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学课件_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32032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1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拿学课件_3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推拿学课件_3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推拿学课件_3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推拿学课件_3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推拿学课件_3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拿学课件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拿学课件_3(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推 拿 学,一、推拿发展简史 (一)推拿的起源 现一致认为是早期人类的一种无意识的,自我的保护反应,自我治疗手段的发展和健全.人类先认识到按摩的治疗作用,后才发展理论.然后理论指导实践,逐渐发展而成.文献记载:俞跗 最早将按摩应用于临床 推拿古称按摩,按跷,按杌,导引.是指用手,其他部位(肘,臂,膝,足,背,臀)或工具,在人体体表的部位或特定的穴位,运用力的技巧性变换,作用于人体以防治疾病的外治方法.,对于按摩一词,许多人都很熟悉,不仅听说过甚至用过,如急救时掐人中,胸外按压;劳累时按揉肌肉关节,叩打肩背等等.它是古老的医治疾病的方法,众所周知原始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人们为了生存要找寻野果,捕

2、猎动物充饥,这样就不可避免的要同野兽进行搏斗,同大自然作斗争,因此在人类早期的生产劳动中,必然会有些损伤和疾病,通过用手抚摸,按揉却收到良好的效果.人类本能的重复应用这些能够去除疾病的方法,经过几千年的延续,这些手法得到发展和积累,逐步形成了现代的按摩术,推拿疗法.,其中具有代表性的理论依据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1.医案:春秋战国时期的第一本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对按摩术早有记载,其中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者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这里的中央即指我国的中部地区,相当于今之河南省洛阳市一带.从上可知,我国的按摩

3、术最早起源于河南洛阳一带黄河流域.世界各国的古代文明也是如此,例如欧洲最早的按摩记载,16世纪欧洲探险家在其游记里所提到的,波利尼西亚群岛的原始土著人虽然还不知道药物治疗方法,却利用一种独特的外治法来减轻疼痛,当土人患病时,就俯卧在地上,令其小孩不断地在其背上踩踏,通过这一方法,往往患者很快地感到病情好转.土人以为小孩不断地踩踏背部,将驱除鬼魂逃离病人躯体,但科学的解释是小孩身体的重力,作用于患者背部的督脉,两侧膀胱经循行线上,能激发经络系统的调整作用,从而治疗疾病.由上也不难看出,按摩最早起源于中国,和欧洲相比较时间上就要早很多.现存最早的内经:推拿治疗痹症,痿症,口眼歪斜.,2.病例:春秋

4、战国时期的神医扁鹊,用按摩,针灸的方法成功的抢救了尸厥的患者.据记载扁鹊过觳境,见太子尸厥,;令其弟子子明炊汤,子仪脉神,子游按摩,数法并下,成功的治愈了太子病. 3.工具:推拿与针灸的渊源关系:在同时期出现了最早的推拿工具,即针灸九针中的圆针,鍉针.按摩与推拿的区别: 按摩目前认为多数属于保健行业的范畴.如美容,洗浴,休闲,旅游,手足等按摩.在国内主要为按摩师操作,在国外多为护士,按摩师操作.,推拿现多数属于医学治疗行业领域.如脊柱推拿,旋转手法,内功流派等.无论在国内外主要为医生操作. 二、推拿的形成 由于原始社会生产力和水平低下,文化不发达,所以一些抚摸的手法,形成了早期的医疗雏形.随着

5、原始社会的瓦解,以及奴隶社会的的形成,在当时的医事制度管理方面,按摩术已成为了一个专科.夏商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医事有所发展,出现了中药,此时按摩术和中药成为这一时期的两个主要医疗方法.如黄帝内经中多篇记载了按摩可以治疗痹症,痿证,口眼歪斜,胃痛,高热谵妄等.并描述了推拿工具针灸九针中的圆针,鍉针.韩非子,老子,墨子,史记扁鹊传等对按摩术都有记载,并且形成了一些手法.秦汉时期随着中国的统一和封建制度的形成,祖国医学体系也随之形成.按摩术也日趋完善,此时出现了我国的第一部按摩专著黄帝岐伯按摩经,此书十卷,与当时的黄帝内经,华佗别传等著作均大量的记载了数十种的按摩手法,确定了按摩术在医学中的地位.

