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教材 提高能力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744228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27 大小:2.6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用好教材  提高能力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用好教材  提高能力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用好教材  提高能力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用好教材  提高能力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用好教材  提高能力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用好教材 提高能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用好教材 提高能力(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生物精准靶向备考研讨,用好教材,有效提高考生的考试能力,探索构建高考评价体系 全方位推进高考内容改革 作者:姜钢,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 原文刊载于中国教育报2016年10月11日第3版,加强顶层设计,科学构建高考评价体系实施意见提出,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命题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着重考查学生独立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握和谋划好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整体布局,要在国家总体战略和宏伟蓝图的指引下,围绕提高教育质量的战略主题,确保人才选拔质量和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为此,高考考试内容改革要更加注重顶层设计

2、、统筹谋划,突出考试内容的整体设计和科学构建,形成“一体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中国考试2017年第3期 作者:杨帆 李秀芹,“一体”即高考评价体系,通过确立“立德树人、服务选拔、导向教学”这一高考核心立场,回答了“为什么考”的问题。 “四层”通过明确“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考查目标,回答了高考“考什么”的问题。 “四翼”通过明确“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四个方面的考查要求,回答了“怎么考”的问题。,高考究竟考什么?,1.考学科素养、学科方法和主干知识。,2.考熟练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生产、生活和科技等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的复习策略包括:知识的归纳、方法的总

3、结和学科素养的提升。,知识是载体、技能是核心、 学科素养是灵魂。,是学生后天习得的终身受益成果,是公民基本素养的重要组成之一,是学生在解决真实情境中的生物学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生物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生物学核心素养,实际上就是考生未来走向社会进行个人决策所需的生物科学知识、探究能力以及相关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一个不具备生物学素养的公民,不一定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现代人。,解析:本题对细胞结构与功能的考查,要求学生运用“生命观念”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念,解释生命现象,认识并阐释生命活动。考查学生运用已有的细胞结构、细胞呼吸

4、,光合作用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2016全国课标I1)下列与细胞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核糖体、溶酶体都是具有膜结构的细胞器 B酵母菌的细胞核内含有DNA和RNA两类核酸 C蓝藻细胞的能量来源于其线粒体有氧呼吸过程 D在叶绿体中可进行CO2的固定但不能合成ATP,理性思维,(2017年全国理综卷30)植物的CO2补偿点是指由于CO2的限制,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时环境中的CO2浓度,已知甲种植物的CO2补偿点大于乙种植物的,回答下列问题: (1)将正常生长的甲、乙两种植物放置在同一密闭小室中,适宜条件下照光培养,培养后发现两种植物的光合速率都降低,原因是 ,甲种植物净光合速率为0时,乙种植

5、物净光合速率 (填“大于0”“等于0”“小于0”)。 (2)若将甲种植物密闭在无O2、但其他条件适宜的小室中,照光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植物的有氧呼吸增加,原因是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所谓理性思维,就是建立在证据和逻辑推理基础之上,有明确的思维方向,有充分的思维依据,能对事物或问题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与概括。如本题的(1)、(2)两小题给定新情境下的实验现象,要求考生解释原因,能很好地测量考生是否能正确利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的原理及其相互关系来解释实验现象。这样避免前些年考试中碎片化的填空作答方式,增加回答原因的简答式作答,能充分地考查考生的理性思维能力。,科学

6、探究,解析:该题要求考生在限定的条件下,对病毒的遗传物质类型像科学家(赫尔希和蔡斯)一样进行科学探究。,(2017年全国理综卷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 (1)实验思路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社会责任,解析:针对“盲目捕捞使渔业资源受到破坏”这一类问题,该题以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呈

7、S型增长家畜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为素材,让考生判断“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开始捕获家畜的合适时机是什么”。题目向考生传达了生态学的观点,同时也向考生和社会传达了在对待地球资源的问题上,人类不能只求索取,无原则地索取最终受到损失的还是人类自身,为了全人类的自身利益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要具有保护全球环境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2017年全国理综卷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 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 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则应 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 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

8、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教材是考纲的具体体现,吃透教材,夯实基础,落实好每个知识点,是搞好高三整个复习的前提。从前几年的高考试题看,考试内容紧扣教材,无超纲题、偏题、怪题,题目情境熟悉,亲和力强,注重基础性。复习必须以“教材”为本,不脱离教材。,教材是命题的知识载体和命题老师思考的方向,每年的高考题往往都能在教材上找到相关的原型。,立足教材、提高考生的考试能力,(2015年全国理综卷2)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幼嫩叶片中的色氨酸可转变为生长素 B.成熟茎韧皮部中的生长素可以进行非极性运输 C.幼嫩细胞和成熟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程度相同 D.豌豆

