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人民版历史(福建专版)必修二_专题三_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编辑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68255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8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人民版历史(福建专版)必修二_专题三_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编辑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2011人民版历史(福建专版)必修二_专题三_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编辑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2011人民版历史(福建专版)必修二_专题三_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编辑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2011人民版历史(福建专版)必修二_专题三_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编辑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2011人民版历史(福建专版)必修二_专题三_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编辑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人民版历史(福建专版)必修二_专题三_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编辑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人民版历史(福建专版)必修二_专题三_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编辑ppt课件)(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三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第一关:考点关 走近高考,高 考 定 位,一、考纲考点,1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 2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的关于改革开放的新决策。 3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城市国有企业的改革。 4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二、考纲解读,1总结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历程,有哪些成功的经验,有哪些失败的教训,并与改革开放后的社会主义建设相联系,对比两个时期经济政策上的差异及由此产生的不同结果。 2了解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有关改革开放的决策内容,认识其对我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意义。

2、,3讲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联系中国共产党以前的土地政策和国营经济建立的经过,认识改革开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概述中国创办经济特区、举办经济技术开发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和开发开放上海浦东的史实,分析我国对外开放的特点,并联系明清闭关自守和被迫开放的教训。 5了解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论证社会主义的本质,从而认识其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考 点 梳 理,一、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1前提 (1)人民政府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土地改革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 (2)经过三年奋斗,工农业产值和主要产品产量超历史最高水平。 (3)国营企业迅速发展。,2依据:过渡

3、时期总路线 (1)过渡时期: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路线任务: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3)主要特点: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造并举。,3三大改造(19531956年) (1)农业 原则:积极发展、稳步前进、自愿互利。 形式: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 (2)手工业:其步骤与农业改造大致相同。 (3)资本主义工商业 政策:赎买。 形式:加工订货、经销代销、公私合营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4)结果:到1956年底,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起来。也存在要求过急、改变过快、形式过于简单划

4、一等缺点。,二、曲折发展的十年(19561966年),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中国确立。,2过程 (1)探索开始:1956年毛泽东在政治局扩大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2)初步成果:中共八大召开。 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要求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提出党和人民的主要任务是把中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3)严重失误:1958年的“大跃进”和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4)纠正措施:农村纠“左”,对国民经济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3成就 (1)先后建成武汉、包头等钢铁基地。 (2)基本形成比较齐全的国民经济结

5、构。 (3)铁路运输发展迅速。 (4)到1965年石油实现自给,结束了“洋油”时代。,三、“”中的国民经济(19661976年),1重大破坏 (1)原因:“全面夺权”的狂潮。 (2)表现 国民经济的计划被废置。 国民经济的运行失去控制。 全国交通运输阻塞,物资供应困难。 大批工矿交通企业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市场供应紧张,人民生活水平下降。,2周恩来的整顿 (1)背景:林彪反革命集团被粉碎后,周恩来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日常工作。 (2)措施:提出整顿企业的措施;在农村,重申必须坚持按劳分配的原则。 (3)成效:经过近两年的调整和整顿,国家的经济工作出现起色。,3邓小平的全面整顿 (1)背景

6、:1975年,四届人大重申了在20世纪内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邓小平在毛泽东的支持下,主持中央和国务院工作。 (2)措施:以铁路整顿为突破口,对交通运输、钢铁工业和国防科技工作进行了整顿。 (3)成效:经过整顿,国民经济逐渐摆脱停滞和倒退的局面,开始了复苏和发展。,4国民经济的再度混乱:由于“四人帮”的阻挠,刚刚出现的趋于稳定的经济形势再次遭到破坏。,5动乱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1)“文革”给中国的经济建设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使正常的生产和社会秩序出现严重混乱。 (2)受“文革”的影响,中国不仅没能缩小与发达国家已有的差距,反而拉大了差距,从而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

7、遇。,三、工作重心的转移,1标志: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 2内容 (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指导方针。 (2)果断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3)实行改革开放。,3意义 (1)做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是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 (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 (3)是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光辉标志。,四、改革:从农村到城市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严重压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2)过程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农民的包产到户形式。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

