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社区“大党委”,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833658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社区“大党委”,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构建社区“大党委”,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构建社区“大党委”,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构建社区“大党委”,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构建社区“大党委”,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构建社区“大党委”,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社区“大党委”,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社区 “大党委 ”,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 确立党员社区属地化服务的原则确立党员社区属地化服务的原则 社区党委要求每个党员必须始终牢记,共产党人“一定要每日每时关心群众利益,时 刻想到自己的政策措施一定要适合当前群众的觉悟水平和当前群众的迫切要求。凡是违背 这两条的,一定行不通,一定要失败”。党员在社区,不单单是普通居民,更应以一名党 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清醒认识社区居民的客观状况和主观需求,“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 展好社区居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居民的服务需求作为第一信号, 把居民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第一标准”,确立党员社区属地化服务的原则。 第一,以组织社区党员参与

2、为动力。党员参与社区服务,开展共驻共建是发挥党员先 锋模范作用的必然要求。实际中,社区党员开展活动较为复杂,有的组织关系在社区,有 的组织关系不在社区;有的组织关系今天在社区,明天就不在社区;有的参加社区党组织 活动,有的根本就不参加社区党组织活动;有的支持社区党组织工作,有的则不管不问, 不参与社区服务。这些情况削弱了党员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降低了党员服务 社区的实效。为此,中共奎文区委明确要求,党员干部“要勇挑重担、奋勇争先,越是困 难多的地方、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是矛盾集中的地方,越要敢于大显身手”。通过建 立“四站两岗一家”,即流动党员服务站、在职党员管理站、直管党员活动站

3、、党员志愿 者(党员义工)工作站,“党员谈心岗”、“党员先锋岗”,社区党员之家(社区党员服 务中心、社区党校),明确党员职责、稳定党员心态、激发党员热情,将其转化为党员服务 社区的自觉动力。 第二,以满足居民服务需求为导向。社区面积不大、人口不多,但承担改革发展稳定 的任务不轻,提供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标准不低。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党委只有紧紧依 靠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情绪,代表群众利益,才能形成强大的 力量,顺利完成自己的各项任务,真正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为此,奎 文区社区党委从社区居民服务需求出发,整合区域内党组织和党员的力量,将“党在群众 中的威信要靠

4、普通党员的先进性来体现,群众对党的认同也是在具体为民服务的工作中实 现”的先进理念融入社区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先进性、充分调动党员参与社区服务活 动,党员服务在社区,党员贡献在社区,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发挥在社区,努力做到“社 区十大员、志愿做奉献”,促进党员在社区健康成长。 第三,以提高居民满意程度为标准。社区的建设主体是居民,服务对象是居民,党员 在推动社区建设、开展社区服务中,就要紧紧围绕社区居民的需求,以不断提高居民满意 程度为衡量自身工作改进成效的标准,使居民真正想得起、找得到、信得过党组织和党员, 实现“居民有需求找党组织和党员”的和谐社区党建新格局。同时也要看到,“基层党建 工作

5、,面对的是辖区内所有人员,解决的是各类人员的公共事务,因而需要得到各方资源 的支持”。党组织和党员在社区居民支持下,能够更好地服务社区。奎文区社区党委通过 邀请社区居民代表参加社区党建监督委员会、推动驻区单位设施无偿或低价向居民开放、 公示党员信息以接受居民监督、开展“党员奉献在社区、党旗飘扬在社区”主题活动等灵 活多样的形式,不断增强社区党建工作的亲和力、感召力,使居民真切感受到“社区是我 家、奉献靠大家”。 第四,通过提供服务把各方面群众组织起来,不断提高城市基层社会的组织化程度。 社区居住与生活着各方面群众,分散性、流动性是其特点。单纯的行政管理和组织管理解 决不了流动性与分散性问题。只

6、有提供社区服务,把大家组织起来,让各方面人群在接受 服务中,形成“组织”的意识,找到“组织新家”的感觉。然后再通过组织平台创新,逐 步把分散的、流动的人群组织起来,不断提高基层社会的组织化程度。 探索社区属地化服务的途径探索社区属地化服务的途径 社区属地化服务,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新探索。奎文区社区党委通过探索设立 “四站两岗一家”制度和功能型党支部,将党员服务社区“设岗定责、依岗承诺、志愿服 务、互助结对”的基本要求,落到加强社会管理的实践中。 第一,设岗定责。党员在社区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不是一句空话,是要有基本依据的, 是要落到实处的。因此,设岗定责,使党员拥有发挥作用的岗位、肩负明确适

