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783666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重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重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重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重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7-2018学年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重庆市綦江中学重庆市綦江中学 2017-20182017-2018 学年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学年高一物理期末模拟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一、选择题:本题共 1010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4040 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是正确的。1. 下列物理量中既是标量又是国际单位制基本量的一组是A. . 长度、质量、时间 B. 力、时间、加速度C. 力、质量、速度 D. 长度、速度、加速度【答案】A【解析】A、长度、质量、时间是标量,且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故 A 正确;B、力和加速度

2、是矢量,且力和加速度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故 B 错误;C、力和速度都是矢量,且力和速度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故 C 错误;D、速度和加速度是矢量,且速度和加速度不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故 D 错误;故选 A。2. “嫦娥二号”于 2010 年 10 月 1 日 18 时 59 分 57 秒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点火后 1533 秒时,火箭将加速到 10.9km/s,这个速度就是奔月速度。此时, “嫦娥二号”在某一高度完成星箭分离,并获得了圆满成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研究卫星绕月球运行时,不能把卫星看成质点B. 奔月速度 10.9km/s 是指平均速度C.

3、 描述火箭的运动要以火箭本身作为参考系D. 18 时 59 分 57 秒表示的是时刻【答案】C考点:质点的认识、参考系和坐标系、时间与时刻、平均速度- 2 -【名师点睛】主要考查基本概念的理解,属于基本题。3. 用手握住瓶子,使瓶子在竖直方向静止,如果握力加倍,则手对瓶子的摩擦力( )A. 握力越大,摩擦力越大。B. 只要瓶子不动,摩擦力大小与前面的因素无关。C. 方向由向下变成向上。D. 手越干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答案】B【解析】解:瓶子保持静止,受力平衡,对瓶子受力分析,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静摩擦力,二力平衡,因而静摩擦力等于重力;握力加倍后,瓶子更掉不下,依然保持静止,竖直方向上重力和静

4、摩擦力依然平衡,静摩擦力还是等于重力;故选 B【点评】静摩擦力与压力无关,随外力的变化而变化,这里握力变大,只是滑动摩擦力变大了,而物体受静摩擦力,故静摩擦力不变4. 物体在固定的斜面上保持静止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是( )A. 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就是对斜面的压力B. 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C. 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与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D. 斜面对物体的静摩擦力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成正比【答案】B【解析】A、压力是由于物体相互挤压而产生的,虽然重力垂直于斜面向下的分力大小等于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但重力的分力不是压力,故 A 错误;B、物体和斜面之

5、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使物体受到了斜面的支持力,而斜面受到了物体的压力,物体对斜面的压力与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故 B 正确;C、物体在沿斜面方向上受到重力的分力及摩擦力而处于平衡,故二力为平衡力,故 C 错误;D、由于物体受到的是静摩擦力,故不适用来求;只能根据受力平衡进行分析,可知摩擦力大小等于重力的分力,故 D 错误;故选 B。- 3 -5. 甲、乙两物体的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物体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B. 甲、乙两物体由不同地点同时出发,t0时刻两物体相遇C. 0t0时间内,两物体位移一样大D. 0t0时间内,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t0时刻后,乙的

6、速度大于甲的速度【答案】B【解析】A、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故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故 A 错误;B、位移-时间图象的纵坐标表示位置坐标,故甲、乙两物体由不同地点同时出发,t0时刻两物体相遇,故 B 正确;C、位移是位置坐标的改变量,故 0t0时间内,乙物体的位移大,故 C 错误;D、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故甲、乙两物体均做匀速直线运动,乙的速度一直大,故 D 错误;故选 B。【点睛】位移-时间图象的斜率等于物体运动的速度,从位移图上可以知道物体在任意时刻的速度(斜率)和位置(纵坐标) 。6. 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中正A. 物体速度为零,合外力一定

7、为零B. 物体做曲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变力C. 物体做曲线运动,合外力一定不为零D. 物体做直线运动,合外力一定是恒力【答案】C【解析】A、例如汽车起步时,速度为零,合外力不为零,刹车时,末速度为零,合力不为零,故 A 错误;- 4 -B、例如平抛运动,物体做曲线运动,合外力是恒力,故 B 错误;C、做曲线运动时速度方向改变,一定有加速度,所以合外力一定不为 0,故 C 正确;D、根据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力与速度共线直线运动,可是恒力,也可是变力,故 D 错误;故选 C。7. 一个物体从某一确定的高度以的初速度水平抛出,不计空气阻力,已知它落地时的速度为,那么它的运动时间是A. B. C.