8、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文件。 1983年全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已达93%。 (3)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是中国农村经济体制的一次重大变革。,2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1)背景:农村改革的突破性进展推动。 (2)依据:1984年10月通过的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3)中心环节:增强企业活力。 (4)目标: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实行政企职责分开,建立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5)影响:到1987年全国80%的国有企业实行了承包经营责任制,其内部以厂长(经理)负责制为主要内容的改革也迅速推进。,五、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1过程,(1)经济特区 特区:1980年

9、,在深圳、珠海、汕头和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又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意义:成为中国对外开放的窗口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试验田。,(2)沿海港口城市 1984年5月,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意义:增强了对外开放的活力。,(3)经济开放区:从1985年起,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和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 (4)开发开放浦东:1990年4月,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成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2格局:20世纪90年代初,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3影响: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0、,六、中国改革开放的新阶段,1邓小平南方谈话 (1)发表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1992年,邓小平到南方各地视察,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谈话。,(2)主要内容 党的基本路线不能动摇,改革开放的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判断的标准,应该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3)历史意义:南方谈话,对处于关键时期的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2中

11、共十四大召开 (1)召开: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大召开。 (2)内容 确立了邓小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要求全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3)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深入发展,1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1)召开:1993年11月召开,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 (2)内容 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

12、源配置起基础作用。 决定指出,要实现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3)意义 这次会议使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规定了国有企业改革的基本方向。 推进了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2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1)召开:1997年9月在北京召开。 (2)内容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等问题作出了重要论断。,(3)意义 十五大作出的重要论断,是中国共产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

13、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在十五大论断的指导下,中国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旗帜,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迈入新的世纪。,第二关:热点关 解读高考,热点一 20世纪5070年代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有哪些成功的探索,又有哪些严重的失误?原因是什么?对我们有何启示?,1成功与失误 (1)成功的探索:论十大关系的报告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开始;中共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面对经济困难,中共中央开始纠正农村工作中的“左”倾错误,并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方针。 (2)主要的失误: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严重经济困难;1966年发动“文化大革命”,政治运动

14、严重干扰经济建设。,2原因 (1)取得成功的原因在于正确认识了国情,出现错误之后及时纠正。 (2)失误的原因:党缺乏领导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于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估计不足,急于求成,忽视了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得不到认真执行,个人崇拜现象严重,党内民主生活不正常。,3启示 (1)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妥善处理好经济建设与阶级斗争之间的关系。 (2)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中国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不能急于求成。 (3)必须遵循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规律。 (4)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 (5)必须发

15、扬民主,加强党的建设,反对个人崇拜和专断。,热点二,一、新时期的历史性转变包括哪些方面?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以下转变:,(1)指导思想上,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2)经济上,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从高度集中的管理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管理体制。,(3)对外关系上,从封闭保守转向对外开放,已初步形成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新格局;从“战争与革命”转向“和平与发展”,坚持把国家利益放在首位,积极发展与世界各

16、国的友好关系。 (4)政治上,从维护僵化体制转向全面改革,从个人崇拜转向民主建设。 (5)文化上,从轻视知识到尊重知识,认识到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二、我国为什么实行对外开放的政策?与旧中国的开放有什么不同?,1原因 (1)“文革”导致中国的经济、科技、管理水平、政治体制等多个方面明显落伍于世界。 (2)通过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国外先进技术和先进管理经验,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3)当今世界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关起门来搞经济已经不能适应世界经济发展形势。,2不同 (1)开放的背景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在西方列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发动侵略战争的情况下出现的;现阶段的开放则是在世界各国联系日益密切、经济全球化逐步加强的情况下出现的。 (2)开放的性质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西方列强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与掠夺;现阶段的开放则是中国与世界各国正常的经济技术交流。,(3)开放后中外双方的地位不同。旧中国的开放是列强强迫中国开放市场,双方是不平等的;而现阶段的开放则是平等交往、共同发展的。 (4)开放的结果不同。以前的开放不利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使中国的经济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当前的开放则有利于发展中国的社会经济,使中国走向繁荣富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