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人员职业幸福感

上传人:g**** 文档编号:55776941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 页数:30 大小:2.7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护理人员职业幸福感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护理人员职业幸福感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护理人员职业幸福感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护理人员职业幸福感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护理人员职业幸福感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护理人员职业幸福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护理人员职业幸福感(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提升护理人员 职业幸福感,主要内容,健康不仅是指没有躯体疾病,而是躯体、心理和社会功能的完美结合。 WHO 心理健康的基本含义是指心理的各个方面及活动过程处于一种良好或正常的状态。 心理健康突出在社交、生产、生活上能与其他人保持较好的沟通或配合。,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标准,1946年,第三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具体指明心理健康的标准: 身体、智力、情绪十分调和; 适应环境,人际关系中彼此能谦让; 有幸福感; 在工作和职业中,能充分自己的能力、过有效率的生活。,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学家马斯洛和密特尔曼列出了心理健康的10条标准: 充分的安全感; 充分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作适当的估价; 生活的目标

2、能切合实际; 与现实环境能保持接触; 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具有从经验中学习的能力; 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适度的情绪表达及控制; 在不违背团体要求的情况下,能作有限的个性发挥; 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适当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状况,护士职业不仅需要健康的体魄,更要健康向上的心态和充沛的精力。 越来越多的数据显示,目前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或精神健康问题非常突出。 工作在临床一线的护士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心理障碍,导致身体素质下降、工作效率低。 美日学者调查,慢性疲劳综合症在护士中的发病率为1088/10万。 调查显示,护理人员抑郁情绪的发生率为25%-38%,焦虑情绪

3、的发生率为20%-25%。,原因分析,01,智力方面,03,人际关系方面,04,道德行为方面,06,人格特征方面,护理人员职业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 良好的注意力 准确的记忆力 独立思维的能力,良好的情绪调节与自控能力,出色的人际沟通能力,忠于职守 高度责任心 爱心,健全的社会适应能力,适宜的气质及性格类型,职业幸福感,职业幸福感:是工作情景中的主观幸福感,用于衡量员工对工作积极情感和认知评价。 人们通过评判自我在组织中的价值、职业成长、人际关系、生活完善等方面,而产生“实现程度或满足度”,并伴随积极或消极情感。,外源性:职位、收入、人际和工作环境 内源性:知识唤醒度和人际唤醒度,期待变化、他

4、人认可、对工作的现状、过去和未来感到满意,悲伤、焦虑、负罪感、压力、沮丧、耻辱、愤怒和嫉妒,工作中的 消极情感,对工作的整体满意度,对工作不同领域的满意度,积极情感,快乐、喜悦、自豪、得意、满足和爱,职业幸福感的维度构成,情绪劳动,情感压抑,职业倦怠,社会和家庭支持,护士职业幸福感的相关因素,患者赞扬对护士鼓励作用,护士职业幸福感的相关因素,情绪劳动 情绪劳动常指个体对内外情绪进行伪装与管理,以符合组织的表达规则,使组织达到营利目的。 是情绪商品化的结果,个体为了完成工作、获得薪资进行情绪管理,努力维持脸上的笑容和恰当的肢体语言,具有交换价值。,是护理工作重要的组成部分,对护理人员有积极作用,

5、也有消极作用,真实情绪表现,假装情绪表现,情绪压抑,情绪劳动的内涵体系,护患之间,表层扮演,主动深层扮演,被动深层扮演,当感受的情绪和情感规则不一致时,通过调整面部表情、声音和肢体语言等,使情绪行为按照组织的情绪劳动要求表现出来。,当个体的内在感受与组织的表现规则不一致时,需要付出努力来管理内部情绪状态,通过主动的思考、记忆等心理过程,产生或压制某种情绪,当个体内在感受的情绪与组织期望的表现一致时,个体表现出与规则相一致的情绪行为,临床护士认为情绪劳动是护士角色的关键部分,运用得当能让患者感到安全和舒适。护士情绪劳动是影响护士工作满意度的重要因素。 深层扮演可以促进积极的心理体验和情感,提高工

6、作满意度。 表层扮演运用越多,意味着护士在工作中常常进行情绪伪装,这在某种程度上容易产生工作倦怠,而深层扮演则体现了护士将个体内心感受与组织情绪表现要求统一协调,因此,有利于缓解工作中的倦怠,进而增加护士的个人成就。,职业倦怠,职业倦怠又称“心身耗竭综合征”(Burnout Syndrome,BS),即指在从事连续、紧张、大量的工作,因心理能量的长期奉献给别人的过程中被索取过多,而产生的以极度心身疲惫和感情枯竭为主的综合征,表现为自卑、厌恶工作,失去同情心等由此导致的身心耗竭状态,在公共服务职业着如护士、医生、老师等尤为突出。,解读职业倦怠,职业倦怠,护士职业幸福感的相关因素,社会和家庭支持

