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与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737656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54 大小:6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英语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与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英语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与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英语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与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英语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与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英语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与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英语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与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英语专业卓越人才培养与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5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英语专业卓越人才培养 与教师人文素质的提升查明建 第六届全国英语专业院长高级论坛长春 2012年5月12日,2,2,发言提纲,一、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危机 二、英语专业的学科定位与“专业”人才理念 三、清华、西南联大外文系人才培养的成功 经验及启示 四、增强英语教育的专业品质和人文内涵 五、卓越人才培养的关键:师资水平的提升,3,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危机,现在全国的英语专业毕业生现状是“小才拥挤,大才难觅”。 英语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处于劣势。缺乏发展后劲,成为失业最快的三大专业之一。,4,4,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危机,相对于其他文科专业毕业生,外语专业毕业生被认为普遍知识面窄、思想缺乏

2、深度、缺乏分析能力和批判思维能力。(黄源深,1998,2001,2010;何其莘等,1999;朱刚,2004;文秋芳,2006;虞建华,2010 )。 1950-1980年代的英语教育,受苏联教育模式影响,强调专业教育和即时的适应性,以培养英语听说写读译技能为目标,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培养了一批批英语专才,作出了历史贡献。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进而对整个社会的发展也产生了显而易见的弊端。 施蛰存:“中学不通西学废 , 一懂胡语即天骄”,5,英语专业的发展现状与危机,“教学实践方面,长期以来的 “费时低效”与 “哑巴英语”等问题依然没有得到彻底解决; “人才培养模式方面,不少外语人才知识面过窄

3、、技能单一、社会适应性不强。部分院校对复合型外语人才培养目标把握不够准确,存在专业知识课程设置不够规范和相关复合型专业课时所占比重过大等突出问题。” (戴炜栋, 2010),6,英语专业面临的严峻挑战,过去由于学习英语的条件有限,要学好英语,最佳的途径就是进入英语专业学习。由于学生入学英语水平低,英语专业教学主要是以语言技能训练为中心。英语专业的学生掌握了听说读写译的技能,就被视为英语人才,在人才市场上供不应求。 随着我国英语教育的社会化、普及化,英语学习的条件极大改善,大学生入学英语水平普遍提高,非英语专业的大学英语教学水平也普遍提高,但英语专业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没能跟上形势的发展,还是主

4、要以语言技能教学为中心,专业优势未能充分发挥出来。,7,英语专业面临的严峻挑战,过去为众多优质生源趋之若鹜的英语专业,其吸引力越来越弱。相较于其他文科专业学生,外语专业(包括英语专业)学生的知识面和人文视野相对比较狭窄,思辨能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因此在人才市场上竞争力减弱,事业发展后劲不足。 全国现有1200多所(不包括民办)高等院校都开设了英语专业,为了增强英语专业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力,大多以学生就业为办学目标,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淡薄,全国的英语专业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倾向。,8,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迫在眉睫,随着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以及中国大国国际地位的日益提升,国家对高端外语专业人才

5、的需求显得越来越急切。过去以培养英语技能专才的人才培养理念和以语言技能训练为目标的教学模式,已越来越不能适应国家对外语专业人才的需求。,9,英语专业综合改革迫在眉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大程度归结为外语专业目前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但最根本的原因,是英语“专业”理念和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出了问题! 学科理念决定人才培养理念以及相应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模式。,10,10,学科理念与专业定位,英语专业应回归人文学科本位,致力于重点培养人文通识型或通用型英语人才,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兼顾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英语专业应有明确的定位:属于人文学科而非实用型、工具型学科。,11,11,学科定位与英语专业

6、卓越人才培养理念,英语专业要从过去的以语言技能培训为中心,转向以英语专业教育和人文教育为中心,以培养出英语专业功底扎实、具有深厚人文情怀和批评性思维能力的通识型、通用型的英语人才。 首先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英语基本功(听、说、读、写、译能力),掌握进入专业学习的工具。 登堂入室,进入英语专业的殿堂。 以英语语言、文学、文化为核心的专业教育和人文通识教育。,12,12,中国英语教育的人文传统 与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及启示,13,13,1930-40年代清华大学外文系人才培养理念,外国语文系学程一览开宗明义点出了外国语文学系课程设置之目的,就是使学生能: (甲)成为博雅之士; (乙)了解西洋文明之精神

