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课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5741428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208 大小:1.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课_第1页
第1页 / 共208页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课_第2页
第2页 / 共208页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课_第3页
第3页 / 共208页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课_第4页
第4页 / 共208页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课_第5页
第5页 / 共20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课(20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科学课 -有效的科学课,彭孝忠2011126,今天主要和老师们一起来学习三个问题一、什么是有效的科学课?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什么?三、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一、什么是有效的科学课?,科 学 概 念(观 点),观点一:将科学本质与教学本质结合起来的意识、理念、知识与策略。每一个教学设计的细节处理应有精致的科学内涵,这是我们最缺的方面,也是最需要努力去做到。科学课应作细作深而不是一味的求全。,观点二:华东师大叶澜观点 一是有意义的课,即充实的课; (学到东西、锻炼了能力、积极的情感体验) 二是有效率的课,即扎实的课;(全班好生、中等生、困难生效率是否相同;高低 ) 三是生成性

2、的课,即丰实的课;(资源的生成,又有过程状态的生成),四是常态下的课,即平实的课;(师生碰撞,相互讨论,生成许多新的东西)五是有待完善的课,即真实的课。(它不可能十全十美。它应该是真实的、不粉饰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课。 ),观点三: 1.只要让学生有所得的课堂就是有效的课堂。 2.能把学生“卷入”的课就是有效的课 。 3能把学和玩整合的课就是有效课。 4.能让学生发展的课就是有效课 。 5.能使学生会学习的课就是有效课。,我的观点: 看教师: 目标明,过程清; 创情景,问题好; 预设精,会生成; 扶有力,放有方; 能指导,会评价。,看学生: 兴趣浓,热情高; 敢质疑,有发展; 会观察,能

3、操作; 会倾听,善交流; 会表述,能评价。,二、在教学中我们应该做什么?,(一)基 本 方 法,1。科学课的设计要五想 一想:理念是否先行 二想:目标定位是否准确 三想:探究过程是否科学 四想:教学方法是否合理 五想: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否有所体现,2。科学课的设计要三读 一读:课标-了解六大理念 (1)面向全体学生,应表现在教学的各个阶段。这意味着要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公平的学习科学的机会和有效的指导。,2)学生是学习科学的主体教师勇敢地退下来,适时地走进去。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探究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的过程。,(3)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

4、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尽量让学生亲历探究过程,从而实现一箭多雕。,(4)科学课程的内容要满足社会和学生双方面的需要。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学生需要什么样的发展有个性的发展,有头脑的发展,科学探究的重点是思维训练。,(5)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内容科学课程的开放性是指科学教育不是一个完全可以预设的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个不断生成的过程 (课内、课外;课前、课后)、实验材料、实验方法、时间、空间、结论等方面的开放。,(6)科学课程的评价强调多元化,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形成与发展。评价内容强调全面化,要全面评价学生在知识、技能、方法、能力、情感、态

5、度、行为、习惯等多方面的水平与成就。评价方法也必需多样化。除测验、考试,还要开发各种评价方法,如:行为、习惯、观察、实验、记录、作品、论文、研究报告等方式。 (课堂中评价以口头评价、激励卡评价为主),师对生的评价以激励、引导为主,同时倡导评价延迟,但必要时应适时指出学生的错误。,二读: 读教参-知道使用说明与建议(全册、单元、课时) ,了解背景,知道目标(三维),分析过程和方法,明白教学准备,理解教材说明,取舍教学建议。,三读: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知道教材要求,分析教材结构,突出教材重点,破解教材难点,充分教学准备,取舍教学建议。,3。科学课的设计要十做 一做:搭建探究框架 二做:组织探究材

6、料 三做:创设探究情景 四做:设计探究问题 五做:引领猜想(假设),六做:设计观察实验 七做:收集处理信息 八做:信息交流评价 九做:开展拓展活动 十做:师生总结归纳,4。科学课的设计要验证和反思一次试讲:初步验证,反思、找出教学设计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目标定位是否准确,教材理解是否到位,选择材料是否合理,探究活动是否能落实,教学效果是否有效),二次试讲:进一验证,反思、找出设计中存在的细节问题(情景创设是否有价值,问题提出是否引起学生思考,演示、提示学生是否明白,生成问题是否处理得当,学生是否能独立收集信息,是否能自主、合作进行探究,能否合作进行整理、交流信息,教学评价方式是否可行),三次试讲