8、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将物体落地的速度进行分解,则有;又由小球竖直方向做自由落体运动,vy=gt得到故选 D考点:平抛运动【名师点睛】本题是高考真题,考查运用运动的分解方法处理平抛运动的能力,关键失重知道平抛运动在水平方向是匀速运动,在竖直方向是自由落体运动;常规题,不能失分。8. 从某一足够高处静止释放一粒小石子,经过 1 s 从同一地点又静止释放另一小石子,则它们落地之前,两石子之间的距离将(不考虑空气阻力)A. 保持不变 B. 不断变大C. 不断减小 D. 有时增大有时减小【答案】B【解析】小石子下落的高度,经过 1 s 从同一地点释放另一小石子,两石子之间的距离,随着 t

9、的增长,x 不断变大,故 B 正确,ACD 错误;故选 B。9. 物体在与其初速度始终共线的合力 F 的作用下运动.取 v0方向为正,合力 F 随时间 t 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则在 0t1这段时间内( )- 5 -A. 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也是先减小后增大B. 物体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速度也是先增大后减小C. 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一直在增大D. 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速度一直在减小【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由 F=ma 可知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由于取 v0方向为正,则 F 方向一直与速度方向相同,则速度一直增大,ABD 错;同理 C 对;考点:考查力与运动的关

10、系点评:难度较小,合外力的大小决定加速度大小,合外力与速度方向是相同还是相反,决定速度是增大还是减小10. 如图在倾斜 45的光滑斜面上有一圆球,在球前竖直放一光滑挡板使球保持静止,此时球对斜面的压力为 F1;若去掉挡板,球对斜面的压力为 F2则A. F2=Fl/2 B. F2=FlC. F2=2F1 D. F2=F1【答案】A【解析】用光滑挡板使球保持静止时,分析受力情况,作出力图如图,- 6 -由平衡条件得,斜面对球的支持力,球对斜面的正压力为;去掉挡板时,球对斜面的正压力为,则得到,故 A 正确,BCD 错误;故选 A。【点睛】本题分析受力情况,运用平衡条件分析求解斜面的支持力。二、实验

11、题(本题共二、实验题(本题共 2 2 个小题,个小题,1111 题题 6 6 分,分,1212 题题 1212 分,共分,共 1818 分)分)11. 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附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 A 点,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1)此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几项,其中正确的是_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B橡皮条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C两次操作中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 O 拉到相同的位置D实验操作时要注意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且弹簧测力计轴线与细绳在一条直线

12、上(2)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A理想实验法 B等效替代法 C控制变量法 D建立物理模型法【答案】 (1). CD (2). B【解析】 (1)A、只要能记录两个力的方向即可,不需要两根细绳必须等长,故 A 错误;B、两细线拉橡皮条时,只要确保拉到同一点即可,不一定橡皮条要在两细线的夹角平分线上,故 B 错误;C、本实验采用“等效法” ,要求两次拉伸橡皮条时效果相同(橡皮条的拉伸方向和伸长量相同) ,即要求细绳的结点拉到相同的位置,故 C 正确;D、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实验时要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平面平行,同时保证弹簧的轴线与细绳在同一直线上,这样才能把分力准确通过力的图示表示

13、出来,故 D- 7 -正确;故选 CD。(2)根据实验原理可知,该实验中要求用一个力拉和用两个力拉时的效果应相同,因此该实验采用的是“等效替换”法,故 ACD 错误,B 正确;故选 B。12. 在“探究物体的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中(1)以下操作正确的是_ 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重物用细绳通过定滑轮系在小车上B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纸带连接在小车上并穿过打点计时器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D实验时,应先放开小车,后接通电源.(2)为了更直接地反映物体的加速度 a 与物体质量 m 的关系,往往用关系图象表示出来.如果图象是通过坐标原点的一条直线,则说明_.(3)如图是该实验中

14、打点计时器打出的纸带,打点频率 50Hz.O 点为打出的第一个点,A、B、C、D、E、F、G 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有 4 个点未标出,OA=17.65cm、AB=11.81cm、BC=14.79cm、CD=17.80cm、DE=20.81cm、EF=23.80cm、FG=26.79cm,根据以上数据进行处理.物体的加速度是_m/s2,打 F 点时的速度是_m/s.(结果均保留三位有效数字)【答案】 (1). BC (2). 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 (3). 3.00 (4). 2.53【解析】 (1)A、平衡摩擦力时,应将绳从小车上拿去,轻轻推动小车,是小车沿木板运动,通过打点计时器打

15、出来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故 A 错误;B、平衡摩擦力是否到位,是要通过打点计时器打出来的纸带判断小车是否匀速运动来判断的,故 B 正确;C、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小车的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量等于小车所受的滑动摩擦力,即mgsin=mgcos,故不需要重新平衡摩擦力,故 C 正确;D、实验时,应先接通电源待打点稳定后再释放小车,这样可以充分利用纸带,故 D 错误;- 8 -故选 BC;(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F=ma 可得物体的加速度,故在合外力 F 一定的情况下,a 与成正比,且图象为过坐标原点的直线,即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故答案为:物体的加速度与质量成反比;(3)由图可知,OA 段不准确,故应从 A 点开始计算;因每两点之间还有 4 个点,故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则由逐差法可得: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点睛】对于实验中的每一步都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学得深学得透,才能做到举一反三,比如为什么要平衡摩擦力,为什么要先接通电源后释放纸带等三、计算题(本题共三、计算题(本题共 4 4 个小题,个小题,1313 题题 1010 分,分,1414 题题 1212 分,分,1515 题题 1414 分,分,1616 题题 1 1 分分, ,共共 5252 分分. .解答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