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章: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783549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2.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3章: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13章: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13章: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13章: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13章: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3章: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3章: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 乳房疾病病人的护理,1甲亢术后发生甲状腺危象,下列哪些不属于其表现 A谵妄 B烦躁不安 C心率加快 D手足抽搐 E高热 2甲亢术后发生危象的主要原因是 A术后出血 B精神紧张 C术前准备不充分 D术中牵拉 E感染 3预防甲亢术后甲状腺危象的关键在于 A术后使用镇静剂 B加强术后护理 C术前使基础代谢率降至正常 D术后使用镇痛剂 E术时选用全身麻醉 4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后发生呼吸困难和窒息与下列哪项因素无关 A手术创伤的应激诱发的危象 B切口内出血压迫气管 C气管软化塌陷 D喉头水肿 E双侧喉返神经损伤所致声带麻痹 5喉上神经内支损伤的临床表现为 A饮水呛咳 B音调降低 C声音嘶哑 D

2、吞咽困难 E呼吸困难,6女性,30岁,甲状腺手术后声音嘶哑,是下列哪项损伤引起 A喉上神经损伤 B喉返神经损伤 C甲状旁腺误切 D气管误伤 E甲状腺切除过多 7女性,42岁,行单侧甲状腺大部分切除术,术后12h,发现病人颈部肿大,呼吸困难,应立即 A吸氧 B气管切开 C拆除缝线,清除血肿 D蒸汽吸入 E吸痰,第一节 解剖生理概要,1,乳房的解剖,女性乳房是两个半球形的性征器官,由乳腺、皮下脂肪及结缔组织构成。 正常乳房腺体最多的是外上象限,因此,此处患病的机会也最多。,乳房的解剖,乳腺的生长发育的调节,垂体前叶乳腺促激素乳房; 卵巢和肾上腺雌激素乳房。 妊娠、哺乳:胎盘雌激素乳房。 脑垂体催乳

3、素乳腺增生,腺管延长,腺泡分泌乳汁。 哺乳后,乳腺退化而相对静止。 月经周期的不同阶段,乳腺呈周期性变化。,乳房淋巴液输出途径 1.腋窝途径 锁骨下淋巴结; 2.内乳途径 胸骨旁淋巴结锁骨上淋巴结; 3.深部途径 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淋巴管肝脏。 4.两乳之间 对侧引流,第二节 急性乳腺炎病人的护理,1,急性乳腺炎是乳房的急性化脓性感染,多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所致,少数为链球菌所致,好发于产后34周哺乳期的初产妇,概述,一、病因 1.乳汁淤积 乳头发育不良 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过少: 授乳经验不足 乳管不通畅 2.细菌入侵 乳头破损或皲裂是使细菌沿淋巴管入侵感染的主要原因。,二、临床表现,乳房脓肿,

4、1.表浅脓肿 2.乳晕下脓肿 3.深部脓肿 4.乳房后脓肿,乳房炎初期,乳房内出现一个或多个的炎性病灶,数日后可形成脓肿。 浅部脓肿自行向外破溃 深部脓肿穿至乳房与胸肌间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形成乳房后脓肿。 感染严重者可并发脓毒症。,三、辅助检查,四、治疗与效果,急性乳腺炎的治疗原则是控制感染,排空乳汁。 1、抗感染:炎症早期消除乳汁淤积,局部理疗并全身应用抗菌药物(禁用四环素、甲硝唑),促使炎症消散吸收。 2、停止乳汁分泌: 对于感染严重或脓肿引流后并发乳瘘者,可口服己烯雌酚、炒麦芽,(1)切口呈放射状,为避免手术损伤乳管而发生乳瘘;乳晕部脓肿可沿乳晕边作弧形切口;乳房深部或乳房后脓肿可在乳房

5、下缘作弓形切口。 (2)若炎症明显而未见波动处,不应消极等待,应在压痛最明显处进行穿刺,及早发现深部脓肿。 (3)脓肿切开后,应以手指深入脓腔,轻轻分离其间的纤维间隔以利引流彻底。分离多方脓肿的房间隔膜以利引流 。 (4)保证引流通畅,引流条应放在脓腔最低位,切口作对口引流。,3、切开引流,切口呈放射状,六、护理诊断,1.急性疼痛:与乳房炎症,肿胀,乳汁淤积有 关。 2.体温过高:与局部感染的毒素吸收有关。 3.焦虑:与担心婴儿喂养及乳房形态改变有关。 4.知识缺乏:缺乏哺乳卫生和预防乳房炎的知识。,七、护理措施,(一)一般护理与病情观察 饮食与休息:三高饮食、保证充分的休息并运动 病情观察:

