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腹痛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37086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7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品腹痛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精品腹痛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精品腹痛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精品腹痛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精品腹痛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品腹痛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品腹痛课件(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腹 痛,一、概述 (一)定义:指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经常发生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称腹痛。,1、腹部的解剖位置,上腹部,胃脘,少腹部,中腹部,(1)体表定位:除胃脘以外的腹部的疼痛:胁腹、中腹、小腹、少腹 (2)体内脏腑:肝、胆、脾、肾、大肠、小肠、膀胱、胞宫 经络:手足三阴经、手足阳明经,冲、任、带、足少阳经脉所过。 2、腹痛的性质:依据病因病机不同而表现为剧痛、钝痛、刺痛、隐痛、绞痛、喜按、拒按、喜温、不喜温。3、腹痛放射的部位: 最易连及胃脘部,又称脘腹痛向后连及腰部,称腰腹痛 脐腹痛(脐周围),1、内经 (1)腹痛的病因与外邪侵袭有关,强调了寒邪的致病作用。“寒气客于厥阴之

2、脉,故胁肋与少腹引痛”、“冬日重感于寒,即泄,当脐而痛” (2)指出腹痛的病变脏腑与脾、胃、大、小肠及膀胱有关,不同的脏腑的病变,腹痛的特征不同。,(二)历代医家的认识,“邪在脾胃,则肌肉痛,阳气不足,阴气有余,则寒中肠鸣腹痛”肌肉痛,肠鸣而痛。 “大肠痛者,肠中切痛而鸣濯濯,当脐而痛”当脐痛 “小肠痛者,小腹痛,腹脊柱睾而痛”小腹痛 “膀胱痛者,小腹偏仲而痛,以手按之,即欲小便而不得出”小便变化,2、汉张仲景在内经基础上建立了腹痛的辩证论治体系 腹痛分为寒、热、虚、实进行辨证论治。,(1)寒证:“腹中寒气,雷鸣切痛,胸胁逆满,呕吐,附子梗米汤主之” 治法:温中散寒止痛 方用附子粳米汤,(2)

3、热证:“按心下满痛,以为实,当下之, 宜大柴胡汤” 症状:心下满痛 治法:和解少阳、通下腑实 方用大柴胡汤 (3)虚证:“虚者里急,悸、衄、腹中痛,梦 失精,四肢酸痛,手足烦热,咽干口燥,小建中汤主之” 治法:甘温补中 方用小建中汤,3、明张景岳,在内经、张仲景的基础上,对腹痛的部位、病因与脏腑的关系,及寒热虚实的鉴别作了详细的论述。 (1)腹痛的部位与脏腑的关系 “凡病心腹痛者,有上中下三焦之别,上焦痛者,此即胃脘痛也。中焦痛者,在中脘脾胃间病也,下焦痛者,在脐下,肝肾大小肠膀胱病也” 将腹痛分为上中下: 上焦上腹痛胃腹痛 中焦中腹痛脾胃病变 下焦下腹部(小腹、少腹)肝、肾、大小肠、膀胱病变

4、,(2)辨别腹痛的虚与实 “辩之之法,但当察其可按者为虚,拒按者多实;久痛者多虚,暴痛者多实;得食稍可者为虚,胀满畏食为实;痛徐而缓,莫得其处者多虚,痛剧而坚定不移者为实” 虚可按、久痛、得食减轻、痛徐而缓,无定处 实拒按、暴痛、胀满畏食、痛剧、固定不移,(3)辨别腹痛的寒与热 “痛证有寒热,误认之则危害不小,盖三焦痛证,因寒者常居八九,因热者十惟一二”。 其原因是由于:“寒则凝滞,凝滞则气滞,气滞则痛胀由生”,“而热则流通不然也。” 具体的鉴别,李中梓作了补充:“伤于寒者,痛无间断,得热则缓,伤于热者,痛作有时,得寒则减”。,(4)辨腹痛在气在血 “病证当辨有形、无形,无形者,痛在气分,腹病

5、为胀为痛者,必或胀或止,而痛无常处,气聚则痛而见形,气散则平而无迹,此无形之痛也;有形者,病在血分,或为食积,凡血癥食积而为胀痛者,必痛有常所,而胀无休息,不往不来,不离其处者,是有形之痛也。” 气分无形(无)、腹痛、时发时止、痛无定处 血分有形(血癥)、持续不已、痛有定处,4、明李中梓指出补法在治疗腹痛中的作用,批驳了“痛无补法”之说法 “虚者,安可通利乎?故表虚而痛者,阳不足也,非温经不可。里虚而痛者,阴不足也,非养营不可,久虚而痛者,以脾伤也,非补中不可。下虚而痛者,脾肾败也,非温补命门不可。亦实痛无补法,则杀人惨于利器矣。” 表虚不固外寒入经温经散寒 里虚而痛阴血不足滋养阴血 上虚脾阳