7、; (丙)造就国内所需要之精通外国语文人才; (丁)创造今世之中国文学; (戊)汇通东西之精神思想而互为介绍传布。,14,14,清华外文系人文教育的开拓者吴宓先生,15,英语教育家、比较文学家、人文主义学者吴宓先生(1894-1978),88,16,16,清华大学外文系的课程理念,语言文字与文学并重,二者互相为用,不可偏废。 外国语文学系概况:“盖非语言文字深具根底,何能通解文学而不陷于浮光掠影?又非文学富于涵泳,则职为舌人亦粗俚而难达意,身任教员常空疏而乏教材。故本系编订课程,于语言文字及文学,二者并重。” 对中国语言文学的重视:“本系对学生选修他系之学科,特重中国文学系。盖中国文学与西洋文

8、学关系至密。”因为无论是为了“(一)创造中国之新文学,以西洋文学为源泉为圭臬;或(二)编译书籍,以西洋之文明精神及其文艺思想,介绍传布于中国;又或(三)以西文著述,而传布中国之文明精神及文艺于西洋,则中国文学史学之知识修养,均不可不丰厚。故本系注重与中国文学系相辅以行者可也”。,17,17,30年代清华大学外文系的课程设置,第一学年:(共36或38学分) 国文;英文一;中国通史/西洋通史(择一);逻 辑/高级算学/微积分(择一);普通物理/普通化 学/普通地质学/普通生物学(择一)第二学年(共36学分) 英文二;第二外国语(择一);西洋哲学史;西 洋文学概要;英国浪漫诗人;西洋小说,18,18

9、,30年代清华大学外文系的课程设置,第三学年(共32学分) 英文三/德/法(择一);西洋文学分期研究之古代希腊罗 马;西洋文学分期研究之中世纪;西洋文学分期研究之文 艺复兴时代;英文文字学入门;戏剧概要;文学批评第四学年(共24学分) 英文四/德/法(择一);西洋文学分期研究之十八世纪; 西洋文学分期研究之十九世纪;现代西洋文学之诗/戏剧/ 小说;莎士比亚 除以上必修之课程外,外国语文学系还设以下选修课程: 第一、二年拉丁文;第一年希腊文;第一、二年日文;第 一、二年俄文;高等英文作文;英国文学选读;其他研究 课程(六)。,19,19,人文通识教育理念与人才培养,清华培养的杰出人才:洪深、钱锺

10、书、杨绛、季羡林、曹禺、李健吾等。,20,20,国立西南联合大学(1938.5.41946.5.4),21,21,西南联大外文系的课程设置,(一) 必修课程 1. 英国散文及作文(一)、(二)、(三) 2. 第二外国语 3. 欧洲文学名著选读(一)、(二) 4. 欧洲文学史 5. 英国诗 6. 西洋小说 7. 西洋戏剧 8. 英语语音学 9. 莎士比亚 10. 翻译 11. 印欧语系语言学概要,22,22,西南联大外文系的课程设置,(二)选修课程 1. 国别文学史(4种) 2. 断代文学史(7种) 3. 类型(或体裁)文学史和作品选读(12种) 4. 作家和作品研究(12种) 5. 文学理论(

11、6种) 6. 语言理论(9种) 7. 外语及其他(6种),23,23,梅贻琦的教育观,梅贻琦 (1889-1962) “通识为本,而专识为末。”,24,24,大学理念:何谓大学?大学何为?,梅贻琦:“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1931年出任清华大学校长时发表就职演说时所说) 梅贻琦:大学教育首先应培养和塑造健全的人格、意志品质。“通专虽应兼顾,而重心所致,则应在通而不在专。”,25,25,人文通识教育,王佐良:“清华的师生中,不少人达到本门学问的顶峰。清华多的是现代型的学者,既精研本业之外,又通晓中国和世界文化实况;不仅知中,还懂外”,26,26,西南联大培养的英语教育

