试题解析在新高考的背景下,2018 年上海卷作文题继续延续了 2016、2017 年的作文类型,考 查 了社会现象类作文,这应该是属于情理之中的事情。继 2016 年考查了对评价他人的生活现 象的看法、2017 年考查了对预测现象的看法,上海的许多学校一直在引导学生练习社会 现象类作文,包括一模、二模考试中上海不少区的作文题也都或多或少考查

2、了社会现象类 作文。2018 年则考查了对“被需要”这种心态的认识,这既是一种传承,又是一种新的尖 破。王要表现在:1、由“外”而“内” 。今年的高考作文题可以说属于“生活常理” ,这也属于“情理之中” 。其实,无 论怎样变化,上海的高考作文都在要求考生以自身的考察为入口,以社会的思考为出 口,以对身边事实的关照为基础,结合自己的逻辑思维的能力,得出一个属于自己的 结论。这已经不是简单地在“写作文” ,而是要求学生“写生活”!一切高级精神层 面的东西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对生活的关照思考就是对社会的思考。从 2009 年至 2015 年作文命题材料呈现由“典籍格言”逐步转向“生活常理” ,

3、2016 年、2017 年则关注“社会现象” ,这是上海考生所众所周知的。而同是社会现象类作文,2018 年作文相较于 2016、2017 年则又表现出了不同之处。2016 年强调对是评价他人生活 的看法、2017 年强调对预测看法的思考,这两年的作文都是着眼于社会上普遍存在的 一种表层现象的看法或思考,而 2018 年则强调的是对“被需要”心理的认识, “被 需要”更强调的是深入内心的需求,是对社会现象的深入挖掘,是对自我内心的深入 思考。2、由“点”到“面”。上海作文题,主要有两根绳子,一根联系着思辨,另一根联系着生活,将理论和实际同时纳入题目中,内涵丰富而不复杂。从 2009 年至 20

4、15 年作文命题材料呈现由“典籍格 言”逐步转向“生活常理”,但无论如何,都在强调两个概念之间的思辨,是两个点之间 关系的辩证思考,是属于从“点”出发的“两点论。2016、2017、2018 年的则关注“社会 现象”,是属于对某一个“面”的看法、认识或思考。3、哲理思考的“进一步空间”。2018 年的上海作文题目,乍一看,不过了了,而细细剖析之后,却能发现其朴实的面纱 下又有所变化。以往上海高考作文考到关系型哲理思辨类作文,基本上必须两者必须兼顾, 不可偏废,而今天的作文则不然。材料中围绕“被需要”的心理普遍存在,不同的人有不 同的见解和认识,属于社会现象类作文,考生可以选择不同的对象,确定自

5、己的观点。针 对于这则材料,对“被需要”的心理,无论是“被需要”对人生的积极意义,还是单纯议 论生活中需要强调“自身需要”,抑或辩证分析生活既要强调自身需要,亦需通过“被需 要”,在“需要”与“被需要”之间,实现人生价值,无论哪一种观点言之成理亦可,这 便使写作的空间进一步扩大,而不仅仅局限价值,无论哪一种观点言之成理亦可,这便使 写作的空间进一步扩大,而不仅仅局限于必须辩证分析之一隅。这对于考生来说相对降低 了写作的难度,为考生进行深入的哲理思考拓展了空间。(写作指导面对高考材料作文,考生所要解诀的是:材料是什么?材料要彰显什么?我要写什么?我 要怎么写?我写的目的是什么?那么,解诀这几个方

6、面的问题,则需要:1、读懂材料所谓“读懂材料”,简而言之,就是明确材料的类型、材料的指向与材料的侧重。就 材料类型而言,材料可分为:社会现象类;评议对象类; 哲理思辨类。2018 年的上海高考 作文属于社会现象类。材料的指向是对于“被需要”的心理普遍存在与“体现价值”这一 现象的见解和认识,需要考生对材料深入解读的基础上,谈谈自己的哲理思考。 而材料在命题上的侧重则是要求考生谈谈自己的认识,而并不是直接要求考生直接提 出对不同见解的看法。“认识”除了侧重于对自己观点、见解、看法的陈述分析。还要有 深入剖析反思。如思考:“被需要”心理是什么现象?“被需要”心理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材料中表述为“

7、时常渴望被他人需要,以体现自己的价值”这一提示不可丢)。“被需要” 心理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积极抑或消极影响)?然后选择自己思考感受最深的一点或几点来 运思行文。这一点,考生需要明确。2、深刻立意 千古文章意为高。一篇考场作文的优劣,其关键在于立意的高低。在考场作文中, 如果相同的一个角度,写的人多了必然出现撞车效应,要想鹤立鸡群,谈何容易。确定材 料中心,选好角度之后,更应兼顾“别开生面”和“立意深刻”两个方面,选别人没有想 到的或把立意能够提升到对人生的深刻见解角度,写自己独有的见解与感悟,才能超凡脱 俗。 材料的关键词是“自身需要”、“被需要”与“价值”,以及关联词“不仅. 也 ”“被需

