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检测及能力提高(一)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792367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检测及能力提高(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检测及能力提高(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检测及能力提高(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检测及能力提高(一)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检测及能力提高(一)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检测及能力提高(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检测及能力提高(一)(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检测与能力提高(一)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知识检测与能力提高(一)(本试卷满分 120 分,答题时间 120 分钟)一、明察秋毫(一、明察秋毫(1212 分)分)1选择下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3 分)A禁锢(g) 诘责(j) 文绉绉(zhu) 眼翳(y)B胡髭(z) 黝黑(yu) 一绺绺(l ) 颔首(hn)C解剖(pu) 畸形(q) 诱惑(yu) 摹画(m)D滞留(zh) 粲然(cn) 庶祖母(sh) 脊背(j)2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3 分)A翻来复去 器宇轩昂 鹤立鸡群 忧郁消沉B. 成群结队 美其名曰 文质彬彬 困惑不解C. 正襟危坐

2、 诚惶诚恐 粗制乱造 藏污纳诟D. 暗然失色 不可名状 美不胜收 微不足道3.下列句子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A. 在繁华的商业大街上,观光购物的人济济一堂,笑容满面。B. 体育考试时,李明考试成绩优秀,无独有偶,王新也获得了优秀。C. 领导干部要对人民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切实负起责任,决不允许马虎从事,敷衍塞责,玩忽职守。D. 谈起互联网,这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就连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4判断下列各句所用修辞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 ( ) (3 分)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义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在没有受教

3、育之前,我正像大雾中的航船,既没有指南针也没有探测仪,无从知道海港已经非常临近。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A比喻 引用 排比 拟人 B拟人 反语 比喻 比喻C比喻 反语 比喻 拟人 D拟人 引用 排比 反语二、知识积累及运用(二、知识积累及运用(2121 分)分)5默写(5 分) 。海内存知己, 。 ,欲上青天览明月。 ,草色遥看近却无。念天地之悠悠, 。春蚕到死丝方尽, 。6读一读,为下列拟物诗选择恰当的名称。 (5 分)只不过是水的化身/惹得天鹅痴心追求 ( )把大自然的恩赐/一次次铭刻在心 ( )狂风企图摧残你的生命/你却借此繁衍后代 ( )弯

4、着腰/绝不是对人崇敬 ( )满嘴胡须/并不能证明你有渊博的学识和丰富的阅历 ( )A.年轮 B.虾 C.羊 D.蒲公英 E.云7为下面这则报导,拟写一个标题。 (标题要能概括主要内容,不超过 18 字) (4 分)法国费加罗报:10 年前,中国宣布在 2000 年将进行首次太载人飞行,当时世界上无人对此予以重视。比计划推迟了仅 3 年,2003 年中国的神舟 5 号将宇航员杨利伟送上太空,并在太空中生活了 21 小时;两年后,费俊龙和聂海胜两位宇航员乘坐神舟 6 号在太空遨游了 5 天后安全返回地球。今天,人们真的发现,中国有能力兑现她的诺言,中国令全世界震惊。中国 2003 年成为世界第三太

5、空大国;2005 年真正确定了航天大国地位。中国还将在 2010 年前建立自己的空间站,中国表明她的的载人航天技术可与美俄媲美。中国的最终目的是通过建立自己的空间站,与其它航天大国平起平坐。_ _ _ _ _ _ _ _ 8考考你:(3 分) “我做的往往是诸葛亮、刘备一类的文角儿;”诸葛亮、刘备是_ 里的人物,你知道有关他们的成语或典故吗?试写出两个:_ _、 。9仿写句子。 (4 分)友谊是滋味甘醇的美酒,让人回味无穷。 家是_ _ _,让人_ _。童年是_ _,让人_ _。三、你一定能合理地解释语段后的问题!(三、你一定能合理地解释语段后的问题!(4747 分)分)( (一一) )阅读下

6、面的文章,回答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0101616题。题。 (1616分)分)(甲)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 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 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

7、采,呜呼,无法可想! 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乙)这一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了。因为从那一回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非一个紧要事,凡是愚昧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时以为 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艺运动了。10选择恰当词语(A必然 B当然 C诚然 D自然)填在文中三处。(3分)11从表达方式上讲,文段(甲)以_为主,文段(乙)以_为主。(2分)12“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 “刺耳”的原因是_ _ _。(2分)13文中“呜呼,无法可想”的感

8、慨,表现了“我”_ 的思想认识。(2分)14文段(乙)中的“那一回”是指_ _(事件)。(2分)15画线部分作为结论,请在(甲)段中找出能证明结论正确的实例,分别用“”“”标在文段中。(2分)16文中“我”经历的事情和“弃医从文”的选择,对你的启示 。(3分) ( (二二)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7172222 题。题。 (1414 分)分)但这九年的生活,除了读书看书之外,究竟给了我一点做人的训练。在这一点上,我的恩师就是我的慈母。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便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她看我清醒了,才对我说昨天我做错了什么事,说错了什么话,要我认错

