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活动记录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5816535 上传时间:2018-10-0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秋活动记录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秋活动记录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秋活动记录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秋活动记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秋活动记录(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秋节起源: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 “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 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 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 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中秋节起源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各家都拜土地 神。中秋可能就是秋报的遗俗. 中秋风俗: 八月十三日至十五日为中秋节,俗呼为八月节。街市繁盛,果摊泥兔摊所在皆是。十五 月圆时设月光马于庭,供以瓜果、月饼、毛豆枝、鸡冠花、萝卜、藕

2、、西瓜等品,唯供月时男 子多不叩拜,谚云:“男不拜月,女不祭灶”。供月毕,家人团坐,饮酒赏月,谓之“团圆节”。 又将祭月之月饼按人数切块分食,谓之“团圆饼”。 从习俗上看,过去中秋节有送礼。 “中秋,大家互送礼节,赏奴仆钱,铺户放帐帖,每节如 此”。现在送礼更兴旺。节前,弄两辆车,满满的装上月饼果品,挨家挨户送。当然,这里的 家和户是指商家客户。送礼,自然是为了联络感情,结款要生意。两年前做这事时还要想想, 到底拜的是那里的兔儿爷。今年这风气恐怕更盛了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据史籍 记 载,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节期为农历八月十五,

3、是日恰逢三秋之半,故名 “中秋节”,也叫“仲秋节”;又因这个节日在秋季、八月,故又称“秋节”、 “八月节”“八月会”;又 有祈求团圆的信仰和相关节俗活动,故亦称“团圆节”、 “女儿节”。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 “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追月节”“玩月节”“拜月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 正月”。关于中秋节的起源,大致有三种:起源于古代对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觅偶的习俗、是古 代秋报拜土地神的遗俗。 中秋节从 2008 年起为国家法定节假日。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 年 5 月 20 日,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中秋由来 “

4、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 。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 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 也称为“仲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 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 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 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 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古人赋予月亮许多传说,从月中蟾蜍到玉兔捣药,从吴刚伐桂到 嫦娥奔月,丰富的想象力为月宫世界描绘了一幅幅斑驳陆离的胜景。自汉至唐,墨客骚人纷纷 吟咏月

5、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圆时成为抒发感情的极佳时刻。至北宋太宗年间,官家正式 定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取意于三秋之正中,届时万民同庆。中秋之夜,明月当空,清辉洒满 大地,人们把月圆当作团圆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为亲人团聚的日子,因此,中秋节又被称为 “团圆节”。 中秋节成为一年之中的重大节日,又与科举考试有着极其微妙的关系,在我国封建社会,开 科取士,一直是统治者十分重视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闱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里举行。 胜景与激情结合在一起,人们便将应试高中者,誉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须进行隆重 庆贺,成为全社会人民的重要风俗,经朝历代,盛行不衰,中秋节逐渐成为我国三大节日(春 节、

6、端午、中秋)之一。 中秋祭月中秋祭月是在我国是一种十分古老的习俗。据史书记载,早在周朝,古代帝王就有春分祭 日、夏至祭地、秋分祭月、冬至祭天的习俗。其祭祀的场所称为日坛、地坛、月坛、天坛。分 设在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北京的月坛就是明清皇帝祭月的地方。 礼记载:“天子春朝日,秋 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 ”这里的夕月之夕,指的正是夜晚祭祀月亮。这种风俗不仅为宫廷 及上层贵族所奉行,随着社会的发展,也逐渐影响到民间。 中秋宴俗 古时汉族的中秋宴俗,以宫廷最为精雅。如明代宫廷时兴吃螃蟹。螃蟹用蒲包蒸熟后,众人 围坐品尝,佐以酒醋。食毕饮苏叶汤,并用之洗手。宴桌区周,摆满鲜花、大石榴以及其他时 鲜,演

7、出中秋的神话戏曲。清宫多在某一院内向东放一架屏风,屏风两侧搁置鸡冠花、毛豆技、 芋头、花生、萝卜、鲜藕。屏风前设一张八仙桌,上置一个特大的月饼,四周缀满糕点和瓜果。 祭月完毕,按皇家人口将月饼切作若干块,每人象征性地尝一口,名曰“吃团圆饼”。清宫月饼 之大,令人难以想象。像末代皇帝溥仪赏给总管内务大臣绍英的一个月饼,便是“径约二尺许, 重约二十斤”。 文人赏月 赏月的风俗来源于祭月,严肃的祭祀变成了轻松的欢娱。民间中秋赏月活动约始魏晋时期, 但未成习。到了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待到宋 时,形成了以赏月活动为中心的中秋民俗节日,正式定为中秋节。与唐人不同,

8、宋人赏月更多 的是感物伤怀,常以阴晴圆缺,喻人情事态,即使中秋之夜,明月的清光也掩饰不住宋人的伤 感。但对宋人来说,中秋还有另外一种形态,即中秋是世俗欢愉的节日:“中秋节前,诸店皆卖 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家争占酒楼玩月,笙歌远闻千里,嬉戏连坐至晓”(东京梦华录 ) 。 宋代的中秋夜是不眠之夜,夜市通宵营业,玩月游人,达旦不绝。 民间拜月 明清之后,因时代的关系,社会生活中的现实功利因素突出,岁时节日中世俗的情趣俞益 浓厚,以“赏月”为中心的抒情性与神话性的文人传统减弱,功利性的祭拜、祈求与世俗的情感、 愿望构成普通民众中秋节俗的主要形态。因此, “民间拜月”成为人们渴望团聚、康乐和幸福;以