6、虚失于温煦补中 下虚脾肾阳虚温补命门,5、清叶天士临证指证医案中论述了腹痛的治法与方药。 (1)“通阳而泄浊者”吴茱萸汤及四逆汤法 (2)“清火而泄郁者”左金丸及金铃子散法。 (3)“开通气分者”四七汤及五磨饮。 (4)“血壅营络者”穿山甲、桃仁、归须,韭根之剂及下瘀血汤。 (5)“缓而和者”芍甘汤及甘麦大枣汤 (6)“柔而通者”茯苓、柏子、肉桂、当归 (7)“食滞”消导 (8)“蛔扰”安之 这此方法仍为现今临床所常用,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三)范围 1、腹痛涉及的范围极广,内科、外科、妇科多种疾病,皆可出现腹痛。本篇研讨论的腹痛,限于内科范围内的腹痛,至于急腹痛及妇科疾病的腹痛,属于外科,

7、妇科范畴。 2、痢疾、泄泻、霍乱、积聚,常伴有腹痛,则参照有关章节。,3、现代医学很多疾病,以腹痛为主要表现。 胃肠痉挛 消化不良 神经官能症性腹痛(不可误诊,排除器质性) 结核性腹膜炎 急性胰腺炎带状腹痛 泌尿系统病症-结石肠梗阻,二、病 因 病 机 痛的病机:一是不通则痛,一是不荣则痛。 腹痛的病机:腹内气血不通痛 腹内经络脏腑失荣痛 因此凡是导致腹内气血流通不畅,不通则痛的因素及导致气血阴阳亏损,腹内脏腑经络失荣的因素就是腹部的病因。,寒邪内阻,气机凝滞不通则痛腹痛湿热壅滞,气机阻滞,(一)病因 1、影响腹内气血不通的因素 (1)感受外邪 寒、热、湿之邪,侵入腹中。,(2)饮食不节 暴饮

8、暴食,恣食肥甘厚味,过食生冷不洁之物。饮食积滞损伤脾胃,阻滞气机不通则痛腹痛 (3)情志失调 忧思郁怒,肝气郁结。肝郁气滞乘脾犯胃,气机不畅不通则痛腹痛 (4)腹部手术之后,跌扑损伤。 脉络阻塞气滞血淤不通则痛腹痛 手术粘连、反复腹痛、甚至引起肠梗阻,2、影响腹内经络脏腑失养的因素 (1)素体阳虚,脾阳不振中焦虚寒失于温养不荣则痛腹痛 (2)久病体虚,阴血亏虚失于濡养,(二)病理变化 1、基本的病理: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2、病理类型 寒饮内阻感受外邪引起、偏寒 湿热壅滞感受外邪引起、偏热 饮食积滞饮食不节引起 气滞血瘀情志失调、外伤、手术引起 中虚脏寒素体阳虚或久病引起,(三)病位:脾、胃、肝

9、的关系最密切 因为脾胃、肝均属于腹内,三脏在腹中的气机的调理上起重要作用。 脾气主升,胃气主降,一升一降,维持着气机的升降运动,这一升降运用的正常,又有赖于肝脏的疏泄功能正常,肝主疏泄,肝气条达,则脾升、胃降,气机升降有序,反之,肝气郁洁,横逆乘脾犯胃,就会导致气机运动的失常,气机不畅,就会发生疼痛。,(四)病情:有没有寒热虚实的不同,1、虚实属性 寒邪内阻 不通则痛的病理属实 湿热壅滞 属邪实病理 饮食积滞 气滞血瘀 不荣则痛的病理属虚中虚脏寒,属正虚的病理。 2、寒热属性 属寒的病理寒邪内阻实寒 中虚脏寒虚寒 属热的病理湿热壅滞 食积化热 实热 久郁化热 阴血属热虚热,(五)病理演变 寒热

10、虚实之间往往相互转化、相互错杂,1、寒热转化、错杂: 寒邪内阻(日久)郁而化热,郁热内结,2、虚实转化、错杂 (1)实证转虚 寒邪内阻 湿热壅滞 饮食积滞 气滞血瘀阴血亏虚,日久损伤脾胃、脾胃气虚、胃阴虚,(3)变生他病 气滞血瘀瘀阻脉络,渐成有形,固定不移癥积包块,瘀热内结,阻滞气血,肉腐成脓内痈,湿热壅滞 饮食积滞,三、诊断与鉴别诊断,1、诊断依据: (1)凡是胃脘部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疼痛为主要表现就可诊断为腹痛。 (2)排除外科的急腹痛及妇科疾病的腹痛。,2、 鉴 别 诊 断 (1)与外科腹痛相鉴别 内科腹痛 外科腹痛 先发热后腹痛 腹痛后发热,无反跳痛,反跳痛,腹肌紧张,可转为外科腹

