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抚松五中长白县实验中学长长白山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757280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DOC 页数:21 大小:2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抚松五中长白县实验中学长长白山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吉林省抚松五中长白县实验中学长长白山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吉林省抚松五中长白县实验中学长长白山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吉林省抚松五中长白县实验中学长长白山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吉林省抚松五中长白县实验中学长长白山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抚松五中长白县实验中学长长白山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抚松五中长白县实验中学长长白山实验中学2018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吉林省抚松五中、长白县实验中学、长白山二中、长白山实验中学吉林省抚松五中、长白县实验中学、长白山二中、长白山实验中学20182018 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 2 分,共 48 分)1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 ;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 ;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 。分封制( )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皇帝纪年公元纪年郡级政区汉高帝十二年前 195 年15 郡汉文帝十六年前 164 年24 郡汉景帝中六

2、年前 144 年68 郡、国汉武帝元封五年前 106 年108 郡、国2上表为西汉朝廷直接管辖的郡级政区变化表。据此可知( )A诸侯王国与朝廷矛盾渐趋激化B中央行政体制进行了调整C朝廷解决边患的条件更加成熟D王国控制的区域日益扩大3. 司马光在涑水记闻中记载,宋太祖曾对大臣说:“今之武臣欲尽令读经书。 ”宋太祖这一做法主要目的是( )A. 提高将领的文化素质 B. 确保北宋政局的稳定C. 改变社会的价值取向 D. 选拔杰出的军事人才4.宋太宗淳化四年诏:“除商旅货币外,其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税) ;当算之物,令有司件拆揭榜,颁行天下。 ”至道二年又诏, “民间所织缣帛,非出于鬻于

3、市者,勿得收算。 ”宋太宗意在( )评卷人得分- 2 -A.鼓励商品贸易发展B.规范市场经营秩序C.扶持家庭手工生产D.推行便民惠民政策5. 明清时期以徽商为代表的富商大贾广结政界要人,宴请送礼,主动“捐帑” 、 “报效”或以捐纳的方式,谋一“功名”虚衔,以求庇护。更投资科举,将希望寄托于子孙后裔“光宗耀祖” 。这主要反映出明清时期( )A. 地域性商帮势力强大 B. 富商大贾难成社会革新力量C. 功名是经商最终目的 D. 徽商的崛起依赖于官商勾结6明前中期,朝廷在饮食器具使用上有一套严格规定,例如官员不得使用玉制器皿等。到明后期,连低级官员乃至普通人家也都使用玉制器皿。这一变化反映了( )A

4、君主专制统治逐渐加强B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C市民兴起瓦解传统伦理D低级官员易染奢靡风气7.古希腊著名学者伊索克拉底曾这样形象的评价雅典民主:“我们进入公民大会时所谴责的事情,却恰恰是我们投票表决时赞成的事情;过一段时间,在离开公民大会回家的途中,我们又不赞成在这里表决的议案。”这体现了雅典( )A.民主原则的不统一B.民主程序的不完善C.民主决策的非理性D.民主监督的不健全8. 有人写道:“古罗马众多的英雄豪杰描绘出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帝国的辉煌给整个欧洲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 ”下列最符合“不可磨灭的烙印”的是( )A. 罗马法是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B. 罗马建成地跨亚欧非的大帝国C.

5、罗马制定世界第一部成文法典 D. 罗马的法律理念影响后世立法9.1871 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第十五条规定:“联邦议会的主席职位及其事务的领导权属于由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国家的行政权力属于宰相B.皇帝间接控制联邦议会- 3 -C.国家权力中心为联邦议会D.宰相要对联邦议会负责101904 年,湖南、四川、江苏、广东、福建等长江流域与东南沿海 9 个省份留日学生共计1 883 人,占全国留日学生总数的 78%,直隶亦有 172 人,山西、陕西等其他十几个省区仅有 351 人。影响留日学生区域分布不平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水平与开放程度有别B革命运动在各地高涨程

6、度存在差异C清政府鼓励留学生的政策发生变化D西方列强在中国的势力范围不同11. 蔡元培在原配妻子病逝后,登报进行征婚,其中“夫妇意见不合时,可以解约;夫死后,妻可以再嫁”的条件,在社会上引起巨大轰动,争议纷纭。这说明( )A. 西式婚姻成为年轻人的首选 B. 婚姻自由得到社会普遍认可.C. 传统婚姻观念仍然占据主流 D. 报纸成为最主要的传播媒体12. 近代学者胡适曾赞叹说:“民国十五六年间,全国大多数人心倾向国民党,真是六七十年所没有的新气象。 ”材料中的“新气象”反映出( )A. 国民党成为广大人民的政党 B. 中国共产党鼓励人们加入国民党C. 辛亥革命实现了政治民主化 D. 国民革命激发

7、了民众的政治热情13.邓小平说:“从我们党的历史来看,我们全党成熟的标志是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那是在一九四五年。我们从一九二一年建党,经过了二十四年,才成为一个成熟的党。当然,这是从全党来说。作为中央领导,可以说在一九三五年一月遵义会议就成熟了,这也用了十三年半的时间。”中共两次走向成熟的关键在于( )A.建立革命统一战线B.坚持革命实践与反思C.接受共产国际指导D.选择中国式革命道路14陕甘宁边区政府在一份文件中讲到:“政府的各种政策,应当根据各阶级的共同利害出发,凡是只对一阶级有利,对另一阶级有害的便不能作为政策决定的依据现在则工人、农民、地主、资本家,都是平等的有权利。 ”这一精神的贯彻