9、月寄情。 月光马儿 明清时期月神形象发生了重要变化,由早期纯道教色彩的以嫦娥为主的月宫图景演变为佛 道交融的月光菩萨与捣药玉兔并在的世俗形象。这个时期,人们供奉绘有月光菩萨的月光纸, 也叫“月光马儿”。富察敦崇的燕京岁时记 (一九 六年) 。记载:“月光马者,以纸为之, 上绘太阴星君,如菩萨像,下绘月宫及捣药之兔。人立而执杵,藻彩精致,金碧辉煌,市肆间 多卖之者。长者七、八尺,短者二、三尺,顶有二旗,作红绿,笆或黄色,向月而供之。焚香 行礼,祭毕与千张、元宝等一并焚之。 ” 舞火龙 舞火龙,是香港中秋节最富传统特色的习俗。从每年农历八月十四晚起,铜锣湾大坑地区就 一连三晚举行盛大的舞火龙活动。

10、这火龙长达 70 多米,用珍珠草扎成 32 节的龙身,插满了长 寿香。盛会之夜,这个区的大街小巷,一条条蜿蜒起伏的火龙在灯光与龙鼓音乐下欢腾起舞,热闹非凡。 中秋传说之一嫦娥奔月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 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山顶,运足神力,拉开神弓,一气射下九个多太阳,并严 令最后一个太阳按时起落,为民造福。后羿因此受到百姓的尊敬和爱戴,后羿娶了个美丽善良的妻子,名叫嫦娥。后羿除传艺狩猎 外,终日和妻子在一起,人们都羡慕这对郎才女貌的恩爱夫妻。不少志士慕名前来投师学艺,心术不正的蓬蒙也混了进来。一天,后羿到昆仑山访友求道,巧

11、遇由此经过的王母娘娘,便向王母求得一包不死药。据说, 服下此药,能即刻升天成仙。然而,后羿舍不得撇下妻子,只好暂时把不死药交给嫦娥珍藏。嫦 娥将药藏进梳妆台的百宝匣里,不料被小人蓬蒙看见了,他想偷吃不死药自己成仙。嫦娥奔月(续) 三天后,后羿率众徒外出狩猎,心怀鬼胎的蓬蒙假装生病,留了下来。待后羿率众人走后不久, 蓬蒙手持宝剑闯入内宅后院,威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蓬蒙的对手,危急之时她 当机立断,转身打开百宝匣,拿出不死药一口吞了下去。嫦娥吞下药,身子立时飘离地面、冲出 窗口,向天上飞去。由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傍晚,后羿回到家,侍女们哭诉了白天发生的

12、事。后羿既惊又怒,抽剑去杀恶徒,蓬蒙早逃 走了,后羿气得捶胸顿足,悲痛欲绝,仰望着夜空呼唤爱妻的名字,这时他惊奇地发现,今天的 月亮格外皎洁明亮,而且有个晃动的身影酷似嫦娥。他拼命朝月亮追去,可是他追三步,月亮退 三步,他退三步,月亮进三步,无论怎样也追不到跟前。 后羿无可奈何,又思念妻子,只好派人到嫦娥喜爱的后花园里,摆上香案,放上她平时最爱 吃的蜜食鲜果,遥祭在月宫里眷恋着自己的嫦娥。百姓们闻知嫦娥奔月成仙的消息后,纷纷在月 下摆设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吉祥平安。从此,中秋节拜月的风俗在民间传开了。中秋传说之二吴刚折桂关于中秋节还有一个传说:相传月亮上的广寒宫前的桂树生长繁茂,有五百多丈高

13、,下边有 一个人常在砍伐它,但是每次砍下去之后,被砍的地方又立即合拢了。几千年来,就这样随砍随 合,这棵桂树永远也不能被砍光。据说这个砍树的人名叫吴刚,是汉朝西河人,曾跟随仙人修道, 到了天界,但是他犯了错误,仙人就把他贬谪到月宫,日日做这种徒劳无功的苦差使,以示惩处。 李白诗中有“欲斫月中桂,持为寒者薪”的记载。中秋传说之三朱元璋与月饼起义中秋节吃月饼相传始于元代。当时,中原广大人民不堪忍受元朝统治阶级的残酷统治,纷纷 起义抗元。朱元璋联合各路反抗力量准备起义。但朝庭官兵搜查的十分严密,传递消息十分困难。 军师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令属下把藏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派人分头 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到了起义的那天,各路义军一齐响 应,起义军如星火燎原。很快,徐达就攻下元大都,起义成功了。消息传来,朱元璋高兴得连忙传下口谕,在即将来 临的中秋节,让全体将士与民同乐,并将当年起兵时以秘密传递信息的“月饼”,作为节令糕点赏赐群臣。此后, “月饼”制作越发精细,品种更多,大者如圆盘,成为馈赠的佳品。以后中秋节吃月 饼的习俗便在民间流传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