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 夏 扶 贫 开 发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5829942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宁 夏 扶 贫 开 发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宁 夏 扶 贫 开 发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宁 夏 扶 贫 开 发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宁 夏 扶 贫 开 发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宁 夏 扶 贫 开 发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宁 夏 扶 贫 开 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宁 夏 扶 贫 开 发(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宁宁 夏夏 扶扶 贫贫 开开 发发 信信 息息 快快 报报自治区扶自治区扶贫贫开开发办发办公室公室 ( (2004002) ) 2004 年年 2 月月 9 日日专题信息专题信息20032003 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年扶贫开发工作总结2003 年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也是我区新一轮扶贫开发推进力度最大、支持项目最多、实施效果最好的一年。一年来,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高度重视下,按照“盐池会议”、 “固原会议”确定的关于南部山区的发展方略,我区扶贫开发工作紧紧抓住自治区加快退耕还林还草步伐和封山禁牧的有利时机,认真分析我区特别是山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态势和农民增收的现状,积极

2、探索不同片带扶贫到村到户的有效机制和工作措施,认真研究结构调整、产业扶贫、科技扶贫和提高农民素质的新途径。在具体工作中,围绕“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的实施,坚持项目带动,综合治理,使今年的扶贫开发取得了积极的进展。 一、一、20032003 年工作进展情况年工作进展情况(一)以第一批(一)以第一批 411 个行政村个行政村为为扶持重点的扶持重点的“千村扶千村扶贫贫开开发发工程工程”全面全面实实施,施,进进展展顺顺利利。按照新阶段扶贫开发确定的“省负总责、县抓落实、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要求,今年以来,我区扶贫开发工作重心不断下移,直接瞄准贫困人口,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以 9 县 2区第一批扶持

3、的 411 个行政村为重点,全面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规划的各类扶贫项目,进一步加大了草畜、马铃薯、劳务输出等主导产业和菌草、中草药以及小杂粮等特色产业的实施力度,加快了重点村结构调整步伐。截止目前,411 个行政村近 90的无偿投资项目已完成,实施效果明显。改善重点村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巩固温饱成果是实施“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的重点。今年以来,按照“千村工程”规划,结合重点村实际,重点实施了基本农田建设项目、圈棚建设项目、太阳能灶、沼气等能源建设项目。截止目前,圈棚建设项目、太阳能灶、沼气等能源建设项目已按计划完成。据各县统计,今年安排的 35 万亩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已近尾声。今年农田建设在

4、坚持统一规划、综合治理的同时,有四个明显的特点:一是向没有修建基本农田的重点村倾斜;二是同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机结合,该退的不修,有退有修的地方按人均 3 亩安排;三是大部分县的基本农田建设标准高、要求严,有的县采取水准仪放线,做到了宽、大、平;四是注重田间道路配套建设。(二)以(二)以调调整整农业产业结农业产业结构构为为重点的重点的“10 万万贫贫困困户户养羊工程养羊工程”、 、“百万百万亩亩种草工程种草工程”强强有力地推有力地推动动了宁南山区草畜了宁南山区草畜业业的的发发展展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改善生态环境,为加快南部山区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空间和条件。今年以来,结合自治区退耕还林草和封山禁

5、牧工作,我区积极培育退耕还林后续支柱产业,组织实施了以羊产业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突破口的“10 万贫困户养羊工程” 。为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我们克服资金不足和“非典”疫情的影响,加大工作力度,提前完成了 2003 年计划的 24666 只小尾寒羊和 7969 只滩羊的采购任务,同时,制作了 500 多张光盘,提前发放到扶贫工作重点村,以加强舍饲养殖实用技术指导。目前,发放到贫困户手中的基础母羊,已普遍怀羔,有 30左右的已产下了羔,2002 年计划在农垦采购基础母羊的工作正在进行中。为实现草畜平衡,今年以来,我办积极配合有关厅局在“10万贫困户养羊工程”覆盖的范围内,积极引进

