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保健胰腺癌的诊治现状及展望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83527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4.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保健胰腺癌的诊治现状及展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医学保健胰腺癌的诊治现状及展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医学保健胰腺癌的诊治现状及展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医学保健胰腺癌的诊治现状及展望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医学保健胰腺癌的诊治现状及展望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医学保健胰腺癌的诊治现状及展望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保健胰腺癌的诊治现状及展望课件(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品PPT课件 浏览免费 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 http:/ http:/ http:/ http:/ http:/ 读分享,下载后可以编辑修改。,2,胰腺癌的诊治现状及展望,复旦大学胰腺病研究所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胰腺肝胆外科,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社会影响大,胰腺癌占全身癌肿2%,死亡率占6%,2002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胰腺癌发病和死亡病例数比较,胰腺癌的流行病学,胰腺癌发病率呈明显上升的趋势,近二十年增加了3倍,上海地区发病率 (单位:/10万),发 病 趋 势,美国胰腺癌年发病:42,470例cancer.gov.retrieved.2009-9-15已列美国癌症相关性死因

2、 第四位,据上海2008年CDC资料,年发病例已达1800例,国 际 诊 治 现 状,发病率上升,胰腺癌的检出率增加 手术切除率有所提高,5年生存率无突破性进展 化疗药物不少,治疗效果不佳 靶向药物不断出现,带来希望,效果不确切 放射治疗存在争论 热疗等其他辅助治疗效果不肯定,无大规模病例的临床报道,重视开展胰腺癌的科普宣教北京协和医院开辟了胰腺癌高危人群的绿色通道,上海华山医院等设立了胰腺癌的专病门诊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率先建立了胰腺癌诊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协作组 广泛应用血清肿瘤标记物联合检测北京协和医院联合检测CA19-9、CA50、CEA和CA242,提高了阳性检出率复旦大学胰腺病研究所

3、联合应用CA19-9、CA50、CA125和CA242等标记物进行检测,诊断的阳性率从48上升至96,国内的诊治现状(一),全面普及各种影像学诊断形态学:如多排螺旋CT、MRI、MRCP、CTA、MRA、ERCP、EUS功能学:如胰腺灌注CT、PET-CT超声诊断:B超、内镜超声、腔镜超声开展治疗前病理组织学和细胞学检查胰液脱落细胞检测和胰管镜的临床应用CT或B超定位下的经皮穿刺内镜或腔镜超声导引下的细针穿刺(EUS-FNA)初步开展了基因检测技术K-ras基因突变的检测进一步增加其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率,国内的诊治现状(二),功能影像学诊断,收集胰液,刷取脱落细胞进行细胞学检查、癌基因突变和

4、肿瘤标记物检测,近年来早期诊断的一项重要进展,能显著提高早期胰腺癌的检出率,ERCP,胰管镜,功能影像学诊断,内镜超声,动态螺旋CT+三维重建,PET/CT,我国胰腺外科现状,医疗条件不一,诊治水平不齐,与国外有差距 与国外胰腺癌治疗指南的要求有距离 手术时机、方式的选择随意性,手术指征过紧或过松 循证医学的认识不足,规范化、系统化、整体化和个体化治疗不够 专业化、专科化进展缓慢,多学科综合治疗体系不健全,美国大样本17490例(其中IV期 8%) 切除率:14.2% 3年生存率:16.8%、5年生存率:9.6%,Niederhuber J EJCancer 1995,76(9):1671-1

5、677,日本大样本17121例(其中IV期 30.9% ) 90年代切除率:42.1%、D1:33.3%、D2:45.1%、D0:14.7%,日本胰腺协会胰腺癌登录委员会资料,我国大样本2340例(其中I,II期 18.1%;III,IV期 81.9% ) 切除率:27.1% 1年生存率:54.36% 3年生存率:13.47% 5年生存率:8.47%,Natl Med J China,February 2,2004,vol 84,No 3,214-218,手术切除率、术后生存率,I-II期胰腺癌的生存率,手术切除范围、各种术式和操作技术作了改进切除率有所提高,并发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 倡导胰头癌

6、手术规范化的探讨,尤其是淋巴清扫的范围改良的扩大根治术,使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4、36.3和11.2,治疗效果较好 分阶段治疗中晚期胰腺癌对部分胰腺癌患者采用分阶段治疗,效果令人鼓舞 中晚期胰腺癌的综合治疗静脉或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术中或术后立体定向调强适形放疗,125I粒子内放疗,高能超声聚焦等,国 内 治 疗 方 面 进 展,手术方面的进展,“无瘤切除技术”(NTIT,non-touch isolation technique)防扩散转流技术开展,预置旁路的应用SMV插管旁路引流(肠系膜上静脉 大隐静脉 下腔静脉) 吻合方式多样化(Child、Cattel、Pens、Lius

