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络丛肿瘤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824064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脉络丛肿瘤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脉络丛肿瘤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脉络丛肿瘤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脉络丛肿瘤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脉络丛肿瘤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脉络丛肿瘤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脉络丛肿瘤ppt课件(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脉络丛:脑室内,软脑膜、其上血管与室管膜上皮共同构成脉络组织,其中有些部位血管反复分支成丛,连同其表面的软脑膜和室管膜上皮一起突入脑室形成脉络丛。产生脑脊液的主要结构。 脉络丛肿瘤:起源于脑室内的脉络丛上皮细胞,好发于儿童,是1岁时最常见的脑肿瘤。TTR(甲状腺运载蛋白)阳性具有相对的特异性。 分类: 脉络丛乳头状瘤(80%,WHO I级):良性肿瘤,缓慢生长,预后良好。20的儿童CPP可恶变成脉络丛癌。 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WHO II级)新增的一个亚型,生物学行为上,介于良性脉络丛乳头状瘤和脉络丛癌之间。 脉络丛癌(20%,WHO III级):恶性肿瘤,具有侵袭性。,脉络丛肿瘤,桥小脑

2、角区 CPT,关于桥小脑角区 CPT 的发生有以下几种观点:一般认为原发于第四脑室内或外侧隐窝的肿瘤直接蔓延所致 由于脑室内的肿瘤细胞种植播散 但近来有学者提出桥小脑角区也可以是 CPT 的原发部位, 因为正常情况下存在于第四脑室外侧孔( Luschka 孔)外侧隐窝内的小脉络丛可以突入桥小脑角。脑室外其它罕发部位还有鞍上池、 大脑凸面、脑干、 大脑镰旁等, 一般认为是由于脉络丛组织胚胎残余异位发展而来。,临床表现:脉络丛肿瘤易阻塞脑脊液循环,引起脑积水、颅内压增高症状,局限性神经系统障碍。多为渐进性发生。但临床上还是有部分患者表现为急性发病。急症表现可分为三类: 瘤体卒中;促发心、脑血管突发

3、事件; 肿瘤嵌顿阻塞脑脊液通路。脑积水 包括脑肿瘤的所在位置直接梗阻脑脊液循环所致的梗阻性脑积水;脑脊液的生成与吸收紊乱造成的交通性脑积水。 其特点包括: 脑脊液生成量显著增加 肿瘤大小与脑积水程度常不一致 肿瘤良恶性质与脑积水程度不一致 手术缓解率不高。,颅内压增高症状 婴幼儿表现为头颅的增大和前囟张力的增高,精神淡漠,嗜睡或易激惹。 较大的儿童及成人则可表现为头疼、呕吐及视盘水肿,甚至可出现阵发性昏迷。 重度脑积水使皮质抑制功能降低或肿瘤直接影响均可导致癫痫发作。 局限性神经系统障碍 肿瘤生长在侧脑室者半数有对侧轻度锥体束征 位于第三脑室后部者表现为双眼上视困难 位于后颅窝者表现为走路不稳

4、、眼球震颤及共济运动障碍等。,脉络丛乳头状瘤:好发于发生部位侧脑室(50%)、第四脑室(40%)和第三脑室(5%),多发占5%。常见于儿童,好发于10岁之内的儿童,占所有脑肿瘤的0.4%0.6%,儿童颅内肿瘤的2%一4%,儿童好发部位为侧脑室三角区(占70%),成人好发于四脑室(占60%)。发生在脑室系统外的最多见于桥小脑角区。多为单侧。男性稍多于女性。,一、脉络丛乳头状瘤(CPP),影像表现:分界清楚,较具特征性“菜花状”边缘,少囊变及坏死,可见细小钙化。可沿着脑脊液种植,瘤周无水肿或较轻。 CT表现: 平扫:呈略均匀等或稍高密度,少数有囊变或钙化,呈混杂密度。 增强:明显均匀强化(无血脑屏

5、障),内可见桑椹样或细小颗粒状不均匀强化。 MRI常规:肿瘤内常可见颗粒状混杂信号,所独有的。 T1WI:多呈稍低或等信号 T2WI:多呈高信号 FALIR:高信号 增强:类似CT DWI:未见明显受限 MRS:,10岁女性,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浅分叶状、呈囊实性,实性为主,增强扫描实性部分明显强化。,T2WI,T1WI,T1WI+C,T1WI,T1WI+C,T2WI,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呈等密度灶。,平扫,侧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边缘可见钙化灶,明显均匀强化。,平扫,T1WI,FLAIR,T2WI,T1WI+C,43岁女性,第四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呈囊实性,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

