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规范要有 校长规范也要有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579696 上传时间:2017-09-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规范要有 校长规范也要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师规范要有 校长规范也要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师规范要有 校长规范也要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师规范要有 校长规范也要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规范要有 校长规范也要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 师 规 范 要 有 校 长 规 范 也 要 有11 月 29 日,广州教育局发布广州市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读本,从多个方面解读师德规范。该读本要求教师“办公室不放亲属照片”“不穿带洞的毛边牛仔裤及破洞丝袜”。有教师觉得管得过细,会扼杀个性。对此,市教育局官员认为,读本仅是行动建议,并非必须遵守。既然是地方性的师德规范读本,当然不像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那么堂皇,理应更细致、更具体、操作性更强一些。与其抱怨“读本”管得过细、过宽,不如说现实生活中的师者在诸如生活习惯、工作作风等方面做得还很不够,需要更加注重德性和礼仪。细一些没坏处,最起码能够让人们知道行为的边界,多一些自省。不过现实

2、地看,师德规范读本不能只在教师的行为礼仪上做文章,还应该在适应人群上进行细分。教师的师德规范要有,要细致;而校长的职业道德规范也要有,也要细致;同样的,教育行政部门工作人员似乎也应该有可操作的职业道德规范。可能有人会说,校长本身也具有教师身份,也是教师队伍中的一员,专门为其开列条文规范,似乎有些叠床架屋的嫌疑,并无必要。此言大谬。校长当然属于教师队伍,也有级次不等的教师职称,甚至也会经常作为教师的代言人出头露面、发表意见。不过,校长显然不是一般的教师,校长的身份首先是一个学校的管理者、权力的拥有者,其小到言行举止、大到工作作风,对于师生的影响力不可低估,毫不夸张地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

3、老师,有什么样的校长也就有什么样的校风。这些年来,校长们的权力越来越大,特别是在城市里那些“重点”或者说“示范性”中小学,校长完全算得上是说一不二。缺乏约束的校长们完全可以肆意而为,我行我素。事实上,这也是时下一些中小学怪事不断、奇闻连连的根源所在。举例说,此前西安市实验小学以绿领巾区分差生的做法,不仅一般老师无法推动,就是小学主管德育的政教主任也不可能做得到,只有校长有这样的权力;还有,成都市实验外国语学校举行“校长晚宴”、在豪华大酒店宴请 19名尖子生的做法,也与普通教师的师德规范关系不大。可见,对于手握重权的校长群体而言,制订切实可行的职业道德规范越发显得必要、重要。此外,教育从来都不是

4、孤立的行为,校长之外,尚有各级主管教育事宜的官员,尽管他们有公务员的职业道德规范在约束,但是由于工作关系,这部分人经常要出入学校,与师生接触,其行为举止、礼仪道德均可能对学校师生产生很大影响,也应该参照师德规范,制订出与教育有关的职业道德细则。“突击花钱”的病根在制度失灵又到了一年一度叹钱多的时刻。媒体日前报道说,每到年末,各级政府“突击花钱”:2007 年最后一个月花掉近 1.2 万亿元、2008 年超过 1.5 万亿元、2009 年为 2 万亿元,今年,财政部门将在最后一个多月时间内确定超过 3.5 万亿元财政资金的去向,这相当于瑞士2010 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尽管财政部专家表示,突击花掉

5、 3.5 万亿的说法不科学、不客观,因为其中包含着财政支出和超收,而超收的钱不会全部花掉。但年底突击花预算,已经成了不言自明的事实。“年底突击花预算”的例子似乎屡见不鲜。年底突击要花的巨款让旁观者心惊肉跳,也让很多当事人“压力重重”。一税务局公务员抱怨年底买发票的人太多,因为“太多工作项目集中在年底开展”;一卖电影卡的推销员四处宣传“年底预算花不完的都可以找我”;一科研者在网络上急切询问:“突击花钱到底应该买些什么,才让人感觉不太浪费?”为什么不把钱省下来,而一定要花出去?这个“顽疾”的病根在制度失灵。“会哭的孩子有奶喝”在预算上其实是“负激励”。按照我国目前的财政预算制度,下一年预算额度由本

6、年度收支情况决定。这意味着,今年的预算资金花不完,明年的预算就可能被核减。甚至于,有可能会受到“办事不力”的批评。于是,把本年度的钱在年底前突击花完,在某种意义上就成了一项重要的任务,而对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有效性却往往不在意。有了这种“负激励”,就无怪乎会出现“不花白不花”的“败家子”心态。花钱为啥没“法”管?根子还在制度的落实上。当下,预算从制定,到如何花钱,都是政府自个说了算。而且,这预算在执行、跟踪督察环节上,也缺乏相应的惩戒规制,没见有哪个领导因为突击花钱被杀鸡骇猴,在“突击”了就“突击”了的情况下,财政、审计的监督职能被漂白。而人大的监督更要常态化,不但在批准决算时举手,更应该对低质