7、、胰胃吻合、胰腺残端全封闭嵌入式吻合 ) “神经板”切除、Miura氏胰段切除、联合脏器切除等技术开展 手术路径和顺序的改进,射频热疗,微波热疗,超声聚焦,氩氦刀,希望将来有条件的单位组织多中心随机研究,以证实确切疗效。,超声聚焦等热疗技术已用于临床,化疗最常用的辅助治疗,风险改变(Risk Diference):为两组间生存率的差值,结论 健择联合奥沙利铂或卡培他滨:晚期胰腺癌有效的一线化疗方案,健择单药:晚期胰腺癌的标准治疗方案,胰腺癌2008年荟萃分析,德国伯姆大学 Beger HG教授,Beger HG;World J Surg. 1999 Sep;23(9):964-9,介入化疗也是

8、一种良好的治疗手段,根治性切除组病人介入化疗前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变化( n = 48),注:1) 与手术前比较, P 0.05 2) 与手术后比较, P 0.05,复旦大学胰腺病研究所,倪泉兴等;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04(5);24:281,放疗重要的辅助治疗,传统放疗应用减少 调强适型放疗可提高局控率 伽马刀照射短期疗效显著 射波刀可避免呼吸干扰,照射更准确 125I粒子埋入对止痛有一定疗效 术中放疗疗效待进一步证实,GEM plus XRT,GEM: Median Survival 9.2 Months (95% CI 7.8, 11.4) - GEM + Radiation: Medi

9、an Survival 11.0 Months (95% CI 8.4, 15.5) -,GEM,p-value = 0.034 Two-Sided, stratified Log rank,Chemo-RT VS. RT alone,Chemo-RT VS. RT alone (Meta-meta analysis),Yip D, et al: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3:CD002093, 2006 Sultana A, et al: Br J Cancer 96:1183-1190, 2007,There was a significant benefit

10、of chemo-RT on overall survival,放化疗联合被认为是有益于胰腺癌患者的联合辅助治疗,Chemoradiotherapy in the Management of Locally-Advanced PancreaticCarcinoma: A Qualitative Systematic Review.Florence HUGUET et al, JCO ,2009, May 1, vol 27, 13 :2269-77.,生物治疗的现状,内分泌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基因治疗,病毒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靶 向 治 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EGFR单克

11、隆抗体 西妥昔单抗 尼妥珠单抗(泰新生),抗EGF抗体 ABX-EGF,反义寡核苷酸 As-EGFR、As-EGF、As-TGF-a,重组毒素 DAB389EGF、TP40,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 吉非替尼、厄洛替尼 Erlotinib (Tarceva),抗血管生成治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贝伐单抗(Bevacizum ab,Avastin)基质金属酶蛋白(MMP)抑制剂marimastat、BAY 12-9566(安全,但疗效无显著差异)选择性COX-2通路抑制剂其他PTK-787、PDGF酪氨酸激酶抑制、TNP470、沙利度胺等,免疫治疗,肿瘤疫苗,抗体导向治疗,过继免疫治疗

12、,细胞因子治疗,免疫调节剂治疗,细胞疫苗、多肽疫苗、重组病毒疫苗、树突状细胞(DC)疫苗等,IL-2、IL-12、INF-2、TNF、TGF、IL-6、GM-CSF等,胸腺肽、口服免疫调节剂等,肿瘤相关抗原(TAA)如CEA、MUC1、K-ras、热休克蛋白(HSP)等相关疫苗,提取、培养、扩增具有免疫性的肿瘤杀伤淋巴细胞如LAK、TIL、CTL,回输体内。,其 它,高聚生 等,反义基因治疗自杀基因治疗免疫调节基因治疗抗血管形成基因治疗突变抑癌基因替代治疗肿瘤裂解病毒基因治疗,基因诊治开始进入临床研究,溶瘤病毒治疗胰腺癌(Oncolytic Therapy),方法:低致病力病毒经过基因改造成为

13、有溶瘤能力的特殊病毒 原理: 只攻击抑制基因失活或缺陷的肿瘤靶细胞 溶瘤病毒选择性感染靶细胞,然后胞内大量繁殖复制,靶细胞溶胀破裂死亡后再次释放溶瘤病毒,进而攻击其他靶细胞。 胰腺癌70%有p53基因突变 现状:溶瘤病毒:安珂瑞已成功用于局部注射晚期胰腺癌的临床研究,Hecht J R.Clin Cancer Res.2003,9(2):555-561,Mulvihills.Gene Ther.2001,8(4):308-315,中医中药的治疗作用正在得到验证和重视,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一项研究初步结果提示中药联合介入治疗可明显提高疗效(清胰化积方)中药成药初见成效:康莱特、华蟾素等,参照N

