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775608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1庄子二则教案新人教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12121 庄子庄子二则二则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搜集庄子的有关资料,识记庄子简介,了解庄子 。2.结合课下注释及工具书通读全文,掌握重点文言词语。3.在反复朗读课文的基础上能够清晰、流利地背诵课文。(二)教学重点:1.了解庄子的相关知识,积累重点文言词语。2.感悟庄子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境界,做一个志趣高雅的人。(三)教学难点:了解以寓言故事设喻来说明道理的方法,并能说出文章阐述的道理。(四)课时安排:2 课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北冥有鱼出自庄子 , 庄子是战国时期思想家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 33 篇,包括内篇 7 篇,外篇 15 篇,杂篇 11 篇。

2、结合课下注释仔细阅读本文,理清文章大意,想一想:作者笔下的“鱼”有什么奇异的地方?(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介绍庄子(约前 369-前 286),名周,宋国蒙(今河南商丘东北)人,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文章,想象力很强,文笔变化多端,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采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讽刺的意味,对后世文学语言有很大影响。2.作品简介庄子 ,亦称南华经 ,道家经典之一,现存 33 篇,分内篇、外篇、杂篇。其中内篇 7 篇,一般认定为庄子著;外篇、杂篇可能掺杂有他的门人和后来道家的作品。 庄子22一书风格独特,它把深奥玄妙的哲理与生动具体的想象熔于一炉,使抽象的逻辑思

3、维与具体的形象结合起来;它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善于对事物进行极细致、生动地描绘。它在哲学、文学上都有较高的研究价值。3. 读准字音,记准字形北冥( mng) 鲲鹏( kn) 抟(tun) 迁徙(x) 齐谐(xi) 正色邪(y)4. 通假字北冥有鱼(同“溟” ,海)5. 词类活用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名词作状语,往上飞)志怪者也(形容词作名词,怪异的事物)6.一词多义其其名为鲲(代词,它的)其正色邪(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是)其视下也(代词,代大鹏)7.古今异义怒而飞(古义:振奋,文中指用力鼓动翅膀。今义:愤怒)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古义:海水运动。今义:用船舶在海洋上运输)野马也,尘埃也(古义:山

4、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今义:哺乳动物,外形像家马,毛浅棕色,腹部毛色较浅,尾毛长而多。群栖于沙漠、草原地带)8.特殊句式判断句南冥者,天池也(“者也”表示判断)(三)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 赏析“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的表达效果。此句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夸张,描写了鲲鹏振翅拍水,盘旋飞向九万里高空的形象,激发了人的豪情壮志,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击” “抟”等字传神、生动,让人产生了丰富的想象和联想。332. “野马” “尘埃”的运动依靠什么?写它们有什么作用?“野马” “尘埃”的运动必须依靠气息,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这里和鲲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恃”

5、 ,世上的万物无论大小,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因此,大鹏也好, “野马” “尘埃”也好,状似逍遥,其实并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3.文章借鲲鹏的寓言说明了什么道理? 本文借鲲鹏的寓言故事说明任何事物的存在都要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4. 庄子的文章意境开阔,想象奇特,能够运用大量幻想的、传说的和现实中的事例,阐明自己的观点,使文章充满浪漫主义色彩。请谈谈你对本文中的想象的理解。(1)在想象中夸张,如在想象鲲、鹏的形象时,作者极写鲲、鹏之大:“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极尽想象、夸张,造成浩大的声势,营造广阔的意

6、境。(2)在想象中进行对比,极写鲲、鹏之大,又举了“野马” 、尘埃等“小”的形象的例子,与之相呼应,通过对比来阐述万物皆“有所恃”的道理。(3)在想象中寄寓了自己的情感。作者如此醉心于“逍遥”境界的想象,并将这种想象具体化、形象化,实则是表现了自己对理想的热烈追求。(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1.想象奇特,境界开阔。阅读本文,我们无不被庄子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所折服,沉浸在庄子所创造的奇幻世界当中。如文章开头写鲲的神奇变化,鹏的翱翔天空,想象十分奇特,创设出一种开阔的境界。丰富的想象使庄子的文章汪洋恣肆,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2.设喻说明,主旨鲜明。在庄子的作品中,往往借用寓言故事说理。他把思想、道德寄