6、其中值得一提的是先秦两汉时期,这一时期是按摩理论的体系化形成时期,按摩术对于当时医学的贡献最大.,如:1.名医淳于意用寒水推治疗头痛,身热,神昏,谵语等症. 2.医圣张仲景提倡使用膏摩;并首创手法抢救呼吸,心跳骤停等病症的方法. 3.西汉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导引图共计44幅,描绘了捶背,抚胸,按腰等情形,是现存最早的按摩图谱,从图中可以看出当时自我按摩很盛行.,人类在逐渐认识了按摩作用的基础上,有目的把按摩用于医疗实践,并不断加以总结,逐渐形成了按摩治疗体系,因此可以说按摩是人类最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内经等书可知人类最早的治疗手段是属于物理性质的疗法,推拿,针灸,热

7、敷.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逐渐发现自然药物化学药物(明,炼丹术)生物药物,医学发展进步(有副作用,危害性大).目前国际医学界对人类古老的物理手段重视,无副作用,优点多,但这不是倒退,而是螺旋式上升,故是一门年轻的有发展前途的未来科学.,三、推拿的发展 中医推拿的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经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按摩术在我国逐渐得到了发展,魏晋隋唐时期,是封建社会的强盛时期,也是按摩术发展的鼎盛阶段,按摩手法不断发展,出现了小儿推拿,并设有按摩专科.特别是各个时期的典型事例代表性很强:,1.晋代:葛洪1)介绍了世界上最早的颞颌关节脱位的整复手法“令人两手牵其颐(面颊,腮)己,暂推之,急出大指或咋伤也“.2

8、)推拿用于急救 3)发明了小儿捏脊疗法. 晋抱朴子内篇遐览;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均有记载自我按摩盛行.说明按摩疗法重视预防为主,注意发挥病人与疾病作斗争的主观能动性.,2.唐代:1)有关医著及医政的设置:按摩医政设置和按摩教学始于这一时期.众多著作:晋代的抱仆子著有按摩经导引经十卷,诸病源候论等.将按摩医生分为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的不同等级;按摩博士在按摩师和按摩工的辅助下,教授按摩生“导引之法以除疾,损伤折跌者以正之“.开展教学工作. 2)治疗范围的扩大和治疗方法上的发展.在人体体表按摩时,涂上中药制成的膏,一方面可以起到润滑作用,防止体表皮肤损伤;另一方面可以使手法与药物有机地结合,增进

9、手法的疗效.同时膏摩法在当时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此外按摩治疗的范围也有所增大,如唐六典中的“按摩除八疾,风寒暑湿饥饱劳逸“. 3)隋唐时期经济,文化,交通发达,对外交流不断增多,按摩术先后传入到朝鲜,日本,印度等国家.在日本此法称为手技三法. 4)推拿与导引,伤科的关系.,3.宋金元:1)按摩术治疗范围更广.首创按摩催产法.宋代医家庞安时,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有民家妇孕将产,七日而子不下,百术无所效.令其家人以汤温其腰腹自为上下按摩,孕者觉肠胃微痛呻吟间生一男子. 2)重视手法分析,根据具体情况选用不同手法 3)开创按摩治眼病方法. 4)有关著作及其对后世推拿发展的影响,4.明代: 1)医政设置

10、有按摩科,小儿按摩发展较快,形成了完整的小儿推拿治疗体系.大量小儿推拿专著的问世.现存最早的推拿书籍小儿按摩经 2)“按摩“首次改名叫“推拿“,推拿一词从此时期而得名. 3)“有疾者手摸之辄愈,人呼之摸先生“.是当时最早的民间推拿医生. 5.清代:1)医政设置:太医院不设推拿科,但推拿在民间仍有一定发展,出版了一些推拿专著.众多的推拿流派:一指禅流派,滚法流派,脏腑点穴流派等开始于这一时期. 2)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中提出推拿手法治疗伤科病症,“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为伤科八法.,6.解放前:推拿医学处于沉没时期,国民党政府提出废止旧医,由于当时社会制度等原因限制,因此推拿学发展较慢

11、. 7.解放后:推拿医学发展迅速 1)1956年正式进入国家教育体系上海开设了推拿训练班. 1958年上海成立推拿专科门诊,开设推拿专科学校,著名专家任教,正规化教学,成立中医院校. 50年代推拿治疗内,外,妇,儿,伤,五官等各科疾病,并开展生理,病理,治疗机理等方面的研究.开始整理推拿历史,归类统一推拿手法,总结推拿手法技术要求(持久,有力,均匀,柔和,深透),并且得到认可.出版专著10余部,发表论文70余篇.,2)60年代开始成立推拿专门研究机构,并进行现代实验研究.如推拿麻醉等. 3)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前期,由于文化大革 命运动的影响,推拿学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多数院校关闭此专业,