11、痛,腹肌松软,疼痛剧烈,明显压痛,,自觉疼痛,压痛不明显、,(2)与妇科腹痛鉴别 内科 妇科疾病 男女不限 成年女性 腹痛与月经无关 经期痛经 宫外孕停经史 流产停经史 阴道不规则出血,(3)胃痛鉴别 胃处腹中,疼痛部位及疼痛性质多相近似。 胃痛 腹痛 部位:胃脘临近心窝处 胃脘以下,耻骨手际以下 伴随症:嗳气、吞酸 二便异常,嘈杂、饮食异常,四、辨 症 施 治,(一)辨证要点:辨寒热虚实,与胃脘痛差不多。 1、辨寒热 寒痛 热痛 疼痛拘急,遇寒加重 灼痛,遇热加重 得温则减 得寒则减 泛吐清水,大便稀溏 口干喜饮,大便秘结 舌苔白、脉迟 苔黄、脉数,2、辨虚实 虚痛 实痛 发病缓 发病急 病

12、程长 病程短 腹痛绵绵不甚 腹部剧烈 喜按 拒按 特别是中虚脏寒 寒湿热邪、食积 虚寒症状 阻滞于内 舌淡脉虚弱 舌红、脉实有力,3、辨气血 气滞 血瘀 胀痛 刺痛或刀割样痛 时作时止 持续不已 走窜不定 固定不移 舌红 舌暗、瘀斑瘀点 脉弦 脉涩,腹痛的基本病机是: 邪实阻滞,不通则痛。 正虚不足,不荣则痛。1、所以以“通”立法,通则不痛。“通”并非指通下而言。 2、同时依据辨证寒、热、虚、实,在气在血的不同,而有不同具体的“通”法,(二)治疗原则与治法,寒邪内阻温中祛寒,寒去则通 湿热壅滞通利湿热,湿热去则通 饮食积滞消食导滞,食积消则通 气滞血瘀行气活气,气行则血行, 气血通则不痛 中虚

13、脏寒温中补虚,阳气通则痛止,所以理解“通”法包括: 通畅气机 疏通邪气 泻实 恢复正气 疏通正气 补虚,护理要点: 1、密切观察腹部情况,注意外科、妇科腹痛。 2、生命体征。 3、伴随症。 4、饮食,禁食或流质、半流质食物。 5、不要盲目止痛。,(三) 分 型 论 治,1、寒邪内阻,特点:腹痛急暴,得温减,遇冷更甚。 主症:呕逆清水,大便稀溏,苔白,脉沉紧。 病机:寒邪内阻,气机凝滞,不通则痛。 寒为阴邪,其性收引,寒邪入侵,阳气不运,气血被阻,故腹痛暴急,得温则寒散而痛减,遇冷则寒凝而痛甚。如中阳未伤,运化正常,则大便自可;若中阳不足,运化不健,则大便溏薄。口和不渴,是里无热之象。小便清利,

14、舌苔白,脉沉紧,为里寒之征。本证以遇寒痛甚,得温痛减作为辨证特点。,治法:散寒温里 理气止痛 方药:良附丸合正气天香散 良附丸用高良姜、香附温中散寒理气。 正气天香散用干姜、紫苏温中散寒。 乌药、香附、陈皮理气止痛。 二方合用温中散寒,理气止痛的作用更强。 (1) 痛甚不解,加玄胡、木香理气止痛。 (2)夏季感受寒湿,兼见身重、纳呆,倦怠,苔白腻者,加藿香、半夏、蔻仁,温化寒湿,降逆和中。,(3)脐腹疼痛剧烈,伴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脉微欲绝者,为寒邪内闭阳不外达,改用通脉四逆汤温通肾阳(附子、干姜、甘草、葱白)。 (4)腹中冷痛,手足逆冷,身体疼痛,内外皆寒,用乌头桂枝汤,散寒止痛(乌头、桂枝、芍药、甘草、姜、枣)。 (5)疼痛部位在少腹,拘急,冷痛,为足厥阳肝经受寒,用暖肝煎,温肝散寒(肉桂、小茴、茯苓、乌药、枸杞子、当归、沉香、生姜)。 (6)腹中冷痛,肠鸣,胸胁胀满,呃逆,呕吐,为寒邪上逆,用附子粳米汤温中散寒止呕(附子、粳米、半夏、甘草、大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