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心理学基础 培训教材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39284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144 大小:4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心理学基础 培训教材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44页
管理心理学基础 培训教材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44页
管理心理学基础 培训教材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44页
管理心理学基础 培训教材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44页
管理心理学基础 培训教材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心理学基础 培训教材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心理学基础 培训教材ppt课件(1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心理学基础,江苏职工医科大学 张日新,管理心理学是心理学应用于管理领域的产物,是研究管理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一门科学。研究内容包括: 个体心理:个性差异、社会认知、态度理论、需要动机理论等及其在管理中的利用。 群体心理:群体的结构与功能、群体动力、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与人际沟通的理论等。 组织心理:组织的结构与功能、组织变革的动力与阻力、组织发展过程与发展途径。 领导心理:领导者的影响力、领导者的素质、领导的有效性和领导者的决策理论等。,* 心理学 基本理论简介 * 心理的个性差异 * 挫折和应对,* 心理学基本理论简介 1 精神分析理论 2 行为主义理论 3 人本主义理论,1 精神分析理

2、论,精神分析理论和方法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1856-1939) 创立于19世纪末。精神分析是心理治疗史上的开创性事件,使心理治疗领域第一次有了自己完整的理论体系和方法,构成了现代心理治疗的基础。,1)无意识(unconscious)论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的两部分:意识(conscious)是与直接感知有关的心理部分,它包括个人现在意识到的和现在虽然没有意识到但可以想起来的;无意识(潜意识)则是不能被本人意识到的,它包括个人的原始的盲目冲动、各种本能以及出生后和本能有关的欲望。 前意识,无意识里的冲动、本能、欲望,与社会风俗、习惯、道德、法律不相容而被压

3、抑或被排挤到意识阈之下(意识阈是指能否意识到的分界线),但是,它们并没有被消灭,仍然在不自觉地积极地活动着,追求满足。,无意识(潜意识)要回到意识里来, 是很困难的,因为二者之间壁垒分明,似乎在意识的门口有着严密的防守,不准无意识中的本能欲望随意侵入。在弗洛伊德的早期理论中,把这种防守作用叫做“检查作用”或“检查员”。,意识,无意识 (潜意识),前意识,弗洛伊德的“无意识论”,释梦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类的心理活动有着严格的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的,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而是欲望的满足,在睡眠时,超我的检查松懈,潜意识中的欲望绕过抵抗,并以伪装的方式,乘机闯入意识而形成梦,可见梦

4、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的欲望的一种委婉表达。,梦是通向潜意识的一条秘密通道。通过对梦的分析可以窥见人的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的欲望和冲突。外显的梦(显梦):能回忆起来的梦的内容、情节等; 内隐的梦(隐梦):隐藏在情节下的真实内容(欲望等),2)人格结构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结构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超我(superego),自我(ego),本我(id),意识,前意识,无意识,本我 (id)是指原始的自己,包含生存所需的基本欲望、冲动和生命力。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 称为利比多(libido,又译性驱力)。本我按快乐原则(pleasure)行事,它不理

5、会社会道德、外在的行为规范,它唯一的要求是获得快乐,避免痛苦,本我的目标乃是求得个体的舒适,生存及繁殖,它是无意识的,不被个体所觉察。,自我(ego) 是自己可意识到的执行思考、感觉、判断或记忆的部分。自我的动力来自本我,即为了满足各种本能的欲望和冲动;同时,又在超我的指导下,要顺应外在的现实环境,采取社会所允许的方式指导行为,保护个体的安全。它遵循的是“现实原则”(reality),设法在外部环境许可情况下来满足本我的欲求,使二者保持平衡。,超我(superego)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的部分,类似于良心、良知、理性等含义。它是个体在成长过程中通过内化道德规范,内化社会文化环境的价值观念而形成

6、,其机能主要在监督、批判及管束自己的行为,超我的特点是明辨是非和善恶,追求完美,因而对个人的动机性行为进行监督管理,是人格达到完善的程度。 超我要求自我按社会可接受的方式去满足本我,它所遵循的是“道德原则”(ideal)。,超我有二个系统,良知和自我理想:良知是不恰当的行为受到惩罚的经验形成的,告诉我们不应该做什么;内疚感是良知的产物,当自我违背超我的道德标准行动或打算行动时,就会有内疚感。自我理想是因儿童受到表扬而发展起来的,告诉我们应该做什么;自卑感来自自我理想,如果自我不能达到超我提出的完善的标准,就会产生自卑感。,弗洛伊德认为人格是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交叉作用构成。人格的形成是企

7、图满足潜意识的本能欲望和努力争取符合社会道德标准两者之间长期冲突的结果。“自我”在“本我”和“超我”中间起协调作用,使两者之间保持平衡。如果两者之间的矛盾达到“自我”无法调节时,就会产生各种精神障碍和病态行为。,由本我控制追求快乐的人由超我控制背负着内疚或自卑感的人由自我控制,心理健康的人,本我 自我 超我,超我(superego) Principle of ideal,自我(ego)Reality principle,本我(id) (Pleasure principle),弗洛伊德认为:在每一个时期都可能发生人格三部分的冲突,解决得不好就可能产生人格障碍或成为心理疾病的原因。,3)、心性发展

