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游褒禅山记导学案

上传人:xh****66 文档编号:55750999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中游褒禅山记导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一中游褒禅山记导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一中游褒禅山记导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一中游褒禅山记导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一中游褒禅山记导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中游褒禅山记导学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盂县第一中学20142015 学年度高一必修二语文导学案 我自主我自主 我受益我受益 我展示我展示 我精彩我精彩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第 页 共 4 页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导学案导学案 课文题目课文题目游褒禅山记课课 型型 新 授 课课 时时 2班班 级级 姓姓 名名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字词。 2、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3、理清思路,背诵课文第三段。4、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思想。重点难点重点难点1、 自主合作学习文中的重点文言字词,特殊句的翻译。 2、 理清思路,背诵课文第三段。 3、 借鉴、学习作者“尽吾志”和“深思而慎取”的思想。预习案预习案一

2、、解题“记”是一种文体,有奏记、游记、杂记。本文是古代游记中的一种特殊体式,它以发议论为主而 一记游为辅,议论又涉及哲理问题。 “记”分为四类:记游、记事 、记亭台楼阁、记物。 王安石(1021-1086) , _宋_、_、_。晚号_,抚州临川人。神宗 时,曾推行变法,后因保守派 反对失败后,退居江宁,封舒国公,旋改封荆,也称荆公,卒谥文。 其散 文雄建峭拔,被推为“_”之一。其作品今存_等。 本文是王安石 34 岁时的作品。公元 10511054,王安石任舒州(现在安徽省潜山县)通判,宋仁 宗至和元年(1054)4 月,辞职回家探亲,在归途中游览了山峦起伏、有泉有洞、风景秀美的褒禅山,同 年

3、 7 月,以追记形式写下此文。四年后(1058)他给宋仁宗上万言书,主张政治改革。12 年后(1070) 拜相。他不顾保守派反对,积极推广新法,提出“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观点,这 与本文观点也有相似的地方。 二、朗读课文,理清思路,把握结构 全文五段,可以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 1、2 段)介绍游山所见的景物和经过,是记叙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 1 段)介绍褒禅山概况。 第二层(第 2 段)记游华山洞的经过。 第二部分(第 3、4 段)写游山心得,这是文章的议论部分,可以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 3 段)写游华山洞的心得。这一层是全文的重点。 第二层(第 4 段)借仆

4、碑抒发感慨,提出治学必须采取“深思而慎取”的态度。 第三部分(第 5 段)是记游的结尾。 一、写作特点 1、 因事说理,叙议结合。不重山川风物描写,而重在因事说理,记游内容只是说理的材料和依据,使完 美的表现形式与深刻的思想内容和谐统一。 2、 重点突出,详略得当,首尾呼应。本文主旨在于阐发要“有志” “尽吾志”的观点,另外也涉及治学 应该“深思而慎取”的观点,因此文章选材、详略无一不经过精心裁定。 3、 文笔简洁,语言凝炼。全篇行文严谨,用墨极为简省,语言精当,文字难以增删改换,即没有无用的 笔墨。 二、知识积累 1、一次多义(重点记忆)死。 卒葬之。 卒 终于。 卒相与欢。士兵。 夫以疲敝

5、之卒。 碑文。 其文漫灭。山西省盂县第一中学20142015 学年度高一必修二语文导学案 我自主我自主 我受益我受益 我展示我展示 我精彩我精彩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第 页 共 4 页文 文字。 独其为文华美,有彩饰。 舍其文轩。道路。 有碑仆道。说、讲。 何可胜道也哉。 道 道理。 传道授业。正确方法。 策之不以其道。尽,尽情享受。 极夫游之乐。极 至多,最多。 亦极七八万耳。定位,标准。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代词:它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也。1他的 距其院东五里。2这、那 以故其后名之者曰“褒禅” 。3其 自己、我 余亦悔其随之。4语气词:难道。 其孰能讥之者乎。 助词: 无意义。 既其出。2、词