7、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与社会各方面,包括亲属、朋友、同事等社会人,以及家庭和社团组织等产生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联系程度。 家人支持对护士幸福感有较大的预测作用。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信任、理解和尊重能使子女在亲密的家庭氛围中感到轻松愉快,增加幸福的感觉。 调查显示,已婚并拥有长久稳定和谐婚姻的护士总体幸福感高于未婚、离异及婚姻不幸福的护士,尤其高龄未婚者幸福感降低。,护士职业幸福感的相关因素,患者赞扬对护士鼓励作用 患者的赞扬对护士的鼓励作用越大,护士幸福感越强。说明护士在护理患者时,也希望得到患者的认可和尊重。 建立和谐环境和增设人性化护理设施让患者更容易接受日常护理,同时也为护理人员提供了一个愉悦的工作

8、环境,有利于改善工作心境,更好为患者服务。,护士职业幸福感的相关因素,护士工作年限与护理工作态度 分析结果显示,职称高、年龄在35岁以上的护理人员总体幸福感水平较高。但是,工作年限越长,越易出现持续工作热情下降,导致护士职业倦怠和离职倾向。 护士对护理工作态度可与护理工作负荷重有关,外科护士幸福感要低于内科护士。 在编护士的总体幸福感明显高于合同制护士。,护士职业幸福感的相关因素,护士自我效能感与个人成败经验 效能感是指人们对自身拥有技能完成工作的自信态度 75.7%的护士年龄集中在20-30岁,由于人生经验尚不充足,为人处事不够成熟,遇到挫折承受能力弱,面对各种考试的压力影响幸福感。 成功技

9、能会提高效能期望,反复失败会降低效能期望。 利用榜样的示范作用增强护士的自我效能感。,职业幸福感降低的危害,降低护理质量 影响护士的身心健康 护士的流失和缺失,提升发展,第一阶段,夯实护理学基本功底 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合,第二阶段,用2年一3年时间, 着重树立自己脱颖而出,着重解决全面 发展的问题,心灵成长与 潜能开发,如何提升职业幸福感,如何提升职业幸福感,第一阶段以夯实医学基本功底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为重点。 认真学习护理学理论知识,刻苦训练专业技能,虚心请教身边的师长,争取12年时间掌握本学科领域的常见病、多发病的护理技术,并能独立胜任岗位工作。 在这个阶段培养他们的爱岗敬业精神,注意指导督

10、促他们养成严谨的工作作风,强化他们的责任心和使命感,使他们对自己及其自己所从事的护理事业充满信心,坚定他们对自己确立目标的责任和意义的决心。 强化他们依法执行规章制度、遵守操作规程的意识。 引导他们关注科室发展、医院发展和医疗服务形势。,如何提升职业幸福感,第二阶段利用2年一3年时间,着重开始树立自己脱颖而出。 进一步提高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除在本职岗位上坚持认真刻苦学习提高外,选中项目,争取外出进修学习,使自己的业务专长凸显出来。 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各项有意义的活动,如文艺演出、体育比赛、演讲、知识竞赛,撰写一些反映身边人、身边事的小文章向院刊或媒体投稿,全面提高自己、树立自己。 学会关心人

11、,和同志们处好关系,关心科室的事,关注科室管理,敢说真话,对于违反医院规章、科室规定以及损坏科室集体形象和利益的人和事敢于站出来予以制止和反击。对于病人故意寻衅滋事,即便与自己无关,也应参与应对,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和总体认可度。 注重科研、教学水平,一方面促进业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为晋升专业技术职务做好充分准备。,如何提升职业幸福感,第三阶段成熟、发展阶段着重解决全面发展的问题。 充满自信,低调做人,多办实事少说话,以身作则,学会包容理解,遇事沉着冷静,有科学思维能力和处理复杂间题的能力。 使自己成为专业领域内公认的业务熟练、作风严谨、技术扎实过硬、为人诚信可靠的人,能够独立完成危重病人

12、的抢救工作,学会利用医院资源,如多学科、多专家的会诊讨论,虚心听取、请教他人意见,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凸显专业优势,带领学科发展。 注意工作绩效和硬件资本积累撰写发表科研论文,开展医学研究,争取几次有分量的表彰奖励等,积累一些有标志性的硬件。 注意周围及社会人际关系,参加社会群团组织活动,拓宽生活圈子,积极参加学术交流,表现活跃,建立一定的行业影响及社会影响力。,如何提升职业幸福感,第四阶段心灵成长与潜能开发。,纵横职业比较 优化职业心态,维护职业自尊 积极认知评价,开发自身潜能 主动人际适应,为什么有些人就是比其他的人更成功,或赚更多的钱,或拥有不错的工作,或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或拥有健康的身体,整天快快乐乐,似乎他们的生活就是比别人过的好。 这其中奥秘何在?,思考:,心理学家回答:这个秘密就是人的“心态”。 哲人说:“你的心态就是你真正的主人。” 伟人说:“要么你去驾驭生命,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结 语,感知您的幸福! 插上天使的翅膀 感受工作的快乐!,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