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标1卷b版)课件: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762788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X 页数:77 大小:908.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标1卷b版)课件: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_第1页
第1页 / 共77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标1卷b版)课件: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_第2页
第2页 / 共77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标1卷b版)课件: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_第3页
第3页 / 共77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标1卷b版)课件: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_第4页
第4页 / 共77页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标1卷b版)课件: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_第5页
第5页 / 共7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标1卷b版)课件: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标1卷b版)课件: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7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政治 (新课标专用),专题十一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考点一 灿烂的中华文化 A组 统一命题课标卷题组 1.2017课标,39(3),6分阅读材料,回答下题。 中国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倡导者。党的十八大报告正式提出“倡导人类命运共同体意 识”。2017年1月,习近平主席在联合国日内瓦总部发表题为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 主旨演讲,系统地阐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17年2月,“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 写入联合国有关决议。 中国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先行者。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中国派出维和人员最多,维和摊 款出资位居前列。在应对气候变化上,中国率先批准巴黎协定。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

2、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年均在30%以上,中国对全球减贫的贡献率超过70%。中国积 极推进国际合作。“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已经有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积极响应支 持,68个国家和国际组织同中国签署合作协议。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传承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请列举两个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相契合的名言或名句。(6分),五年高考,答案 协和万邦;和而不同;世界大同;同舟共济。,解析 解答本题关键有三步:第一步,明确“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与理念;第二步,明确人 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第三步,找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相契合的 名言或名句。名言或名句的提取关键围绕“求同存

3、异”这一主题:一是强调国家间的合作;二 是强调对矛盾和分歧的合理化解。,方法技巧 解答开放性试题要注意三点:一是要明确设问要求的重点与核心,如此题要凸显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二是提出的建议或者宣传标语等要具有切实可行性;三是要做到语 言简练。,B组 自主命题省(区、市)卷题组,2.(2017天津文综,7,4分)静止的时候,凝固着威严和庄重;走动的时候,流露出飘逸和洒脱。作为 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从黄帝到明末清 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被誉为“穿在身上的诗书礼乐”。透过汉服文化可以 感悟到 ( )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文化 一个民族特

4、有的审美情趣和价值观 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 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和相对稳定性 A. B. C. D.,答案 B 本题综合考查文化对人的影响、传统文化的特点、中华文化的基本特征等知识 点。“汉服交领右衽、系带宽袖,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传统服饰”,这体现了汉族特有的审 美情趣和价值观,正确切题。“从黄帝到明末清初,一直保持着相对一致的风格和形制”,这 体现了。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而材料主要体现了中华文化的民族性,故不选。材料 没有体现对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的影响,排除。,误区警示 如何区分中华文化的地域性与民族性 地域性,即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是指受历史、地理等因素的影响,各地

5、区的文化带有明显的区 域特征。民族性强调,中华各民族基于自身的政治、经济、习俗等因素,在文化上呈现多样性, 即不同民族有各自的民族特性。,3.(2017江苏单科,19,2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问、切”的诊疗方法,奠 定了中医临床诊断和治疗的基础。此后,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丰富发展自己的 同时,也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卫生组织成员中已有103个认可使用针灸。这充分 说明 ( ) A.中华文化兼收并蓄、源远流长 B.文化交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C.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动力 D.中医药是中华文明的集中体现,答案 A 本题考查中华文化的特征。材料中“早在春秋战国

6、时期,扁鹊提出了望、闻、 问、切的诊疗方法”体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医药在不断汲取世界文明成果的 同时”体现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能够兼收并蓄。故选A。材料没有强调文化交流的原则 和文化多样性对人类进步的作用,故B和C不选。D夸大了中医药文化的作用,应排除。,方法技巧 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是高考命题的一个高频考点。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异, 兼收并蓄。在试题中,体现中华文化包容性的关键词有交流、融合、融汇、借鉴、吸收等。,4.(2015福建文综,29,4分)下图是汉字“文”的书写变化过程,从中我们可以解读出 (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自然现象 汉字在历史变迁中进行传承和发展 文化都是自己时

7、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文化的变化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 A. B. C. D.,答案 D 汉字的产生与发展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是自然现象。文化有先进与落后之 分,优秀的文化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排除,答案为D。,5.(2015福建文综,30,4分)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吴楚多放诞纤丽之文,自古然矣。自唐以前,长 城饮马,河梁携手,北人之气概也;江南草长,洞庭始波,南人之情怀也。上述文字 ( ) A.形象地描述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特征 B.生动地展现了区域文化独具特色的风采 C.说明了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 D.彰显了中华五千年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答案 B 本题考查不同地区的文化具有不同的特点

8、。A与题意无关。材料说的是中华文化 具有区域性的表现,不是中华各民族文化多元一体的原因,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中华五千年 文化自强不息的品格,排除D。故选B。,6.(2015广东文综,31,4分)岭南一年四季多湿热,气温较高,人们喜用凉水冲淋以消暑爽身,粤语 一般称之为“冲凉”,冲凉房在民宅中不可或缺;北方天气多寒凉干燥,人们喜用热水浸泡以去 垢爽身,北方话多称之为“洗澡”,盆浴、池浴盛行,澡堂子随处可见。这说明 ( ) A.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特性 B.中华文化内部存在差异和冲突 C.方言折射出地域文化的差异 D.洗浴文化随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答案 C A说法不妥,因为经济、政治决定文化。B项中中

