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题10页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731914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题1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题1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题1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题1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题1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题1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一单元复习题10页(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年级科学第一单元复习题一、填空题: 1、空气是气体,具有(占据空间) 、 (有质量) 、 (有流动性) 、 (可以被压缩)等性质。 2、空气可以被压缩,压缩空气有(弹性) 。 3、空气被压缩的程度越大,产生的(弹力)就越(大) 。 4、比较空气和水的异同:空气和水都(没有颜色) 、 (没有气味) 、 (没有味道) 、 (没有一定的形状) 、都是(透明)的,都会(流动) ,都要(占据空间) ;但是(空气)容易被压缩,水难以被压缩, 空气比水轻等。 5、热空气比同体积的冷空气(轻) ;热空气会(上升) ,冷空气会(下降) 。 6、 (热气球) 、 (孔明灯)是利用(热空气上升)的原理制成的。 7

2、、空气总是在(循环运动)的, (流动的空气)就是(风) 。 8、因为地球是一个(球)体,所以地面上各个地方受到太阳照射的情况就(不同) ,各地的(冷 热程度)也就不一样, (冷热)的差异造成了(空气的流动) ,就形成(风) 。 9、 (地球表面空气的冷热不均)是形成自然风的主要原因。 10、空气中支持燃烧的气体叫做(氧气) 。 11、空气是由多种气体(混合)而成的,空气中包括(氧气) 、 (氮气)和少量的(二氧化碳) 、 (水蒸气)等。 12、 (氧气)大约占空气体积的(21% ) 。 13、空气中最多的气体是占据空气体积(78%)的(氮气) 。 1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3、;二氧化碳比(空气)重;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 能(灭火) 。 15、如果空气中除了正常成分外,还增加了很多有害物质,空气就被(污染)了。 16、 (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17、污染的空气中含有大量的(有害物质) ,空气污染严重时,会危害(人类健康)和(动植物生 长) 。 18、减少空气污染的方法有:(植树造林) 、 (减少交通工具尾气的排放) 、 (不焚烧垃圾)等。 19、森林有(氧气制造厂) 、 (天然空调器) 、 (绿色蓄水库) 、 (空气净化器)等美誉。 二、判断题(正确的说法画“”,错误的说法话“”) 1、因为我们感觉不到空气,所以空气没有质量。 。() 2、我们周围空

4、着的空间并不真正是空的,而是充满着空气。 () 3、空气是一种单纯的气体。() 4、燃烧用去的是空气中的氧气。() 5、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6、人类活动是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 7、在大自然中,空气总是循环运动着的。() 三、问答题: 1、带胶塞的漏斗拧紧在瓶口上,朝漏斗里倒水,水能流进瓶子里吗?为什么? 答:不能(开始会滴入几滴) 。因为瓶子里的空间被空气占据着,胶塞封住了瓶口,空气出不来, 所以漏斗里的水就流不进去。 2、用冰块冷却食物,食物应放在冰块上还是冰块下?为什么? 答:应把食物放在冰块的下方。因为冰块周围的空气受冷会很快下沉,不断下沉的冷空气包围住 要冷却的

5、物体,从而达到尽快冷却的目的。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重点复习题 一、填空题: 1、物体的冷热程度叫(温度) 。2、 (温度计)可以准确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 3、一般情况下,人体的温度是(37) ,水烧开时的温度是(100) ,冰水混合物的温度是(0) 。 4、温度计是易碎品,使用时要(轻拿轻放) 。 5、在测量液体的温度时,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不要碰到容器的(底和侧 壁) 。 6、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认读,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 保持水平。 7、一杯热水的降温规律是(先快后慢) 。 8、热总是从(高温)处向(低温)处传递。

