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穴治疗老年性椎基动脉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64598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 页数:84 大小:2.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点穴治疗老年性椎基动脉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点穴治疗老年性椎基动脉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点穴治疗老年性椎基动脉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点穴治疗老年性椎基动脉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点穴治疗老年性椎基动脉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点穴治疗老年性椎基动脉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点穴治疗老年性椎基动脉课件(8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科技支撑计划 编号2007BAI07A15),慢性胃病等疾病防治的技术研究推广项目,-点穴治疗老年性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指导性手册,湖南省人民医院 张德元 袁荣峰 谭海群 伍智红 蒋春晖 封迎帅,人体的每一个穴位都相当于一味中药,它们的任何一种神效,都是我们祖先用身体试验过的,只要你学会使用经络,并悟出穴位的深意,你就会终生尽享健康的秘诀。,一、点穴疗法:,点穴疗法称为“舒经活血法”, 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不用药 物,仅凭双手,也可用工具(笔、 电子笔、高压电子笔、砭石等), 根据病情的需要,在病人体表适当穴位或特定刺激线上,灵活地施以超强度的点击,通过经络的作用,使体内气血畅通,促进病

2、变部位组织细胞的恢复和再生能力,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二、点穴疗法的治疗特点,(1)点穴疗法的作用:给人体穴位输入信息,疏通经络,调整机体,平衡阴阳偏盛偏衰而使疾病痊愈,结合长期的临床探索经验,在方法与作用方面体现出突出的综合性特色。 (2)突出整体观与标本兼治:在运用穴位上依赖于中医学的这一理、法.即循经取穴相结合,总结确定了具有整体调治作用的头颈、背、腹为特定作用主体。因此该疗法具有对人体的整体调治作用。例如:气虚血瘀型头痛症,即为本虚标实之证,在施述时即要祛瘀止痛治标,同时,又要壮元益气以扶本。因此,对于一些慢性病症和疑难病证,尤其要注意“标本兼治”治则的运用。,点穴疗法的治疗特点,(3

3、)疗效迅束,适应症广 :由于点穴疗法是一种人能综合疗法,其临床应用效果也较佳,如对神经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等病症,均可以收到疗程短、见效快的治疗特点。 该疗法除了一些常见病症有较好的调治作用外,尤其对一些常见病症有着还难以完全解释的特殊治疗效果,所以该疗法还是有适应症广的特点。,点穴疗法的治疗特点,(4)方便快捷、立竿见影:不需机械设备,也不需要通过开方、配药、服用(或注射、针炙)等中间环节,用手指等工具即可治疗,再根据经络学原理,配穴治病,如头痛、眩晕、急性疼痛性疾病等,有手到症减之神效。点按百会、风池、风府、率谷、上星、头维等穴治疗 头痛、头晕症、椎-基动脉供血 不足、屡试屡验,效如

4、桴鼓。,点穴疗法的治疗特点,(5) 施治安全、易于推广:点穴疗法,既无痛苦,也无创伤,不但免除了用其他疗法治病给患者可能带来的针药之苦,而且还能防止运用其他疗法治病可能给患者带来的某些毒副作用,只要能按正确的方法循经点穴,应该是最要全的治病方法,不论男女老幼,内外妇儿均可治疗。,三 点穴的手法,点穴的手法分为平揉法、压放法、皮肤点打法、经络循按法、五行联用法等五种基本手法。此外,还有头部推运法、背部循压法、四肢摇运法等及其他辅助手法。,1.平揉法,平揉法是指平而揉之之意。所谓平,即不许偏斜,保持适当的水平。“揉”是按着摩的动作,是“按劲”和“摩劲”两者互相结合的动作。按劲是重手按住肌肉不动,摩

5、劲是轻手摩着皮肤不停;不动为静属阴,不停为动履阳。而揉是“按”、“摩”结合的发挥,具有调节阴阳的作用。,2.压放法,压放法是在穴位上进行的一种手法,“压”是向下压位;“放”是往上放开,互相对立,又互相结合的动作。 在平揉法操作完毕时,仍以中指端在原穴位上,向着穴位的深部下压,使指端在穴位的皮肤水平之下,压下即放,放后再压,一压一放为1次,一般以50-100次为标准。其次数的增减,仍须 结合病情来决定。,3.皮肤点打法,皮肤点打法,仍是以中指端进行 操作,先把中指提起,离开皮肤约一、二寸远,再将中指端对准穴位中心,向下点打。在点打的时候,要把劲提位,似有弹性。这样,点打的指力,点在皮肤表层,不致