7、托于具体、形象的寓言故事中,使文章生动活泼,颇具诗意,寓意隽永,感染力强。本文借鲲鹏的寓言故事说明了任何事物的存在都依附于一定的条件,它们的活动都是有所凭借的。第二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在两千三百多年前的濠水之滨,有一对好友进行了一场跨越千年的辩论,这两个人是?(庄子和惠子)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庄子和惠子游于濠梁 (板书课题)44。(二)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人物简介(回顾所学)庄子(约公元前 369 年公元前 286 年) ,名周,生卒年失考,与孟子同时。战国时代宋国蒙邑(今安徽蒙城人,另说今山东东明县人) ,曾任漆园吏。著名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8、者。后世将他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他也被称为蒙吏、蒙庄和蒙叟。据传,又尝隐居南华山,故唐玄宗天宝初,诏封庄周为南华真人,称其著书庄子为南华经。惠子(约前 370 年-前 310 年),名施,华夏族,战国中期宋国(今河南商丘)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哲学家,是名家学派的鼻祖和主要代表人物。惠施是合纵抗秦的最主要的组织人和支持者,他主张魏国、齐国和楚国联合起来对抗秦国,并建议齐、魏互尊为王。2. 一词多义之其翼若垂天之云(的)既已知吾知之而问我(代词,它)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固固不知子矣(连词,固然、自然)子固非鱼也(副词,本来)3.特殊句式(1)判断句鱼出游

9、从容,是鱼之乐也(“也”表示判断)(2)倒装句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状语后置,正常语序为“庄子与惠子于濠梁之上游” )(三)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庄子坚持认为“出游从容”的鱼儿很快乐,流露出他怎样的心境?庄子认为鱼“乐” ,其实是他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他认为一切事物都是相对的,人的认识也是如此,他来到濠水之滨, “从容出游”感到快乐,于是感觉“出游从容”的鱼儿也快乐。552.根据文意,说说你对庄子与惠子思想、性格等方面的差异的理解。惠子好辩,重分析。对于事物有一种寻根究底的认知态度,重在知识的探讨。庄子智辩,重观赏,对于外界的认识,带有欣赏的态度,将主观的情意发挥到外物上。3. 你认为在庄

10、子和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示例 1】从故事本身来看,庄子占了上风。结尾处,在惠子巧妙地援引庄子的反驳建立起符合逻辑的推理后,庄子似乎应该无言以对而就此认输,可是他却又返回争论的起点,借偷换概念,避重就轻地将惠子的发难化解了。【示例 2】从逻辑上看,惠子是胜者。庄子故意曲解惠子的本意,才在争论中得以维持自己最初的判断,而这种做法显然是有悖于逻辑判断规则的,所以说,惠子才是胜者。(四)品味语言,感受魅力1.精彩的论辩艺术。通篇采用对话形式,两人一句接着一句,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一力辩,一巧辩;一求真,一尚美;一拘泥,一超然。让人读后会心一笑而沉思良久。2.指出下面两个疑问句的语气的强弱特点和表达效果。(1) “子非鱼,安知鱼之乐?”(2) “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1)句是惠子针对庄子知“鱼之乐”而发起的疑问,语气较轻; (2)句是庄子针对惠子的问话的回答,用的是反问的语气,语气较强。这句话不从正面回答惠子的问题,而从反面相对,收到很好的表达效果。三、总结提升这两则故事集中表现了庄子的思想和庄子散文的寓言的特色,想象丰富,气势壮阔,善用故事说理,语言运用自如,灵活多变,能把一些微妙难言的哲理说得引人入胜。庄子非常善于把抽象枯燥的说理通过“寓言”表现出来,请查阅相关资料筛选出主要信息,把你印象深刻的一则用自己的话表现出来,并谈谈从中获得的启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