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2017-2018下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783653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20 大小:3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庆市2017-2018下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重庆市2017-2018下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重庆市2017-2018下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重庆市2017-2018下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重庆市2017-2018下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重庆市2017-2018下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重庆市2017-2018下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含解析)(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綦江中学高綦江中学高 20202020 级高一(下)期末模拟级高一(下)期末模拟语文试题(二)语文试题(二)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谈趣味(节选)朱光潜一个人不能同时走两条路,出发时只有一条路可走。从事文艺的人入手不能不偏,不能不依傍门户,不能不先培养一种偏狭的趣味。初喝酒的人对于白酒红酒种种酒都同样地爱喝,他一定不识酒味。到了识酒味时他的嗜好一定偏狭,非是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能喝得畅快。学文艺也是如此,没有尝过某一种门户某一派别的训练和滋味的人总不免有些江湖气。我不知道会喝酒的人是否可以从非某一家某一年的酒不喝,进到只要是好酒都可以识出味道;但是我相

2、信学文艺者应该能从非某家某派诗不读,做到只要是好诗都可领略到滋味的地步。这就是说,学文艺的人入手虽不能不偏,后来却要能不偏,能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看出偏的弊病。 文学本来一国有一国的特殊趣味,一时有一时的特殊风尚。就西方诗说,拉丁民族的诗有为日耳曼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日耳曼民族的诗也有为非拉丁民族所不能欣赏的境界。寝馈于古典派作品既久者对于浪漫派作品往往格格不入;寝馈于象征派既久者亦觉得其他作品都索然无味。中国诗的风尚也是随时代变迁。汉魏六朝唐宋各有各的派别,各有各的信徒。明人尊唐,清人尊宋,好高古者祖汉魏,喜艳妍者推重六朝和西昆。门户之见也往往很严。 但是门户之见可以范围初学者而不足以羁

3、縻大雅。读诗较广泛者,常觉得自己的趣味时时在变迁中,久而久之,有如江湖游客,寻幽览胜,风雨晦明,川原海岳,各有妙境,吾人正不必以此所长,量彼所短,各派都有长短,取长弃短,才无偏蔽。古今的优劣实在不易下定评,古有古的趣味,今也有今的趣味,我们不必强其同。 文艺上一时的风尚向来是靠不住的。在法国十七世纪新古典主义盛行时,十六世纪的诗被人指摘,体无完肤;到浪漫主义时代,大家又觉得“七星派诗人”亦自有独到境界。在英国浪漫主义盛行时,学者都鄙视十七、十八两个世纪的诗;现在浪漫的潮流平息了,大家又觉得从前被人鄙视的作品,亦自有不可磨灭处。个人的趣味演进亦往往如此。涉猎愈广博,偏见愈减少,趣味亦愈纯正。从浪

4、漫派脱胎者到能见出古典派的妙处时,专在唐宋做功夫者- 2 -到能欣赏六朝人作品时,笃爱苏辛词者能领略温李的情韵时,才算打通了诗的一关。好浪漫派而止于浪漫者,或是好苏辛而止于苏辛者,终不免坐井观天,诬天渺小。1. 下面对“趣味”的看法,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 阅读趣味偏狭,对于初学文艺者的入门是有利的。B. 文艺上没有入门的人,他们的趣味往往比较广泛。C. 文艺入门趣味不能不偏,入门后则不能偏执一派。D. 趣味是可以培养的,但是应该符合时代基本精神。2. 下列各项不能证明“一时有一时的特殊风尚”的一项是A. 拉丁民族的诗歌不为日耳曼民族所能够欣赏B. 明代推崇唐代的风尚,清代推崇宋代的风尚C

5、. 好高古者祖汉魏,喜艳妍者推重六朝和西昆D. 法国新古典主义盛行时“七星派”诗遭指摘3. 对原文主旨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A. 文艺上的门派,可以让初学者有所效法,又会使人囿于偏狭。B. 学文艺的人入门后,可凭高俯视一切门户派别。C. 门户之见往往可以限制初学者,但不足以限制阅读兴趣广泛的人。D. 广泛涉猎,减少偏见,纯正趣味,才能免于“坐井观天,诬天渺小。【答案】1. D 2. A 3. D【解析】1. 试题分析:无中生有,原文没有“应符合时代精神”的意思。2. 试题分析:张冠李戴,这是阐述“一国有一国的特殊趣味”的观点。点睛:这是一道筛选并整合信息的题目,筛选整合信息的题目侧重于对文中佐

