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灰麻疹防控2011课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824127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3.0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脊灰麻疹防控2011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脊灰麻疹防控2011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脊灰麻疹防控2011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脊灰麻疹防控2011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脊灰麻疹防控2011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脊灰麻疹防控2011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脊灰麻疹防控2011课件_1(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陕西省脊灰防控,陕西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1.8.31,8月26日22:00,省卫生厅接到国家关于新疆脊灰疫情的通报后,紧急进行了安排部署。7月319日新疆和田地区共发现13例AFP病例,采集到4例病例合格标本,8月25日国家脊灰实验室检测出4株I型脊灰野病毒, 同源性99%,说明病毒在当地已传播引起局部流行 。8月26日标本基因测序与巴基斯坦本土流行野毒株比对同源性高达99%,WHO判定此次新疆脊灰野病毒由巴基斯坦输入。新疆脊灰疫情是我国乃至西太区自2000年实现无脊灰目标后出现的首次输入病例并造成传播事件,专家委员会定为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维持无脊灰进展情况维持无脊灰面临挑战维持无脊灰

2、应对措施,内 容,第一部分: 维持无脊灰进展情况,OPV使用,无脊灰证实,19532000年中国脊灰报告发病数与消灭脊灰活动我国最后一例脊灰本土野病毒病例发生于1994年,WHO西太区证实无脊灰,2000年10月29日WHO西太区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RCC)在日本京都宣布:西太区所有国家和地区已经阻断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传播; 第6次全球消灭脊灰证实委员会批准了RCC的决定。,陕西省实现无脊灰过程,陕西省曾经是脊髓灰质炎严重流行的省份之一,自1955有传染病疫情报告起至1993年,全省共报告脊髓灰质炎12559例,死亡332例。1955年发病率为0.03/10万, 1964年达高峰7.510万(

3、1575例),以后发病率逐渐下降,1992年报告最后2例脊灰病例之后全省一直处于无脊灰状态。1993年1999年在全省范围对047月龄儿童继续开展了7次14轮强化免疫活动,服苗儿童累计达2752万人(次),2000年34月又对10个地市46个县区04岁儿童开展了两轮扫荡式免疫活动,服苗儿童累计361万人次,2000年9月20日正式上报了陕西省消灭脊髓灰质炎证实文件,达到无脊灰状态。这是我省在计划免疫领域继1962年消灭天花以后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这一成果的取得全省卫生系统付出了巨大的辛勤劳动,所以我们一定要百倍珍惜这一成果,精心呵护这一成果。,陕西省脊灰疫情,无脊灰证实,2000年以来,为了保

4、持我省的无脊灰状态,全省计划免疫工作者每天从零开始,每天在走钢丝。只要地球上存在野脊灰病毒流行,如果我们的免疫接种不扎实,形不成完整的免疫屏障,不能有效阻断病毒的传播,任何时候任何地区都有可能出现脊灰疫情发生。所以11年来全省上下相继采取了一系列防控措施,才得以使我省的无脊灰状态继续保持。 免疫服务 常规接种:认真抓了适龄儿童基础免疫和加强免疫接种工作,以乡镇为单位儿童脊灰疫苗常规免疫接种率达到并维持在95%以上 强化免疫:我省2001年-2007年每年开展两轮OPV强化免疫活动,2008年2010年我省每年安排34个市开展了OPV强化免疫活动。 查漏补种:根据督导检查评估情况,安排一些市县开

5、展了查漏补种活动。 疾病监测 AFP监测系统:主动搜索、报告病例、标本采送 实验室诊断 流行病学调查 应急处理 针对野病毒输入制定了应急预案 及时发现并开展VDPV的调查处理,维持无脊灰措施,20012005年AFP病例监测指标完成情况,20062010年AFP病例监测指标完成情况,第二部分: 维持无脊灰面临挑战,随时存在脊灰野病毒输入的危险 AFP监测系统仍存在薄弱环节 OPV接种率在局部地区不高,维持无脊灰面临挑战,挑战之一:,脊灰野病毒输入的危险,2010年脊灰野病毒病例,2010年,全球共有19个国家检测到脊灰野病毒病例,包括4个本土脊灰流行国家(印度、尼日利亚、阿富汗、巴基斯坦,其中