14、CCN,UICC,JPS指南制定 适合中国国情的胰腺癌诊治指南,展望未来,开展循证医学基础上的多学科参与的胰腺癌综合治疗,肿瘤标记物证据,病理学证据,KPS评分证据,治疗效果的证据,影像学证据,证据基础上,基因诊断证据,多学科综合治疗,胰腺外科,中医科,放疗,化疗科,内镜、影像介入科,消化内科,生物治疗科,胰腺肝胆肿瘤多学科综合协作组,胰腺肝胆肿瘤多学科综合协作组 疑难病例讨 论 会,完善诊治架构体系,建立专业队伍 3.建立标本库2. 建立资料库 4.建立随访制度,加强早期诊断 检出小胰癌,肿瘤2cm,局限实质内,无淋巴结转移5年生存率19-41%1cm的肿瘤5年生存率67%建议把小胰癌定义改

15、为肿瘤1cm,小胰癌的诊断极为重要,努力寻找胰腺癌新的肿瘤标志物,胰腺癌cDNA阵列 基因筛选表达谱,蛋白组学(检测胰腺癌中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代谢组学(寻找标志性代谢产物),希 望,胰腺肿瘤诊治要走专职化、专业化、专科化道路,有条件的可成立胰腺肿瘤专科 建立胰腺癌多学科诊断与治疗体系 开展多学科协作的“一门式”综合门诊 在循证医学基础上专业化、规范化、系统化、个体化的治疗 加强胰腺肿瘤领域的经验交流 开展多中心的临床科研协作 相关部门加强扶持力度,增加投入,提倡积极合理的综合治疗 不同分期的胰腺癌,临床前早期癌,临床早期癌,小胰癌,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不能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胰腺癌,伴有远处转移的

16、晚期胰腺癌,手术根治,广泛淋巴结和胰周神经清扫,术前、术中、术后辅助化疗,采用分阶段治疗,放弃根治手术,旁路手术解除梗阻,非手术治疗,合理开展手术,规范地开展综合治疗,提高5年生存率,提高早期诊断率,改善医疗设施,进一步提高认识,谢 谢,急性肾小球肾炎的的病理改变是肾脏体积可较正常增大,病变主要累及肾小球。病理类型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光镜下通常为弥漫性肾小球病变,以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为主要表现,急性期可伴有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浸润。病变严重时,增生和浸润的细胞可压迫毛细血管袢使毛细血管腔变窄、甚至闭塞,并损害肾小球滤过膜,可出现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等;并使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因而对

17、水和各种溶质(包括含氮代谢产物、无机盐)的排泄减少,发生水钠潴留,继而引起细胞外液容量增加,因此临床上有水肿、尿少、全身循环充血状态如呼吸困难、肝大、静脉压增高等。肾小管病变多不明显,但肾间质可有水肿及灶状炎性细胞浸润。 急性肾小球肾炎治疗:本病治疗以休息及对症为主,少数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例应予透析,待其自然恢复。不宜用激素及细胞毒素药物。 一、一般治疗 肉眼血尿消失、水肿消退及血压恢复正常前应卧床休息。予低盐(3g/d)饮食,尤其有水肿及高血压时。肾功能正常者蛋白质入量应保持正常(每日每公斤体重1g),但氮质血症时应限制蛋白质摄入,并予高质量蛋白(富含必需氨基酸的动物蛋白)。仅明显少尿的急性肾

18、功能衰竭病例才限制液体入量。 二、治疗感染灶 首选青霉素(过敏者更换为对革兰氏阳性菌高度敏感的大环内酯类、头孢第一代抗生素)800万单位静脉滴注,1014天,但其必需性现有争议。反复发作的慢性扁桃体炎,待肾炎病情稳定后(尿蛋白小于(+),尿沉渣红细胞少于10个/高倍视野)可作扁桃体摘除,术前、后两周需注射青霉素。 三、对症治疗 利尿、消肿、降血压。常用噻嗪类利尿剂(如双氢氯噻嗪25mg,每日23次),必要时才予利尿剂如呋塞米2060mg/d,注射或分次口服。利尿后高血压值仍不满意时,可加用钙通道阻滞剂如硝苯啶2040mg/d,分次口服或血管扩张药如肼酞嗪25mg,每日3次。但保钾利尿药(如氨苯

19、蝶啶及安体舒通)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少尿时应慎用,以防诱发高血钾。 慢性肾炎 图书四、中医药治疗 本病多属实证。根据辨证可分为风寒、风热、湿热,分别予以宣肺利尿,凉血解毒等疗法。本病恢复期脉证表现不很明确,辨证不易掌握,仍以清热利湿为主,佐以养阴,但不可温补。 五、透析治疗 少数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有透析指征时,应及时给予透析(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皆可)。由于本病具有自愈倾向,肾功能多可逐渐恢复,一般不需要长期维持透析。 ,它有力地推进了临床医学和预防医学。治疗和预防疾病的有效(df肺25s血液f369血小板t5172红血球gdf55m白血球fd2)手段在20世纪才开始出现。20世纪医学发展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科学的进步。各学科专业间交叉融合,这形成现代医学的特点之一。 综合医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