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指标评价_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39314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指标评价_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指标评价_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指标评价_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指标评价_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指标评价_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指标评价_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肝豆状核变性的诊断指标评价_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课件(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精神活性物质 所致精神障碍患者的护理,制作人:马翠婷,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精神科护理学 Psychiatric nursing,学 习 指 导,你听说过精神活性物质吗?你知道它可导致精神障碍吗?本章的内容就是教给你如何护理这类病人。学习中你要把握的重点是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精神障碍的类型、临床表现以及护理程序的应用,难点是学会准确做出护理诊断、确定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给病人提供良好的护理。同时还要注意理解相关概念、病因及发病机制,积极宣传精神活性物质滥用的危害。,第一节 概 述,一、定义,(一)精神活性物质 精神活性物质又称成瘾物质,指来自体外,可影响精神活动,并可导致成瘾的化学物质

2、。使用这些物质后,会出现各种心理、生理症状,导致行为或反应方式的改变,使精神活动能力或社会功能明显下降。 急性中毒或戒断可出现意识障碍或精神病状态。 慢性中毒可出现人格改变、遗忘综合征和痴呆。,联合国2002年相关资料,全球非法物质使用者大约2亿 1.63亿使用大麻 0.34亿使用苯丙胺类物质 0.14亿使用可卡因 0.15亿使用阿片类 合法物质如烟草、酒精、镇静催眠和抗焦虑药物的使用人群基数更大 危害个体身心健康、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全,一 精神活性物质的分类,1.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 能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如巴比妥类、安定类、酒精等。 2.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 能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如咖啡因、苯丙胺、

3、可卡因。 3.大麻 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名的致幻剂,适量吸入或食用可使人欣快,陷入深沉而爽快的睡眠之中。 4.致幻剂 能改变意识状态或直觉感受,如麦角酸二乙酰胺(LSD)、仙人掌毒素(Mescaline)等。 5.阿片类 包括天然、人工合成或半合成的阿片类物质,如海洛因、吗啡、鸦片、美沙酮、二氢埃托啡、哌替啶等。 6.挥发性溶剂 如丙酮、汽油等。 7.烟草(尼古丁)。,二、代表药物介绍,(一)阿片类镇痛药或称麻醉性镇痛药,可分为三类: 1.天然的阿片生物碱 如吗啡、可待因。 2.半合成的衍生物 如二醋吗啡(海洛因)。 3.合成的阿片类镇痛药 按化学结构有可分为四大类苯基哌啶类、二苯丙胺类、吗啡

4、喃类和苯吗喃类。 (二)酒精类饮料 主要活性成分是乙醇。大部分的酒精是通过乙醇脱氢酶系统代谢的,其中乙醛脱氢酶是限速酶。,二、代表药物介绍,(三)镇静、催眠、抗焦虑药 包括巴比妥类、非巴比妥类如水合氯醛、甲丙氨酯(眠尔通)等和苯二氮zaozi001类与巴比妥类同样有催眠作用,还有抗焦虑作用,而其依赖性又较巴比妥类低,过量服用安全性好,。 (四)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或称精神兴奋剂 包括咖啡或茶内咖啡因,但引起滥用的主要是可卡因及苯丙胺类药物。苯丙胺类兴奋剂:甲基苯丙胺(冰毒)等。,三、概 念,(一)药物依赖 药物依赖是一组由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引起的行为、认知和生理症候群,包括对该物质的渴求、耐受

5、性增加和戒断症状。药物依赖可分为精神依赖和躯体依赖。精神依赖又称心理依赖,是指病人对精神活性物质强烈的渴求,以期获得服用后的特殊快感。躯体依赖又称生理依赖或成瘾,指反复使用精神活性物质使机体产生了病理性适应改变,以致需要该物质在体内持续存在,一旦停用即出现戒断症状。,三、概 念,(二)滥用 滥用又称有害使用,指一种有悖于社会常规或偏离医疗所需的间断或不间断地自行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如不能完成重要的工作、学业,损害了躯体、心理健康,导致法律上的问题等。但没有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综合征的出现,如果出现则诊断为依赖。 (三)耐受性 耐受性是指长期或反复使用某物质,使机体对该物质的反应性减弱,必须逐渐加大剂

6、量才能达到预期效应的现象。,三、概 念,(四)中毒 指使用精神活性物质导致意识水平、认知、知觉、判断、情感、行为或其他心理生理功能和反应出现紊乱的状态。 (五)戒断症状 戒断症状指因减少或停用精神活性物质所出现的特殊的心理生理综合征。一般表现为与所使用精神活性物质的药理作用相反的症状。,四 流行病学,20世纪70年代末和80年代初,我国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国际贩毒集团假道云南-缅甸边境地区。将大量毒品过境贩运到香港、欧洲和美洲。 1988年,中国政府宣布,西南边境地区发现有少部分人开始染上吸毒嗜好 1992年,吸毒人数上升为24万 截止到1997年底,我国的吸毒者(指阿片类滥用和阿片类依赖)人