12、学术活动多半都 停止. 尽管如此推拿仍然以其独特的疗效用于治 疗三种病症(扭伤,漏肩风,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见其学术影响之巨大,当然推拿不仅只是对于这三种病疗效好,而是这三种病其他疗法效果都不如推拿效果好.,4)70年代后期,文化大革命结束,推拿学发展出现了新的契机,首先是在1974年上海中药学院率先成立了针灸推拿骨伤专业,1979年又成立了针灸推拿系.同年在上海召开首届全国推拿学术经验交流会,27个省,108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发表学术论文98篇.在全国首次正式确立了推拿学的学术地位,建立了专门的机构,为推拿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5)80年代推拿学发展开始在全国复苏,1982年北京中医学

13、院成立了针灸推拿系,1987年国家教委正式将推拿专业列入招生计划,全国多数中医院校相继成立此专业.并开展了推拿治疗慢性非特异性心脏病,糖尿病等100多种病症的实验研究.如推拿改变冠心病病人的心电图中的STT波和左心功能,提高腰腿痛病人血中内啡肽含量,影响5羟色胺含量,降低去甲肾上腺素的含量等等.,6)90年代是推拿学发展的高峰时期.各大中医院校开始招收针灸推拿专业的研究生,开展深一层的科研工作,同时出版发行了大量的推拿专著,发表了大量的推拿学术论文.推拿学会,推拿研究所等机构相继成立,为推拿学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7)2000年以后,推拿学出现空前的热潮,不仅国内而且国外都有了推拿专业的博

14、士 研究生,从细胞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推拿的基础与临床的研究.推拿专著有如汗 牛充栋,学术论文水平明显提高,对外交流日益增多,推拿学日益引起国际上的,重视,日本,南非,以色列,韩国,美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医务人员和学生来中国学习推拿技术,我国的推拿专业人员走出国门,先后到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墨西哥,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科威特,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进行交流.各种专科医院,专科门诊相继成立,保健按摩场所相继扩大,各种按摩器械走入家庭,这些都对推拿学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学习继承这门独具特色的古老而又年轻的科学绝不能单独的仿古和复古,而应发扬和光大.推拿学是门科学,因此必须掌

15、握医学基础知识及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手法操作方法,治疗方法等.既重视实践经验的积累,又要注意手法训练和临床实践的结合,辨证施治,按证施法,方可奏效. 推拿的特点:简(手续简便),便(操作方便),验(效果明显),廉(价格便宜).,推拿的作用原理: 1、纠正解剖位置的异常适用于关节错位,肌腱滑脱,关节脱位. 2、增强血液循环: 1)扩张毛细血管,推拿可以使细胞内蛋白分解,产生组织胺,类组织 胺等物质,进而使血管扩张,每1mm2肌肉断面可以显示:推拿前31个推拿后1400个. 2) 重建毛细血管网,推拿使跟腱断端小血管大量生成. 3) 恢复血管壁弹性,推拿使血管壁大量脂质类物质下降,血管硬化减少

16、,血管弹性提高.,4) 心脏做功减少,耗氧减少,心肌缺血缺氧改善. 5) 血液流动加快(手法挤压后压力增高,流动加快),推拿使血液粘稠度降低(血流加快,血液粘稠度下降,良性循环状态). 3. 提高局部组织温度,血管扩张,开放,血流加快,皮肤温度升高. 4. 闸门学说:脊髓后角有疼痛的闸门控制系统.若细神经纤维兴奋,打开闸门,疼痛信息通过.若粗神经纤维兴奋,关闭闸门,疼痛信号不通过.粗神经纤维可以抑制细神经纤维,已经成为神经学一般原则.其镇痛机理在于手法激活了大量的外周粗神经纤维,传入脊髓后角,抑制细神经纤维,关闭闸门,从而起到镇痛的作用.,5. 系统内能:能量的转换,手法的有用功,转变为各种内能,进而起到治疗作用. 6. 信息学说:手法刺激产生某种信息,通过传递系统到达有关脏腑,对失常信息系统进行调整. 7. 生物全息学说:人体某一局部是全身各器官的缩影,其原理为生物全息诊疗法.如第二掌骨诊疗法,足部按摩等. 推拿的适应证: 骨伤科:颈椎病,落枕,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急性腰扭伤,慢性腰肌劳损,关节脱位,四肢关节软组织损伤等. 内科:高血压,冠心病,中风后遗症,胃炎,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头痛,面瘫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