6、优质、高产的苜蓿等豆科饲草新品种,实施了“百万亩种草工程”,同时,我们在海原县九彩乡建立了优质牧草示范基地;在隆德县建立了中草药示范基地;在泾源县惠台乡、黄花乡和泾河源镇建立了羊只改良基地。目前,泾源县通过人工受精进行二元、三元杂交改良的优质羔羊已出生 1000 多只。这项工作的成功开展,为山区草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做大做强其它产业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提供了有益的经验。(三)以增加(三)以增加贫贫困困农农民收入民收入为为核心的核心的“闽闽宁万宁万户户菌草菌草产业产业扶扶贫贫工程工程”、 、 “闽闽宁万名宁万名劳务输劳务输出人出人员员培培训训工程工程”实实施效果明施效果明显显今年,根据自治区扶贫开

7、发领导小组的部署,利用闽宁帮扶资金,在“千村扶贫开发工程”覆盖的范围内,相继启动了旨在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劳务输出人员就业技能的“闽宁万户菌草产业扶贫工程”和“闽宁万名劳务输出人员培训工程”。“闽宁万户菌草产业扶贫工程”是闽宁对口帮扶的重点项目,也是山区贫困农民增加收入的特色产业。近两年来,在闽宁两省区的高度重视下,宁南山区菌草产业发展较快,市场前景看好,效益比较明显。为抢占市场“制高点”,尽快把山区的菌草产业做大做强,使其真正成为贫困地区群众增收的主导产业之一,在认真总结前几年经验的基础上,上半年,我们在固原市召开了全区菌草生产座谈培训会,组织了现场学习观摩活动,并与菌草生产县签订了合同,明确

8、了责任。今年下半年,又先后组织两批 60 多人到福建省进行菌草技术培训,使受训人员开了眼界,长了见识,学到了技术,增强了加快发展菌草产业的信心。2003 年,计划发展菌草 3200 棚,截止目前,已实际发展了3348 棚,超计划完成了任务。贫困农民仅从菌草生产中获得的纯收入就达 1000 多万元,最多的 1 户 8 棚,收入达 2 万多元。今年,又从闽宁协作发展基金中安排 100 万元,启动实施了“闽宁万名劳务输出人员培训工程”,对拟输出人员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培训。这项工程的实施,切实提高了有组织向外输出人员的综合素质和市场竞争力,逐步实现向以体力型为主向智力型、技能型的转变。以此为契机,今年的

9、劳务输出发展势头强劲,工作力度大、效果好。上半年,由于“非典”疫情的影响,返乡劳务人员增加,输出困难,劳务收入急剧下降,自治区对此采取了积极的补救措施,组织实施了 10 万农民工进城计划,参与区内重点工程建设和灌区枸杞采摘、脱水蔬菜加工,仅此一项增加收入 1 亿多元。同时,投入专项资金 1000 万元,扶持各重点县发展劳务经济。在自治区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扶持下,今年的劳务输出再次成为山区农民增加收入的“亮点”,截止目前,9 县 2 区共计输出已超过 50 万人次,劳务收入 5 亿多元,形成了农民收入“三分天下有其一”的良好发展态势,圆满完成了自治区人民政府年初确定的劳务输出任务。(四)以控制人口

10、数量、提高人口素(四)以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为质为主要内容的主要内容的“少生快少生快富富”和和“闽闽宁万名失学儿童救助工程宁万名失学儿童救助工程”进进展展顺顺利利“少生快富”工程的实施,实现了只靠行政处罚减少新生人口数量向“堵” 、 “疏”并举,奖、罚结合的转变。该工程 2000 年试点以来,受到群众的欢迎,效果十分显著。但是,把该工程从点推到面却受到了资金的困扰。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的要求,我们多次到国务院扶贫办争取专项资金,最终使国务院扶贫办改变了宁夏省小、扶贫资金总量较大、不宜再增加专项资金的想法,并支持 2000 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该工程的实施。从今年的实施情况看,山区的计划生

11、育率有了较大的提高,人口增幅有了明显下降。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是促进我区南部山区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群众脱贫致富的治本措施。今年以来,为加大扶贫重点县基础教育力度,自治区从闽宁协作发展基金中安排100 万元,对贫困地区 10000 名因贫辍学的适龄儿童进行了救助。为确保救助效果,我们积极与教育部门联手协作,制定救助方案、摸底调查、登记造册和建档立卡。目前,所有受救助的儿童已全部走进了学校。(五)(五)积积极履行部极履行部门职责门职责,立足当前,着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长远, ,认认真研究真研究实实现现南部山区可持南部山区可持续发续发展的展的对对策策与“八七”扶贫攻坚相比,新阶段扶贫开发工

