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红河州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统一检测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774826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云南省红河州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统一检测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云南省红河州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统一检测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云南省红河州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统一检测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云南省红河州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统一检测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云南省红河州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统一检测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云南省红河州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统一检测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云南省红河州2018届高三历史复习统一检测试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红河州红河州 20182018 届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届高三毕业生复习统一检测文科综合试题文科综合试题第第卷(共卷(共 140140 分)分)本卷共本卷共 353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4 4 分,共分,共 140140 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符合题目要求的。24. 史学家吕思勉曾对中国早期政治制度作这样的评述:“书经洪范载:汝则有大疑,谋及乃心,谋及卿士,谋及庶人,谋及卜筮。汝则从,龟从,筮从,卿士从,庶民从,是之谓大同此以(一)君主(二)卿士(三)庶人(四)龟(五)筮,各占一权,而以其多少数定吉凶。 ”

2、材料反映的主要观点是( )A. 中国早期政治极具神权色彩 B. 中国早期政治实行君主专制 C. 中国早期政治带有民主遗风 D. 中国早期政治充满迷信愚昧25.下列制度中旨在限制地方割据势力的是( )A. 西周实行“封邦建国” B. 宋代文臣出任州郡长官C. 明朝设立内阁制 D. 清朝设立军机处26. 明清史专家指出:(平民)日常食用消费仅只占微弱的比重(官僚缙绅)却用之于追求雕琢、新奇或足以炫耀门第的豪奢消费,如操办豪华的婚丧喜庆、炫耀珍宝重器与竞建园林别墅等。他们的高消费具有传统的特权奢侈消费性质,与宫廷的消费相激荡。由此可见影响明清社会转型的主要因素是( )A. 商品经济畸形繁荣 B. 重

3、商主义盛行 C. 奢侈、攀比消费严重 D. 吏治腐败,贪污猖獗27下图是中国近现代四种经济形式的发展走势图,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A. 的发展主要得益于英国对华资本输出 2B. 的变化根本原因是只学西方科学技术,不学西方政治制度C. 的趋势表明我国没有完成所有制的转变D. 的产生促进了抗战时期民族企业的发展28. 下图显示了 19 世纪后期中日海军编制。两国海军编制的差异( ) A. 表明中国比日本更重视海军建设 B. 为东亚国际格局的变动埋下伏笔 C. 源于近代化指导思想完全不同 D. 证明中国海军的建制更为先进29. 1933 年,广州有一家报纸报道:汉口市面上有三种女人,四寸半高跟摩登

4、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表明( )A. 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 辛亥革命反封建不够彻底C. 近代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妇女解放 D. 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30. 中国近代史上由南向北的国民大革命和由北向南的解放战争都改变了中国的政治面貌,推进了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关于这两次革命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都使中国走上了独立发展道路 B. 都基本上推翻了当时国内的旧式统治C. 都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为根本目标 D. 前者侧重于民族革命,后者侧重于民主革命31握手,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

5、定阶段的产物,握手已成为现代社交场合中一种常见礼节。国际舞台上“巨人”的握手,有时会引起国际社会的“震动”。下列三幅“握手”图片所反映的事实,解读正确的是( ) 3图 1 斯大林与毛泽东的握手,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图 2 尼克松与毛泽东的握手,标志着中美两国正式建交图 3 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首脑的握手,表明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 多边外交图 3 中、俄等国建立上海合作组织,对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新秩序具有重要 意义A. B. C. D. 32. 古希腊悲剧家索福克勒斯在安提戈涅中讲述了年轻女子安提戈涅的故事:她的哥哥死于内战,她想要安葬自己的哥哥,但国王下令谁埋

6、葬了叛徒,就将被处以死刑。安提戈涅愤怒地斥责国王说:“最高的法律是主神宙斯向人类宣布的,凡人的命令不能改变天神制定的永恒不变的不成文法!”索福克勒斯借安提戈涅之口表达出了( )A. 习惯法地位高于成文法 B. 朴素的“法律至上”思想C. 女性在城邦中地位提高 D. 雅典民主政治的虚伪性 33. 20 世纪初,巴黎、柏林、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了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所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欧洲发生这种文化变迁的主要媒介是( )A. 报纸和广播 B. 电影和电视 C. 铁路与飞机 D. 网络和漫画34. 中国欲加大资金力度提升企

7、业竞争力,推动城镇化均衡发展,保障农村生活,扩大基本社会服务和基础设施服务,改革公共部门等事务。为解决资金缺口问题,可以考虑向哪个国际组织申请贷款( )A. 世界银行 B.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 世界贸易组织 D.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35. 德国著名画家弗里德里希(1774-1840)认为:“美术家不仅应当描绘眼前所见之物,而4且应描绘心中所见之物。”他迷恋于那些所谓“诗意盎然的景象”,如荒原、落日、月夜、森林等,这一切构成了他笔下具有象征意味和感情色彩的绘画世界。下图为其作品孤独的树。结合材料信息及作品风格,可知该作品属于( )A. 新古典主义美术 B. 印象画派 C. 浪漫主义美术 D.