7、:进一验证,反思设计出问题的原因(教师方面:是教材处理不好,是重点没抓住,是难点没突破,是了解学生不够,是语言重复、啰嗦,是引领、示范不当,是组织探究不力,是板书设计有误,是多媒体操作不熟是学生),学生方面: 兴趣:能否激发起来 感官:能否动起来(观察和实验) 思维:能否动起来(动脑、动口) 活动:能否全面参与到探究中来 评价:能否做起来,(二)探究式学习的一般程序,1。发现式探究的学习过程(教科版) 在实验、观察中获取事实 获取事实 提出问题 提出假设 寻找事物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 结论发现的过程,2。接受式探究的学习过程(湘版) 在资料、接受的信息中获取事实 获取事实 提出问题 提出假设 寻

8、找事物间的关系或变化规律 结论主动接受的过程,3。接受式探究学生学习过程 如:四年级上册“了解植物的器官”的活动 问题 假设搜集整理前人研究的资料得出自己的结论 (1)在活动一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植物各器官有什么作用?“问题”,(2)在教师用书中明确要求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对问题作出假设,提出自己的假设结论。这一过程使学生明确下一步学习的内容及探究方向,形成学习的内驱动力。完成主动学习的过程。这也是教材所表现出接受式探究与授受式学习的最大区别之处。“假设”,(3)组织学生查阅资料。学生为实现对自己假设的验证,已形成方向明确的主动的要求。为达到学生学习要求的满足,教材则要求教师要教给学生查阅资料

9、的具体方法并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有效资料验证,(4)将资料查询后自己形成的认识记录下来。 “通过查阅资料,我们知道植物器官都有什么样的作用,把其中与植物生活有关的内容摘抄下来。,三、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怎么做?,(一)情 景 创 设,第一、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在小学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联系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生活化的学习情境。,重庆市第二届小科学课赛课片段 (1)游戏情景: (北碚区-磁铁)教师说: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你们猜猜,这个无钩的鱼杆是否把鱼钩起来?学生上台做游戏为电磁铁的研究作准备,(2) 游戏情景二:(九龙坡-空气占据空间)现在老师要把这个气球变成一个吹不大的气球,你们相

10、信吗?谁想来试试.这个气球怎么吹不大呢?想知道里面的秘密吗?为探究空气占据空间设疑。,(3)游戏情景三:(南岸区-摩擦力)新课引入:请同学们伸出手在桌面推,有什么感觉,双手离开桌面做同样的动作,又有什么不同?为揭示摩擦力作准备,(4) 生活情景。 案例一:九龙坡区歇台子小学彭康老师执教小杆秤的调查活动一课时,彭老师说:“同学们,现在做生意的人都不是很讲诚信,市场上普遍存在缺斤少两的现象。你们在生活中碰到过这样的事情吗?你知道这些不法商贩是利用什么方法实现缺斤少两的吗?你有什么办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生:做调查为小杆秤的调查活动引路,(5)景物情景 案例:高新区实验一小刘老师执教让灯亮起来

11、一课时,创设了一个山城夜景动画情景,学生们一看特别激动,纷纷指着大屏幕说这是什么什么地方,那是什么什么地方,我家就在那附近等等。,(6)问题情景。西彭一小李老师教学热量传递一课时,提问:同学们为什么冬天多穿衣服会暧和些,为什么夏天冰糕要盖上厚厚的棉被才不会化?这一问题的提出,学生很快进入,产生强烈的求知欲。,第二、用实验创设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采取灵 活多变的实验方法,巧妙地安排新异有趣的实验,通过学生动手、动脑,创设寓教于乐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产生动力,主动探索。,演示实验创设情景案例一:九龙坡的乔崇信老师上磁极一课的他受市场利用转盘抽奖启发,设计了一个带磁针的转盘。开课

12、时老师用手指拨动指针。 一次、两次、三次。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指针有什么变化?甲生:指针始终指向南北极;乙生:指针始终零点。乔老师接着问:指针为什么始终指向南北极,大家猜一猜,你们发现了什么?这时课堂开了锅,有的说可能是老师在转盘安了机关,有的说老师在磁针上动了手脚,有的说转盘上可能有磁铁。此时课堂气氛十分热烈。,案例二:谢家湾小学杨光荣上磁铁一课时。在乔老师的转盘的磁针上作了一个小小的改进,受语文课小蝌蚪找妈妈一课启发,他在针尖上安了一个小蝌蚪,在转盘画了一幅小蝌蚪找妈妈彩色画。开课时,杨老师用手指分三次转动磁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然后提问:磁针上的小蝌蚪找到妈妈了吗?请大家猜猜这是怎么

