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医学肾淀粉样变2011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817038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1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临床医学肾淀粉样变2011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临床医学肾淀粉样变2011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临床医学肾淀粉样变2011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临床医学肾淀粉样变2011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临床医学肾淀粉样变2011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临床医学肾淀粉样变2011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临床医学肾淀粉样变2011课件(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肾淀粉样变,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肾内科 袁曙光,女,农民,56岁 因反复腰部隐痛4年余,浮肿3月余于 2005年 1月21日入院 患者诉2001年上半年始感双侧腰部隐痛,无放射,以白天和活动后明显,休息缓解,当地医院就诊为“腰椎骨质增生”,予对症处理,症状稍减,未予其它处理。 2004年10月份出现双下肢浮肿,伴乏力、无肉眼血尿及少尿无尿,就诊于当地医院,诊断为“肾炎”,予“青霉素”静脉输注,症状缓解不明显。10月23日就诊于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查尿常规:蛋白定性( ), WBC/HP, LFT示TP 33.14g/L,ALB 8.03g/L,诊断为“肾综”,,病例资料,于11月4日服用“强的松

2、 60mg Qd”及对症处理,2005年1月11日,改“强的松 55mg Qd” 并于2004年11月23、24日分别予CTX 0.4g、0.6冲击治疗,2004.12.8-9和2005.1.9-10同剂量再次冲击两次,2005年1月18日改“强的松 50mg Qd”,病情无明显缓解,考虑“难治性肾综” 起病来,神志清楚,精神稍差,无发热关节痛,无腹痛,腹泻黑便,体重稍减 既往史:曾患“腰椎骨质增生”病史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病例资料,体格检查,T 37.6, P 88次/分,R 20次/分,BP 120/90mmHg 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清合作,自动体位,全身皮肤巩膜无黄染,浅表淋巴结

3、无肿大 双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应可,颜面轻度水肿。睑结膜轻度苍白,耳鼻无异常分泌物,鼻翼无煽动,唇轻度发绀,舌居中,咽稍充血,双侧扁桃体不大 颈软,气管居中,甲状腺不肿大,体格检查,胸廓对称无畸形,双侧语颤正常,叩诊清音,双肺呼吸音清,心前区无隆起,心尖搏动位于左锁骨中线与第五肋间隙交界处,触无震颤,心界不大,心率88次/分,律齐,音可 腹平坦,肝脾双肾未触及,双肾区无叩痛,移动性浊音(),肠鸣音4次/分 脊柱无畸形,活动度可,肛门外生殖器无畸形,双下肢重度凹陷性水肿,活动可。膝反射,克布氏征、巴氏征阴性,辅助检查(外院),u-R(04.12.31): WBC 3-5/HP, pro(+) L

4、FT(04.12.31) : TP 33.9g/L, ALB 4.10g/L, A/G0.14. LFT(05.01.07):因数量太低,TP、ALB、ALG、 均无 法测得 urine-24hupr(04.12.31) : 3.2g/24h 血脂(04.12.31) : TG:9.50mmol/l, CHO:12.89mmol/l, LDL-L:8.6mmol/l, VLDL:3.36mmol/l 骨穿:骨髓增生活跃,粒系核左移,辅助检查,血常规(05.1.22):WBC:3.6109/L Hb:105g/L RBC:2.9 1012/L PLT:222 109/L N:74.20% L:2

5、0.40% 尿常规(05.1.22): 尿蛋白定性:+ 镜检红细胞:0-1/HP镜检白细胞:0-2/HP 尿沉渣(05.1.22):红细胞总数:12500/mL 均一形:70% 变异形:30% 白细胞:1-4/HP 管型:2-5/LP 蛋白质定性:+05.1.24):红细胞总数:25000/mL 均一形:30% 变异形:70% 白细胞:0-3/HP 管型:2-6/LP 蛋白质定性:+,辅助检查,肝功能(05.1.22):AST:42.3U/L TP:38g/L ALB:13.2g/L 肾功能(05.1.22):BUN:11.03mmol/L Cr:101.1mmol/L UA:352.3 mo

6、l/L 血脂(05.1.22):TG:4.26mmol/L CHOL: 8.26mmol/L HDL-CH:1.02mmol/L LDL-CH:5.07mmol/L APO-A1:1.62g/L APO-B:1.84g/L E6A+CO2CP(05.1.22):Na:139.5mmol/L K:4.02mmol/L Cl:107.2mmol/L Ca:1.81mmol/L Mg:0.75mmol/LCO2CP:21.3mmol/L,辅助检查,凝血全套(05.1.22):PT: 12.0s APTT: 30.4s Fg:6.68g/L 免疫全套(05.1.22):IgG: 3.32g/L IgM