6、3个与我国接壤),15个输入国家(其中4个与我国接壤)。 2010年,全球共报告脊灰野病毒病例1349例,其中690例(51%)病例发生在与我国接壤的国家,具体为巴基斯坦144例、印度42例、阿富汗25例、塔吉克斯坦458例、俄罗斯14例、哈萨克斯坦1例、尼泊尔6例。而巴基斯坦、印度、阿富汗三个国家一直存在本土脊灰野病毒流行;塔吉克斯坦、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在经历十年无本土病例后,因野病毒输入造成新的流行。,全球脊灰疫情(截至2011年6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周边国家病例占全球病例数的51%(690/1349),http:/www.polioeradication.org/,本土野病毒

7、流行国家和输入野病毒国家脊灰病例数 ( 2000-2010),自2003 年至2009 年,WHO 共记录了在29 个既往已实现“无脊灰”的国家发生的133 起脊灰野病毒输入事件,这些事件在25个国家中引发了60 起脊灰暴发,共发生2193 例脊灰病例。,近几年主要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事件,全球 2005年以来,也门、印度尼西亚、埃塞俄比亚、苏丹、安哥拉、马里、索马里、喀麦隆、厄立特里亚、尼泊尔等10个国家先后发现由境外输入病例。 也门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于2005年发现首例由境外输入病例,并分离到I型脊灰野病毒,共报告478例。 2010年,塔吉克斯坦在实现无脊灰目标后,发生输入I型脊灰野病毒

8、病例。共报告706例AFP病例,458例为实验室确诊I型脊灰野病毒病例。随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也发现了从塔吉克斯坦输入的病例,造成本地传播。 导致欧洲区自2002年实现无脊灰后,发生首例输入性脊灰病例,Moscow,Chechnya,Dagestan,Chelyabinskaya,Sverdlovskaya,Irkutskaya,Khabarovsk,Genetic sequencing: at least 10 separate importations into Russiam, Turkmenistan and Kazakhstan,probable/possible loc

9、al transmission,point importation,?,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近年主要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事件,中国 我国于1995年和1996年先后在云南发现4例由缅甸输入的脊灰野病毒病例 1999年,在青海省发现由境外(印度)输入的脊灰野病毒病例 2011年7月3日19日,新疆和田地区发现4例疑似境外(巴基斯坦)输入的脊灰野病毒病例,与我国接壤国家的脊灰情况,脊灰野病毒仍在流行的国家:印度、巴基斯坦、阿富汗 2010年检出脊灰野病毒的国家: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尼泊尔 其他曾检出过脊灰野病毒的国家:吉尔吉斯坦、蒙古、朝鲜、越南、老挝、缅甸、不丹提示:脊灰野病毒输入

10、我国的风险随时存在并在不断增大。,脊灰野病毒输入的风险,野病毒通过病人或健康携带者输入的风险始终存在 脊灰传染源特性、人员流动特点:病毒的传播是不分国界的,任何人都可能是携带者,通过旅行、商贸等活动传播。”脊灰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潜伏期为335天,一般714天,且以隐形感染为主,因此一旦有病毒输入,就可能成为“不定时炸弹”,随时在周围人群中传播。 与我国接壤的国家存在脊灰野病毒流行 国家间病毒的输入案例经常发生 (这次新疆和田地区发生的脊灰输入疫情,说明了风险的真实存在,要维持无脊灰要求必须维持高水平的接种率),挑战之二:,AFP监测系统仍存在薄弱环节主要表现为我省部分地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