6、高混杂信号,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T2WI,T1WI,T1WI+C,T1WI,54岁男性,第四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呈实性,T1WI呈等信号,T2WI呈高信号,增强呈均匀明显强化。,T1WI,T2WI,T1WI,T1WI+C,脉络丛乳头状瘤,病灶明显钙化。,平扫,同一病例,病灶MRI呈混杂信号,强化欠均匀。,T1WI,T1WI+C,T2WI,1岁男性,第三脑室脉络丛乳头状瘤,呈囊实性,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混杂信号,增强呈不均匀明显强化。,T1WI,T1WI+C,T2WI,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发病率约占脉络丛上皮肿瘤的15%。好发部位与其他脉络丛肿瘤无明显区别。与脉络丛乳头状瘤相

7、比,可出现细胞密度增高、核多形性、实质性生长和坏死等,但主要区别在于核分裂像有所增多,且唯一的诊断标准是核分裂个,不过仍然达不到诊断癌的标准。手术仍可治愈,但肿瘤复发的概率有所增加。发病年龄多为20岁左右,肿瘤体积较大,囊变、钙化多见。,二、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ACPP),影像表现:类似脉络丛乳头状瘤,但囊变、钙化灶易见,分界欠清。 20岁男性,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病灶实性成分为主,呈混杂信号,内可见囊变及出血灶,周围轻度脑水肿,增强明显强化。,T1WI,T2WI,FLAIR,T1WI +C,10岁男性,侧脑室下角非典型脉络丛乳头状瘤。可见明显钙化、强化灶。,T2WI,T1WI+C,T1W

8、I,平扫,FLAIR,脉络丛癌:非常少见的颅内恶性肿瘤,好发于侧脑室的三角区, 其他部位罕见,发生部位类似乳头状瘤。任何年龄,但儿童(70%)较成人多见。血供丰富,生长迅速,预后差。部分瘤体突破侧脑室壁向脑实质内生长,还可以通过脑脊液播散。,三、脉络丛癌(CPC),影像表现:呈乳头或分叶状,囊变、出血及坏死多见。坏死、实质侵润及瘤周水肿是脉络丛癌的特征。 CT表现: 平扫:呈混杂密度。 增强:明显不均匀强化(无血脑屏障) MRI常规:多呈混杂信号 T1WI: T2WI: FALIR: 增强: DWI:轻度受限或不受限 MRS:无NAA(脑外),Cho,6岁男性,脉络丛癌,可见囊变、坏死灶,不均

9、匀强化,周围实质侵犯征象。,平扫,T1WI,T2WI,T2WI,3岁男性,脉络丛癌,弥散轻度受限。MRS:无NAA(脑外),Cho。,MRS,DWI,平扫,T2WI,T2WI,T1WI+C,ADC,鉴别诊断,脑室内脑膜瘤:成年女性,侧脑室三角区多见,肿瘤轮廓光整,不伴交通性脑积水或阻塞远端脑积水。“脑膜尾征”。,T1WI,T2WI,T1WI+C,室管膜瘤:儿童好发于四脑室,成人好发于侧脑室。肿块内常合并出血、钙化、囊变。“熔蜡状”。强化不如脉络丛乳头状瘤明显。,T1WI+C,FLAIR,T1WI,T2WI,髓母细胞瘤:儿童颅后窝中线区常见肿瘤,好发于小脑蚓部,典型者增强后“小囊大结节”。DWI呈明显高信号。,实性血管母细胞瘤:位于脑室内者罕见,发病年龄较大,小脑多见。T2WI加权及增强扫描病灶内或其周围均能见到流空血管影。,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多位于孟氏孔区,边缘常可见结节状钙化,较具特征。增强明显强化。常合并结节性硬化。,T1WI,T2WI,平扫,T1WI+C,FLAIR,脑室内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较少见,肿瘤边界清楚,强化不明显。,中枢神经细胞瘤:青壮年,透明隔及Monro孔附近,以一侧生长为主,多为左侧,边界清楚。轻到中度强化。,平扫,T1WI+C,T1WI,T2W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