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18届高三化学模拟试题(三)(含解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779301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69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2018届高三化学模拟试题(三)(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广西2018届高三化学模拟试题(三)(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广西2018届高三化学模拟试题(三)(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广西2018届高三化学模拟试题(三)(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广西2018届高三化学模拟试题(三)(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2018届高三化学模拟试题(三)(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2018届高三化学模拟试题(三)(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广西玉林高级中学广西玉林高级中学 20182018 届高三化学模拟试题(三)届高三化学模拟试题(三) 1.1.国际化学年的主题是“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可从海水中提取氯化镁,使氯化镁分解获得镁并释放出能量 B. 推广使用应用原电池原理制成的太阳能电池和氢动力汽车,减少化石能源的使用 C. 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燃烧,这说明“纳 米铜”比铜片更易失电子 D. 采煤工业上,爆破时把干冰和炸药放在一起,既能增强爆炸威力,又能防止火灾 【答案】D 【解析】 【详解】A、分解反应一般都是吸热反应,使氯化镁分解获得镁需要吸收能量,

2、选项 A 错误; B太阳能电池是一种对光有响应并能将光能转换成电力的器件,不是使用原电池原理制成 的,选项 B 错误;C、将单质铜制成“纳米铜”时,具有非常强的化学活性,在空气中可以 燃烧,这说明“纳米铜”颗粒更细小,化学反应时接触面大,所以反应速率快,选项 C 错 误;D、干冰气化后体积膨胀,且 CO2可以灭火,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D。 2.2.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 N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01mol 乙烯气体被浓溴水完全吸收,反应伴随 0.02NA个碳碳共价键断裂 B. 实验室用电解熔融 NaOH 制取金属钠,制得 2.3g 钠电路上至少转移 0.1NA个电子 C. 标况下,

3、44.8LHCl 气体溶于 1.0L 水中,所得溶液每毫升中含 210-3NA个 H+ D. 含 4molHC1 的浓盐酸与足量的 MnO2混合后充分加热,可产生 NA个 Cl2分子 【答案】B 【解析】 0.01mol 乙烯气体被浓溴水完全吸收生成 1,2-二溴乙烷,反应伴随 0.01NA个碳碳共价键断 裂,故 A 错误;实验室用电解熔融 NaOH 制取金属钠,钠由+1 价变为 0 价,所以制得 2.3g 钠电路上至少转移 0.1NA个电子,故 B 正确;标况下,44.8LHCl 气体溶于水配成 1.0L 溶液, 所得溶液每毫升中含 210-3NA个 H+,故 C 错误;稀盐酸与 MnO2不

4、反应,含 4molHC1 的浓 盐酸与足量的 MnO2混合后充分加热,产生 Cl2分子小于 NA个,故 D 错误。 3.3.X、Y、Z、R、Q 为元素周期表前 20 号的五种主族元素,且原子半径依次减小,其中 X 和 Q 同主族,X 与 Z、Y 与 Q 原子的电子层数都相差 2,X、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 1:4,Z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3 倍。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2 A. R 和 Q 形成的化合物含有共价键且为强电解质 B. X 和 Z 可形成 X2Z、X2Z2等化合物 C. Y 和 Z 形成的某种化合物具有空间网状结构 D. X 的失电子能力比 Q 强 【答案】A 【解析】 【分

5、析】 X、Y、Z、R、Q 为元素周期表前 20 号的五种主族元素,且原子半径依次减小,Z 的最外层 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3 倍,原子只能有 2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6,则 Z 为 O 元素;X 与 Z 原子的电子层数都相差 2,X 只能处于第四周期,X、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 1:4,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 1,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4,则 X 为 K 元素;X 和 Q 同 主族,Y 与 Q 原子的电子层数也相差 2,结合原子序数可知,Y 只能处于第三周期、Q 处于 第一周期,则 Q 为 H 元素、Y 为 Si;R 的原子半径小于 O,则 R 为 F 元素,据此解答。 【详解】X