6、使打的重要不平衡。一打一提为1次。点打的次数,仍以100次为标准。而点打的轻重,同样要依据病情来决定。至于点打的速度,一般点打都是快手法。因为快了能够产生热,这就相当于艾灸的作用了。,4. 经络循按法,循按法是以中指或拇指,在点过的经穴和它的经络线上或揉、或压、或点,往返的进行为之循按。例如,合谷为大肠经穴,为了加强本经的作用,就在会谷穴至肩髃穴之间,选择数穴,往返的揉、或压、或点。另外,有经络循推补泻以及循按辅助手法,搓捻、压按、摩擦等法,以便临床酌情配合选用。,5.五行联用法,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行相互关系,即相生、相克、相乘、相侮。按五脏之五行所属(肝与胆属木,心与小肠属火,脾

7、与胃属土,肺与大肠属金,肾与膀胱属水),五脏所主(肝主筋,肾主骨,心主血,肺主气,脾主肌肉)等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与内部五脏部位是一致的。心、肺在上,与气血在肢体浅层相一致;肝、肾在下,与筋骨在肢体深层相一致;脾、胃在中,与肌肉在气血筋骨之间相一致。,四 经络学说,经络,是人体经脉与络脉的总称。经脉是经络系统纵行的主干,多行于人体深部。络有网络之意,络脉是由经脉发出的分支,循行于人体的浅表部位。经脉与络脉纵横交错遍布全身,经络内属脏腑、外络肢节,是沟通人体内外,局部与整体之间交联的信息通道和运行气血的通路。因此灵枢经脉曰:“经络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可见,经络学说是中医理论

8、核心之一,几千年来一直有效地指导着针炙、 按摩点穴、循经推拿等。,1、经络的组成与生理特点,经络系统是由经脉与络脉组 成,经脉有十二经脉和奇经 八脉,以及附属于十二经脉 的十二经别、十二经筋、十 二皮部,络脉有十五络、浮 络、孙络等。,经络的组成与生理特点,经络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在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调节平衡、抗御外邪4个方面。如灵枢海论曰:“经脉者,所以行血气而营阴阳、濡筋骨利关节者也”,“卫气和则分肉解利,皮肤调柔、 腠理致密矣”。这些都是对于经络生 理功能的较早论述。,经络的组成与生理特点,(1)沟通内外,联络全身。 (2)运行气血,濡养周身。 (3)相互协调,保持平衡 。 (4)杭御外

9、邪,致密腠理。,2、经络的病理变化特点,经络的病理变化特点主要表现在,传注病邪与反映病候两个方面,经络的正常生理功能是运行气血的通路。但当经络失去正常的功能,正在虚邪乘入的情况下,经络同时也可成为:病邪传注的途径。,3、经络的诊断特点,根据经络的生理、病理特点,经络的诊断意义主要体现在: 分经辩证, 分部论证, 经穴诊察3个方面。,4、经络的治疗意义,经络在用以指导、循经点穴等方面,根据“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原则进行循经取穴,通过对腧穴的刺激,从疏通经气、恢复调节人体脏腑气血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如四总穴歌说:“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这就是循经取穴的方法说明。,

10、经络的治疗意义,再如临床治疗中对前头痛病症,多认为与阳阴经有关,即循经选取上肢的合穴与下肢的内庭穴施以刺激治疗等等。,5、经络的现代研究,用现代科学手段曾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主要是对经络现象,经络对人体系统的调节作用,以及循经规律机理和物质基础方面的研究与探索。至于经络实质的现代研究,虽然目前有多种论点,但仍无定论,并可能是一个长期研究的课题。,(1)经络感传感觉特征,循经感传的机体感觉主要从酸、麻、热、凉、重、胀、痛、蚁行感、流水感、行气感、跳动感为多见,但由于每个人个体经络敏感程度差异的区别、循经感传的机体感觉也存在较大的差别。,(2)循经感传效应特征,在各种循经及穴位刺激作用下,当感传

11、沿经脉到达所属经的脏腑器官时,相应的脏腑器官机能也会发生明显变化。这些变化的良、劣性多与施术疗效相一致。如颞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经刺激足三里穴感传到达患处后,开口度即可增大,咬肌重收缩的发放频率增加。当感传阻滞后,这些效应消失。,循经感传效应特征,如刺激内关穴时,感传沿心经或心包经到达胸部时,每搏心输出量增加,冠心病患者的胸闷消失或出现心慌、心悸、或心率加快与与减慢。如刺点手腕部的心经神门时,感传至心前区时,可见心电图12个导联均产生变化的客观可示性。,(3)循经感传的临床指导性,循经感传现象确是客观存在的。同时中医学在发展中,已根据循经感传现象用以指导循经诊断和循经治疗。往往可以收到更好的调治