7、:0.62g/L C3:0.72g/L FBS、ANA、风湿全套、乙肝全套均正常 24h尿蛋白定量(05.1.24):6148.50mg/L 血本周蛋白(05.1.28):sk: 4.55g/L sl: 3.49g/L k/l: 1.30 尿本周蛋白(05.1.28):sk:.0.21g/L sl:1.37g/L k/l:0.15,辅助检查,B-US:双肾实质弥漫性病变声像,肝胆脾无异常。 X线:两肺纹理增多增粗紊乱,未见明显主质性病变,心影呈主动脉型,主动脉结突出。两侧胸膜增厚。,病例资料,皮肤活检: 刚果红染色(), 抗高锰酸钾染色() 考虑淀粉样变性,病例资料,免疫荧光镜下见4个肾小球,

8、IgM(+)(+),Fib(+),C3(+)沉积于毛细血管襻,IgG(),IgA(),C1q()。 光镜下见37个肾小球; 肾小球:6个肾小球球性硬化,6个肾小球系膜细胞、系膜基质轻度增生,25个肾小球系膜区出现无细胞性增宽,尤以血管嵴处明显,系膜区可见少量嗜复红物沉积,基底膜不厚,毛细血管腔开放尚可; 肾小管:上皮细胞空泡变性和颗粒样变性,管腔内可见红细胞和蛋白管型; 肾间质:多灶状纤维化,有淋巴、单核细胞浸润,可见均质样物质沉积; 肾血管:血管壁增厚,可见玻璃样改变; 刚果红染色(+):沉积于肾小球系膜区、基底膜及小血管壁;高锰酸钾氧化刚果红染色(+)。 淀粉样变性肾病,定义,淀粉样变性(

9、Amyloidosis)是一组蛋白质以异样的纤维结构沉积于细胞之间,造成组织器官结构和功能改变引起相应的临床表现的特异质疾病 累及肾脏者称为肾淀粉样变 1860年由德国学者Virehow 命名, 因其接触碘与硫酸时出现与淀粉相似的反应而得名。,淀粉样物质形成途径,在细胞内,蛋白质肽链在内质网中合成、折叠,通过细胞质控机制,分泌至细胞外;在细胞外,正常蛋白质可行使正常的功能,参与正常代谢。在特殊环境中,变异体易从完全折叠状态转变为部分折叠状态,重新经历生理性折叠途径的部分程序。在这一过程中,部分解链的多肽可以生成错构分子,从而发生自我聚集,形成淀粉样物质局部沉积。其中,寡聚体,或初原纤维,可以通

10、过促进靶组织细胞的凋亡介导细胞毒性。,淀粉样物质形成途径,分型,AL型(Light chain amyloidosis):最为常见 主要为原发性淀粉样变病,多发性骨髓瘤伴发的淀粉样变病也属此型 其淀粉样蛋白由免疫球蛋白轻链及其片段形成 通常由骨髓浆细胞克隆的特异性基因突变引起,导致生成的轻链蛋白不稳定,易于发生折叠和聚集,形成淀粉样纤维。 约5080出现有临床表现的肾脏病变。,分型,AA型(amyloid A protein amyloidosis): 主要为继发性淀粉样变病,家族性地中海热(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伴发的淀粉样变病也属此型, 发生于长期慢性炎症后,其淀粉样蛋白来自于血清淀粉样蛋白

11、A与长期炎症状态有关 多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家族性地中海热、炎性肠病、慢性化脓性感染和支气管扩张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及慢性感染性疾病。 几乎所有AA淀粉样变患者都存在肾脏损害,分型,2-M型淀粉样变病:又称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病,其淀粉样蛋白由2-微球蛋白衍生而来。一般不累及肾脏。 遗传性淀粉样变病:又称家族性淀粉样变病,因遗传基因突变而导致淀粉样蛋白形成 发达国家,以AL型最常见,发病率可达每年1/10万,其次为遗传性淀粉样变病,而AA型已甚少。我国情况与此类似。 在其他发展中国家,AA型所占比例仍较大 (可能与慢性炎症疾病患病率高相关)。,病理表现,光镜:肾小球系膜区无细胞性增宽,基膜节段性增厚