7、量的突击花钱提出质询,对解释不满意的,就要启动问责机制,对年底突击花钱者,要依法依纪作出严肃处理,直至追究刑责。对没花完的预算通过法律程序收回如此这般,年底突击花钱才可能退出舞台。“我若有一字虚假,公开承诺自杀谢罪!文化厅丁宇处长敢于承诺若有虚假,辞职并自首吗?”长沙海韵公司陈荣日前微博向买高不买低为“花完预算”的官员叫板。陈荣曾是“硬骨头六连”的战士在老山前线浴血奋战,他与采购潜规则抗争了 7 年。可惜的是他起诉湖南财政厅、文化厅采购有“猫腻”、,“不买对的,只买贵的”(用 3000 万买了 1500 万的东西)早于 10 月 20 日被判败诉。陈荣这次举报恐怕要和前 10 次维权一样不了了

8、之。“监管部门按理应是投标企业的娘家人,遭遇不公可以向他们投诉,可事实上有时是热脸贴冷屁股。”监管不管,才是可怕的,比如“丁宇处长”就是不吱声,监管部门也默不作声,围观者总不能强按头吧。陈荣的呐喊让我们看到“突击花钱”也许是假象,只是蝇营狗苟的借口,集体拿财政的钱改善生活也说不定,中央一些部委不就曾拿公款“集资建房”吗?说到底就是:权力不受约束,部门乱花公共财政,部门和个人就有了腐败的天然机会,而这也正是社会情绪沸腾的击发点。中国扶贫标准终于向国际靠拢11 月 29 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胡锦涛、温家宝出席会议并讲话。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 2300 元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

9、这一标准比 2009 年的 1196 元提高了 92%,更多低收入人口将被纳入扶贫范围。中央政治局 9 名常委悉数出席,见证了中央扶贫工作会议规格之高,更体现了中央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一部分人先富了,还有一部分人被远远甩在后面,贫富差距就像社会的一道伤疤。给予最贫穷的穷人以兜底式保障,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扶贫济困不仅体现政府和社会的良心,而且关乎社会公平正义与和谐。扶贫工作千头万绪,其中扶贫标准决定着政府将向哪些人、多少人提供救助,在一定意义上,扶贫标准的高低意味着扶贫力度的大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扶贫标准(贫困线)一直在提高,从 1986 年的 206元到 2000 年的

10、 865 元,从 2007 年的 1067 元到 2009 年的 1196 元。与此同时,政府的扶贫力度不断加强,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不过,我国的贫困标准一直低于联合国和世界银行确定的日均 1.25 美元(原为日均 1 美元)的绝对贫困线,更低于日均 2 美元的贫困线。一年 1196 元,相当于一个人月收入 100元就已“脱贫”,不在政府扶贫对象之列,而 100 元能做什么呢?平均每天 3元多,光吃米饭够了,但吃菜呢?除了吃,还有穿、住、行、用,还有教育、医疗无论如何,一年 1196 元是无法维持一个人正常生活的,这个贫困线确实太低。从另一个角度看,从上世纪 80 年代中期至今,尽管扶贫标准

11、提高了 5 倍多,但远低于同期 GDP 总量、财政收入、居民收入增速以及物价上涨速度。此次将扶贫标准一下子提高到 2300 元,幅度达到 92%,令人欣喜。2300元意味着,以目前的汇率计算,中国的贫困线基本上达到了日均 1 美元,正在靠拢并接近“绝对贫困”的国际标准;2300 元也意味着,各级政府今后的扶贫资金支出将大大增加,政府需要节省更多资金用于扶贫济困;2300 元还意味着,我国统计意义上的贫困人口将大幅增加,更多弱势人群将能够享受到政府扶贫的阳光雨露。扶贫标准的高低不仅关系到扶贫力度的大小,而且关系到面子问题。有些人认为,扶贫标准提高导致贫困人口增多,会让不了解内情的人误以为中国贫困

12、人口越扶越多,影响政府乃至国家形象。这种看法显然失之片面不提高扶贫标准,实际的贫困人口依然贫困,靠较低的扶贫标准“减少”贫困人口数量无异于掩耳盗铃,贫困线太低才是没面子的事,与一个经济大国的形象不相匹配;反之,提高贫困线导致统计意义上的贫困人口增多,恰恰说明政府有正视现实问题的勇气,有解决贫困人口问题的决心和信心,预示着政府将扶贫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彰显了政府实事求是的态度和人道主义关怀这么多的意义加在一起,还不够有面子吗?在中国 GDP 总量雄居世界第二、财政收入将超 10 万亿元的背景下,提高贫困标准,加大扶贫力度,让更多贫困人口真正脱贫,分享改革和发展的成果,这是政府应该做且有能力做的事情。扶贫标准提高只是第一步,真正加大扶贫力度才至关重要,这需要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共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