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分类、分布及河北省土壤类型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5576839 上传时间:2017-09-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的分类、分布及河北省土壤类型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土壤的分类、分布及河北省土壤类型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土壤的分类、分布及河北省土壤类型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土壤的分类、分布及河北省土壤类型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土壤的分类、分布及河北省土壤类型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土壤的分类、分布及河北省土壤类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的分类、分布及河北省土壤类型(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十章 土壤的分类、分布及河北省土壤类型主要教学目标:了解我国土壤分类的历史和现状。掌握在我国广泛应用的土壤定性分类的原则;和1995 年的中国土壤系统分类的分类依据。第一节 土壤分类一、土壤分类的目的和意义1、什么是土壤分类:根据土壤的发生发展规律和自然性状,按照一定的标准,把自然界的土壤划分为不同的类别。2、土壤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科学地认识土壤,系统地区分土壤,从而达到合理地利用土壤。3、分类的意义土壤分类是土壤科学水平的标志;是土壤调查制图的基础;是因地制宜,推广农业技术的依据;是国内外土壤信息交流的媒介。二、世界分类现状(一)美国诊断分类:(1951-1961-1975-诊断层、诊

2、断特性)1、诊断层:是指用于识别土壤分类单元,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说明的土层。诊断层是土壤系统分类中高级分类的重要依据,具有一系列的定量描述。例如石膏层(Gypsic horizon)(诊断表下层之一)有如下规定:(1)不固结(风干碎块在水中消散) ;(2)石膏含量较其下伏层高出 5(绝对量) ;(3)厚度与石膏含量。2、诊断特性:如果用于分类目的的不是土层,而是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美国土壤系统分类是一个六级土壤分类系统,由上而下分为土纲、亚纲、大土类、亚类、土族和土系等六级。土系之下还可划分出土相。特点:依据明确,量化易掌握,可建立数据库,逻辑性差土壤系统分类检

3、索 199045 个国家直接采用,80 多个国家作为第一或第二分类(二)联合国图例单元(FAO 60-88-1:500 万)(三)国际土壤分类参比基础(IRB-1980)(四)原苏联土壤发生分类(1883)三、我国土壤分类的发展(一)历史1、古代土壤的分类 我国是世界上有文字记载土壤分类内容的最早国家。大禹治水,遍及全国后,对土壤进行了初步分类,在禹贡中,将全国土地划为九州:冀,青,兖,徐,扬,荆,豫,梁,雍。再根据土壤性质划为 9 种,并根据土壤肥力划为三等九级。在周礼书中,传说由周公所作,在禹贡的基础上,把九州土壤按地形划为山林,川泽,丘陵等五大类,春秋时代管子著地圆篇中,考虑了土壤与植被

4、的关系,区划出 18 个土类,每个土类分为 5 种,共 90 种。古代土壤的划分有一定的科学性,是朴素的 唯物主义世界观,但由于时代与社会制度的限制,未得到更大的发展。2、解放前中国土壤分类 直到三十年代,我国才开始土壤调查和分类研究工作。主要受美国 Marbut 土壤分类影响,引进了大土类的概念,建立了 2000 多个土系,但无土种。3、解放后我国土壤分类研究工作 1954 年中国土壤学会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借鉴前苏联地理发生分类体系,拟定了土类为基本分类单元。 ,1958 年开始了第一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50 年代末到 70 年代末,由于历史等原因,延缓了土壤分类科学研究的步伐。到 1978

5、 年,在引入了苏联地理发生分类和实用土壤分类结合下,产生了中国的土壤分类,并拟定了中国土壤分类暂行草案 。在 1978 年至 1984 年期间开展了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并在1984 年草拟了中国土壤分类系统 。1985 年以后,中国科学地院南京土壤研究所不断吸取国外的经验,主要是美国的诊断分类,并参考西欧,苏联的一些概念和经验,一次一次进行修改,出版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初拟,二稿,三稿,2于 1991 年正式发表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首次方案) ,在广泛征求国内外同行意见的基础上,于 1995年又出版了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修订方案) 。从而使我国的土壤分类工作进一步得到完善。目前我国的土壤分类是

