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39160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86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课件(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海洋石油总医院 付涛,职业病1:指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的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而引起的疾病。 职业接触限值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接触限制量值。指劳动者在职业活动过程中长期反复接触,对绝大多数接触者的健康不引起有害作用的容许接触水平。 职业健康体检3:指应用医学临床检查和相关的实验室检查对接触职业危害的群体进行筛检性的医学健康检查,早期发现个体与职业危害接触有关的健康损害、职业病、职业禁忌症,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职业禁忌4:指劳动者从事特定职业或者特定职业病危害因素时,比一般职业人群更易于遭受职业病危害和罹患职业病或者可能

2、导致原有自身疾病病情加重、或者在从事作业过程中诱发可能导致对他人生命健康构成危险的疾病的个人特殊生理或病理状态。 作业场所:指作业人员可能直接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活动场所,如生产厂区、终端、海上生产平台、船舶等。 生产经营单位:指有作业场所的管理机关,如拥有一个或多个海上油气田的分公司、拥有一个或多个炼油厂的二级或三级管理机关等。,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识别和分析识别和分析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目的是找出重点设施和作业、重点危害因素、重点接触人群,从而采取针对性的有效措施,减少对作业人员健康的影响。职业病危害因素一般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在作业场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有: 物理因素:噪声、

3、振动、紫外线、高温、高气压、电磁辐射、电离辐射等; 化学因素:各种有毒有害化学品、各种粉尘; 生物因素:各种致病病原体;,噪声性听力损伤的分类,慢性听力损伤(职业性噪声聋):指长期暴露在超过国家卫生标准限值的噪声环境中工作,没有适当的个人防护引起的听力损伤。慢性听力损伤的听力学特征:以高频下降为主、双耳对称、听力损失呈渐进性改变的感音性听力损失。职业病中的职业噪声性听力损伤或耳聋是指慢性听力损伤。,125 250 500 750 1000 1500 2000 3000 4000 6000 8000 10000-100 正常听力听 1020力 3040图 50 (dB) 607080901001

4、10频率 (Hz) 图 1. 职业性听力损失进展模式图,职业性听力损失的特点: 发展过程缓慢; 高频“听谷”现象; 多数双耳对称性发生与发展。,急性听力损伤(又称爆震性耳聋):指受一次强噪声刺激所造成的听力损失。多因爆破,火器发射或压力容器爆炸等其他突发的巨响引起,其产生的噪声峰值强度常达140dB,同时伴有冲击波。也有接触一次较短时间(数小时)较强稳态或非稳态噪声而引起的耳聋,但较少见,这类人员多属噪声易感者。,急性听力损伤的听力学特征:由于强噪声刺激和强烈的冲击波作用,不仅内耳发生损伤,中耳亦受到严重损伤,出现鼓室及内耳出血,鼓膜破裂。患者受震后,在发生耳聋的同时,常伴有剧烈的耳鸣、耳痛、

5、甚至眩晕。急性声损伤双耳往往不对称,朝向声源的一侧较重,有时仅伤及单耳。,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前 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代替GBZ49-2002职业性听力损伤诊断标准,本标准自实施之日起,GBZ49- 2002 废止。,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本标准与GBZ49-2002相比主要修改如下: 根据职业病目录,将原诊断标准名称修订为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 强调了职业性噪声聋发病的剂量效应关系。 对观察对象的界定进行了修订,并取消了观察对象分级。 对职业性噪声聋的诊断分级进行修订,只分轻度、中度、重度噪声聋三级。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1

6、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及处理原则。本标准适用于长期接触职业性噪声所致劳动者听力下降的诊断及处理。本标准不适用于生产过程中因压力容器、反应釜等爆炸导致的爆震聋的诊断及处理。,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GB /T4854 声学 校准测听设备的基准零级 GB /T7341 听力计 GB /T75

7、82 声学 听阈与年龄关系的统计分布 GB /T7583 声学 纯音气导听阈测定 听力保护用 GB/T 16180 劳动能力鉴定 职工工伤与职业病致残等级 GB/T 16403 声学 测听方法 纯音气导和骨导听阈基本测听法 GBZ 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3 诊断原则根据确切的职业噪声接触史,有自觉的听力损失或耳鸣症状,纯音测听为感音性聋,结合历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和现场职业卫生学调查,并排除其它原因所致听觉损害,方可诊断。,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4 观察对象双耳高频(3000Hz,4000Hz,6000Hz)平均听阈40dB(HL) 。5 诊断及诊断分级连续噪声

8、作业工龄3年以上者,纯音测听为感音神经性聋,听力损失呈高频下降型, 根据较好耳语频(500Hz、1000Hz、2000Hz)平均听阈作出诊断分级。,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5. 1 轻度聋 26dB40dB(HL)5. 2 中度聋 41dB55dB(HL)5. 3 重度聋 56dB(HL),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6 处理原则6. 1 观察对象不需要调离噪声工作场所,但同时患 有耳鸣者例外。6. 2 轻度、中度及重度噪声聋患者均应调离噪声工作场所。6. 3重度噪声聋患者应配戴助听器。6. 4 对噪声敏感者(即上岗前体检听力正常,在噪声环境下作业1年,高频段3000Hz、4000Hz、6000Hz任