9、,要我用功读书。有时侯她对我说父亲的种种好处,她说:“你总要踏上你老子的脚步。我一生只晓得这一个完全的人,你要学他,不要跌他的股。 ” (跌股便是丢脸、出丑。 )她说到伤心处,往往掉下泪来。到天大明时,她才把我的衣服穿好,催我去上早学。学堂门上的锁匙放在先生家里;我先到学堂门口一望,便跑到先生家里去敲门。先生家里有人把锁匙从门缝里递出来,我拿了跑回去,开了门,坐下念生书。十天之中,总有八、九天我是第一个去开学堂门的。等到先生来了,我背了生书,才回家吃早饭。我母亲管束我最严,她是慈爱母兼任严父。但她从来不在别人面前骂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错了事,她只对我一望,我看见了她的严厉眼光,便吓住了,犯的

10、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睡醒时才教训我。犯的事大,她等人静时,关了房门,先责备我,然后行罚,或罚跪,或拧我的肉,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有一个初秋的傍晚,我吃了晚饭,在门口玩,身上只穿着一件单背心,这时候我母亲的妹子玉英姨母在我家住,她怕我冷了,拿了一件小衫出来叫我穿上。我不肯穿,她说:“穿上吧,凉了。 ”我随口回答:“娘(凉)什么!老子都不老子呀。”我刚说了这句话,一抬头,看见母亲从家里走出,我赶快把小衫穿上。但她已听见这句轻薄的话了。晚上人静后,她罚我跪下,重重的责罚了一顿。她说:“你没了老子,是多么得意的事!好用来说嘴!”她气的坐着发抖,也不许

11、我上庆去睡。我跪着哭,用手擦眼泪,不知擦进了什么微菌,后来足足害了一年多的眼翳病。医来医去,总医不好。我母亲心里又悔又急,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这是我的严师,我的慈母。17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2 分)18段主要从哪两个角度写母亲对我的严格管教?(2 分)19为什么母亲重罚我时却“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2 分)20 “她是慈母兼任严父”中“慈母”和“严父”两者是否矛盾?为什么?(2 分)21体会下列语句所包含的情感。 (2 分)“每天天刚亮时,我母亲就把我喊醒,叫我披衣坐起。我从不知道她醒来坐了多久了。 ”“听说眼翳可以用舌头舔去,有

12、一夜她把我叫醒,她真用舌头舔我的病眼。 ”22怎样评价母亲的教子方法?请你根据文段发表你自己的看法。 (4 分)( (三三)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阅读下面选文,回答 23233030 题。题。 (1717 分)分)父亲,你是座耸立的山小镇的汽车站到了。父亲放下肩上一直背着的我的行李,说道:“到学校给家里写信。 ”这是走了十几里山路后父亲说的第一句话。我答应了声,木讷的父亲就再没开口,只是默默地看车来的方向,手中拿着我简单的行李。我从侧面看了一眼父亲,内心一阵酸楚。父亲太苍老了,但我却要离家远行去读大学,他那已经布满皱纹的脸上又不知要爬上几道皱纹了,我这长子能给这个家带来什么,弟妹小,母亲身体又

13、不好。父亲肩上的担子我忍不住又看了眼父亲瘦小有些干枯的身体,我担心他会被艰辛的生活压垮。车来了,我跳上汽车,父亲在扎得结实的行李上又仔细地察看一遍,挨个儿拍了拍,才递给我。我站在车门口,等着父亲还有什么话,但他只是眯着眼睛,看了我几眼,终于没说一句话。车开了,父亲还站在那儿,直到变成了一个黑点,被汽车掀起的漫天尘土裹住。放寒假了,又回到了熟悉的山村熟悉的家。山村的生活依然重复单调,平平静静。父亲去山上干活还没回来,母亲正在屋内张罗着给鸡喂食。我没有听从母亲的话坐在屋里,找了把锄头上山去找父亲。村子四周都是山,山上向阳的一面开垦着许多梯田。我忘了问父亲在哪座山上,只得一个个山去寻找。我爬上一道山梁,站在高处向四周张望,见对面一个山脊上有一个人正躬着腰。那背影是我十分熟悉的,远远看去,父亲显得那么瘦小,要不是正挥着锄头,真疑心那不过是山上的一棵树,块石头,一点也不起眼。我走过去,父亲直起腰看清是我,笑着问:“回来啦?” “回来啦。 ” “回去吧?” “不,锄一会儿吧。 ”父亲便没再坚持,我又像从前在家一样跟在父亲旁边锄起地。山坡上很静,我们都没有说话,像从前干活一样,能听见有节奏的锄地声。 天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