7、当的职责, 就显得尤为重要。奎文区社区党委探索设立的“四站两岗一家”制度,为党员设定岗位、 明确职责准备了条件。通过在社区服务中心建立社区党员之家(社区党员服务中心、社区 党校);设立流动党员服务站、在职党员管理站、直管党员活动站、党员志愿者(党员义 工)工作站等形式,为社区内的全体社会成员提供优质的服务。在服务中,赢得民心,探 索如何把群众组织起来的新途径。在服务中,社区党委对党员服务实行“跟踪管理”、 “双重管理”、“全责管理”、“星级管理”;设立“党员谈心岗”、“党员先锋岗”, 积极开展“争先创优”和党员谈心活动,探索如何把党员更好地组织起来的新途径。 第二,依岗承诺。驻区单位党员在社区

8、发挥作用,离不开所在单位的支持和推动。奎 文区社区党委与驻区单位党组织探索“双诺双述双评”制度,提高了驻区单位共建意识, 增强了社区党组织凝聚力,调动了驻区单位党员服务社区的积极性。首先,双向服务承诺。 年初,社区党委会同驻区单位党组织广泛调研、征求意见,就社区发展、党员管理、志愿 服务、维护稳定等问题签订双向服务承诺书,进行公示、接受民主监督。其次,双向 沟通反馈。一月一沟通、一季一反馈、半年一征求,以了解情况、查找问题、研究措施。 最后,召开述职述评会议。年末,社区党委和驻区单位向驻区单位代表、新经济社会组织 代表、社区党员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进行述职,接受民主评议,当场公布评议结果。

9、 这项制度,有力地推动驻区单位党员定期到社区开展各类志愿活动,使共驻共建取得显著 成效。 第三,志愿服务。党员参与社区志愿服务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党员服务社区 的真实情况。奎文区社区通过建立“党员(社区)服务联盟”,将辖区内的党员志愿者 (义工)队伍、青年志愿者队伍、顾问团等各类志愿服务队伍纳入服务联盟统一管理,建 立 46 个“党员(社区)服务联盟”,并在“党员(社区)服务联盟”及各类党员志愿者服 务队上,再建党组织,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家政服务等便民业务。经过不断努力,“各社 区共设置人大代表联络站 31 个,居民论坛(议事厅、社区讲堂)21 个、群众诉求服务室 44 个、党员谈心室

10、39 处。社区社会志愿者组织发展到近 500 个,积极开展了党员奉献 在社区、义务巡逻护社区、青春闪亮为社区等多种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参与 的社区群众达 7000 人”。 第四,以基层党组织设置创新带动社会管理创新。基本思路是社区党委对社区内的所 有党员进行重新组织、重新排列组合,让党员取长补短、形成合力,推动工作开展。具体 做法是,奎文区 42 个社区党委打破传统党组织设置模式,“按党员爱好特长、从业性质等 建立功能型党支部,按地域相邻、行业相近、业态聚集原则把党组织建在产业、行业、 协会上”,灵活组建便民服务型、维护稳定型、交流提升型、经济发展型、和谐共进型等 各类功能型党支部,发挥每个党

11、员的特长,靠特长为社区所有成员提供优质服务。这种服 务,有党员个性特长的有效发挥,有党组织专业特长的组织合力,不但提高了服务质量, 也极大地提高了党员的专业服务能力。群众和愿意接受这种服务,在接受服务中,群众也 愿意被社区党委把他(她)们也组织起来,投入到社区建设、社区文艺文化活动和社会管 理中。例如,奎文区东关街道奎文门社区,把党员编入相关党支部,把若干党支部联合起 来,使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得到最大发挥。 案例:打造社区案例:打造社区“四心桥四心桥”,温暖社区一家人,温暖社区一家人 奎文区东关街道奎文门社区党委开展零距离访谈,以“有话向党说、有事找党帮”为 宗旨,创新工作思路,培育特色品牌,