11、监测质量有所滑坡;部分市县AFP监测系统敏感性和及时性尚未达标,2008年各市AFP病例监测指标完成情况,2009年各市AFP病例监测指标完成情况,2010年各市AFP病例监测指标完成情况,2011年1-8月各市AFP病例监测指标完成情况,20062010年各市AFP病例报告发病率 监测系统报告AFP病例数存在逐年减少趋势:2006年155例;2007年123例:2008年107例; 2009年101例; 2010年100例。,20062010年各市合格标本采集率,20062010年各市75天及时随访率,AFP病例监测指标未达标* 15岁以下报告发病率 1/10万 未达目标安康 (连续3年)、

12、延安(07、08、10年)榆林( 2010年)* AFP病例合格标本采集率未达目标渭南(07、08、09年)、榆林(2010年)杨陵(2010年),存在多年未报告AFP病例的县区2010年未报告县区: 连续三年未报告: 高陵、淳化、横山、定边、 平利 连续四年未报告: 扶风、延川、汉滨、汉阴 连续六年未报告: 安塞 连续八年未报告:延长、吴旗、富县,医院有漏报现象门诊病例手足口病引起的肢体麻痹病例高危AFP病例未及时发现和调查处理。2011年富平、大荔高危AFP病例未调查主动监测流于形式,调查时痕迹资料不明显。,挑战之三:,OPV常规接种率在部分地区较低我省常规免疫工作发展不平衡,流动儿童、计

13、划外生育儿童及边远地区儿童的常规免疫接种工作存在不扎实、不到位现象,2010年OPV报告接种率和估算接种率,估算接种率的分母为计划免疫年报中各年龄组人口数,2010年OPV常规免疫报告接种人数,根据AFP病例服苗史估计接种率,2007-2010年AFP病例免疫史 (疫苗质量、调查质量),2007-2011.8年零剂次与不全免疫病例分布,第三部分: 维持无脊灰应对措施,应对措施1,提高AFP监测质量及敏感性 提高医务人员AFP病例报告意识,对近期就诊的新疆流动儿童、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必须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及时调查。 提高合格标本采集率 加强实验室检测质量 保持AFP监测系统质量,

14、确保监测指标达到目标要求,应对措施2,加强AFP病例主动监测 各疾控中心要积极开展AFP病例主动搜索 定期深入医院相关科室和儿童家中开展AFP病例的漏报调查 进行风险评估 分析08年以来AFP监测系统相关资料 分析常规免疫接种情况 判断当地维持无脊灰存在的风险,应对措施风险评估,AFP监测(分析08年以来AFP监测系统相关资料) 报告AFP病例数、报告发病率 合格标本的采集率 AFP病例的免疫史 检出脊灰病毒的阳性数 存在高危AFP病例 常规免疫接种情况 OPV报告接种率 OPV估算接种率 近几年麻疹发病率水平 接种率评估 总结 根据AFP监测和接种率评估情况,判断当地维持无脊灰存在的风险 逐

15、级汇总评估总结,市级于9月15日前上报至省疾控中心。,加强OPV免疫接种,提高疫苗覆盖率 提高并保持高水平OPV常规免疫接种率(是预防和杜绝脊灰病例发生的基础工作和关键工作) 开展全省范围内2-47月龄的脊灰疫苗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活动。根据2011年陕西省脊髓灰质炎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方案具体实施。 配合教育部门做好新学期入托、入学儿童接种证查验工作,对无免疫史和免疫史不全儿童要及时进行补种 关注来陕的新疆儿童,若发现OPV免疫史不全者应及时补种。,应对措施3,应对措施4,做好应对突发事件的各项准备工作各级要根据陕卫办疾发2011208号文件陕西省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的要求做好相关工作。一旦出现异常情况,立即采取必要措施,尽快加以有效控制。,脊灰疫苗强化免疫,范围铜川、渭南、延安、榆林、安康5市开展脊灰疫苗强化免疫。 对象辖区内所有248月龄儿童,无论以往OPV免疫史如何,不管其居住地与出生地,凡无OPV接种禁忌症者,一律接种两次OPV疫苗,两次间隔一个月。 时间 第一轮:2011年9月15日 第二轮:2011年10月15日 工作指标以县为单位,目标儿童脊灰疫苗强化免疫接种率达95 以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