6、证观点的现象、材料的运用的准确性进行考核,主要的错误类型是强拉因果、因果倒置、曲解文意、无中生有、混淆范围、偷换概念等等。此题选项 A 张冠李戴。3. 试题分析:分析文章的主旨注意文章的主体内容,选项的侧重点是否和文章的主题对应,大部分是偏向于文中的某一点或某个局部,选项从文义上看基本都是正确的,但和文章的“主旨”有距离。答题时注意核对选项,此题前三项不是文章的主要内容。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平凡的世界(节选)- 3 -路遥这一天晚上,少安回家后不多功夫,就被父亲有点神秘地叫到院子里,把刘玉升要重建庙宇的事给儿子大约说了说。“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

7、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个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你也不应该出!”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 “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遛达着。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

8、已搬选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甲】院子里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而现在,他的儿子却不得不离开这地方,搬到曾经喂驴拴马的围里去念书了。这是历史的耻辱,也是双水村的耻辱。“不过,你孙少安大发感慨,可又给双水村做了些什么事?”有一个声音突然在内心中问他。孙少安怔了怔,忍不住仰起脸向天空长长地嘘了一口气。仅仅在这一刹那间,某种想法便不

9、由地主宰了他的意识,他猛然想:是呀,我为什么不可以把这座学校重新建造起来呢?连神汉刘玉升都有魄力重建庙坪的破庙,我为什么没勇气重建这个破学校?一种使命感强烈地震撼了这个年轻庄稼人的心,使他浑身不由滚过了一道激奋的颤栗!好,你刘玉升修庙,我孙少安建校!咱们就唱它个对台戏!孙少安旋即走出这座颓败的学校院子,转而来到不远处的原二队饲养院。他蹑手蹑脚来到“教室”窗户前。窗户是临时垒的,栽几根粗糙的木棍,破麻纸被风吹得哗哗价响。他透过窗户上的破纸洞,看见姚淑芳老师正领着孩子们读拼音。里面黑乎乎的,一股牲畜的粪便- 4 -味直冲鼻子。他半天才看见虎子背抄着双手,小胸脯挺着在念拼音。他鼻根一酸孙少安拧转身急

10、速地步出了这个破院子。他更加迫切地感到,他有责任让孩子们尽快和这个饲养院永远地告别,重新回到更好的环境中去念书。他直接去找他的朋友金俊武。俊武听他说了自己的打算,也很兴奋,立刻表示他将全力支持他办这件大事。两个人同时还商定,他们也成立一个会,叫“建校委员会” ,由少安任会长,俊武任副会长。少安表示,他准备拿出一万五千元。如果剩余下钱,还可以建立“奖学金”什么的。当天晚饭后,少安也神秘地把父亲叫到院子里,给他说了他的打算。玉厚老汉嘴一张,结果连什么也没说出来。他万万没有想到,儿子连敬神的几十块钱都不愿出,却拿这么一大笔钱修田福堂震坏的那个破学校!出乎少安意料的是,平时勤俭的秀莲却特别痛快地支持他

11、搞这件事。事情由生病的妻子最后画了“圈” ,就算敲定了。当天夜晚掌灯时分,少安一个人爬上了庙坪山。他蹲在山顶的梯田楞边,静静地环视着月光朦胧的双水村此刻,他一下子想起了许许多多的事。从少年时期的生活,一直想到了现在。噢,他已经在这块土地上生活了半辈子。他的后半辈子也要在这块土地上度过。往日的生活有苦也有甜。重要的是,他现在才感到腰板硬了一些。过去,日日夜夜熬煎和谋算的是怎样才不至于饿死,如今却有可能拿出一大笔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村庄做点事了。当然,比起一些干大事的人来说 这实在算不了什么,可这是他孙少安呀【乙】月亮是这样的皎洁,夜是这样宁静,村庄沉浸在睡梦之中,东拉河却依然吟唱着那支永不