6、9、 (传导) 、 (对流) 、 (辐射)是热的三种传递方式。 10、热在(固体)中,总是从(温度高)的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这种传热的方式称为 (传导) 。 11、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 ,这种传热方式称为(对流) 。 12、不靠(空气) 、 (水)或(其他物体)也能传递热,这种传热方式称为(辐射) 。 13、在固体中,热的主要传递方式是(传导) 。在气体和液体中,热主要是靠(对流)的方式传递 的。 14、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方法:(1)先观察,确定酒精灯内的酒精量不超过瓶体的(三分之二) 。 打开瓶帽,将瓶帽(竖放)在灯旁。 (2)用点着的火柴(自下而上

7、)斜向点燃酒精灯灯芯。 (3) 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中温度最高的(外焰)部分加热。 (4)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自(右上方) 斜向盖灭火焰。 15、糖受热会熔化成(液体) ,冷却后又会凝结成(固体) 。 16、 (二氧化碳气体)在温度很低时,会变成一种叫做(干冰)的固体。 (干冰)在达到室温时又 能恢复到(气体)状态。 17、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 ;(冷却)时,体积会(收缩) ,这种现象叫做 (热胀冷缩) 。 18、温度计是利用(物质热胀冷缩)的原理做成的。 19、加热和冷却可以改变物体的(形态) 、 (体积) 。 20、不同物质具有的(吸热和散热)性能不同。 21、水和沙子相

8、比, (沙)吸热和散热的速度快。 22、同一种物质,表面颜色深的比表面颜色浅的吸热(快) ,散热也(快) 。 23、 (云) 、 (雾) 、 (雨) 、 (露) 、 (霜) 、 (雪) 、 (冰)是大自然中水的多姿多彩的化身。 24、 (云) 、 (雾) 、 (雨) 、 (露) 、 (霜) 、 (雪)都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的。 25、 (液体形态)的水受热后会变成(气体形态)的(水蒸气) ,这种现象叫(蒸发) 。 26、水蒸气遇(冷)后,又从(气态)变成(液态) ,这种现象叫(凝结) 。 27、水的蒸发快慢与(蒸发面积) 、 (空气流动)和(周围温度)有关。 二、判断并改错。 1、所有的

9、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应改为“绝大多数物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 ” 2、夏天,自行车胎的气不要打得太足,以免热胀爆胎() 3、夏天架电线不要绷得太紧,以免冬天冷缩绷断。 () 4、不同物质吸热、散热的性能是不同的。 () 5、云和雾就是水蒸气。 ()应改为“云和雾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成的聚在一起的极小水滴。 ” 6、颜色深浅不同的物体吸热都一样。 ( )应改为“颜色深的物体比颜色浅的物体吸热快” 7、物体加热以后体积会膨胀。 ( )应改为“绝大多数物体受热时,体积会膨胀”。 8、铁垫圈受热体积会变大。 ( )第三单元: 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 (摩擦) 、 (弹拨)

10、、 (敲击) 、 (吹气)可以使物体产生振动而发出声音。 3、声音能在(固体) 、 (液体) 、 (气体)中传播,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即声音的传播需要(介 质) 。 4、声音可以向(各个方向)传播。 5、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液体) ,最慢是(气体) 。 6、 “伏罂而听” 的意思是:人趴在地上,耳朵对着坛子,通过倾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来确定方 位。运用的科学道理是:挖掘声通过土壤和岩石这些固体向四面八方传播,传到坛子后引起坛壁 的振动,又引起坛内空气的振动,空气的振动把声音传到了人的耳朵。 7、耳朵分为 (外耳) 、 (中耳) 、 (内耳)三部分 。 8、外耳由(耳廓)和

11、(外耳道)构成,中耳由(鼓膜)和(听小骨)等构成,内耳由(耳蜗)等 构成,耳蜗与(听神经)相连。 9、耳廓有(收集声波)的作用。 10、声音传递的路径为:声源耳廓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 大脑 11、我们是怎样听到声音的:耳廓收集声波后,声波通过外耳道传到鼓膜,引起鼓膜振动,这种 振动又通过听小骨传给耳蜗,连接耳蜗的听神经把声音信号报告给大脑,我们就听到声音了。 12、 (噪声)是听起来不舒服的声音。 13、 (噪声)和(废气) 、 (废水)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14、保护自己听力的方法:(捂住耳朵) 、 (离开噪声区) 、 (戴上耳塞) 、 (控制物体发声) 。 15、减少噪