6、、Y、Z、R、Q 为元素周期表前 20 号的五种主族元素,且原子半径依次减小,Z 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 3 倍,原子只能有 2 个电子层,最外层电子数为 6,则 Z 为 O 元素;X 与 Z 原子的电子层数都相差 2,X 只能处于第四周期,X、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比 为 1:4,X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只能为 1,Y 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为 4,则 X 为 K 元素;X 和 Q 同主族,Y 与 Q 原子的电子层数也相差 2,结合原子序数可知,Y 只能处于第三周期、Q 处 于第一周期,则 Q 为 H 元素、Y 为 Si;R 的原子半径小于 O,则 R 为 F 元素,AF 和 H 形 成的化合物为

7、HF,含有共价键,为弱电解质,选项 A 错误; BK 和 O 可形成 K2O、K2O2等 化合物,选项 B 正确;CSi 和 O 形成的二氧化硅,属于原子晶体,具有空间网状结构, 选项 C 正确;DX 为 K 元素,Q 为 H 元素,K 失去电子能力更强,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C。 【点睛】本题考查结构性质位置关系应用,推断元素是解题关键,Z 的排布特点是推断突 破口,难度中等。 4.4.室温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若 V1 L pH=11 的 NaOH 溶液与 V2 L pH=3 的 HA 溶液混合后显中性,则 V1V2 B.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Cl 溶液中离子总数大于 N

8、aClO 溶液中离子总数 C.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2CO3 和 NaHCO3溶液混合:V2,选项 A 错误;B、HClO 是弱酸,所以 NaClO 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ClO- +H2OHClO+OH-,使溶液呈碱性,氢离子浓度小于 10-7mol/L,所以 NaCl 溶液中 c(Na+)+ c(H+)大于 NaClO 溶液中 c(Na+)+ c(H+) ,根据电荷守恒:c(Na+)+ c(H+)= c(OH- )+c(Cl-)可得溶液中离子总数为 2c(Na+)+c(H+)V;同理可得 NaClO 溶液中总 数为 2c(Na+)+c(H+)V,所以 NaCl 溶液中离子总数大于

9、NaClO 溶液,选项 B 正确; C. 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 Na2CO3 和 NaHCO3溶液混合,根据电离常数有、 Ka1= c(H +)c(HCO 3 -) c(H2CO3) ,同一溶液中相等,则,而,则 Ka2= c(H +)c(CO 3 2 -) c(HCO3 -) c(H + ) c(H + )= Ka1 c(H2CO3) c(HCO3 -)= Ka2 c(HCO3 -) c(CO32 -) Ka1 Ka2 ,选项 C 错误;D、将 CH3COOH 溶液与 NaOH 溶液混合,若混合后的溶液中 c(HCO3 -) c(H2CO3) c(CO32 -) c(HCO3 -) c(

10、CH3COO-)+c(CH3COOH )=2c(Na+),且根据电荷守恒有 c(OH-)+c(CH3COO-)= c(Na+)+c(H+), 则 c(OH-)+ c(CH3COO-)= c(CH3COOH)+c(H+),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B。 1 2 1 2 5.5.立方烷(C8H8)外观为有光泽的晶体。其八个碳原子对称地排列在立方体的八个角上。 以下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A. 立方烷在空气中可燃,燃烧有黑烟产生 B. 立方烷一氯代物 1 种、二氯代物有 3 种、三氯代物也有 3 种 C. 立方烷是棱晶烷()的同系物,也是环辛四烯的同分异构体 D. 八硝基立方烷完全分解可能只产生二氧化碳和氮

11、气 【答案】C 【解析】 【详解】A、立方烷含碳量高,所以燃烧有黑烟产生,选项 A 正确;立方烷中只有一种氢原 子,所以一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 1 种;B、立方烷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分别是:一条棱、 面对角线、体对角线上的两个氢原子被氯原子代替,所以二氯代物的同分异构体有三种; 立方烷有 8 个 H 原子,依据立方烷的二氯代物有 3 种,那么在此基础上,剩余的 H 的环境 分别也只有一种,故得到三氯代物也有 3 种同分异构,选项 B 正确;C、苯(C6H6)的同系物 必须含有苯环,选项 C 错误;D、八硝基立方烷分子式是 C8N8O16 ,完全分解可能只产生二 氧化碳和氮气,选项 D 正确。答

