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膜下血肿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62656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0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硬膜下血肿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硬膜下血肿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硬膜下血肿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硬膜下血肿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硬膜下血肿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硬膜下血肿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硬膜下血肿ppt课件(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硬膜下血肿,郁 刘 李 王 晓 巧 娜 应 乐 娜 莉 亭,安徽中医学院,定 分 病义 类 因,临 辅 治 案床 助 疗 例表 检 要 分现 查 点 析,硬膜下血肿(SDH):出血积聚在硬脑膜下腔,是最常见的颅内血肿,约占50%-60% 。,复合型:皮层动脉或静脉、颅内血肿穿刺皮层多由对冲伤 所致,好发于额、颞急性 单纯性:桥静脉损伤所致,多不伴脑挫裂伤,血肿广泛覆盖与大脑半球 分类 临床表现:多数与脑挫裂伤及继发脑水肿并存,颅内压增高郁脑疝的征象多在1-3天出现并加重特点:好发于50岁以上的老人,血肿多覆盖于额慢性 顶部大脑半球血肿增大缓慢并形成包膜,一般在 2-3周出现症状临床表现:慢性

2、颅内压增高症状,血肿压迫所指的局灶症状和体征,病因急性和亚急性硬脑膜下血肿多见于额颞部, 常继发于对冲性脑挫裂伤。出血多来自挫 裂的脑实质血管。慢性硬脑膜下血肿的出 血来源及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好发于 老年人,大多有轻微头部外伤史,有的病 人伴有脑萎缩、血管性或出血性疾病。,急性、亚急性脑实质损伤较重原发性昏迷时间较长,中间清醒期不明显,颅内压增高与脑疝的其他征象多在13天内进行性加重。 慢性脑血肿以慢性颅内压增高为主,头痛较为突出,部分有痴呆、淡漠和智力迟钝等精神症状,少数可有偏瘫、失语和局源性癫痫等局源性脑症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急性硬脑膜下血肿 CT检查:颅骨内板与脑组织表面之间有

3、高密度等密度或混合密度的新月形和半月形影 可有助于确诊 慢性硬脑膜下血肿在CT可示颅骨内板下低密度的新月形,半月形或双凹镜形影。,治疗要点,硬膜下血肿的治疗主要是消除血肿,摘除囊壁,以利于受压脑组织复位。因此手术越早脑组织受压越轻,脑功能恢复则越快,因此,早期诊断硬膜下血肿至关重要。 手术方式主要有:血肿清除+去骨瓣减压术, 钻孔引流术。,钻孔探查位置,骨瓣开颅切口设计,案例分析 1.患者宁仁江,男,39岁 2.系“车祸致头部外伤1小时伴昏迷”入院;患者1小时余前因车祸致头部及全身多处外伤,当时患者即伴昏迷,具体情况不详,急诊送至我院行头颅CT检查提示左侧额颞急性硬膜下血肿,左额叶脑挫伤,蛛网

4、膜下腔出血,右枕骨骨折,颅内积气,蝶窦积液,中线结构及右侧脑室受压向右侧移位,现收住入院观察治疗,病程中患者昏迷,不能与人交流,有无呕吐及肢体抽搐不详,未见明显大小便失禁 3.体检:神志深昏迷,BP:154/81mmHg,脉氧84%,GCS评分1+1+1=3分,右枕部可扪及直径10cm大小肿胀,颜面部软组织挫伤,双侧瞳孔直径5.0mm,光反应消失,颈软,克布氏征(-),肢体刺激无反应,四肢肌张力高,双侧病理征(+),心肺(-),腹平软,具体查体不合作,四肢及全身多处挫伤。,4.辅助检查:头颅CT(2012.9.21)检查提示左侧额颞急性硬膜下血肿,左额叶脑挫伤,蛛网膜下腔出血,右枕骨骨折,颅内

5、积气,蝶窦积液,中线结构及右侧脑室受压向右侧移位。胸部CT:双肺挫伤。,护理诊断,P1:高热与脑中枢受损和手术感染有关 P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脑损伤后高代谢、呕吐、 高热有关 P3:有脑疝加重的危险与水肿压迫脑组织 P4:有引流异常的可能 P5: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脑损伤后意识不清有关 P6: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癫痫、压疮、肌肉萎缩皮肤完整受损等。,P1:高热和感染与脑中枢受损和 手术感染有关 高热使机体代谢增高,加重脑组织缺氧,应及时处理,常采用物理降温,遵医嘱给与解热剂等,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减少院内感染的机会,及时更换气切纱布。O1:患者体温有所好转,没发生院内感染。

6、,P2: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脑损伤后高代谢、呕吐、高热有关,创伤后的应激反应可产生严重分解代谢,使血糖 增高、乳酸堆积,后者可加重脑血肿。因此,必 须及时、有效补充能量和蛋白质以减轻机体消耗。 早期可采用肠外营养,待肠蠕动恢复后,逐步过 渡至肠内营养支持。同时定期评估病人的营养状 况,如体重、氮平衡、血浆蛋白、血糖、血电解 质等,以便及时调整营养素的供给量和配方。O2:患者营养状况尚好。,P3: 有脑疝加重的危险与水肿压迫脑组织,1.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神志瞳孔的变化。 2.安置舒适的体位,保持病房安静舒适。 3.根据医嘱予脱水剂的使用,并观察药物的疗效和副作用。 4.如果出现颅高压征象

7、时及时通知医生,并做好各准备工作 5.有出现呕吐时及时将头转向一边,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 O3: 颅高压得到明显缓解,没有发生脑疝。,P4:有引流异常的可能,观察引流管是否牢固和有效,引流管是否通畅,有无阻塞、扭曲、折叠和脱落,观察引流量和颜色及性状,不可随意抬高引流袋,34天后血性脑脊液已转清,拔出引流管。O4:引流通畅,没有发生引流管阻塞、扭曲、折叠和脱落。,P5:清理呼吸道无效与脑损伤后意 识不清有关,密切观察患者血氧浓度及呼吸情况,出现异常时及时处理。促进排痰和肺扩张每2小时翻身一次,同时叩击背部,促进痰液排出,痰液粘稠病人时使用超声雾化吸入,使痰液稀薄,易咳出。呼吸道分泌物较多时给与负压导管吸痰。 O5:患者血氧浓度较好,呼吸通畅,没有发生窒息的危险。,P6:潜在并发症:颅内压增高、脑疝、 癫痫、压疮、肌肉萎缩皮肤完整受损等,避免呼吸道梗阻、高热、咳嗽、癫痫发作等颅内压增高因素,应用20%甘露醇、速尿、等药物控制水肿和降低颅内压。 遵医嘱给予丙戊酸钠口服。 每2小时翻身一次,有利于预防压疮的形成,同时给与患者肌肉按摩和帮助患者关节运动。 O6:患者没有出现潜在并发症。,Thank you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