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总布置标准法规讲解(三),2,F 汽车外廓尺寸 F 汽车通过性尺寸 F 号牌板 F 法定铭牌 F 轮胎 F 汽车护轮板 F 载质量 F 视野 F 风窗刮水器、洗涤器 F 除霜、除雾 F 后视镜 F 舒适性 F 工作空间 F 照明及信号装置,F 安全带固定点 F 安全带 F 人体模型 F 保险杆 F 燃油系统 F 操作按钮 F 汽车内部凸出物 F 汽车外部凸出物 F 脚踏板 F 车辆识别代码 F 行人保护 F 牌照灯,,,,,,总布置涉及的法规,3,后视镜,后视镜一种能在规定的视野内,映出汽车后方清晰图像的装置(但不包括潜望镜这类复杂的光学系统)一般由镜片、保持件、方向调节件、支架等组成定义,GB15084-2006机动车辆后视镜的性能和安装要求,,4,曲率半径按5.1规定的方法,在反射面上测得的曲率半径的平均值基本曲率半径应在三个点上测得,其位置位于过反射面中心,并与b线段平行的线段上,距离约为全长的1/3、1/2和2/3处如果垂直镜子b线段方向的尺寸为最长,则测点应位于垂直于b线段,且过镜子反射面中心的线段上后视镜,5,驾驶员的眼点通过汽车制造厂确定的驾驶员设计乘坐位置中心,作一个平行于汽车纵向基 准面的平面。
从该平面内的驾驶员座椅R点向上635mm,作垂直于该平面的一条 直线段在直线段与该平面交点的两侧各32.5mm处(总距离为65mm)作两个点, 即为驾驶员的眼点左右单眼总视野左右单眼视野重合而获得的总视野(见图1)后视镜,6,反射面中心反射面可见面积的几何中心一般要求(主要是为满足外部凸出物法规要求) 1 所有后视镜都必须能调节 2 反射面必须位于后视镜的保护框架内,在保持件周边上(不论何方向) 所有点的曲率半径都必须大于或等于2.5mm若反射面超出保护框架,则突出部位边缘的曲率半径不得小于2.5mm,而且突出部位在50N力的作用下,应能回到保护框架内该力应近似平行汽车纵向基准面,且水平施加到反射面突出保护框架最多的点上 3 后视镜按5.3试验后,用直径165mm的球头模型触及内后视镜可接触到的部位;用直径100mm的球头模型触及外后视镜可接触到的部位,这些可接 触部位的所有零件,包括与支持件相连接的零件(不论其调节位置如何),其曲率半径不得小于2.5mm 4 对于后视镜零部件上直径或最大对角线小于12mm的固定孔或凹座的边缘,若已经过圆滑处理,则不必满足上一条条中的曲率半径要求。
后视镜,7,5 将后视镜连接到车辆上的连接件应按下述方法设计,即以保证后视镜顺着撞击方向偏转的转动轴或旋转中心,或者两者之一为轴线,作一半径为50mm的圆柱体,该圆柱体至少应切到连接件所连接的表面部分 6 若2和3中所涉及的零件是用不大于肖氏硬度为A60的材料制成,则可不按上述要求 7 若后视镜上的零件是用小于肖氏硬度为A50的材料制成,并安装在刚性支持件上,则2和3的要求只适用于该支持件特殊要求,内后视镜(Ⅰ类) 必须能在其反射面上绘出一个矩形,该矩形的高度为40mm,底边长为a a尺寸的计算方法如下:,后视镜,8,外后视镜(Ⅱ和Ⅲ类) 1.反射面尺寸必须满足以下要求:能在反射面上绘出以a为底边,高为40mm的矩形;与矩形高平行的线段,其长度为b;表中给出了a和b的最小值:,后视镜,适用于M2、M3、N2、N3,适用于M1、N1,,9,后视镜,反射面和反射率,1.后视镜的反射面必须是平面镜或球状凸面镜 2.曲率半径之差各基本曲率半径ri’或ri值与rp值之差不得大于0.15r任一点的rp(rp1、rp2和rp3)值与r值之差不得大于0.15r当后视镜反射面的r值不小于3000mm时,上述的0.15r可用0.25r替换。
3. r值不得小于:内后视镜(Ⅰ类)和Ⅲ类主外后视镜为1200mm;Ⅱ类主外后视镜为1800mm;广角外后视镜(Ⅳ类)和补盲外后视镜(V类)为400mm10,后视镜,安装要求,1.数量后视镜最少安装数量M和N类汽车必须在其左、右两侧各安装一个外后视镜M1和N1类汽车上必须安装一个内后视镜2.位置a.后视镜的位置应保证驾驶员在正常驾驶状态下,能看清汽车后方和两侧道路上的路况b.外后视镜应从车辆侧窗或前风窗玻璃刮刷到的区域中看到但由于结构限制,对M2、M3类车右侧所装外后视镜不作要求c.若只对带驾驶室的底盘进行视野测量时,汽车制造厂必须提供车身最大和最小宽度尺寸必要时可用假前箱板模拟在试验期间,被考虑到的所有车辆和后视镜布置均应在试验报告中予以注明11,d. 汽车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必须安装在后视镜中心至驾驶员两眼点(两眼点之间的距离为65mm)中心连线的铅垂面与纵向基准平面的夹角不大于55°的范围内e. 后视镜突出汽车车身外侧的程度不能超出满足关于视野要求所必需的程度f. 当车辆满载,且外后视镜的底边距地面高度小于1.8m时,其单侧外伸量不得大于车辆未装后视镜时测得的最大宽度200mm。
g. V类后视镜应以如下方式安装在车辆上:当车辆满载时,无论后视镜处于何种调节位置,其部件或支架距地面高度不得小于1.8mV类后视镜不得装在驾驶室的高度不能满足这项要求的车辆上h.只要符合e和f的要求,后视镜允许外伸至最大允许宽度之外3. 调节a. 内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其驾驶位置上调节b.在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应能允许驾驶员在车门关闭,车窗开启时进行调节,而且能从车外锁紧位置c.上条不适用于被撞击后无需调节又能恢复到原位置的后视镜后视镜,12,后视镜,4.视野a.按上面定义确定驾驶员的眼点位置下述后视野要求是在“双眼总视野”条件下的视野当测定汽车后视野时,所试车辆为7.4中规定的可行驶状态视野必须透过车窗玻璃进行测定,其可见光的垂直总透光率至少为70%b.内后视镜(Ⅰ类)① 驾驶员借助内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宽度至少为20000mm的视野区域,其中心平面为汽车纵向基准面,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60000mm处延伸至地平线②在测量上述后视野时,允许头枕、遮阳板、后风窗刮水器、加热原件、S3类制动车灯,或车身构件(如:纵向基准面附近对开门的后窗立柱等部件遮挡部分视野),但当遮挡部分投影在与汽车纵向基准面垂直的铅垂面上时,其总和应占所规定视野的15%以下。
