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基本理论知识

上传人:n**** 文档编号:55737175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2.5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基本理论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基本理论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基本理论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基本理论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基本理论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基本理论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基本理论知识(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课程下的信息技术教学设计 基本理论知识,1.关于新课程目标 2.信息技术教学目标 3.信息技术教育的发展和纲要文件 4.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两个理论,一、关于新课程目标,回顾不同时期目标描述: 国家新课程确定的培养目标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体现时代精神,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使学生具有: 国际意识 社会责任感:WTO与我们的生活 健全人格:刘海洋事件 民主与法制精神 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环球时报的图片故事 终身学习的愿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养鸡场的故事 信息素养 环境意识:电视台的录像片目标越来越贴近我们的生活,回顾国家教育目标:毛泽东时代:培养共产主义

2、接班人邓小平时代: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江泽民时代:胡锦涛,例:由水果产生的创意,例:试一试你的思维特点,给你如下“材料”:,请你用他们组织出尽可能多的图形,并在每一个图下面写出一句你认为最贴切的话.,残疾的老鼠,一团和气,对比别人的结果,看你的创意怎样?,结果比较,二、信息技术课程的总目标,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表现在:对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的能力;对信息及信息活动的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发表观点、交流思想、开展合作与解决学习和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形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责任感。想不想用? 会不会用?(意识) (能力),过

3、程与方法,新课程,情感 态度 价值观,知识与技能,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传授知识,过于注重双基,仍然需要双基,三、我国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发展历程,1.以程序设计为主的阶段82年,信息技术教育起点,内容:BASIC,5所附中试点84年,颁布中学电子计算机选修课教学纲要(试行) 2.以计算机为工具的阶段“工具论”,91年第四次中小学计算机教育工作会92年关于加强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的几点意见97年中小学计算机课程指导纲要(修订稿)内容:软件硬件、Office、LOGO、程序设计(高中选修)必修课,学科真正走向稳步发展阶段零起点,3.以信息素养培养为中心的阶段2000年,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

4、的指导意见分步推进 全面启动“校校通”工程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指明新的发展方向,课程目标、内容、评价、课时等小学、初中、高中内容模块7-9年级,必修课程,不少于68学时,上机不少于70%两份文件,课程改革重要标志,明确提出将信息素养作为目标小学:基本完成应用软件的学习初中:具有“双衔接” (西安市纳入中考)高中:1必修+5选修的内容结构(2003年、课程标准),小学、初中、高中三个阶段信息技术教育内容和目标要求,淡化学科界限,打破各操作软件之间的界限,“玩中学”、“做中学”,信息技术课程设置和课时安排,1.多元智能理论是由哈佛大学教授加德纳于1983年创立,他认为每个人至少有语言、数理逻

5、辑、音乐、身体运动、空间、人际关系、自我意识、自然观察等八种智能,揭示了认知功能的多元性;这些智能是相对独立的;教育的任务在于开发学生的潜能,使他们得到满意的发展。,四、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对教育的意义教育要以培养学生多元智能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多元智能理论与信息技术教育多元智能的培养是教育的目标,每个学科每个教师都要有意识地进行多元智能的培养,信息技术教育更应当仁不让,智能类型与教学活动形式对应表,四、教学设计的理论依据,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皮亚杰最早创立核心观点(1)建构主义的知识观知识不是

6、对现实的纯粹客观反映,学习者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只能是由学习者自身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的。(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受知识,学习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建构的过程,这种建构无法让他人代替。(3)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教学不是单纯地传授知识,而是创设一定环境和支持,促进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建构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建构 (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源自德国Schwank教授,客观主义的教育理念:知识灌输,比利时罗汶大学 校园雕塑,客观主义,建构主义,个人主义,集体主义,学习计划,设计,个体学习,群体学习,学为中心,教为中心,教育观念与教学模式的转变,教学模式的文化整合,建构主义,客观主义

7、,个人主义,集体主义,目 前 状 态,传统教学模式和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对比,传统教学模式,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的意义,建构主义理论对教育的意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交互性和社会性。建构主义教学观告诉我们教学不是通过控制学生以实现知识的传授多寡,而是创建一个有利于知识建构的良好学习环境帮助学生建构知识(1)正确地看待学生已有知识在认知过程中的作用(2)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开放意识与合作精神(3)确立教学中学生主体和教师指导的地位(4)为学习者提供了一个激发创新能力的时空环境,建构主义理论在信息技术教育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过程,任务驱动法 直观演示法 操作实践法 合作学习法,OK!,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