6、体温、白细胞计数的变化 (二)患乳的处理 积乳的处理、疼痛的护理、局部治疗的护理 (三)心理护理,患乳护理,患乳停止哺乳,并排空乳汁,可用吸乳器,感染严重或并发乳瘘者常需终止乳汁分泌(己烯雌酚、苯甲酸雌二醇)。,后退,疼痛的护理,用宽松的乳罩托起乳房;适当使用止痛剂,局部护理,蒲公英、野菊花等清热解毒药物或鱼石脂软膏外敷,局部热敷或理疗,水肿明显者可用25%硫酸镁溶液湿热敷,健康指导,第二节 乳腺癌病人的护理,1,乳癌是最常见和最重要的乳房疾病,目前乳癌已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发病为2310万;占全身各种恶性肿瘤的710。仅次于子宫颈癌,概 述,病 因 病因尚未阐明,但雌激素与乳癌的发

7、生密切相关,雌酮(E1)和雌二醇与乳癌发生直接相关,高危因素,月经:初潮13岁、绝经55岁 未婚、未育或未哺乳发病率较高。 生育年龄:第一胎35岁、 哺乳:哺乳时间长短和发病率呈负相关 家族史:一级亲属中有乳癌者,3倍于正常人群 5%-10% 乳腺癌与BRAC-1,BRAC-2基因突变有关 其他:肥胖与高脂饮食,电离辐射,药物等 乳房良性疾病与乳癌发生有一定关系。,病理类型,1、非浸润性癌 也叫原位癌(导管内癌、小叶原位癌)。指癌细胞癌细胞未突破导管壁基膜。转移很少,预后很好。 2、早期浸润性癌 早期浸润性导管癌、早期浸润性原位癌。癌细胞侵及基底膜向间质浸润,仍是早期,病理类型,3、浸润性特殊

8、癌:包括乳头样癌、髓样癌(有大量淋巴细胞浸润)、乳头湿疹样癌等。分化高,预后较好 4、浸润性非特殊癌:包括浸润性小叶癌、浸润性导管癌、腺癌等。此性分化低,预后差。最多见,占70 80%。 5、其他特殊类型癌:炎性乳房癌和乳头湿疹样乳房癌,局部扩散,淋巴转移:最主要的转移途径,可循乳房淋巴液的四条输出途径扩散,腋窝淋巴结转移最多见,血行转移:最常见的远处转移为肺骨肝,直接侵入皮肤、胸肌筋膜、胸肌等,转移途径,转移途径,1直接浸润 2淋巴转移 (1)癌细胞经胸大肌外侧淋巴管同侧腋窝淋巴结 锁骨下淋巴管锁骨上淋巴结胸导管(左)或右淋巴管导管静脉远处转移。 (2)癌细胞向内侧淋巴管胸骨旁淋巴结 锁骨上

9、淋巴结 静脉远处转移。,临床表现,1 、肿块 (最常见) 1)早期:多为无意中发现的患侧乳房无痛性肿块 常位于外上象限。多单发、硬、不光滑、活动欠佳、分界不清。,好发部位:外上象限,乳房外形改变,酒窝征:肿瘤侵及cooper韧带,使其收缩而失去弹性,牵拉皮肤所致。,乳头偏移或回缩:乳头被牵向癌肿方向,肿瘤侵及乳管收缩所致。,桔皮症:肿瘤细胞堵塞皮肤和皮下淋巴管致使皮肤水肿,毛囊处出现点状凹陷,形似桔皮样。,晚期表现: 癌肿固定:癌肿向深层侵犯胸筋膜、胸肌,致使肿块固定于胸壁。 卫星结节:癌细胞浸润表面大片皮肤,表现为局部多数坚硬的结节。铠甲胸限制呼吸。 皮肤破溃:肿瘤生长突破皮肤,形成坏死溃疡

10、,外形凹陷似弹坑或外翻似菜花状,易出血感染,有恶臭。,乳房外形改变,癌肿溃破呈“菜花状”,腋窝淋巴结肿大: 初为散在、无痛、质硬,数目少,可推动; 以后数目增多粘连成团,粘连而固定。 晚期患侧上肢淋巴水肿, 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变硬。 可出现对侧腋窝淋巴结转移。 肺转移出现胸痛、气促、胸水等; 椎骨转移出现剧痛甚至截瘫; 肝转移出现黄疸、肝肿大等。,转移征象,术后一年复发,特殊类型的乳癌,炎性乳癌:妊娠期或哺乳期的年轻妇女。表现为乳腺明显增大,皮肤充血、发红、发热,犹如乳腺炎。体检:乳腺肿大发红发硬,多无局限性肿块。发展快,预后极差。,乳头湿疹样癌:paget病,初发乳头刺痒、灼疼。以后乳头处呈