13、回事?,案例三:九龙坡区石桥铺小学刘敬老师在上声音是怎样产生一课时,开课时刘敬老师很神秘拿出一支小竹筒,用手不停地拉动竹筒内的小竹杆,提问:同学们听到了什么?听到了声音。刘老师接着问:声音是从哪里产生出来呢?甲生:是从竹筒里发出来的,乙生:是小竹杆和竹筒发出来的,刘老师又问:小竹杆和竹筒为什会发出声音来呢?请大家猜一猜:有的说因为竹筒里有空气,有的说小竹杆与竹筒摩擦后所发出了声音,有的说是小竹杆与竹筒内的空气摩擦后发出音,。,案例四:黄桷坪小学张老老师教气体的热胀冷缩时,张老师先演示一个“喷泉”实验,把一个带 有玻璃管的瓶塞塞到装有少量冷水的烧瓶口上,玻璃管插入瓶底,用一杯热水浇烧瓶,烧瓶内的

14、冷水便会立即 从玻璃管口喷出一米多高。学生被这一新奇的现象吸引住,激发了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启发了学生的创造思 维。,第三、用简易教具创设情境 (1)九龙坡区李家沱小学的黄顺刚老师制的四季星空针孔纸板教具在执教春、夏、秋、冬四季星空的教学中,起到了神奇的效果。,(2)九龙坡区杨家坪小学潘波老师制作的人体消化道橡胶软管教具和橡皮泥人体器官学具 (3)九龙坡区黄桷坪小学制作的棉花贴纸板月相变化图 (4)九龙坡区一村小教师制作的棉花贴纸板蝗虫、蚂蚁等昆虫分解图,(5)九龙坡区黄桷坪小学制作的动物运动会纸板小挂件 (6)九龙坡区谢家湾小学杨光荣老师制作的小黑板带槽磁铁小车演示板 (7)全国小学科学特级

15、教章鼎儿老师用两支钢笔上日食讲相对运动,案例解读:全国特级教师章鼎儿(杭州市天长小学) 昼夜现象告诉了我们什么 教师演示:一支白色金属杆的笔,从右往左从老师面前缓缓掠过;一支黑色杆笔从左往右从老师面前缓缓掠过。 师:哪一支钢笔从我的左边进入视野在右边消失? 生:黑笔。,出示问题1:甲、乙、丙三人,一个一个在“我”的左边出现,又一个一个在“我”的右边消失,问:甲、乙、丙与“我”该怎么运动才发生这样的现象? 生:如果你不动,甲、乙、丙从左边出现,才会从右边消失。 师:他的回答肯定启发了你,你能说得更清楚吗? 生:我不动,甲、乙、丙在我的左边出现,再慢慢在右边消失。,(板书:1,甲、乙、丙在我面前走

16、过。) 生:甲、乙、丙不动,我从右往左转,也会出现这种情祝。 (板书:2,我动。) 生:我在甲、乙、丙三人面前从左到右走过去。 生:甲、乙、丙从左往右,我从右住左动,运动方向相反。 (板书:3,大家动。),出示问题2:甲、乙、丙一个一个地在我左边出现,又一个一个在我右边消失。过一会儿,他们又依次在我左边出现 师:这是怎么回事,有几种情况会出现这样的情景。 生:他们转着圈从我的左边住右边行动。 (板书:1,甲、乙、丙转。) 生:我自已绕圈子。(自转) (板书:2,我在转。),生:甲、乙、丙往右转,我往左转,转的方向相反。(意思是:甲、乙、丙围绕 “我”往右转,“我”向左自转。) (板书:3,大家转。) 生:我走着转,甲、乙、丙跑着转,同时住左转,甲、乙、丙跑得快些,甲、乙、丙也会依次出现在我眼前。,师:这得好好想想,我听着是往一个方向转,只是快慢不一样,这样行吗? 生:可以。(只有部分学生赞同) 师:看来有些听懂了他的话,有些还没有听懂他的话,我是听懂了。这种情况比较复杂,大家可以下去讨论一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