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氏杆菌病课件_3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29319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布氏杆菌病课件_3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布氏杆菌病课件_3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布氏杆菌病课件_3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布氏杆菌病课件_3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布氏杆菌病课件_3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布氏杆菌病课件_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布氏杆菌病课件_3(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布氏杆菌病,概述,是由布氏杆菌引起的全球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长期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肿大和慢性化。,病原:,布氏杆菌为革兰阴性球杆状菌。分6个种,即羊种菌、牛种菌、猪种菌、犬种菌绵羊附睾和沙林鼠种菌。我国流行的主要是羊种菌,次为牛种菌,猪种菌仅见于广东和广西个别地区。,传染原:,主要是病畜。羊、牛及猪。羊种菌致病力最强,感染后临床症状重。猪种菌次之。病原特性:对紫外线、热和常用消毒剂敏感,在奶及乳制品、皮毛冻肉中能长时间生存,传播途径:,皮肤黏膜侵入消化道食入吸入污染的尘埃,发病机制,侵入人体的布氏杆菌被吞噬细胞吞噬随淋巴液到局部淋巴结部分生长繁殖达一定量-冲破淋巴结入血菌血症和毒血症

2、-累及全身各组织器官(主要是肝脾淋巴结骨关节、骨髓、肾和神经系统)。病原体可以多次入血流引起临床症状反复出现。,临床表现:,潜伏期一般1-3周(3天-数月) 发热:典型为波浪热,多见不规则热 特点:1、发热与症状相矛盾(高热时可无明显不适,热褪后症状加重)2、脉搏与体温分离(相对缓脉)。 多汗:是本病主要症状之一,不发热亦有多汗,可发生虚脱。,临床表现:,关节痛:多发生大关节,多为关节炎所致,关节炎分两类-感染性和反应性。性质:初为游走性、针刺样痛、以后固定。 也可有滑膜炎、腱鞘炎、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炎。,临床表现:,神经系统:以神经痛多见,常有坐骨神经痛和腰骶神经痛。 泌尿生殖系统:睾丸炎等。

3、 肝脾淋巴结肿大:肝功改变,未经治疗可发展为肝硬化,慢性期主要表现:,固定或反复发作的关节和肌肉痛精神症状(抑郁、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实验室检查:,血象:WBC正常或减少,部分PLT减 少。 病原菌培养:需有特殊培养基,需10天以上。 血清学检查;特异性抗体。,诊断:,急性典型较容易。1、 流行病学史对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2、典型临床表现-发热、多汗、关节痛、神经痛和肝脾淋巴结肿大等;3、实验室检查,预后,一般预后良好,有自愈倾向。急性期及时经抗菌治疗后,病程大为缩短,但约10%以上复发;未经抗菌治疗,一般1-3个月可康复,但更易复发。 原因可能是细胞内寄生菌逃脱了抗生素和宿主免疫功能的清除

4、。急性期未适当治疗可发展成慢性。(病程超过一年),治疗,急性期: 1、 一般和对症治疗。 2、病原治疗:一般采用联合用药和多疗程疗法。 目的:是提高疗效,减少复发,防止耐药WHO推荐多西环素200mg/d和利福平600-900mg/ d联用,疗程6周。 SMZ-CO和喹诺酮类有很好的细胞内渗透作用,也可应用。,治疗,慢性期治疗病原治疗、脱敏治疗对症治疗。,复习题,1、布氏杆菌病主要临床特征是什么? 2、急性期病原治疗一般采用什么疗法?目的是什么? 3、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染源是什么? 4、传染性非典型肺炎传播途径是什么? 5、何为人 禽 流 行 性 感 冒? 6、如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禽有过接触应该怎么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