遮挡程度是在头枕处于最低位置,遮阳板处于收回位置时测定13,后视镜,14,后视镜,C.主外后视镜(Ⅱ、Ⅲ类)①左外后视镜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见一段至少宽度至少为2500mm的视野区域,其右侧,以与汽车纵向基准面的平面评选,且切过车辆左边最外侧点的平面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眼点后10000mm处延伸至地平线②右外后视镜对于M1类和最大质量不超过2000kg的N1类车辆,其驾驶员借助外后视镜必须能在水平路面上看到一段宽度至少为4000mm的视野区域,其左侧,以与汽车纵向基准的平面平行,且切过车辆右边最外侧点的平面为基准,并从驾驶员的眼点后20000mm处延伸至地平线 d.障碍物在上面规定的视野中,障碍物(如:车身及附件、门把手、示廓灯、转向指示灯、后保险杆两端,以及反射面清洗装置等)部件所遮挡部分的总和占所规定视野的10%以下即可15,后视镜,16,后视镜,Main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s Class II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on the driver's side The field of vision must be such that the driver can see at least a 5 m wide, flat, horizontal portion of the road, which is bounded by a plane which is parallel to the median longitudinal vertical plane and passing through the outermost point of the vehicle on the driver's side of the vehicle and extends from 30 m behind the driver's ocular points to the horizon. In addition, the road must be visible to the driver over a width of 1 m, which is bounded by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median longitudinal vertical plane and passing through the outermost point of the vehicle starting from a point 4 m behind the vertical plane passing through the driver's ocular points (see Figure 4). Exterior rear-view mirror on the passenger's side The field of vision must be such that the driver can see at least a 5 m wide, flat, horizontal portion of the road, which is bounded on the passenger's side by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median longitudinal vertical plane of the vehicle and passing through the outermost point of the vehicle on the passenger's side and which extends from 30 m behind the drivers ocular points to the horizon.,ECE R46(关于外后视镜视野要求欧标和国标有所差异),17,后视镜,In addition, the road must be visible to the driver over a width of 1 m, which is bounded by a plane parallel to the median longitudinal vertical plane and passing through the outermost point of the vehicle starting from a point 4 m behind the vertical plane passing through the driver's ocular points (see Figure 4).,18,FC-1R外后视镜的视野检核方法,外后视镜,19,1.GB 15084 技术要求 1.1 内外后视镜都必须能够调节方向。
1.2 反射面的边缘必须包于保护框架内(如支架等),其周边所有点的C值 在任何方向上都必须大于或者等于2.5mm如反射面超于保护框架,则突出部分边缘上的曲率半径C不得小于2.5mm,且突出部位在50N的作用力下,能回到框架内,该力应近似平行汽车纵向基准面,且水平施加到反射面突出保护框架最高点上 1.3 以后视镜的转动轴为中心作一半径为50mm的圆柱体,该圆柱至少应切到连接件所连接的表面部分 1.4 外后视镜最小尺寸,能在反射面上绘出一个高度为40mm,底边为a {a=130/(1+1000/r)}的矩形,且与高平行的b线段b=70,其中r为反射面的曲率半径,单位为mm外后视镜,20,1.5 后视镜的反射面必须为平面镜或球状凸面镜,其反射面的曲率半径r不得小于1200mm 1.6 汽车驾驶员一侧的外后视镜必须安装在外后视镜中心至驾驶员两眼点中心连线与纵向基准面间的夹角不大于55度的范围内 1.7 当汽车满载,外后视镜的底边离地面的高度不大于1800mm时,其单侧外伸量不得超出汽车最大宽度以外20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