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搏随访及程控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45188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86 大小:4.0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起搏随访及程控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6页
起搏随访及程控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6页
起搏随访及程控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6页
起搏随访及程控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6页
起搏随访及程控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起搏随访及程控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起搏随访及程控ppt课件(8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起搏器随访,兵团第一师医院 罗仁,起搏器随访,内容: 一、临床评估及处理 二、起搏系统功能测定 三、起搏器程控,起搏器随访,第一部分:临床评估,起搏器随访,临床症状:治疗前后对比 表现:减轻、无明显改善、加重 症状包括 心悸 头晕、晕厥 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起搏器随访,体征:治疗前后对比 一般体征 心脏体征 起搏器囊袋 位置及起搏器侧肢体、关节活动 感染 血肿,起搏器随访,相关检查及意义: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起搏、感知功能 心律失常 症状与心律失常的关系,起搏器随访,相关检查及意义: 超声心动图 EF 二尖瓣反流 左室舒张末容积 平板运动试验 运动耐量的改善 频率适应功能,起搏器随访,其他检

2、查: 胸片 起搏器位置 电极导线位置 化验等,起搏器随访,第二部分:起搏系统测试,起搏器随访,起搏系统检测: 起搏器功能 起搏阈值 感知阈值 电极导线 极性 阻抗 起搏器电池寿命,起搏系统检测,起搏阈值 体外手动 自动测试,起搏器阈值测试,起搏器植入术后阈值的动态变化 普通电极 激素释放电极,起搏器阈值测试,测试方法 增加起搏频率:保证全部起搏 心室电极导线 起搏方式:VVI 心房电极导线: 起搏方式:AAI 输出能量由高到低,起搏器阈值测试,根据阈值确定输出能量 输出电压 通常为阈值的1.5-2.5倍 起搏依赖者:2-3倍 输出脉宽 调整时间:术后1个月,起搏系统检测,感知阈值 体外手动 自

3、动测试,测试感知阈值,降低起搏频率 显示自主心率 测试“P” 及或“R”波振幅 设置感知灵敏度,起搏系统检测,电极导线阻抗 正常值 过高:电极导线断裂等 过低;电极导线绝缘损害,起搏系统检测,评估电池寿命 磁铁频率 自动显示,起搏器随访,第三部分:起搏器程控,起搏器程控,主要程控内容: 起搏方式 频率 输出量 感知度 电极导线极性 不应期 AV间期,起搏器程控,常用起搏方式 单腔:VVI(R)、AAI(R) 双腔:DDD(R)、DDI(R)少用的起搏方式 单腔:VOO、AOO、 双腔:DVI(R)、DOO、VDD,起搏器频率的程控,提高起搏频率: 增加心脏排血量 抑制异位节律 治疗长QT综合征

4、 儿童,起搏频率的程控,多数患者: 低限频率:60bpm 上限频率:120-150bpm,起搏频率的程控,心力衰竭患者-适当增加起搏频率 SV明显降低 CO主要依赖与心率 低限频率:60-80bpm,起搏频率的程控,适当降低低限频率:50-55bpm 心功能良好者 心率在多数时间不慢 冠心病心绞痛,起搏器频率的程控,减慢起搏频率的目的: 省能、延长起搏器使用寿命 恢复自主心律 降低心肌耗氧量:CAD,UA患者 显示自主心率,起搏器输出能量的程控,增加输出能量输出能量=电压 * 电流 * 脉宽通常增加输出电压或脉宽,起搏器输出能量的程控,增加输出电压 电极导线微脱位 阈值升高 测试阈值,起搏器输

5、出能量的程控,降低输出能量 省能,延长起搏器使用寿命 减少刺激神经及肌肉,起搏器自动调整输出能量,阈值夺获(auto-capture) 阈值管理(capture management),自动阈值管理,阈值管理的主要内容 定时测定起搏阈值 包括电压及脉宽阈值 保证安全起搏时以最小能量输出,阈值管理系统的优点,对病人: 保证安全起搏 延长起搏器寿命 降低费用 对医生: 减少随访时测试时间 自由选择心内膜电极 了解急性期电极与心内膜作用致阈值变化情况(lead maturation process),阈值管理,起搏阈值搜索: 自动确定强度-时间曲线,电压阈值(Rheobase),脉宽阈值(Chron

6、axie),3,1,2/4,3,1,2/4,Pulse Width (ms),Amplitude (V),1.0,目标输出值(target),2,1,Pulse Width (ms),Amplitude (V),1.0,3,实际输出振幅,实际输出脉宽,X 安全度,阈值管理,实际输出能量: 输出电压=电压阈值安全系数(倍数) 输出脉宽=脉宽阈值安全系数(倍数)无备用安全起搏,感知灵敏度的程控,感知度合适:不调整 感知度不合适:要调整 过高 感知到T波或肌电等干扰波 抑制起搏:ECG示长间歇 过低 感知不到P波或R波 竞争性心率,电极导线脱位引起感知不良,有自身的除极活动存在,但起搏器未能察觉或感

7、知,未感知 P 波,心房感知不良,过感知,心室过感知,标记道显示自身活动,尽管没有活动,定义:感知到不适当的信号 可以是生理的或非生理的(体内或体外),电极微脱位导致起搏及感知间断故障,感知灵敏度的程控,调高感知度 心内电信号变小 电极微脱位 药物等影响 降低感知度 感知高大T波 肌电等干扰,自动调整感知灵敏度(1),自动测量自身的P波及R波振幅根据P波及R波振幅自动升/降感知度,自动调整感知灵敏度(3),适宜的感知比范围: 心房双极感知:4:1-5.6:1 心房单极感知:2.8:1-4:1 心室(单极或双极):2.8:1-4:1,自动调整感知灵敏度(4),自动调整感知灵敏度值,Safety