6、两个系统并存。(二)我国现行的土壤分类1、1984 年的土壤分类 1984 年的分类,是在 1978 年中国土壤分类系统暂行草案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且在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工作的成果中广泛应用。1987 年中国土壤第二版、 中国农业土壤概论 、1990 年的中国土壤以及一些区域性的土壤专著如东北土壤、山东土壤、华北土壤、华东土壤等均是应用的这一分类系统。(1)分类的原则采用土壤发生学原则,把成土条件、成土过程和土壤的理化性状结合起来;将自然土壤和耕作土壤统一到同一土纲中。(2)分类的级别:采用了六级制: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和变种,共 12 个土纲,46 个土类,140个亚类。(3)土纲

7、:根据主要土壤形成过程以及土壤的共有特性来划分。(4)土类:在一定成土条件下或人为因素作用下,经过一个主要或几个次要成土过程形成的,具有一定相似的发生层次,土类之间在性质上有明显的差异。2、1995 年的土壤分类 (1)特点是:以诊断层和诊断特性作为分类的基础;充分体现我国的特色,提出了人为土纲等;面向世界与国际接轨。1)诊断层(33 个)用于鉴别土壤类别,在性质上有一系列定量规定的土层。分为:诊断表层位于单个土体最上部的诊断层。如:有机质表层,人为表层等。诊断表下层由物质的淋溶,迁移,淀积或就地富集作用在土壤表下层形成的具诊断意义的土层。如:粘化层,漂白层。2)诊断特性是具有定量规定的土壤性

8、质(形态的,物理的,化学的) 。如:土壤水分状况,土壤温度状况,盐基饱和度,铁质特性、石灰性等。(2)分类原则 采用多级分类制,有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 7 级。1)土纲根据主要成土过程产生的或影响主要成土过程的性质划分。共 14 个土纲,灰土纲,火山灰土纲,铁铝土纲,变性土纲,干旱土纲,盐成土纲,潜育土纲,均腐土纲,富铁土纲 ,淋溶土纲,雏形土纲,新成土纲。2)亚纲土纲的辅助级别,主要根据影响现代成土过程的控制因素所反映的性质。如雏形土纲,根据水分状况又分为;潮湿,干润,湿润,常湿。3)土类亚纲的续分,土类类别多反映主要成土过程强度或次要成土过程或次要控制因素的表现性性质划

9、分。4)亚类土类的辅助级别,主要根据是否偏离中心概念,是否具有附加过程的特性和是否具有母质残留的特性来划分。如:石灰性,酸性,含硫等。(3)命名原则 中国土壤系统分类(修订方案)彻底改变了土壤命名。采用分段连续命名,也就是土纲、亚纲、土类、亚类为一段。名称结构以土纲为基础,在它的前面叠加反映亚纲、土类、亚类性质的术语,分别构成亚纲、土类和亚类的名称。性质术语尽量限制为 2 个汉字。土纲名称都是世界上常用的名称,一般为 3 个字。这样土纲名称一般为 3 个字,亚纲为 5 个字,土类为 7 个字,亚类为 9 个字。红壤有一部分属于富铁土纲、湿润富铁土亚纲、富铝湿润富铁土或简育湿润富铁土;棕壤相当于

10、雏形土纲、湿润雏形土亚纲、简育富铁土类。第二节 土壤的分布土壤的分布具有地带性规律,这是由前苏联 B.B.道库恰耶夫指出的。指在大陆广阔平原的土壤上,在形成历史基本相同、成土母质相似的情况下,成土因素中的气候因素的作用明显表现出来,这种情况下,明显的土壤类型更替和气候带的更替同时出现。3一、土壤的水平地带性平原地区的土壤随纬度或经度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分布。1、土壤纬度地带性气候带 植被类型 土壤类型热带 季雨林或雨林 砖红壤南亚热带 亚热带季雨林 赤红攘中亚热带 常绿阔叶林 红壤,黄壤北亚热带 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 黄棕壤暖温带 落叶阔叶林 棕壤、褐土温带 针阔混交林 暗棕壤寒温带 针叶林 寒