12、伴睫毛样改变,肾小动脉管壁增厚。HE染色下淀粉样物质呈无结构、粉红色、无细胞成分。刚果红染色阳性(普通光镜呈砖红色,偏光显微镜呈苹果绿色),这种改变见于肾小球血管极、系膜区或小管间质,部分患者仅见于肾间质血管和(或)小管基膜或仅在间质中沉积,而无肾小球病变。大多数患者系膜区的沉积呈节段、不规则分布,最早出现在肾小球血管极处。 电镜:具有重要诊断价值,表现为特征性的直径810nm、无分支、排列紊乱的纤维丝样结构。直径大小有助于与原纤维性肾小球肾炎等其他肾脏纤维丝样疾病鉴别。,病理表现,免疫荧光和免疫组化:常用抗AA、抗和抗检测区别AA、AL淀粉样变。 分型:通过肾活检免疫荧光和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13、确定。 应用高锰酸钾预处理来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淀粉样变存在争议,但作为一种筛查手段,目前国内仍在使用。原发性淀粉样变(AL型)刚果红染色阳性,高锰酸钾预处理无褪色,临床表现,蛋白尿:是肾淀粉样变常见的临床表现。尿蛋白从少于500mg/d到多于30g/d不等。许多患者肾病综合征表现,往往合并高胆固醇血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严重低蛋白血症和利尿剂抵抗的水肿多见。 肾功能损害:多数患者GFR随淀粉样蛋白的不断沉积而逐步降低。病变局限于小管间质时,蛋白尿轻微,Scr升高、GFR降低是其主要临床表现。 肾小管功能异常:AL淀粉样变可伴有近端小管功能障碍,表现为肾性糖尿、肾小管性酸中毒,少数患者表现为Fan

14、coni综合征。淀粉样蛋白沉积在集合管周围可引起肾源性尿崩症,临床少见。 低血压:淀粉样变患者常出现低血压,即使在肾功能不全晚期,高血压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其他原因所致的肾功能不全,其主要原因是由心脏肾上腺及自主神经受累所致。 总的来说,小管间质病变的进展较小球病变者要慢,AA淀粉样变和遗传性淀粉样变进展比AL淀粉样变慢。 目前尚缺乏淀粉样变沉积程度和临床表现相关性的充分研究,肾活检结果不能预测尿蛋白或GFR降低程度。,临床分期,临床前期(期):无任何自觉症状及体征,辅助检查亦无异常。此期可长达5-6年之久,常通过其他累及脏器的活检予以明确诊断。 蛋白尿期(期):蛋白尿为最早表现,程度不等。蛋白

15、尿的程度与淀粉样蛋白在肾小球的沉积部位及程度有关,可表现为无症状性蛋白尿。 肾病综合征期(期):多为难治性肾征,可并发肾静脉血栓,影像学检查见肾脏增大。一旦出现肾病综合征期,病情进展迅速,预后差,存活3年者不超过10。 终末期肾脏病期(期):继肾病综合征之后出现进行性肾功能减退,重症死于肾衰竭。由肾病综合征发展至终末期肾脏病一般需1-3年不等。 淀粉样物质沉积于肾小球的程度亦与肾功能相关。肾小管及肾间质偶可受累,部分病例有肾性糖尿、肾小管酸中毒及低钾血症等表现。 大部分病人在、期被漏诊或误诊,到 、 期就疗效差,所以肾脏病理检查显得尤为重要。,肾外器官表现,原发性淀粉样变: 常见消瘦、疲乏等非

16、特异性表现,伴多脏器受累。 50以上患者有消化系统受累,常出现腹泻、便秘;75以上患者伴肝脏受累,主要表现为肝大; 40累及心脏,引起心肌病变、心脏扩大、心律失常及传导阻滞,严重者可猝死,为最常见死因; 舌受累表现为巨舌; 自主神经受累可表现为直立性低血压、胃肠功能紊乱等; 周围神经受累可表现为多发性周围神经炎、肢端感觉异常、肌张力低下和腱反射低下; 骨髓受累可引起代偿性红细胞增多症; 40的患者可有皮肤受累。,肾外器官表现,继发性肾淀粉样变:多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慢性感染性疾病(如结核、支气管扩张、慢性化脓性感染和肠道感染等)或肿瘤等,肝、脾肿大为常见表现,重症患者可有肝功能减退、门脉压升高、腹水等表现,黄疸罕见。 家族性淀粉样变: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短暂的发热、腹痛、关节肿痛、皮肤红斑、荨麻疹等。 血液透析相关性淀粉样变:长期血液透析患者血中2-微球蛋白多聚体的淀粉样蛋白异常增高,临床表现为腕管综合征和淀粉样关节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