6、类活用(重点记忆) 舍:始舍于其址。 名词作动词, 筑舍定居。 侧:有泉侧出。 名词作状语, 从旁边。 名:名之曰褒禅。 名词活用为动词,命名,称呼。 深:问其深。 形容词作名词, 深度。 穷: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 形容词作动词, 走到尽头。 至:则其至又加少矣。 动词作名词, 到达的人。 明:火尚足以明也。 形容词作动词, 照明。 见:其进逾难,而其见逾奇。 动词作名词, 见到的景象。 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 谬: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弄错,使错。 名:名词作动词, 说明白。3、特殊句式 “者也”表示判断的两种形式:表示单纯的判断。 “者”前是主语, “者”后是谓语。如:“今所谓慧

7、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 “廉颇1者,赵之良将也。 ”表示因果关系的复合判断。 “者”在这里除了表示停顿语气外,还有提示原因的作用。如:“今言2华如华实之华者,盖音谬也。 ”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4、古今异义词(自测)1.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_山西省盂县第一中学20142015 学年度高一必修二语文导学案 我自主我自主 我受益我受益 我展示我展示 我精彩我精彩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第 页 共 4 页2.世之奇伟、瑰怪、非常非常之观。_3.此所以学者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4.此所以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_ 5于是于是余又叹焉。_ 探探 究究 案案四、四

8、、文段分析,思考: (1)第一二段主要为记游部分,作者写游洞经过,用了哪些对比?(2)第三段有几层意思?怎样评价作者在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3 3)第四段:写由仆碑而得的感悟 ,在本段中作者表达了怎样的观点?这一观点是怎样演绎而来的?训训 练练 案案一、基础知识检测一、基础知识检测1选出加点字理解全部正确一项( )A以其乃华山之阳(北面)名(命名)之也。谬(弄错)其传而莫能名(说清楚)者,何可胜道(说)也哉B其下平旷(平坦空旷),有泉侧(从旁边)出 不得极(尽,这里有尽情享受的意思)夫游之乐也C火尚足以明(明亮)也 非常(不平常)之观(景观)D以其求思(探究问题)之深而无不在也 其好游者不能穷

9、(贫困)也2下列句子中与现代汉语意义相同的一项加点词语是( )A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 B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C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 D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3对下面加点词的活用现象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始舍于其址(名词活用为动词,筑舍定居)B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名词活用为动词,取名,称呼) C好游者不能穷也(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走到尽头)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谬论,谬误)4对下列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之现于天地、山川,往往有得(心得、收获)B盖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十一处地方)山西省盂县第一中学20142015 学年度高一必修二语文

10、导学案 我自主我自主 我受益我受益 我展示我展示 我精彩我精彩 兰亭集序兰亭集序第 页 共 4 页C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极,尽情享受)D则或咎其欲出者(责怪)5对下列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余之力尚足以人,火尚足以明也(明亮) B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险峻)C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探究问题) D有怠而欲出者(懈怠)二、翻译下面的句子。 1、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灭,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 。2、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3、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4、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

11、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三、分别指出下列句中“其”字的意义和用法。 (1)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_ (2)我持白璧一双,欲与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_ (3)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_ (4)场主积薪其中。_(5)退而甘食其土之有。_ (6)愿大王宽其罪,使得毕其辞。_(7)庄辛曰:“臣诚见其必然者也。 ” _ (8)即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_(9)有蒋氏者,专其利三世矣。_ (10)诸将以其故不亲附。_(11)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_ (12)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_ (13)其济,君之灵也。_ (14)其真无马

12、也,其真不知马也?_ (15)欲加之罪,其无辞乎?_ (16)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_(17)诸君其筹之。_ (18)我自来东,零雨其蒙。_ 四素材积累:游褒禅山记 。 素材开发“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堤。 ”自然万物之中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给人以智慧的启迪。由游山洞,作 者得出了“尽吾志也而不能志者,可以无悔矣”的结论;由“仆碑”得出了“学者不可以深思慎取”的结 论。 精彩运用“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术、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纵观古今一切有成就的诗人、作家、思想家、革命家等等,无不愿意亲近自然融入自然无不从大自然中有所领悟并获得启示。王安石游褒 禅山得出“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王羲之于兰亭聚会 “仰观宇宙之大 俯察品类之盛” 始觉“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毛泽东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发出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历史感慨。 (写在摘抄本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科普读物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