12、作用。对头痛,头晕、偏头痛一症的治疗采用循经点穴疗法比用药治疗效果更为显著等。,五 腧穴,腧穴又称骨空、气穴、穴道等。一般认为,腧穴包括十四经穴、经外穴、阿是穴等,所以腧穴是人体所有穴位的总称。输穴主要是指五输穴中的第三个穴位之输穴。俞穴,是指背部之俞穴。奇穴又称经外穴或经外奇穴,主要指具有一定的穴名和明确的位置,但属于十四经穴以外的穴位。阿是穴,又称压痛点,或敏感反应点,是古代“以痛为腧”的定名 。,1、腧穴的发展与数量,关于腧穴的数量,也是一个由少而多的发展过程。从医学文献统计看,内经收芷经穴160个,从后在针炙甲乙经、明堂孔穴、千金翼方等,除对经穴定位、取法及针炙法等作了较全面的整理阐述

13、外,并记载了经穴名354个。针炙大成记载穴位359个。至清李学川针炙逢源记载有单穴数目52个,双穴309个。如从十四经名计算,总数为361个, 从腧穴的总数统计为670个。,2、腧穴的治疗作用,(1)近治作用:如风池穴可沿局部的头痛,和邻近器官眼病;中脘穴可以治疗胃病和邻近的十二指肠病变,耳区的听宫、听会、耳门、医风诸穴、皆可治疗眼病等等。 (2)远治作用:如下肢足三里、上巨虚穴不但能治疗下肢疾病,而且可以治疗本经的胃肠、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对人体防卫,免疫反应也具有很显著的作用;此外,还能治疗头、颈、面部病症,以及治疗外感发热等;足部的太冲穴可以治疗头痛、头晕及高血压等病症。如明朱权乾坤生意说

14、“肚腹三里留、腰背委中求,头项寻列缺,面口合谷收”。,(3)双向调整作用,比如,刺激内关穴即可使过快的心率降低,也可使过缓的心率提高;刺激天枢穴或是三里穴既可止泻,也可通便。腧穴的这种双向调整作用既可作用于局部,也可影响全身。,六、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椎基动脉供血不足(VBI)为中老年人最常见病和多发病,是由于颈椎病变导致椎基动脉间断性受压、窦椎神经受刺激和压迫、前庭缺血所导致。Villiarns将VBI分为轻、重型, 重型发病后很快死亡, 尸检证实为椎基底动脉狭窄或栓塞, 轻者常以眩晕为主.脑血流量由4根动脉即2根颈内动脉和2根椎动脉,颈内动脉(前循环)供应眼部和大脑前3/5部分(额叶,颞叶、

15、顶叶的基底节)的血液,椎基底动脉系统(后循环)供应大脑后2/5的部分及丘脑,脑干和小脑的血供。,椎基动脉供血不足,椎动脉入颅后形成基底动脉,给脑干、丘脑、大脑枕叶及颞叶等部位供血。当颈部软组织劳损或颈椎骨、椎间盘的退变导致颈椎脊柱的力学变化,造成了对椎孔内组织的许多潜在性压迫、对神 经根及动脉的刺激、挤压因 素是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发 生的直接因素。,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流行病学:,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内颈椎病的发病率为3.817.6;约70的颈椎病伴有椎动脉受累。临床观察,中老年及长期低头伏案工作者的发病率最高,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流行病学:,椎动脉型颈椎病发病过程十分复

16、杂,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检测手段的进步,现代医学研究证实:椎动脉型颈椎病形成的基本原因在于椎动脉受压,及或引起的一系列生化改变,如血流动力学改变、微循环障碍、自由基损伤等等。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在一起,引起极其复的病理损伤过程。,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流行病学:,而西医的治疗方法,只是针对其中某种单一的病理机制分别用药,如扩张血管、抗凝、改善微循环等。因此,积极寻找既能作用于该病发病的各个环节,且毒副作用小,又能发挥整体治疗效果的药物,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流行病学:,由于祖国医学强调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每个病人的体质特点,主要症状,体征各不相同,加之有的医者以主要病机命名,有的以主要症状命名,所以没有明确提出“椎动脉型颈椎病”的名称。依据其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当属于祖国医学“眩晕”、“头痛”等范畴。,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的流行病学:,中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经验,但因这些传统的方法或起效缓慢,或难于实施,故不适应临床救治的要求。因此,研究快捷、有效的给药途径和方法也是目前临床工作的迫切需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