11、棕壤2、经度地带性随经度由东向西更替,在温带的内陆地区,从东向西分布为草原,荒漠草原,土壤为黑钙土栗钙土棕钙土灰钙土灰漠土棕漠土二、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山区的土壤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更替的现象。由于海拔增加,温度降低,植被也发生变化。在河北雾灵山(5002100 米):土壤垂直带谱为 600 米以下为褐土;600 米900 米为山地淋溶褐土;900 米1600 米为山地棕壤;1600 米2000 米为山地暗棕壤;2000 米2050 米为山地草甸土三、土壤分布的地域性土壤地域性:它是在土壤纬度带内,由于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件不同,所形成的土壤类型,有别于地带性土类,而显示出土壤分布

12、规律的区域性特征称为土壤地域性或土壤区域地带性。 土壤区域性分布主要由区域性自然条件的独特性所致,就是土壤的非地带性分布,如盐碱土、水稻土、风沙土可出现在任何气候带内,并且可与地带性的土壤交叉分布。第三节 河北省主要土壤类型一、河北省地貌(一)高原 (9.7% )海拔 1200 m,宜农牧业 林业张北围场高原(坝上)基底为太古代的片麻岩,表层为新生代火山岩玄武岩熔岩台地(玄武岩、安山岩、流纹岩)(二)山地丘陵 (50.5%)1、山地: 500m,相对高差大于 200 米地貌单元。燕山山地、太行山山地、冀北山地,多数2000m,雾灵山-2116 m,小五台-2882m。山地分级低山 500-10

13、00 m中山 1000-3500 m高山 3500-5000 m极高山 5000 m2、丘陵: 500m,相对高差 300m 以内切割破碎的地貌单元(三)平原 (39.8%)粮棉油,西北以 100m 等高线与山地丘陵为界,东至渤海,海拔 5 m,由西东倾斜,依次出现: 山麓平原冲积平原-滨海平原,冲积物 700-800m,最厚可达 1000-1300m。(四)盆地1、桑干河、洋河盆地-桑洋盆地2、太行山-涉县、武安、井陉、涞源等盆地3、燕山-迁西、抚宁等盆地4、冀北山地-平泉等二、土壤类型分布较广、面积较大的主要有 7 个土类:褐土、潮土、棕壤、栗钙土、风沙土、草甸土、灰色森林土(一)棕壤41

14、、分布:暖温带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下,中生型阔叶落叶林下发育的地带性土壤。(1)中国: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及冀东一带,在半干旱、半湿润及亚热带地区的山地垂直带中;辽西、鲁北、河南、河北、安徽、滇中南、川北等省区的中山垂直带谱中。(2)河北:燕山:600 m 以上;太行山:1000 m 以上;冀东滨海低山丘陵: 500 m。总面积:230.9 万公顷,占 14.02%。2、成土条件:(1)地形:中山、低山坡地及沟谷。(2)母质:酸性岩类-花岗岩;硅质碳酸盐类-硅质石灰岩;砂砾泥质岩类-页岩黄土母质-围场一带零星(3)气候:气候温湿,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干燥寒冷,秋季干旱多风。太行山:半湿润或较湿润燕

15、山:较湿润(4)植被:落叶阔叶林已不复存在,天然次生林或人工抚育油松林。乔木:栎属:辽东栎、蒙古栎松属:落叶松、油松、云杉红白桦、椴树、五角枫等灌木: 六道木、绣线菊、照山白、映山红、平榛、虎榛等草本:华北凤毛菊、白头翁、鸦葱、藜芦、柴胡、射杆等。3、成土过程(1)腐殖质积累过程:生物积累过程强烈(暗色表层)有机质含量:5%,一般为 6-12%腐殖质组成:HA/FA=0.7-0.9 富里酸为主 (2)粘化过程(淀积粘化)粘化:土壤剖面中粘粒形成和积累的过程出现深度:20-60cm 或更深粘化层的粘化系数 1.2 (1.3-1.8)存在形态:质地粘重,铁锰胶膜包被结构体4、理化性质 (1) 剖面构型:O-ABtC ; (2) A 层 C 5%,厚度 30-40cm; (3)Bt 层核状、块状,中壤、重壤,紧实,厚度 7.5cm ; (4)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滨海高岭石、菱铁矿和含水氧化铁; (5)通体无石灰反应,pH5.3-7.0,盐基饱和度 40-70%,CEC:19.6-40.61cmol/kg(表层) 。5、主要亚类棕壤-林业基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