8、理论(泛性论)弗洛伊德强调个人早期生活经验对人格发展德影响。他认为一个人的人格形成要经过5个时期: 口腔期(口欲期)出生至1岁半; 肛门期(肛欲期)1岁半至3岁; 性器期 3岁至6岁; 潜伏期 6岁至12岁; 两性期 12岁至青春期。,2 行为主义理论 华生:那个叫弗洛依德的家伙,我羞于和他在同一座科学的殿堂下。任意给我一打儿童,我可以把他们培养成法官、律师、企业家、强盗、小偷,经典条件反射: S R (巴甫洛夫)非条件刺激 非条件反射强化无关刺激 信号刺激 条件反射(条件刺激)强化、泛化、退化,操作条件反射: R S (斯金纳)+ R1 S(积极刺激 或消极刺激 ) R2 R3 R4 . .

9、,正强化: +R S(积极) 负强化: +R S(消极) 消 退: -R S(积极) 惩 罚: - R S(消极),认知理论: R O S认知是刺激事件与行为及情感的中介, 适应不良性行为及情感是由适应不良性认知造成的。 一旦适应不良的认知得到矫正,那么由此引起的心理障碍就会随之减轻或消除。,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理论: ABC理论 A B CA指刺激事件;B指个体的信念系统; C指事件的情绪后果。人们通常认为情绪和行为问题是由刺激事件直接引起,即A引起C,而事实上A只是C的间接原因,B即个体对A的认知和评价及其由此产生的信念才是直接的原因 。矫治的目的是以理性观念取代非理性观念。,常见的非理性信念

10、有:一个人应该被所有人喜爱;一个人必须非常能干,完整无瑕;做错事的人都不是好人,应受到鄙视与惩罚;应心想事成;不幸福或不快乐完全由外因决定,个人无能为力;挑战困难不如回避困难;要有一个比自己强的人做后盾才行;一个人应该对所有人的困难承担感情上的负担;每个问题只有一种正确答案;必须时刻担心危险、可怕事件的发生。,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马斯洛等在40 年代后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心理学理论。 他们认为人类并非受控于环境事件或内在的非理性的潜意识力量,反对贬低人性的生物还原论及机械决定论, 主张心理学家应关心人的价值和尊严,研究对人类进步富于意义的问题。,人具有自我实现的倾向, 人除

11、了具有生物潜能外还有心理潜能。心理潜能有求得发展的内在倾向:即自我实现,是在精神上成长与发展的天性。自我实现倾向具有引导、调整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能使人克服各种痛苦与障碍,实现其最大潜能,成为一个独特的个体。,如果个体在自我概念发展的成长过程中,受“积极关心的需要”所驱使,被迫按照外部施加的条件而行动,此后,个体逐步将这些外部条件(亦称价值条件)内化为自己的态度,成为自己的评价标准。内化了价值条件的自我概念迫使个体限制自己的行为, 结果个体选择了和价值条件一致的行为, 自我实现因而受到阻碍和停止。,事实上,每个人心中有两个自我:一个是他的自我概念,即现实自我;一个是他希望成为的自我,即理想自

12、我。如果两个自我有很大重合或相当接近,他的心理是健康的;反之,两个自我差距过大,心理问题就容易出现。,认识过程(知):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 情绪过程(情):情绪,情感意志过程(意):目标,决定,行为 心理现象个性倾向性:兴趣,需要,动机,信念等个性(人格) 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性格自我意识: 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调节,心理学基础知识,心理现象的发生与发展,动物心理的发生与发展 感应性是生物体接受某种刺激时能够激起自身活动状态的能力,随着生物的进化发展,反映水平也不断提高。当它们发展到不仅对具有直接生物学意义的刺激作出反应,而且对具有生物学意义的信号也能作出反应时,就标志着在地

13、球上发生了心理现象。,人类意识的产生与发展,劳动在人类意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1使用并制造工具与人类意识 2劳动的社会集体性与人类意识,语言在人类意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心理的实质,心理活动是脑的机能心理活动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1.客观现实是心理活动的源泉 2.心理是对客观现实主观能动的反映,人和动物脑重指数比较: 动物 脑重(g) 体重(kg) 脑重指数 (g/kg) 鼠 0.4 0.2 2狗 120 46 2.6熊 400 200 2猩猩 400 90 4.4象 5000 2500 2人 1400 70 20,心理过程,认识过程 (一)感觉和知觉 感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

14、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及其外部联系的反映。感觉是知觉 的基础,人们多是以知觉的形式直接反映事物。,感觉的分类:根据刺激的来源和感官的部位,一般把感觉分为内部感觉和外部感觉。知觉的分类:根据知觉反映对象的特征,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和运动知觉。,知觉的特性,知觉的选择性人总是有选择地把某一事物作为知觉的对象,将周围的事物作为知觉的背景,对象则在背景中突出出来,使知觉更清晰。知觉对象 的选择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知觉的理解性,人们知觉事物时总是用以前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去解释它、理解它,以此认识事物。知识经验越丰富,对当前事物的知觉就越深刻,越精确、越迅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