9、一频率,任一耳听阈达到65dB(HL)应调离噪声工作场所。,职业性噪声聋诊断标准,7 正确使用本标准的说明参见附录A:(资料性附录)。,附录A,A.1 职业性噪声聋系指劳动者在工作场所中,由于长期接触噪声而发生的一种渐进性的感音性听觉损害。 A.2 确切的噪声作业史系指在超过GBZ2所规定的工作场所噪声声级卫生限值的噪声作业,即工作场所的作业人员8小时等效接触噪声限值85dB (A)。每天接触噪声不足8小时可根据实际接触噪声时间,按每增加3 dB接触时间减半的原则,确定噪声接触限值。,附录A,A.3 职业性噪声聋的听力评定以纯音听阈测试结果为依据,纯音听阈重复性测试结果各频率阈值偏差10dB,

10、听力损失应符合噪声性听力损失的特点。,附录A,A.4 鉴于职业性听力损失有暂时性阈移,故应将受试者脱离噪声环境1248h后作为测定听力的筛选时间。若筛选测听结果已达观察对象或噪声聋水平,应进行复查,复查时间定为脱离噪声环境后一周。,附录A,A.5 听力计应符合GB/T7341的要求,并按GB/T4854进行校准。 A.6 纯音听力检查时若受检者在听力计最大声输出值仍无反应,以最大声输出值计算。 A.7 纯音听力检查结果应按GB/T 7582进行年龄性别修正。,125 250 500 750 1000 1500 2000 3000 4000 6000 8000 10000-100听 1020力

11、3040图 50 (dB) 60708090100110正 常 5dB = 5dB + 0dB,125 250 500 750 1000 1500 2000 3000 4000 6000 8000 10000-100听 1020力 3040图 50 (dB)60708090100110传 音 性 45dB = 0dB + 45dB,125 250 500 750 1000 1500 2000 3000 4000 6000 8000 10000-100听 1020力 3040图 50 (dB 60708090100110感音神经性 45dB = 45dB + 0dB,125 250 500 75

12、0 1000 1500 2000 3000 4000 6000 8000 10000-100听 1020力 3040图 50 (dB) 60708090100110混 合 性 65dB = 45dB + 20dB,附录A,A.8 当一侧耳为混合聋,若骨导听阈符合职业性噪声聋的特点,可按该耳骨导听阈进行诊断评定。若骨导听阈提高可能与传导性聋有关,应以对侧耳的纯音听阈进行诊断评定。 A.9 若双耳为混合性聋,骨导听阈符合职业性噪声聋的特点,可按骨导听阈进行诊断评定。按骨导听阈进行诊断评定时,其骨导纯音听力检查结果也应按GB/T 7582进行年龄性别修正。,附录A,A.10 分别计算左右耳语频平均听

13、阈后,以较好耳平均听阈进行噪声聋诊断分级。,附录A,A.11 语言频率听力损失大于等于高频听力损失,不应诊断职业性噪声聋。A.12 纯音听力测试听力曲线为水平样或近似直线时,应怀疑其听力测试结果的真实性。,附录A,A.13 语言频率听力损失超过中度噪声聋以上,应进行客观测听检查,排除伪聋和夸大性听力损失。A.14 诊断时应排除的其他致聋原因主要包括:伪聋,夸大性听力损失,药物(链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中毒性聋,外伤性聋,传染病(流脑、腮腺炎、麻疹等)性聋,家族性聋,美尼尔氏病,突发性聋以及各种中耳疾患等。,附录A,A.15 诊断步骤:A.15.1 耳科常规检查。A.15.2 在做出诊断评

14、定前,至少要进行2次以上的纯音听力检查,两次检查间隔时间至少3天,而且各频率听阈偏差10dB;诊断评定分级时应以听阈最小值进行计算。A.15.3 对纯音听力检查结果按GB/T7582进行年龄性别修正。,附录A,A.15.4 怀疑中耳疾患时可进行声导抗检查。 A.15.5 对纯音听力测试不配合的患者,或对纯音听力检查结果的真实性有怀疑时,应进行客观听力检查,如听觉脑干诱发电位测试、40赫兹听觉诱发电位测试、声阻抗声反射阈测试、耳声发射测试等检查,以排除伪聋和夸大性听力损失的可能。,附录A,A.15.6 平均听阈的计算(结果按四舍五入修约至整数):双耳高频平均听阈:dB(HL)= 左耳(3000+4000+6000)+右耳(3000+4000+6000)6,附录A,单耳语频平均听阈:dB(HL)= 单耳(500Hz+1000Hz+2000Hz)3,THANKS!,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