12、界名家,27,27,西南联大培养的英语界名家,穆旦(查良铮)、杨周翰、许国璋、王佐良、李赋宁、周珏良、王岷源、吴景荣、巫宁坤、郑敏、英若诚、陈羽纶、许渊冲,28,28,最好的大学西南联大,29,29,英语教育的“专业化”、“人文化”理念,许国璋:“我教学生从来不以教会学会几句英语或教会一种本事为目标,而是教会怎样做人。英语教育是用英语来学习文化,认识世界,培养心智,而不是英语教学。” 王佐良:“通过文化来学习语言,语言也会学得更好。” 语言技能训练的“人文化”:增加人文内涵,扩大人文视野,提升人文情怀。,30,30,英语专业教育人文化的内涵,人文教育是英语专业教育的应有内容。 英语教育的人文化

13、不是英语教育+人文教育,而是融为一体。,31,英语专业教育人文化的意义,通过语言技能教学的人文化,激发学生心智空间的拓展,培养其想象力、审美能力,从而提升人生的立意,滋养人文情怀,自觉地对人生境界有一种人文追求,逐渐养成了自己一生的人文品格,有事业心。,32,上外英语专业综合改革的理念和逻辑思路,大学教育的本质 英语专业的学科定位 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理念 课程体系建设 教学模式改革 教师的专业素质与教学水平的提高,33,英语专业综合改革主要方面,课程设置上突出英语专业教育的专业性、人文性和国际化的特点。 教学方法上,提倡英语技能教学的人文化、人文课程教学的技能化。 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水平、人文素

14、质和教学能力的提升,34,英语专业教师的人文素质,1.人文追求与人文境界 2.教师的知识面与人文修养 3.挖掘、拓展教材内容的能力,35,人文化理念背景下的上外新课程体系建设,对原有基础课程进行梳理,体现连贯性、进阶性,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专业性和人文性。 对原有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优化,如将“圣经故事赏析”改为“圣经与西方文化”,将“古希腊罗马神话赏析”改为“古希腊罗马神话与西方文化”等,以提升课程的人文内涵和专业品质。,36,人文化理念背景下的新课程体系建设,完善英语专业人文通识课程体系,对原有欧美文化、文学、语言学、翻译四大板块的选修课程进行扩充。 已开设和即将开设的课程有“比较文学”

15、、“中西文化比较”、“英语史”、“欧洲文化入门”、“西方哲学精华”、“西方文明史”、“英美历史”、“英美社会与文化”、“文化研究入门”、“社会问题圆桌讨论”、“西方艺术史”等课程。,37,新课程体系建设,对原有基础课程进行梳理,体现连贯性、进阶性,更重要的是要体现专业性和人文性。 对原有专业核心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优化,如将“圣经故事赏析”改为“圣经与西方文化”,将“古希腊罗马神话赏析”改为“古希腊罗马神话与西方文化”,将“翻译赏析”改为“中英语文修养与翻译”,等等,以提升课程的人文内涵和专业品质。,38,新课程体系建设,3. 完善英语专业人文通识课程体系,对原有欧美文化、文学、语言学、翻译四大

16、板块的选修课程进行扩充,已开设和即将开设的课程有“比较文学”、“中西文化比较”、“英语史”、“欧洲文化入门”、“西方哲学精华”、“西方文明史”、“英美历史”、“英美社会与文化”、“文化研究入门”、“社会问题圆桌讨论”、“西方艺术史”等课程。,39,新课程体系建设,新增两个板块的系列课程: “人文社会科学原著导读”系列 “中国文化”(英文讲授)系列,40,“人文社会科学原著导读系列”课程,将原来大四的高级英语(精读),改为“人文社会科学原著导读系列”选修课程,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选修。 “人文社会科学原著导读系列”选修课程已经开设和即将开设的有:语言学、文学理论、哲学、宗教学、世界史、心理学、人类学、国际政治等,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修养以及思想能力和研究能力。,41,英文讲授的中国文化系列课程,“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文化经典导读” “中外文学比较” “中外文化比较” “汉学研究”“中国哲学与宗教” “中国古代政治智慧” “儒学与中国传统文化” “当代中国文化” “当代中国经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