11、慢性湿疹样改变:发红、溃烂、潮湿、结痂,反复交替进行。局部有或无肿块。预后好,恶性程度低、转移少见。,临床分期,TNM分期: T:原发癌肿 N:区域淋巴结 M:远外转移,二、辅助检查,1、影像学检查: 钼靶拍片(普查方法) B超:显示0.5cm肿物 近红外线扫描 2、B超:年轻女性首选 3、病理学检查,三、外科治疗,早期乳腺癌以根治性手术为主,同时辅以放疗、化疗以及内分泌治疗等方法。晚期病例则以化疗、内分泌治疗为主,必要时做姑息性手术。,治疗:手术为主综合治疗,乳癌根治术:将整个患侧乳房、胸大肌、胸小肌及同侧腋窝淋巴脂肪组织整块切除; 扩大根治术:在根治术的基础上,切除患侧的第24肋软骨。 保

12、留胸肌的改良根治术:目前多采用。 保乳手术。 术式选择:,根治为主,保留功能、外形为辅。 、期无LN肿大改良根治。 期晚及期根治性切除术。 期晚患乳单纯切除,术后放化疗。 期不宜手术内分泌、化疗放疗,经典根治术,经典根治术(Radical mastectomy): 整块切除患侧乳腺组织连同癌肿周围5cm宽的皮肤、乳腺周围组织、胸大小肌以及腋窝、锁骨下所有脂肪及淋巴结等软组织。,扩大根治,扩大根治术(Extensive radical mastectomy): 在经典根治术的基础上同时切除2、3、4肋软骨和相应的肋间肌, 包括胸廓内动静脉以及周围的淋巴结。 适用于、期乳腺癌, 尤其是乳腺内侧癌肿

13、。,改良根治术,改良根治术(modified radical mastectomy): 单纯乳腺切除,同时作淋巴结清除, 术中保留胸肌。 适用于腋窝无或少有可推动淋巴结者。 适用于、期乳腺癌,目前常用。,改良根治术后,手术原则,无一种手术适合各种乳腺癌 生存率第一,其次是外观和功能 手术方式应根据病理分型、疾病分期、辅助治疗条件而定。,其它治疗,化疗环磷酰胺、甲氨蝶呤、氟尿嘧啶、阿霉素、表柔比星、紫杉醇 放疗: 用于术后,防止复发。,内分泌治疗,凡ER(雌激素受体阳性)阳性者,可内分泌治疗绝经前(或闭经后5年以内): 去势疗法:手术去势(卵巢切除)和放射去势(X线照射卵巢)。 激素:丙酸睾丸酮

14、,二甲睾酮,三苯氧胺。 绝经后(闭经5年以上)ER+ :三苯氧胺10mg bid; 乙烯雌酚12mg tid。,四、护理诊断,1.焦虑:与担心手术造成身体外观改变和预后有关。 2.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手术和放射治疗有关。 3.身体活动障碍:与手术影响手臂和肩关节的活动有关。 4.形像紊乱:与乳房切除及化疗致脱发有关。 5.知识缺乏:缺乏乳腺癌自我检查、预防知识。 6.潜在并发症:皮下积液、皮瓣坏死和上肢水肿。,五、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 1.妊娠期及哺乳期病人,立即终止妊娠或停止哺乳 2.术前应常规作重要脏器功能检查 3.应按手术范围准备皮肤尤其是腋毛(有乳头凹陷或溃疡者,应在手术前每天换药,

15、使局部创面得到控制或好转,乳头凹陷者应用松节油擦净为宜。 4.心理护理。,5.胃肠道准备:术前一天少食或半流食, 即手术日晨避免进餐和饮水。 6.术前应嘱病人床上大小便和咳嗽训练。 7.术前药物应用:术前可用镇静药和止痛药,如苯巴比妥钠、安定等,术前阿托品可减少呼吸道的分泌作用和控制高血压。,五、护理措施,(二)术后护理 1.体位:半卧位,利于引流利于呼吸 2.饮食护理:三高饮食 3.病情观察:术后应注意观察生命体征,血压、脉搏应0.5-1h测量一次。保持呼吸道通畅,尤其施行扩大乳癌根治术患者治疗后,要注意有无气胸。 4.伤口护理:妥善固定皮瓣、保持引流通畅 5.术后并发症防治与护理:皮下积液、皮瓣坏死、患侧上肢肿胀 6.患侧上肢康复、训练,术后并发症,皮瓣坏死 发生率为1020 皮瓣分离过薄或厚薄不匀 电刀使用不当 缝合时张力过大 引流放置不妥 皮瓣坏死界限清楚后应及时予以切除,术后并发症护理,切口护理,观察皮瓣颜色及创面愈合情况并记录。手术部位用胸带加压包扎,以放入一指为宜; 观察患侧上肢远端血液循环,若皮肤呈暗红色伴皮肤温度降低、脉搏不能扪及,提示腋部血管受压,应及时调整绷带或胸带的松紧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