12、作的对象、范围、主要目标、扶贫措施和战略重点均发生了变化,就我区而言,贫困人口总量虽然减少了,但脱贫的标准较低,脱贫的难度仍然很大,其分布的区域也更具边缘性,生态更具脆弱性。因此,扶贫工作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不断深化新阶段扶贫开发的内涵,扩展“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的外延,在优化扶贫资源和提高扶贫开发成效上下功夫,在工作的思路、措施以及机制上都要不断探索和创新。根据多年的扶贫开发工作经验,我们在做了大量调查研究之后,针对 8 年以后,国家停止还林还草补助,如何确保山区贫困农民能够稳定增收,实现南部山区可持续发展这个角度,从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加快山区结构调整步伐、加强农村能源建设、做大劳务输出

13、产业、控制人口增长及提高贫困人口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扶贫开发工作建议,得到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充分肯定和高度重视,为了规范扶贫开发工作,严格扶贫资金管理,提高扶贫开发效益,根据扶贫领导小组的安排,我们在广泛征求自治区有关部门和扶贫工作重点市、县的基础上,完成了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和宁夏回族自治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工作考核办法的起草工作,经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定后已印发实施。该规则和办法的出台,进一步规范了年度扶贫项目计划的审定程序和方法,加大了对各类扶贫资金的监管力度。同时,对减少扶贫项目审定的盲目性、规范工作程序、防止资金流失,细化各级领导在扶贫开发工作中的责任等都将发挥积极作用

14、。(六)(六) 秦巴世行扶秦巴世行扶贫贷贫贷款款项项目目实实施施进进展良好,移民开展良好,移民开发发建建设设稳稳步推步推进进秦巴世行扶贫贷款项目的实施已近尾声,今年,我们在总结以往项目实施经验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工作思路,利用世行回补资金和剩余“两费”,结合“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大力发展草畜产业,加大科技投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顺利通过了世界银行对我区秦巴项目的第 9 次检查。移民吊庄实现属地管理以来,各有关市、县(区)对吊庄的建设和发展给予了高度的重视,相继完成了乡镇机构建设,同时,充分发挥吊庄享受山区优惠政策的特殊待遇,广开筹资渠道,加强了教育、卫生等社会公益设施的建设,实施了

15、一大批基础设施和产业开发项目,较大地改善了移民吊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七)(七)闽闽宁宁对对口帮扶和社会扶口帮扶和社会扶贫贫工作力度工作力度进进一步加大。一步加大。去年 8 月,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 6 次会议结束后,闽宁对口帮扶又有了突破性的进展。2003 年,福建省无偿援助宁夏的帮扶资金达 2870 多万元(省级财政 1800 万元,对口帮扶县(市)1070 万元),福建省社会各界还捐物 20 多万件。在两省(区)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目前闽宁对口帮扶工作进展顺利,发展势头强劲。一是建立了共同负责,省区为主,层层结对,整体推进的工作机制,市县和有关部门广泛参加,明确帮扶任务,落实工作责任

16、,把扶贫协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二是协作与帮扶并举,政府、企业、社会三个轮子一起转,党政干部、科技专家、教师、医生和志愿者五支队伍常年工作在南部贫困山区,一批福建企业陆续在宁夏投资兴业,为宁夏经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不断创新,努力拓展扶贫协作领域,在注重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逐步开始在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全面交流与合作,把东西扶贫协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闽宁对口扶贫协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去年 9 月,温家宝同志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闽宁扶贫协作调查报告”上批示:福建、宁夏扶贫协作的做法和经验应该认真总结,并予以宣传。今年 10 月份,在两省区的高度重视下,闽宁对口扶贫协作第七次联席会议在银川成功召开,进一步奠定了双方长期合作的基础。中央机关单位定点帮扶和社会帮扶工作也有了新的起色。铁道部在去年帮扶原州区资金 260 多万元的基础上,今年又筹集 300 万元资金,用于帮扶原州区建设园区和种草养畜;宋庆龄基金会去年投入资金 90 万元为彭阳县重点村维修学校和添置电教设备,今年又投资 100 万元扶持三个重点村发展养殖业。同时,在中央领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