7、数已达54万 男女比例大致为4:1,30岁以上吸毒者占90%以上 中国毒品的需求市场逐年从边境地区向内地城市、向沿海城市、向国内大中小城市扩大后继续向周边农村开发,10年的时间内。中国从一个非法毒品贩运的过境国逐步转变为巨大的毒品消费市场。,五 病因及发病机制,(一)社会因素 可获得性:在欧美、亚洲许多国家中海洛因、阿片等麻醉品依赖者在近数十年来,大量急剧增加,在美国每一千人口中海洛因依赖者达到8.5人,美国学生中应用阿片类毒品占学生1%-4.7%,以青少年占多数,以娱乐或以享受快感为目的。 家庭因素:具有抑郁症家族史的儿童更容易受酒精和药物的影响。学习早期形式之一是模仿。 同伴影响、社会压力

8、:青少年期 文化背景、社会环境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不同的文化背景,对不同精神活性物质的滥用有着不同的看法和标准。,五 病因及发病机制,(二)心理因素 1)个性因素:吸烟者外向性格居多,吸毒者有明显的个性问题,如反社会性、情绪调节能力较差、易冲动、缺乏有效的防御机制。还表现在对药物的反应不同,如有的病人第一次注射吗啡后就有欣快感,愈能产生良好感觉的药物,愈易造成依赖性 2)药物的心理强化作用 正强化:吸毒后的快感以及社会性强化作用都对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起到了增强作用; 负强化:在吸毒成瘾后,由于戒断症状的出现,使吸毒者不能自拔而必须反复使用毒品以解除戒断症状,这是最为强烈的负性强化;

9、,五 病因及发病机制,(二)心理因素 3)生物学因素 脑内的“犒赏”系统与药物依赖: 高兴时,多巴胺释放增加,过多的多巴胺连续刺激下一个神经元,便产生了一连串强烈而短暂的刺激“高峰”,于是大脑奖赏中枢发出愉悦的信号使吸毒者主观上产生某种陶醉和欣快感。(边缘系统和下丘脑) 代谢速度:个体代谢速度不同,对精神活性物质的耐受也不同,成瘾的易患性也不同;如脸红反应 遗传学因素:目前发现有两个途径将这一易感性从上一代传至下一代,一是直接遗传酒精/药物易感性,另一个是间接的方式将反社会人格传给下一代。反社会人格是药物滥用的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第二节 酒精和药物滥用,一、酒精依赖 二、阿片类所致的精神障

10、碍 三、镇静安眠药物所致的精神障碍 四、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相关的精神障碍,一 酒精依赖,是由于饮酒所致的对酒精渴求的一种心理状态,可连续或周期性出现,以体验饮酒的心理效应,有时也为了避免不饮酒所致的不适感,这种渴求常很强烈。,一 酒精依赖,特点 饮酒的强迫感,一经开始饮酒则不能停止 固定的饮酒模式,正常饮酒者的饮酒可因时因地而异,而酒精依赖者必须定时饮酒,以解除或避免戒断症状的出现。 饮酒成为一切活动的中心,如饮酒已影响事业、家庭、社会和娱乐等 耐受量增加,对正常者有影响的血酒精浓度,酒依赖者可不受影响,故还继续饮酒。耐受性增高是依赖性加重的重要标志。 戒断症状反复出现 以饮酒解除症状:晨饮,

11、一 酒精依赖,(一)酒精所致的躯体损害 1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酒精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剂,所以酒精中毒所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既广泛又严重。酒精进入组织后排出体外非常缓慢,故不少酒中毒患者经常处于中毒状态。神经系统损害如末梢神经损害、癫痫和小脑病变,更加持久的方式可以有痴呆等。 2外伤 :头部外伤在酒依赖患者较常见。 3躯体并发症 :营养障碍、肝硬化、胃炎、胃溃疡、肾硬化、心肌炎以及急、慢性胆囊炎,特别是由于酒精所致肝脏损害的比例不断增加。胎儿酒精综合征,表现为初生儿低体重、低智力、生长和发育的严重损害。,一 酒精依赖,(二)酒精所致的社会损害 交通事故、暴力犯罪、高离婚率等。 美国统计199