8、现代主义美术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 分) 材料一 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际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在此过程中,尽管历次朝代更迭都会出现土地及民心层面的天下分裂,但伴随着民族文化的碰撞与融合,也使得土地范围从中原地区不断向四方扩展,民心也更加凝聚到对共主的认同上,并在最终经历过春秋战国的重重洗礼之后实现了制度层面上从统一礼仪向建立秦朝中央集权体制的飞跃。 摘编自王宣华先秦中原文化区域“大一统”秩序观及当代价值探析 材料二 1924 年 11 月,孙中山在日本的演说中

9、国内乱之原因中说:“说到和平统一,是我在数年前发起的主张。不过那些军阀都不赞成,所以总是不能实行这种主张。这次我到北方去,能够做成和平统一,也未可知。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 ”孙中山始终把武装斗争视为达到国家统一应采取的主要方式。为实现国家统一,孙中山一生都在不断与各派势力作斗争。在坚持武力统一的同时,孙中山从未放弃过和平统一的努力。 摘编自王建论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此变化的原因。 (13 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国家统一”思想,并结

10、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思想在我5国国家统一中的表现。 (12 分)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材料 斯塔夫里阿诺斯:“从世界史的观点看,美国的革命之所以重要,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独立的国家,而是因为它创造了一个新的、不同类型的国家和政治机制。”麦迪逊说:美国政治体制是一套“地域和体制的双向平衡机制”。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麦迪逊“双向平衡机制”的理解。(说明:选择一个方面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历史选考题(共历史选考题(共 3 3 小题,共小题,共 1515 分,请考生在第分,请考生在第 4444、4545、4646 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三道历史题中任

11、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答,如果多做,则按第一题计分。作答时用 2B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铅笔在答题卡上把所选题目的题号涂黑。) )44.【历史历史选修选修1 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515分)分)材料 唐朝采取由吏部对全体公职人员进行政绩考核的考课制度,正所谓“纤介之迹,皆属考功”。考课的标准可分为为官道德和任职才能两方面。为官道德为“四善”: 即“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勒匪懈。”任职才能按照官员的不同职责分为“二十七最”,如“训导有方,生徒充业,为学官

12、之最”。其考课方法是根据“四善”和二十七最”的考课标准,分别为上上、上中、上下下下九个等级。另外,唐朝还在不同时期临时规定了一些特殊的考课标准,如贞观年间规定“刺史县令以下官人,若能使婚姻及时,鰥寡数少,户口增多,以进考第。”办法规定,“进考之人,皆有定限,荷无其功,不要充数。”考课的奖惩大致有职位变动、品阶升降、俸禄增减、荣辱与夺等。贞观二十年,巡察使进奏地方官考课等第后,太宗亲自决断,“以能进擢者二十人,以罪死者七人,流以下除免者数百千人。” 摘自余华清中国古代廉政制度史(1)根据材料,概括唐朝考课制度的主要特点。(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唐朝考课制度的历史作用。(7分)6

13、45.【历史历史- -选修选修3 3:20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515分)分)材料 当内战在苏俄猛烈进行时,欧洲面临的关键性问题是共产主义是否会向西方传播。列宁及其布尔什维克认为,如果德国变成共产主义国家,那么它的工业实力和俄国的自然资源结合起来,就会是不可摧毁的,革命的前途也就会有保障。最初,布尔什维克的这些希望似乎有可能实现。然而,最后的结果并不是产生一个苏维埃德国,而是产生一个资产阶级的德意志共和国。有几个当时未被注意到的因素可解释这一重大结果,一个因素是战前德国的繁荣,它使工人阶级比较心满意足、无心革命。诚然,1914年时的德国社会民主党是欧洲最强大的政党,但它很保

14、守,专心致力于社会改革而不是致力于革命。同样重要的是德国农民的富裕,他们的境况比俄国农民要好得多。而且,战争在德国革命的时候已结束,这又与俄国的情况截然不同。此外,在德国,当最后的较量到来时,革命的反对者能号召可靠的军队支持他们。最后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因素是德国社会主义者阵线的分裂。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 “布尔什维克的这些希望似乎有可能实现 ”的依据。(8分)(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结束后没有产生苏维埃德国的原因。( 7分)46 【历史历史- -选修选修 4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15 分)分) 材料 论语有许多章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乐趣,新儒家常常引用的包括有以下几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论语雍也) 以上所引的第一章,程颐解释说, “饭疏食饮水”本身并没有什么可乐的。这一章意思是说,尽管如此贫穷,孔子仍然不改其乐(见程氏经说卷六)。以上所引的第二章,程颢解释说:“箪、瓢、陋巷,非可乐,盖自有其乐耳。 其字当玩昧,自有深意。 ”(河7南程氏遗书卷十二)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1)根据材料,比较“二程”关于乐趣思想的异同。 (9 分)(2)根据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