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游物外课件_1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36235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4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神游物外课件_1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神游物外课件_1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神游物外课件_1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神游物外课件_1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神游物外课件_1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神游物外课件_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神游物外课件_1(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越世高谈,自开户牖,第四单元,神游物外,庄子,庄 子,我们今天要学的神游物外节选自庄子的逍遥游和秋水。“神游物外”,顾名思义,就是超离世界万物,体现了道家的“道”的内涵。老子和庄子是道家的两位大师,并称“老庄”。但二者的思想并不一致,学界认为老子的思想是朴素辩证主义,庄子的思想是相对主义。老子五千言,主要述说“道”的存在、“道”的创生世界、“道”的变化特征等等;庄子则更多地是从个人主体方面,畅言如何“得道”,“得道”之人的精神境界如何等等。老子言“道”,偏于客观,庄子言道则偏于主观。老子以“道”概括世界,庄子追求的是个体如何与“道”为一,其思想的核心是如何获得绝对的精神自由问题。,老子与庄子,

2、道家的两位大师,有一个故事,生动地说明了个体如何与“道”为一。楚国有一个猎户,一天上山打猎回来,发现自己的弓丢了。家人催促他赶快上山找回来,可猎户却若无其事地说:“算了,楚人丢了,楚人捡,还去找什么?”这件事传到了鲁国,孔子说:“如果去掉一个楚字,说人丢了,人捡,就更有意义了。”后来,庄子也知道了这件事,他说:“如果再去掉一个人字,说成丢了,捡了,其意义就更大了。,老子与庄子,道家的两位大师,老子与庄子,道家的两位大师,在猎户失弓这件事上,表现了猎户、孔子和庄子三人三个层次的胸襟,体现了三个层次的思想境界。猎人面对损失,想到只要是国人能从自己的损失中获利就不是损失,这是胸怀全国的思想境界;儒家

3、的祖师爷孔子认为只要有人能从自己的损失中获得利益,都不是损失,这是胸怀世界的思想境界;道家学派大师庄子认为自己的损失能使任何事物获利都不算损失,这种境界已经超出人的范畴了。如果按照冯友兰先生的哲学观点,猎人的思想境界是道德境界;孔子的思想境界是道德境界中的最高境界;而庄子的思想境界则是天地境界。这个故事启示我们:一事当前,应当抬高视野,尽量把目光投得更远些;拉宽心境,尽量把心胸放得更宽些。这样,我们的内心也就更加宽松自由了。,庄子,鹏程万里、御风而行、越俎代庖、大相径庭、不近人情、形如槁木、朝三暮四、庄周梦蝶、游刃有余、踌躇满志、旁门左道、盗亦有道、唇亡齿寒、独来独往、善始善终、莫逆之交、人人

4、得而诛之。,出自庄子的成语(寓言),城南高隐图,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是庄子的代表作,比较集中地表现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人生观。逍遥游集中表现庄子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即虚无主义与绝对自由。全文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总论,论证世间万物都是“有所待”而不自由的,自己追求的是“无所待”的最高境界。第二部分用一系列的寓言故事,论证第一部分提出的“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的境界,以及通过“无为”达到这一境界的主张。课文选的是第一部分。节选部分从高远之志、厚积之力、大小之辩到无待之游的描述,启示人远大的志向应当通向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而不应局限于“一官”“一君”的现实功利,人应该有精神自由、个

5、性解放的追求,这些都是庄子思想中的积极因素,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而对于庄子思想中的虚无主义、绝对自由以及遁世避患的全身意识等消极因素,我们应当摒弃。,逍遥游,秋水是庄子的又一长篇,用篇首的两个字作为篇名。全篇由两大部分组成。前一部分写海神若跟河伯的谈话,“望洋兴叹”就出自于此。后一部分分别写了六个寓言故事,每个寓言故事自成一体,各不关联,跟前一部分海神与河神的对话也没有任何结构关系上的联系,对全篇主题的表达帮助也不甚大,似有游离之嫌。 课文节选部分记录的是庄子与惠子的一段意趣盎然的哲学对话。,秋水,濠梁秋水图,逍遥游,翻译与评析,1、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 ,不知其几千里也 。化而为鸟,其

6、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 ,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补注“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也,表判断语气。“者也”式判断句。“去以六月息”,介宾状语后置;“者也”,两个语气词连用。前两个“也”表停顿,后一个“也”表判断语气。前两个“其”,表疑问语气。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也”,用于主谓之间,表停顿。,译文北海有一条鱼

7、,它的名叫鲲。鲲很大,不知道它有几千里。鲲变成鸟,鸟的名叫鹏。鹏的背,不知道它有几千里。奋起而飞,它的翅膀就像挂在天上的云。这只鸟,海动风起时就将迁往南海,南海就是天然的水池。齐谐是记载怪异的。齐谐中的话说:“当鹏迁往南海的时候,振翼拍水,水浪远达几千里。它乘着旋风盘旋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靠着六月的大风飞离北海。”山野中的雾气、空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相吹拂的结果。天色深蓝,是它的真正颜色呢,还是因为天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鹏从高空往下看,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再说那水如果积聚不深厚,那么它负载大船就没有力量。,逍遥游,翻译与评析,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8、。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适百里者,朽宿(xi )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注释 三个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 果然,古今异义词。何知,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译文倒一杯水在堂上低洼的地方,就只能拿小草作它的船,放上一只杯子就着地了,这是水太浅而船太大的缘故。风的积聚如果不大,那么它承负巨大的翅膀就没有力量。所以鹏飞上几万里的高空,风就在它的下面,然后才能乘风。背靠青天,没有什么能阻