12、6年有32万人因与酒有关的交通事故而受伤,1万7千人死亡。,一 酒精依赖,(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1急性酒精中毒 大量饮酒时先出现兴奋期,继续饮酒则进入麻痹期。血液酒精浓度达到250ml/dl时,多数人已醉倒不起,血液酒精浓度达到600ml/dl时常引起死亡。无特异性拮抗剂,对症处理。近来有报道纳曲酮可缓解酒精中毒症状。 普通醉酒:多数人的正常反应,分为兴奋期和麻痹期 异常醉酒:分为复杂性醉酒和病理性醉酒,一 酒精依赖,(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2依赖综合征 酒精依赖患者多半每日必饮,特别是每日晨起后第一件事就是饮酒。酒精依赖还使得患者人格败坏,丧失责任感和道德感,甚至影响工作及对家庭应尽的义务

13、,一 酒精依赖,(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3戒断综合征及震颤谵妄 出现戒断症状是酒依赖的标志。酒依赖者在突然停止饮酒或减少饮酒量的数小时后,会出现一系列的躯体和精神症状。在数小时后出现手、舌或眼睑震颤,并伴有恶心或呕吐、失眠、少数可有短暂性幻觉或错觉。比较严重的戒断症状可发展为震颤谵妄,多出现在减酒或停酒的72小时之后。肌肉有粗大的震颤,伴有意识障碍,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亢进十分突出,全身大汗、心搏加快、发热。兴奋躁动、喊叫。震颤谵妄的患者可因高热、感染或衰竭死亡。,一 酒精依赖,(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4痉挛发作 严重酒精中毒患者在急剧中断饮酒或大量饮酒等情况下出现的痉挛大发作。多发生在大量饮酒或

14、戒酒24小时内,以癫痫大发作样的形式出现。 5酒精中毒性幻觉症 出现在断酒之后,是在意识清晰状态下出现的幻觉,多以第三人称的幻听为主。 6酒精中毒性嫉妒妄想 慢性酒精依赖患者出现坚信配偶对自己不贞,内容荒谬,如怀疑老妻与青年男子或少年儿童相爱。,一 酒精依赖,(三)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7柯萨可夫精神病 以严重的记忆力障碍、遗忘、错构及虚构、定向力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患者意识清晰。遗忘主要是顺行性的,与维生素B族缺乏有关。 8酒精中毒性痴呆 有近10%的酒精依赖患者最终出现痴呆,CT显示患者的额叶显著萎缩。 9人格变化 患者只对酒精有兴趣,以自我为中心,不关心他人,责任心下降,说谎等。 10酒精中

15、毒性脑病 脑病是由于缺乏维生素B1所致,表现为眼球震颤、眼球不能外展和明显的意识障碍,伴定向障碍、记忆障碍、震颤谵妄等。,一 酒精依赖,(四)酒精依赖的早期发现、干预及康复 包括行为疗法、心理治疗及药物治疗。 急性期的脱瘾治疗 苯二氮zaozi001类药物作为酒精依赖戒断综合征的常用替代药物。 戒断期的支持治疗十分重要,包括应用大剂量的维生素B族、补液、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抗炎补充营养、精神症状的治疗等。 心理治疗、家庭治疗、AA(戒酒互助会) 预防复发的因素 稳定的社会环境、替代行为、强制性监督和新的伙伴关系的建立在预防复发中至关重要。,二、阿片类所致的精神障碍,(一)阿片类药物的概念:是

16、指任何天然的或合成的、对机体产生类似吗啡效应的一类药物。吗啡是阿片中镇痛的主要成分,大约占粗制品的10。 (二)成瘾机制 :中毒后一系列的神经递质都处于失衡的状态。从行为医学角度分析,阿片类成瘾是一种习得的依赖行为。 (三)阿片类药物的药理作用 阿片类药物具有镇痛、镇静作用,能抑制呼吸、咳嗽中枢及胃肠蠕动,同时能兴奋呕吐中枢和产生缩瞳作用。阿片类药物能作用于中脑边缘系统,产生强烈的快感。,二、阿片类所致的精神障碍,(四)依赖及戒断的临床表现 短效药物,如吗啡、海洛因一般在停药后812小时出现,极期在4872小时,持续710天。长效药物,如美沙酮戒断症状出现在13天,性质与短效药物相似,极期在38天,症状持续数周。典型的戒断症状可分为两大类:客观体征(可观察到和测量到的)和主观症状,二、阿片类所致的精神障碍,(五)治疗 完整治疗的含义是指通过各种治疗方式使成瘾者解脱滥用药物的生理状况,然后再经康复措施来矫正其依赖行为。治疗一般分两步,即急性期的脱毒治疗和脱毒后防止复吸及社会心理康复治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