8、( )A推动了土地革命的顺利开展B适应了民族战争新形势的需要- 4 -C巩固了国民革命的社会基础D壮大了反抗国民党政府的力量15. 1949 年 4 月,国共双方代表举行了北平谈判,当年一位参加谈判的工作人员回忆说:“当年谈判时的场面真是激动人心,给我的感觉并不像谈判,倒像是国民党受降的仪式。 ”导致此次谈判呈现此状态的主要原因是( )A. 三大决战改变国共军事态势 B. 人民解放军开始了战略反攻C. 美国已决定放弃国民党政权 D. 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胜利16.读下表:20 世纪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文献。对其相同点认识正确的是( )1912 年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临时约法1931 年中

9、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1949 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54 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A.说明阶级基础和社会环境是实现民主政治的前提B.阶级斗争决定了中国民主政治建设成果能否实现C.都是民主与专制长期斗争的结果D.都借鉴地吸收了欧美民主的精华17.周恩来在一次国际会议中指出:“维护亚洲的持久和平和集体安全,需要亚洲国家共同努力。为了保卫亚洲及世界和平,中国人民极其希望印度支那的占争能够早日停止,印度支那的和平生活能够早日恢复。”这次国际会议( )A.推动了中国外交走向成熟B.促使新型的区域合

10、作关系的形成C.实现了亚洲国家友好合作D.有利于亚洲和世界紧张局势缓和 181990 年,一份提交中央的报告说,理论上的凯恩斯主义和实践中的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把计划用作国家干预的一种手段,从那时候起,计划与市场相结合成为世界经济体制优化的普遍趋势。据此可知,该报告的主旨是( )A肯定国家干预经济的发展模式- 5 -B阐明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必要C主张摆脱传统经济模式的束缚D剖析西方经济体制的实质19. 1933-1934 年苏联粮食产区的小麦交售价格是每公斤 3.2-9.4 戈比,每公斤面粉的零售价格是 35-60 戈比。这主要反映当时苏联( )A. 抵制欧美国家的倾销 B. 农业为工业做出牺牲

11、C. 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 城乡间经济交流频繁20.关于罗斯福新政,有人认为“新政”的一些措施是抑制企业家的创业精神,还有人谴责“新政”是披上自由主义外衣的法西斯主义。上述认识的出现是源于罗斯福新政( )A.有悖资本主义传统经济政策B.助长了法西斯势力的发展C.导致经济出现“滞胀”局面D.不利于资本主义制度稳定21.对二战后英国的福利社会规划,贝弗里奇报告概括为:Universahty,即所有公民不论职业,都应被覆盖以预防社会风险;Unity,即建立大一统的福利行政管理机构;Uniformity,即每一个受益人根据其需要,而不是收入状况,获得资助。可见,该报告的主旨是( )A.确保社会秩序

12、的稳定性B.统一管理社会福利C.要求福利体现平均原则D.完善社会福利制度22.某课题的中心词是“杜鲁门主义” “欧洲一体化” “日本崛起” “中国振兴” “苏联解体” 。由此推断,该课题的中心内容最有可能是( )A从美苏争霸到美国霸主地位的动摇 B从经济区域集团化到全球经济一体化C从两极格局到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形成 D从两极格局的形成到两极格局的瓦解23.有学者认为:“新冷战是在新的国际格局背景下,美俄两国围绕国家利益、势力范围而展开的遏制与反遏制、对抗和对峙的局势。”“乌克兰危机就是美俄“新冷战局势最终确立的一个标志。”据此可推知,“新冷战”( )A.对全球格局产生了影响B.是小范围的国家力量

13、对抗- 6 -C.不涉及美俄以外的国家D.以欧洲为双方的争夺焦点 24.1976 年,美、英、法等西方国家组成七国集团,协调经济政策以解决世界经济难题,俄罗斯加入后成为八国集团。1999 年,八国集团国家和中国、巴西、印度等组成二十国集团,寻求合作以促进国际金融稳定和经济持续增长。从这一历程可看出( )A世界格局的变化冲击旧的世界经济秩序B经济全球化深入到贸易金融领域C越来越多的亚非拉国家进入世界体系D区域经济集团从封闭走向开放二综合材料题。25.(25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

14、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 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一一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政治、经济、法律特权,迫使中国匆匆迈

15、入到近代,这种被动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断裂,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严重脱节。1902 年,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以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开启了清末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但在引进西方法律原则、制度的过程中,遭到传统礼教派的强烈反对,清廷秉持“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惟是刑法之源,本乎礼教”的修律宗旨,在移植和妥协中,艰难推进。一一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 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12 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并作简要评价。(13 分) 三阅读下列材料(12 分) )晚清实业家及创办企业统计表姓名原来身份或仍兼有身份官衔或实职创办或参与投资的企业数张謇官僚翰林院修撰、商部头等顾问官27祝大椿买办二品顶戴花翎道8朱志尧买办8沈云沛官僚邮传部侍郎(署尚书)13严信厚官僚道员14宋炜臣商人二品顶戴候选道7李厚佑商人郎中、议员8- 8 -许鼎霖官僚二品顶戴候补道10周廷弼商人三品御候补道8楼景晖官僚四品御候选州同3曾铸商人花翎候选道3朱畴官僚道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