12、声的方法:(汽车上安消声器) 、 (公路两旁栽树) 、 (市区设置禁 鸣区) 、 (公路和机场远离居民区)等。 16、声音的强弱叫做(音量) 。 17、声音的强弱与(声源的振幅和距离)有关。 。声源(振幅)越大,声音越强;距离声源(越近) ,声音越强。 18、声音的高低叫做(音调) 。 19、声音的高低与振动物体的(松紧、长短、粗细)有关。 (紧、短、细)的物体发出的声音较高, 即(振动快) ,声音高。 一、我学到的科学知识 1、说话声音大小是音量不同的表现,男高音和男低音是音调不同的表现,演奏吉他时,琴弦细、 紧、短时比粗、松、长时声音来得高。 2、声音在液体、气体、固体中都能传播,声音传播

13、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 3、各种物体只要振动,就会发出声音,我想让声音停止必须设法让物体停止振动。 4、对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有妨碍的声音称为噪声。例如汽车喇叭声、纺织机器的轰鸣声、轮 船的汽笛声等。它和废水、废气一样,已被列为主要的环境污染之一。 5、当物体快速振动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就变高,当物体振动减慢时声音就变低。 6、我们听到的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听到的水声是水振动发出的声音,我们听到的锣 声是锣面振动发出的声音。7、校园里的美妙声音有琴声、读书声、鸟叫声等。 二、我研究科学的能力 1、判断(1)一个听力有障碍的人,骂他几句也没关系,反正他听不到。 ()(2)太空是一个静

14、悄悄的世界,对话必须用无线电话。 () (3)每个人都会制造噪音,我们应该养成在公共场所低声交谈的习惯。 () (4)1816 年,英国医生兰尼克利用声音传播发明了听诊器。 () 2、选择 (1) 、说话声音大小是(A)不同的表现,男高音和男低音(B)不同的表现,演奏吉他时,琴弦细、紧、短时比粗、松、长时声音来得(C) 。A、音量 B、音调 C、高 D、强(2) 、把敲响的音叉放在水面上,会看到(C) 。A、水面十分平静 B、水会向一个方向流动 C、水花四溅,水面出现一圈圈波纹(3)下列材料中,声音在( C )中传播速度快。A、空气 B、水 C、钢铁 3、简答 敲小鼓时,纸屏架上吊着的小球会出

15、现什么现象?你能说明其中的道理吗?答:(1) 、小球会振动。(2) 、 这是因为敲鼓时,鼓声冲击纸屏,使纸屏振动,从而引起纸屏上吊着的小球振动。4、我对“伏罂而听”的解释。“伏罂而听”的意思是:制作一个大腹小口的坛子罂,派一个听觉灵敏的人去听从地下传来的挖掘声,以确定方位。“伏罂而听”中的科学道理:(1) 、声音能在固体、气体中传播。 (2) 、声音传播的方向是向着各个方向的。 (或者说是向着四面八方的。 )其中的声音主要是借助土地、坛子传入侦察兵的耳朵的。5、连线题把人耳的主要部分名称与它们的功能用线连接,然后标出人耳各部分听到声音的先后次序。(6) 听神经 收集声波(5) 耳蜗 把声音信号报告给脑 (2) 外耳道 把振动变成大脑能接受的信号(1) 耳廓 传递振动(3) 鼓膜 传送声波(4) 听小骨 产生振动三、我掌握的科学方法1、我使一只食品保鲜袋发出声音的方法有 4 种。 主 要 的 做 法方式揉、搓保鲜袋揉、搓绷紧保鲜袋,放在唇间吹吹吹足气后用指头弹击保鲜袋弹击来回抖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