9、幼苗切段中乙烯的合成受生长素浓度的影响,必修三P50,必修三P54,A,B,C,D,(全国理综卷生物5)人或动物PrP基因编码一种蛋白(PrPc),该蛋白无致病性。PrPc的空间结构改变后成为PrPsc(朊粒),就具有了致病性。PrPsc可以诱导更多PrPc的转变为PrPsc,实现朊粒的增殖可以引起疯牛病.据此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朊粒侵入机体后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 B.朊粒的增殖方式与肺炎双球菌的增殖方式相同 C.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改变可以使其功能发生变化 D.PrPc转变为PrPsc的过程属于遗传信息的翻译过程,必修二 P69,必修二 P64,(2017年全国理综卷31)血浆渗透压可

10、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为晶体渗透压。回答下列问题: (1)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水分由_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等。 (2)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_,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_。,P5,如2016年全国卷31第(2)小题“新生的乙个体接种甲疫苗后,甲疫苗作为_可诱导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成_和记忆细胞,记忆细胞在机体被病毒甲感染时能够_,从而起到预防该肿瘤病的作用。”,教师在组织学生备考时,一定要紧扣教材,打好基础,切

11、不可盲目拓展。,P37,(2017年全国理综卷5)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家畜种群呈S型增长,该种群的增长 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禽, 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 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 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该题考查“生物与环境”。命题来自于教材必修三P67的种群增长的S曲线。但怎样可持续利用?这对考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出了挑战,命题体现了立德树人的高考立场。考查考生理解教材知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这类试题将会在今后的高考试卷有更多的体现。

12、,(2017年全国理综卷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 (1)实验思路 (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题目来源于教材“同位素标记噬菌体侵染实验”。通过32P标记的噬菌体的DNA和35S标记的噬菌体蛋白质分别进行平行的两个实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本题要求考生确定“新病毒的类型”,也

13、就是确定RNA病毒和DNA病毒。想想这两种病毒有什么不同:考生第一时间就可能想到的是DNA与RNA本身的碱基的不同。题目的一个假设性前提条件“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之间的相互转换”,这句话绝对不是多余的,这在提示了考生只能在碱基上面下功夫(意味着不变的只有碱基)。所以T和U就是我们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对象,以此来区分DNA和RNA。有T的就是DNA,有U的就是RNA。这时,我们注意到题干中的限定要求:“实验包括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什么叫相互印证?就是从两个不同的方面得出的结果,互为补充,得出同一个结论。根据教材实验启示:要最终标记上病毒,必须要先通过宿主细胞进行标记。所以我们就可以

14、先把这个同位素标记的T或者U分别加到宿主细胞的培养基里,让宿主细胞内分别带有被同位素标记T或者U。然后再用该病毒去侵染这些细胞,通过检测子代病毒有没有被标记上T或者U,就知道这个病毒是DNA病毒,还是RNA病毒了。,课标教材中插图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多。如人教版必修模块1教材,从形式上看:有实物照片图、逻辑示意图、结构模式图、数学模型图、科学史图等多种类型。数量上达到232幅之多。教材中的这些插图,不仅具有解释和补充作用,而且通过创设联系现实生活的氛围和生动真实的图像情境,能较好地帮助学生掌握相关生物学知识。近些年加大了这方面的考查。,对教材插图理解的考查,如:2013年课标卷的第1题就是对教材中

15、插图理解的考查。该题的A选项“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来源于人教版必修模块2教材的P66的图45,教材正文并未提及tRNA存在碱基配对问题, 2014年课标全国理综卷第3题来源于人教版必修模块3教材的P3中的图1-1。2014年课标卷的第6题的B选项“光合作用中叶绿素吸收光能不需要酶的参与”命题背景就来自于人教版必修模块1教材的P103图5-15。,课标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栏目众多。如有:“实验”、“探究”、“资料分析”、“资料搜集和分析”、“相关信息”、“思考与讨论”、“模型建构”、“技能训练”、“调查”、“制作”等。这些内容和正文一样,也是学生获取生物学知识的载体。在高考中占有同等重要

16、的地位,这方面知识的考查在高考命制中得到了加强。 如: 2013年课标理综卷的第3题就是考查人教版必修1教材P96“资料分析”的第5幅图; 2014年课标理综卷第2题“DNADPH/NADP+比值下降”就与必修1教材P103的“相关信息”有关 ; 2015年课标理综卷的第3题就是考查必修1教材P122小字部分。,对教材正文以外相关栏目信息的考查,教材中隐性知识的考查,表观上看,近些年高考命题注重对教材知识的延伸及拓展考查。当我们仔细去研究这些高考题时,却发现这些考题的命题背景实际上存在于教材的字里行间。备考中,考生都认为教材掌握的比较好,可一做考题却又模棱两可。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部分考生对教材知识被动地接受或死记硬背,并没有主动地去真正理解这些知识所隐藏的含义。教师教学时,要将这些相关知识讲透彻。,2013年新课程理综卷第1题:关于DNA和RNA的叙述,正确的是 ADNA有氢键,RNA没有氢键 B一种病毒同时含有DNA和RNA C原核细胞中既有DNA,也有RNA D叶绿体、线粒体和核糖体都含有DN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