12、疲倦的歌。几天以后,孙少安要出钱重建学校的事件就传得家喻户晓了。于是,双水村出现了“今古奇观”:两个民间组织以孙少安、金俊武为首的“建校会”和以刘玉升、金光亮为首的“建庙会” ,叫人哭笑不得的是,许多人竟对这两个“会”同时都抱支持的态度。(节选自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三部第五十章,有删改)4. 下列对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A. 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他来到儿子读书的地方,看到由饲养院改成的小学,简陋破败,决定重建他和弟妹们读过书的学校。B. 刘玉升和金光亮集资重建庙宇受到双水村不少村民的支持,孙玉厚老汉也捐了二十块,这说明当时农村封建迷信有所抬头,

13、农民精神生活空虚。C. 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突出了老农民孙玉厚老实胆小怕事、- 5 -朴实木讷又有些迷信的形象特点。D. 节选部分中,双水村的村民对建庙和建校持有三种不同的态度,小说借此艺术而真实的反映了当时我国农村的面貌。5. 小说中孙少安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文中画线的甲、乙两处环境描写,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答案】4. D 5. (1)有先进的思想观念:清醒地知道世上没有鬼神,意识到真正改变命运的是知识,对村民重建庙宇的做法和陈旧的观念强烈不满;(2)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意识到知识的重要,作为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拿出一大笔钱去

14、改善学校环境,让孩子们更好地读书;(3)超常的勇气和胆量:敢于和“建庙会”唱对台戏;(4)对故土的挚爱和依恋:拿出钱来为这个他度过辛酸岁月的故土做点事,饱含着对故土的无限热爱。 6. 甲处:描写了孙少安儿时读书学校荒芜衰败的景象。其作用是勾起孙少安的回忆和感伤,井为下文他决心重建学校做铺垫。乙处:此处描写了双水村夜晚的宁静。其作用表现少安获得家人支持后愉快、宁静的心情,表达他对家乡深深的热爱和眷念之情。【解析】4. 试题分析:此题考核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综合赏析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然后结合文章内容判断正误,题中 AB 项考核内容,C 项考核形象和手法,D 项考核主

15、旨,其中 A 项, “孙少安赚了钱后下决心为乡亲们做点事,于是”说法错误,孙少安并不是想到要为乡亲们做点事才来到儿子读书的村小学的,原文是“他无意间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到金家湾那面去转一转,瞧瞧他的宝贝儿子” ,此项错误,不得分;B 项,过度延伸。双水村人对神鬼问题是不敢有所非议,不是“精神生活空虚” ;C 项,作者通过对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等描写,突出了老农民孙玉厚老实胆小怕事、朴实木讷又有些迷信的形象特点。没有心理描写。5.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考核欣赏文学作品的艺术形象的题目,考核的重点是性格特征,答题时根据文中对该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和他人的评价等概括,答题时先答出性格特

16、征,后面列出文中的依据,注意答主要的形象特征,各项之间不要包含。如此题可根据文中的“清醒地知道世上没有鬼神,意识到真正改变命运的是知识,对村民重建庙宇的做法和陈旧的观念强烈不满”等情节概括其“有先进的思想观念”的性格特征;“意识到知识的重要,作为先富裕起来的农民,拿出一大笔钱去改善学校环境,让孩子们更好地读书”概括其“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的性格特征。- 6 -6. 试题分析:这是一道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题目,首先答出环境的特征,然后从结构、人物和主旨等角度分析,此题第一处描写了孙少安儿时读书学校荒芜衰败的景象,从人物的角度其作用是勾起孙少安的回忆和感伤,从结构的角度为下文他决心重建学校做铺垫;第二处描写了双水村夜晚的宁静,从人物的角度表现少安获得家人支持后愉快、宁静的心情,从主旨的角度表达他对家乡深深的热爱和眷念之情。点睛: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之一,其作用首先从本身分析,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同时起到烘托、渲染的作用,然后从其它的要素分析,从人物的角度是暗示人物的心理和人物的命运,从情节的角度是推进情节的发展,从主旨的角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