12、打造“四心桥”,营造亲情奎文门。 在社区各单位设立特色党支部,建立党员群众学习、娱乐、谈心、健身等多功能于一 体的“社区党群之家”,发挥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党群议事会为平台,发挥辖区单 位、在职党员的作用,形成资源共享、活动联办、双向互动的工作机制,发挥社会各界人 士的热情,开展“共建进社区”活动。以此为基础,实施“四心桥”工程: 服务党员“暖心桥”:依托服务中心党支部和社情民意党支部,建立展示党员教育、 管理、服务窗口;依托“红色家园”创建,使社区党组织真正成为社区党员的温馨之家、 凝聚党员的坚实阵地和组织党员的坚强堡垒; 党员居民“连心桥”:依托老年党支部和大学生党支部,确定每月最后一

13、个星期五为 “党员居民接待日”,党员和居民坐在一起,不掩盖矛盾、不回避困难,“面对面”做沟 通,“心贴心”解难题; 扶贫助困“爱心桥”:依托雷锋党支部和维权党支部,帮扶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从 社区实际出发,开展邻里活动,送温暖、促就业,深化“一助一”、“一联一”系列活动, 增强党员和居民对社区大家庭的认同感、归属感和荣誉感,树立“社区是我家、有事靠大 家”、“一家有事、百家相助”的责任意识、关爱意识和团结意识; 社区共建“安心桥”:依托治安巡逻党支部,加强社区党委和单位支部联系,开展联 创共建活动,吸引和凝聚社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在“红色家园”与党 员、居民“零距离对话”。 总

14、之,从形成共识,确立原则,再到稳步推进社区属地化服务,一种新型的社会管理, 在社区服务中逐渐生成。 奎文区的新举措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探索奎文区的新举措是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新探索 首先,社区“大党委”的建立与运行,创新了城市基层社会的领导体制和管理体制。 社区是城市社会的基本单元,是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和人居的基本平台。加强和创新城 市社会管理的重心在社区,改善民生的依托在社区,维护稳定的根基在社区。随着工业化、 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和国际化进程的深入,社区日益成为各种利益关系的交汇点、各 种社会矛盾的集聚点、社会建设的着力点和党在基层执政的基本支撑点。因此,加强和创 新社会管理,必须要解

15、决党在基层的领导体制和基层社会的管理体制问题。中共奎文区委 顺应城市化的发展潮流,先对城市基层进行科学的“网格化”定位,在每个“网格”内, 组建一个新的社区。每个社区组建一个社区“大党委”(以下称社区党委),作为社区的 领导核心,实现基层社会领导体制创新。在区委和街道党工委的领导下,社区党委对本社 区内的原村、居委会体制实施稳步改革,统一建立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和 社区监督委员会。社区“大党委”行使领导权、社区成员代表大会行使决策权、社区居民 委员会行使执行权、社区监督委员会行使监督评判权,从而实现了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创新。 在具体的社区建设中,一是社区内各单位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全体

16、社区成员共同参与,逐 步构建起了条块结合、优势互补、相互配合、体制理顺、管理有序、资源融合、服务一体 的社区党建运行新机制;二是统一搭建新的社区服务平台,建立起“社区服务中心-责任 网格-楼组-单元”四级管理体制,实现社区管理服务无缝隙、全覆盖,提供的社区服 务实现全覆盖;三是社区党委对社区内的所有党员进行属地化管理,对社区内的本地居民 与外来成员,提供一体化的社区服务。 其次,在社区党委领导下,提供的全新的社区服务,不断满足了社区所有成员的服务 需求。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就看搭建什么样的平台为全体社会成员提 供服务。奎文区调动社区内的所有力量和资源,积极参与社区服务;经过整合与融合资源, 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在具体的社区服务中,一是建立标准化的社区服务中心,确立 “八个不出社区”的服务体系,为社区成员提供医疗卫生、就业社保、治安警务、社会救 助、法律咨询、教育培训、文化体育、社会诉求等政府公共服务。二是不断创新服务载体, 建立功能型党支部、创建党员服务联盟,拓展社区服务内容和拓宽服务领域,建立健全信 息服务平台和各种便民利民超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