9、碍它,然后才图谋往南飞。蝉和斑鸠嘲笑鹏说:“我一下子起飞,碰到榆树、檀树之类的树木就停下来,有时飞不上去,就掉在地上罢了,哪里用得着飞上数万里的高空再向南飞呢?”到郊野去的人,只须准备一天三顿饭,回来肚子还是饱饱的;到百里远处去的人,头天晚上就捣米储积干粮;到千里远处去的人,要用几个月来储积干粮。这两只小动物又知道什么呢!,逍遥游,翻译与评析,评析本段阐述世间万物都“有所待”。通过鲲、鹏、野马、尘埃、大舟、杯、芥、蜩、学鸠等实物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有所待”,因此都是不自由的。首先,作者大笔挥洒,以夸张的手法描写神奇莫测巨大无比的鲲与鹏,言其背大,“不知其几千里也”,言

10、其翼大,“若垂天之云”。这只鸟不仅大,它还要腾空而起,还要乘海风作万里之游,给我们展示了一幅雄奇壮丽的画卷。其次,作者以“野马”“尘埃”的“以息相吹”与大鹏的“海运将徙”作对比,说明万物皆“有所待”。最后,作者以童话般的叙述,写蜩与学鸠对大鹏高飞远行的嘲笑,并以行路备粮的比喻予以反驳,表现了蜩与学鸠毫无自知之明的可笑与可怜。,逍遥游,翻译与评析,2、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

11、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且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且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辩也。,补注奚:疑问代词,什么;“奚以”,介词宾语前置。彭祖乃今以久特闻,众人匹之,不亦悲乎:乃今,而今,如今;众人,一般人;匹,配,这里当“比”讲;“不亦乎”,固定句式,表疑问,译作“不也(岂不)吗”。汤之问棘也是已:之,取消句子独立性;棘,夏棘,商汤的老师;也,句中停顿语气;是,指示代词;。焉,于+之,在里面;修,长。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

12、万里:抟,tun,团,把风裹进来;扶摇,上古大风的名称,是从海底里面出来吹遍了大地的风,现在叫做台风; “羊角”也是风,是龙卷风一类,由地下冒出来向上旋转,形状像羊角;这两种风不同。大鹏鸟的翅膀把大风都包裹了,超过了九万里的高空。,译文小智不了解大智,寿命短的不了解寿命长的。凭什么知道它是这样的呢?朝菌不知道一个月的时间变化,寒蝉不知道一年的时间变化,这是寿命短的。楚国的南部有冥灵这种树,把五百年当做春,把五百年当做秋;远古时有一种大椿树,把八千年当做春,把八千年当做秋,这是寿命长的。彭祖如今独以长寿闻名,一般人与他相比,岂不可悲吗? 商汤问夏棘也有这样的话。不生草木的极荒远之北,有黑色的深海

13、,就是大自然的水池。那里有条鱼,它身宽数千里,没有知道它的长度的人。它的名称叫鲲。那里有只鸟,它的名称叫鹏,鹏的背像泰山,翅膀像挂在天边的云。大鸟的翅膀把大风包裹起来盘旋飞上数万里的高空,穿过云气,背靠青天,然后图谋往南飞,将要到南海去。斥鷃嘲笑说:“它将要到哪里去?我跳跃着往上飞,不超过几丈高就落下来,在蓬高中飞来飞去,这也就是飞的最高限度了,而它将要飞到哪里去呢?”这就是小和大的区别。,逍遥游,翻译与评析,评析这一段归纳上文,补充印证,阐述小与大等一切关系都是相对的。作者从自然界的“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进而说明“小大之辩”,但本质相同,即万物皆有所待,不是真正的逍遥。朝菌、蟪蛄

14、为小年;冥灵、大椿为大年。二者比较可知:“小年不及大年”。 彭祖以长寿闻名,众人匹之,以小及大,可悲。 汤之问棘,点明了“大小之辩”。,逍遥游,翻译与评析,3、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补注也,句中停顿语气。虽,转折连词,虽然;然,指示代

15、词,这样。,同返。恶乎待,疑问句代词宾语前置句,即待恶乎,依靠什么?,译文所以那些才智能胜任一个官职、品行顺应一方、道德符合一君主心意、能力使一国之人信任的人,他们看待自己,也像斥鴳一样。宋荣子尚且嗤笑这些人。再说全社会的人都称赞宋荣子,他却并不因此而更加勤勉;全社会的人都责难他,他也并不因此而更为沮丧。他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限,至此而止了。他在世上,没有拼命追求什么。虽然如此,还是有没树立起来的境界。列子驾着风飞行,飘然轻巧,十五天后才返回。他对于招福的事,没有拼命追求。这虽然免于步行,但还是要凭借风力。至于说到顺应天地万物的本性,驾御六气的变化,而在无边无际的境界中邀游的人

16、,他们还依靠什么呢?所以说:至人无自我,神人无功利,圣人无声名。,逍遥游,翻译与评析,评析本段阐述“无所待”的观点。作者从自然界转而写现实社会,现实中的人有高出众人之上者,但仍是“有所待”,还不是真正的“逍遥”。作者在彻底否定了“有所待”的万物和现实中的高人之后,才提出自己的观点“无所待”才是真正的逍遥。现实社会中四种人分别能“效”“比”“合”“征”,但却以世俗之见自视,以出类拔萃的佼佼者自居,作为人生的境界,他们也仅仅是斥鴳翱翔于蓬蒿之间罢了。宋荣子已经淡漠了功名,看清了内外荣辱的界限,却“犹有未树”;子列子能御风而行,超然于世,但还是要依赖于风(即“犹有所待”)。这两个人都比众人高出一筹,但未入道,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何谓“逍遥”呢?那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怎样才能达到“逍遥”呢?那就是“无己”“无功”“无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