8、要”强调的是渴望被他人需要,目的是能够借此来体现自己的价值。强调了“被 需要”与“价值”之间的关系,侧重于“被需要”心态。从正面来说,我们因为被他人、 被社会需要,而能更好地展现自己的价值。从思辨角度来说,考虑到关联词“不仅.也. .”便是递进关系,则可以既强调自身需要也强调“被需要”,进而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针对今年的上海高考作文可选的立意有:(1)、自我因“被需要”而绽放价值。个人存在于世界之上,在践行自我价值的同时, 更多地因为被他人、被社会需要而能够更好地践行社会价值,实现人生价值。(2)、价值的实现是自身需要和“被需要”的协调统一。个人的价值,首先要关注自 身的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内

9、涵,这样才能更好地绽放自己。与此同时,在“被需要”之 际, 能以更好的姿态去温暖他人、温暖社会。(3)“自身需要”与“被需要”,当如何抉择?当自身的需要与“被需要”发生矛盾 之际,应当如何去抉择。(4)自我需要是物质文明的基础, “被需要”是精神存在的升华,两者的结合才是社会前进的动力源泉。 (5)自我需要是自我的不断满足,而被需要是社会对自我过往的肯定,是对未来的鼓 舞。 (6)总是通过被他人需要来彰显自己的人生价值也是一种不好的现象, 背后缺失的是 对我的价值定位和认识。3、选好素材:(1)昭君自愿出塞,是因为她心里明白自己是被民族所需要的,她的”被需要” ,消弭 了汉匈百年仇怨,为百姓换

10、来了半个世纪的和平安宁。史可法坚守扬州,是因为他明白自 己被身后的百姓所需要,为此杀身成仁而不惜。李时珍走遍山野,四处寻访,编著本草 纲目 ,是因为他明白自己被每一个百姓所需要,救助每一个百姓,是他作为医者的责任和 信念。无数英雄的存在,正式因为他们“被需要” ,被他人所需要,被社会所需要,被民族 所需要,因“被需要” ,而绽放出自己的人生价值。 (2)川航机长刘传建在飞机发生意外之际,他是在考虑自身的需要还是考虑乘客的“被 需要”?叶嘉莹在 94 岁高龄之际捐出一千多万给到南开大学创立“迦陵基金”等,都是明 确了自我的需要是要去不断提升自我,然后在一定的机缘中,他们更多的担起了一份责任 或信

11、念,去温暖社会,绽放价值。(3)在历史长河中,人们只有先行满足了自我的物质需要(比如人类的起源、现实生活中人们的衣食住行),才能更好的实现“被需要”,践行精神存在的升华,燃烧自己,进而温暖社会,促进社会不断进步。【复复习习指指引引】1 1. .留留心心生生活活,关关注注社社会会。 写作文其实就是写生活,写社会。作文材料是对生活、对社会的高度凝聚,是升华了的生活。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与学习中,多关注社会热点信息,留意身边发生的事件。对生活、社会中发生的2 2、先先模模仿仿,后后创创造造。 作文的写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每年高考后,市面上或网络上都会有大量的优秀作文篇目,哪怕是往届一模二模的优秀作文

12、篇章,新一届高三考生可以对这些优秀作文进行整理搜集,从中鉴往知今,学习其中优秀作文的亮点,吸取其中差作文的教训,为自己的写作提供借鉴。3 3. .重重视视课课本本。 高中三年,我们一直忽略了课本是我们学习语文最主要的工具。其实,六册语文课本中,蕴藏着无数有待我们挖掘的宝藏。其中各个重点篇目中的典型人物和事件,尤其是文言文中的经典名句,都是可以为我们写作文提供素材借鉴的。4 4. .注注重重积积累累,读读写写结结合合。 注重两种文本的阅读:一是与社会文化相关的时文,二是名家经典散文或小说。品味经典文章的思想、艺术手法及语言特点,将时文中的新观点、新思想融入自己的写作,提高写作水平。5 5. .知知己己知知彼彼,进进行行适适度度有有效效的的训训练练。了解高考命题选材,构思和题干设计大致规律。训练时特别注意三点:一是提高审读材料的能力,二是积累素材意识,三是语言表达上的简洁明了。在整体训练基础上查缺补漏,有针对性地提升应考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