12、案选 C。 4 【点睛】烃分子中氢元素质量分数越低,燃烧时黑烟越浓,如乙炔燃烧冒出浓烟;同系物 是结构相似,分子组成相差若干个 CH2原子团的有机物,立方烷和苯结构不同,所以不属 于同系物。 6.6.流动电池可以在电池外部调节电解质溶液,从而维持电池内部电解质溶液浓度稳定, 原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Cu 为负极 B. PbO2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PbO2+ 4H+ SO42+ 2e= PbSO4+ 2H2O C. 甲中应补充硫酸 D. 当消耗 1 mol PbO2,需分离出 2 mol CuSO4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由图可知,Cu 反应生成 CuSO4,发生氧化反应

13、,为负极,A 正确;B、PbO2 得电子生成 PbSO4 ,电极反应式为:PbO2 + 4H+ + SO42+ 2e= PbSO4 + 2H2O,B 正确;C、 反应过程中不断消耗硫酸,所以甲中应补充硫酸,C 正确;D、当消耗 1 mol PbO2,转移 2mol 电子,则需分离出 1mol CuSO4,D 错误。答案选 D。 考点:化学电源 7.7.为检验某加碘食盐中是否含有 KIO3,取相同食盐样品进行下表所示实验: 5 (已知:KIO3 + 5KI + 3H2SO4= 3I2 + 3K2SO4 + 3H2O)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仅由实验就能证明食盐样品中存在 KIO3 B. 实验

14、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I+ O2 + 4H+= 2I2 + 2H2O C. 实验能证明食盐样品中不存在 KIO3 D. 以上实验说明离子的还原性:I Fe2+ 【答案】B 【解析】 A. 实验中可能是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不能证明食盐中存在 KIO3,故 A 错误;B. 实验碘化钾在酸性条件下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为 4I+ O2 + 4H+ = 2I2 + 2H2O,故 B 正确;C. 实验溶液呈浅黄色,为铁离子的颜色, 说明亚铁离子被氧化,可能是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有可能是被碘酸钾氧化,说明食盐样 品中可能存在 KIO3,故 C 错误;D. 根据上述实

15、验,中说明碘离子能够被碘酸钾氧化, 中说明碘离子能够被氧气氧化,中说明亚铁离子能够被氧气或碘酸钾氧化,以上实验 不能判断 I 和 Fe2+离子的还原性,故 D 错误;故选 B。 8.8.中学常采用高锰酸钾加热分解法制取氧气,某兴趣小组经查阅资料获知:制得氧气后 固体残余物中的锰酸钾(K2MnO4)具有强氧化性,与还原剂、有机物、易燃物混合可形成爆 炸性混合物,如不妥善处置将造成危险。因此该小组对该残余物进行分离提纯,得到锰酸 钾晶体,利用回收的锰酸钾与浓盐酸反应制取氯气,并设计实验验证氯气化学性质。 6 (1)检验该套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 (2)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及弹簧夹 2,观察到烧瓶壁有紫红色物质生成并逐渐消失,黄绿色 气体充满烧瓶。反应结束后,烧瓶内有黑色固体残余,写出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 (3)该方法制取氯气比用纯净的高锰酸钾要缓和平稳许多,试分析原因:_; (4)该小组利用装置 C 吸收氯气制备漂白粉。 C 中盛装的试剂为:_;(写名称) 陶瓷多孔球泡的作用是:_; (5)测定漂白粉有效成分的质量分数:称取 1.5g 所制漂白粉配成溶液,调节 pH 值并加入 指示剂,用 0.1000mol/L KI 溶液进行滴定,三次平行实验平均每次消耗 20.00mL 标准液时 达到滴定终点。已知氧化性:ClO IO3 I2 所选的指示剂为:_,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