8、& Automatic,感知灵敏度从0.5mv调整为0.35mv,起搏器滞后,定义:感知自主心率到下次起搏脉冲的 时间间期,即逸搏间期 负滞后(频率):逸搏间期起搏间期意义:鼓励自身心率 正滞后(频率):逸搏间期 起搏间期 无滞后:逸搏间期 =起搏间期,起搏器滞后频率的程控,低限起搏频率:60bpm 滞后频率: 55bpm 50bpm,心室起搏,心室起搏,心室感知,心室起搏,低限频率间期 - 60 ppm,滞后,可在感知自身搏动后使频率降到设定的低限频率以下,滞后频率 - 50 ppm,心房总不应期( TARP),定义:心房起搏脉冲发放后或感知自主 心 率后,其感知与起搏功能暂时关闭组成:AV

9、间期+PVARP AV间期:25-250ms,通常在150-180ms PVARP: 150-500 ms, 通常在300ms,心房不应期,TARP决定了上限跟踪频率 缩短TARP:上限跟踪频率增加 延长TARP:上限跟踪频率降低,心室后心房 不应期 (PVARP),心室不应期,心室不应期 定义:心室起搏或感知后的一段时间心室不感知任何信号 意义:是用来防止如 T 波感知之类的自抑制 PVARP: 定义:心室起搏或感知后的一段时间内心房不感知任何信号 是主要用来防止感知逆传 P 波,AP,VP,心室不应期 (VRP),房室间期 (心房不应期),心房不应期程控,延长AV:鼓励自身心率 缩短AV:

10、治疗肥厚型心肌病 延长PVARP:防治PMT,在SND患者,延长AVI减少VP的基础,SND患者:80+%有完整或间歇性1:1传导.怎样优化:保持1:1经房室结传导: 体外程控AV间期:适当延长AV间期 自动AV调节:Kappa 700,保持AV传导的益处,减少CHF 住院危险率 减少AF的发生率 改善生活质量 减少不必要的心室起搏,延长起搏器寿命,AV间期的程控,体外程控 自动AV间期搜索,AV间器期的程控,AVI组成 PAVI SAVI 设置: PAVI通常比SAVI短20-30ms 一般设置在150-200ms之间 AVI上限应上限跟踪频率 心房率频率间期TARP 2:1反应: 心房率上

11、限跟踪频率 心房率频率间期120bpm 文式反应 2:1跟踪,PVARP,文氏现象,高限跟踪频率,低限频率间期,AS,AS,AR,心房起搏,心室起搏,心室起搏,心室起搏,TARP,SAV,PAV,PVARP,SAV,PVARP,P 波阻滞(未感知的或未使用的),DDD 窦房结频率 = 109 bpm (550 ms) LR = 60 bpm (1000 ms) UTR = 100 ppm (600 ms) SAV = 200 ms PAV = 230 ms PVARP = 300 ms,延长感知后房室间期 (SAV) 直到达到高限频率限制,TARP,TARP,文氏现象,DDD / 60 / 1

12、20 / 310,每隔一个 P 波都会进入不应期并且不能重新开始时间间期,高限跟踪极限,低限频率间期,P 波阻滞,窦房结频率 = 150 bpm (450 ms) PVARP = 300 ms SAV = 200 ms 跟踪的频率 = 66 bpm (900 ms),AV,PVARP,AV,PVARP,TARP,TARP,2:1 阻滞,2:1 阻滞,DDD / 60 / 120 / 310,文氏现象与 2:1 阻滞,如果高限跟踪频率间期比心房总不应期长,起搏器首先表现文氏现象行为 如果心房总不应期比高限跟踪频率间期长,那么将发生 2:1 阻滞,模式转换的程控,定义:当感知到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时

13、, 自动将跟踪模式转换为非跟踪模式。 自动模式转换标准 房性心律失常的频率 房性心律失常持续时间,自动模式转换,类型: DDDR DDIR DDD DDI VDD VDI,自动模式转换,Kappa 700 型起搏器 4/7自动转换:连续7个AA间期,其中任何4个AA 间期短于模式转换的心房间期。7/7反向转换:当连续7个AA间期长于模式转换的AA间期或连续5个心房起搏时,则转换为原来的起搏模式。,起搏电极极性的程控,双极起搏电极导线的优点 感知功能好 抗干扰能力强 起搏器与ICD兼容 某些类型的起搏器必须双极电极 自动阈值夺获的起搏器 某些频率适应性起搏器(如通气量感知器) 缺点 较粗 可能增

14、加电极脱位的风险?,单极电极特征: 优点: 起搏功能好 心电图上的起搏信号较大 导线体直径小 导线体比较细、软 缺点 易于发生过感知 可产生肌肉和神经刺激,起搏电极极性的程控,单极电极:使用越来越少 但左心室电极导管为单极 双极电极:将逐渐取代单机单极电极,单极电极结构 unipolar lead,双极电极结构 Biopolar lead,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程控,传感器: 闭环式(closed loop) 一般不需要程控 开环式(open loop) 需要程控,闭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传感器,定义 感知到代谢活动增加后,起搏频率加快 加快的起搏频率对生理参数产生负反馈效应 特点 双向性调节 更生理 不需医生体外调节对频率适应性参数,开环式频率适应性起搏器的传感器,定义 感知到代谢活动增加后,起搏频率加快 加快的起搏频率对生理参数不产生负反馈效应 特点 单向性调节 需要医生体外调节对频率适应性参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