9、华文化内部虽有差异,但“冲突” 说法不准确,故舍弃。C项正确且符合题意。D项应舍弃,因为材料中未说洗浴文化随实践的 发展而发展。,7.(2014天津文综,10,4分)印度佛教自汉代传入我国后,便与中国固有文化相互影响和融合。在 隋唐,外来佛教适应中国的文化习俗,演变为以禅宗为代表的中国化佛教,形成中华文化儒、 释、道并存的格局;至宋后,传统儒学吸收佛教的有益成果,衍生出新儒学即宋明理学,使以儒 家为主导的中华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这一史实表明 ( ) 中华文化具有极大的包容性 不同文化的融合导致文化差异性的消失 学习借鉴外来文化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文化交流借鉴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 A. B

10、. C. D.,答案 C 考点定位:中华文化的包容性。文化具有多样性特征,不同文化的融合不会导致文 化差异性的消失,错误;立足于社会实践是推动文化发展的根本途径,错误;正确且符 合题意。故选C。,8.2018江苏单科,34(1),6分德国有个千年小镇,自1928年起每年2月都会举办“中国人狂欢 节”,挂灯笼、贴福字,到处洋溢着中国气息。当地人讲,他们与中国很早以前就有通商交往, 由于迷上了中华文化,便渐渐以“中国人”自居。不过,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 2017显示,不少海外受访者对中华文化的了解更多的还局限于中餐、中医药和武术等,中华 文化要在世界产生更为深远的影响依然任重道远。 结

11、合材料,回答下题: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什么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6分),答案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巨大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商业贸易是文化交流的重 要途径,中华文化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传播;经年累月形成的文化习俗对人的影响具有持久 性。,解析 本设问要求分析“遥远的异国小镇一直对中华文化情有独钟”的原因,可以从中华文 化自身的特征与魅力、文化的交流与传播、文化习俗等角度分析。,9.2014山东文综,42(2),8分文化是不同国家和民族沟通心灵和情感的桥梁纽带。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2013年俄罗斯“中国旅游年”活动期间,我国推出了展示中国形象的大型舞台演出

12、 美丽中国。演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京剧、武术等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演出从新疆 的葡萄架下到云南的怒江大小调,从唐朝乐舞霓裳羽衣舞到现代芭蕾海上梦 明月,展现了美丽中国的壮美画卷。特别是海上梦明月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 器二胡、琵琶巧妙混搭,充分显示了中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 据材料,运用文化创新与中华文化的知识,分析美丽中国演出所体现的文化生活道理。(8 分),答案 文化创新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中华文化源远流长、 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解析 本题属于文化生活模块体现类非选择题,通过审设问可确定学生需从文化创新和中华 文化两方面回答。材料中演

13、出以歌舞为主,镶嵌一些中国元素,辅以多媒体视频,对应继承传 统、推陈出新;将西方芭蕾与中国民族乐器混搭,对应文化创新应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显示中 国文化开放、创新、多元的魅力,对应中华文化的包容性。,C组 教师专用题组,10.(2013课标,19,4分,0.679)台湾风物图卷长达320米,以生动的笔墨描绘了台湾的自然 山川、民俗风土、人文环境等,被誉为宝岛的“清明上河图”。中国国民党主席在2005年访 问大陆的“破冰之旅”时,将该图卷的缩小版作为礼物赠送给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台湾风 物图卷在海峡两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 ) 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 具有

14、与清明上河图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 是海峡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的重要体现 A. B. C. D.,答案 A 台湾风物图卷描绘了台湾的风土民情,展现了中华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正 确。在“破冰之旅”时,用图卷的缩小版促进两岸交流,反映了海峡两岸文化同根同源,两岸人 民对中华文化的强烈认同感和归属感,正确。材料中未体现台湾风物图卷与清明上 河图具有相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风格,排除。中华文化是中华各地文化个性与共性的统 一,故错误。,易错警示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一方水土、一方文化,不同区域的文化长期 相互交流、借鉴、吸收,既渐趋融合,又保持着各自的特色,因此两岸文化从差异走向同一说法

15、错误,不了解这一点易错选C。,11.2013课标,39(1),10分,0.388阅读材料,完成要求。 2012年6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词典的正文收录了NBA、BBS、 GDP、UFO等239个西文字母开头的词语。此举引起了广泛的争论,有的人反对,有的人支 持。 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拉丁字母出现在方块汉字中,很是惹眼,看上去就是一个异类,是对汉语的污染。” “我想会不会过几十年,汉语成了汉英混杂的语言。” “文化有安全的问题,再国际化,也不能把自己的文字搞乱。” 支持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的人认为: “在对外开放条件下,字母词的产生有其必然性。

16、应善待字母词的使用,而非简单的拒斥。” “选录字母词只是对当下语言现实的承认,体现了语言使用的从简趋势,适应了社会生活变化 的需要。” 你是赞成还是反对现代汉语词典收录西文字母词?请用文化生活有关知识阐明理由。(10分),答案 观点一:反对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语言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汉语是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传承中华文明需要保持中华文 化的民族特色,保持汉语的纯洁性。不反对人们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字母词,但词典是规范 语言文字的范本,不应收录,至少不应在正文中收录。 观点二:支持收录西文字母词 理由:其一,收录字母词体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特点。以包容的心态对待字母词的使用,有利 于不同民族之间交流和相互理解,是汉语言文字具有活力的表现。其二,词典收录的字母 词数量很少,不会使汉语成为混杂的语言而损害其民族性。其三,字母词的使用是文化多样性 的表现,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