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邹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759421 上传时间:2018-10-0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东省邹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山东省邹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东省邹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东省邹平县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第20课 古代诗歌五首教案 新人教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诗词曲五首诗词曲五首 课题诗词曲五首 2本学期总 第 课时 本单元 第 课时 日期 课型讲读主备人 复备人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并背诵词曲,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词曲的意境。 3品味赏析词曲的语言美、意境美、情趣美等,获得美的享受。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1.在准确朗读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情感。 2感悟、品读、鉴赏古代词曲的意境。 (难点) 3引导学生感受作品的美,提高其审美能力。 (难点) 三、教学过程 课堂活动课堂活动时 间 复备 一、检查背诵: 二、导入新课: 古往今来,不少文人墨客以中秋月夜为题材吟诗赋词,如唐代张 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李白的床前明月光

2、等。苏东坡同样以中 秋月夜为题材,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清朝词论家胡仔在菬溪渔隐 业话集里曾道:“中秋词自东坡水调歌头一出,余词尽废“ “余词尽废”是什么意思呢?就好像这首词是一朵特别美丽的奇花, 当它开放后,其他的花朵都失去了光彩。 “余词尽废” ,可见后人对这 首词的评价之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欣赏这首词。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这首词,注意字音和节奏,领 会词的内容。 2问题引领指导学生思考:笔下的月亮是何形象?诗人由月色 的美好想到了什么?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 3了解本词的写作背景,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作者的情感。 四、疑问探究: 1诗人问月问年,发挥了奇特的想象。表达

3、了对天上宫阙的向 往。为什么向往呢? 说明因为作者政治失意,内心激烈的矛盾。 2诗人为什么想要乘风归去? 说明想要离开现实,幻想忘掉一切,使精神有所寄托。但“又 恐” ,说明他又有所顾虑,未能忘情于现实。这里,天上和人间,幻 想和现实,两方面都吸引着他,使他处在矛盾之中。月下起舞令词人 写作背景: 苏轼因乌台诗案倍受 折磨,被贬黄州。写 此词时,作者 41 岁, 除政治不得意外,苏 轼兄弟情谊深厚,他 与苏辙在颍州分别后 已有六年不见了,但 无缘相会。时值中秋, 苏轼赋词怀之。 赏析:词人运用形象描 绘手法,勾勒出一种 皓月当空、美人千里、 孤高旷远的境界氛围, 反自己遣世独立的意 绪和往昔的

4、神话传说 融合一处,在月的阴 晴圆缺当中,渗进浓 厚的哲学意味,可以 说是一首将自然和社 会高度契合的感喟作 品。 问的意义:把酒问天 这一细节与屈原的 天问和李白的 把酒问月有相似 2 陶醉,这里没有天上的高寒,却有人间生活的美好。作者的思想由天 上的幻境回到了现实。 3作者对人生的感悟体现在哪些词句上? 说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作者的 内心矛盾有没有得到解脱呢?解脱了,通过自我安慰。人事无常,有 聚有散,自古如此。人的悲欢离合也同月的阴晴圆缺一样,两者都是 自然的常理,是人生无法克服的遗憾。 4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说明 抒发了作

5、者对亲人的思念和祝愿。既然如此,就不必悲 伤,只要大家都能在月光下过得很好,就可以了。 作者由幻想超然物外,到重新认识到现实的美好,认识到现实总 有不完美的地方,战胜了自己消极地想要离开现实的念头,表现了作 者的乐观、旷达的胸怀。 说明以上问题学生可以有自己的看法,鼓励有不同见解。 五、自主学习:山坡羊潼关怀古 学生反复朗读,领会作者的情感。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 解决问题,提倡有不同的见解。 说明作者这时正行进在潼关的路上,峰峦、波涛、都是亲眼见 到, “如聚” “如怒”都染上了作者的感情色彩。作者心情不愉快 (“意踌躇” )的原因是:灾难频繁,百姓受苦。 最后作者写出了自己的感慨:兴亡

6、百姓苦。一个朝代的兴起与灭 亡同样给人民带来灾难。作者的认识难能可贵。 六、小结: 七、课堂作业: 1背诵这两首词曲。 2研讨与练习一、二。 之处。其问之痴迷、 想之逸尘,确实是有 一种类似的精、气、 神贯注在里面。从创 作动因上来说,它们 都有起得突兀、问得 离奇的特点。从创作 心理上来说,屈原在 步入先王庙堂之前就 已经是“嗟号昊旻, 仰天叹息”(王逸楚 辞章句天问序), 处于情感迷狂的精神 状态,故呵问青天, “似痴非痴,愤极悲 极”(胡浚源楚辞新 注求确)。李白是 “唯愿当歌对酒时, 月光长照金樽里” (把酒问月),那 种因失意怅惘的郁勃 意绪,也是鼻息可闻 的。苏轼此词作于丙 辰(1076)年,时因反 对王安石新法而自请 外任密州。既有对朝 廷政局的强烈关注, 又有期望重返汴京的 复杂心情,故时逢中 秋,一饮而醉,意兴 在阑珊中饶有律动。 三人的创作心理实是 脉络暗通的。 板书设计: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苏轼 上阕: 饮酒问月-追求美好生活。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下阕: 难眠怀弟-探求人生哲理。 主题:这首词表达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和对亲人的 思念。 教后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