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25601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脑皮质的感觉功能课件(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节 神经系统的功能,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神经系统的运动功能 神经系统对内脏的调节 中枢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一、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感觉:生理学把信息从感受器沿传入通路传向中枢神经的活动过程称为感觉。 感觉的种类: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痛觉、温度觉、内脏感觉、本体感觉、位置平衡觉。 到目前为止感觉产生的机制还不清楚,探讨感觉的机能从传导通路和有关功能特点。 感觉冲动沿特定神经纤维束的行走路径,称感觉传导通路。,内外环境的各种变化,感受器,换能作用,神经冲动,传导路,大脑皮层,分析综合产生主观感觉,感觉: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主观反映。,感觉产生过程:,什么是传导路? 是指大脑皮质与感觉器

2、或效应器之间传导神经冲动的通路,分为感觉传导路和运动传导路。,什么是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感觉冲动沿特定的感觉传导通路传送到大脑皮质的特定部位进而产生特定感觉的传导路径。 功能:引起特定的感觉,并激发大脑皮质产生传导冲动。,感觉传导通路一,一、感觉传导路 感觉传导路又称上行传导路。 即从外周感受器到大脑皮质一般由三级神经元组成。 第一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脑、脊神经节,其周围突随脊神经或脑神经连于感受器,中枢突进入中枢与第二级神经元形成突触联系; 第二级神经元的胞体位于脊髓或脑干内,其纤维多交叉到对侧上行至第三级神经元; 第三级神经元的胞体均在丘脑,它发出的纤维组成丘脑皮质束,投射到大

3、脑。,感觉传导路(感觉投射系统),2.非特异性投射系统 。,浅感觉传导路径 传导痛觉、温度觉和轻触觉(外侧部,先交叉后上行) 深感觉传导路径 传导肌肉本体感觉和深部压觉 (内侧部,先上行后交叉),1.特异性投射系统,特异性传导系统,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特异性传导系统,请同学们归纳感觉传导通路的特征,(一)本体感觉(深感觉)传导路: 1、躯体四肢的本体感觉传导路 肌肉 内侧丘系 肌腱 关节 脊N节 薄束 薄束核 楔束 楔束核 丘脑皮质束 中央前回 中央后回中上部 丘脑腹后外侧核 内囊 中央旁小叶后部,2、躯干四肢非意识性本体感觉传导路(反射性通路) 关节 胸核 肌肉 肌腱 脊N节 中间内侧核 脊髓

4、小脑后束(下脚) 小脑旧皮质 脊髓小脑前束(上脚),1、躯干、四肢的痛、温、粗略触觉和压觉传导路: 躯干 周围突 中枢突 四肢 的皮肤 经脊N 脊N节 经后根入脊髓 后角 固有核 痛、温觉纤维 组成脊髓丘脑侧束 丘脑皮质束 中央后回中 上部 粗略触觉 纤维组丘脑腹后 经内囊枕部 中央旁小叶 成脊髓丘脑前束 外侧核 后部,2、躯干、四肢的精触觉传导路: 感受器为触觉小体,传导路与躯干四肢的深感觉传导路相同。,3、头面部浅感觉传导路 头面部的 周围突 中枢突 皮肤粘膜 三叉神经 半月神经节 入脑桥 三叉N 感 觉核 (脑桥核、 脊束核) 或不三叉丘系 丘脑皮质束 中央后回下部 上升 丘脑腹后 经内

5、囊枕部 内侧核,(三)视觉传导路: 视锥C 周围突 中枢突 视 N视交叉(视网 视杆C 双极细胞 节细胞 视网膜颞侧纤维不 膜鼻侧纤维交叉) 视辐射 距状裂周围 交叉 外侧膝状体,(四)听觉传导路: 螺旋器 周围突 中枢突 部分交叉至对 毛细胞 螺旋N节 蜗N 蜗N核 部分不交叉 侧外侧系上升 经内囊枕部 颞横回 在同侧外侧丘 内侧状体 听辐射 系上升,什么是特异投射系统?,经典的感觉传导束(第一级:脊N节或有关脑N感觉节第二级脊髓后角或脑干有关N核)第三级丘脑感觉接替核(视、听觉更多接替)皮层特定感觉区。特点 点对点关系,引起特定感觉,能激 发皮层产生传出冲动。,什么是非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感

6、觉传入在脑干网状结构的侧支,经多次突触换元,经丘脑髓板内核群弥散投射到皮层广泛区域。特点 非点对点,而到皮层广泛区域,不 引起特定感觉 使机体处于觉醒状态多突触,易受药物影响,非特异性传导系统,特异性投射系统,组 成,功 能,引起特定的感觉 激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不引起特定的感觉 维持和改变大脑皮层的兴奋状态(上行激醒作用),非特异性投射系统,传入丘脑前沿特定途径 经丘脑第一、二类细胞群 丘脑-皮层的点对点投射纤维,传入丘脑前经脑干网状结构多次换N元 经丘脑第三类细胞群 丘脑-皮层的弥散投射纤维 网状结构内有上行激动系统,特 点,多次更N换元 投射区广泛(点对点关系) 易受药物影响(巴比妥类催

7、眠药物的作用原理),三次更换N元 投射区窄小(点对点关系) 功能依赖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上行激醒作用,两 种 感 觉 投 射 系 统 的 比 较,(二) 大脑皮层的感觉代表区,1. 体表感觉代表区的分布 S1:中央后回(3-1-2区) S2:在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43区),第二感觉区位置:中央前回与岛叶之间。功能:定位较差、感觉分析粗糙(麻木感);可能与痛觉有关。投射特点:.双侧性投射;.分布正立而不倒置,有较大的重叠区。,2.本体感觉代表区:与运动区重叠在一起。3.内脏感觉代表区:第二感觉区+运动辅助区。,(一) 大脑皮层的结构特点,分子层:少量细胞、有顶树突 外颗粒层:多小锥体细胞,少量星

8、状细胞 外锥体细胞层:多中等锥体细胞 内颗粒层:小星状细胞为主 感觉皮层最厚 内锥体细胞层:大锥体细胞为主 运动皮层最厚 多形细胞层:梭形细胞锥体细胞、颗粒细胞,三、大脑皮层的感觉分析功能,外侧面,体表感觉区 = 3-1-2区(第一感觉区) + 岛叶(第二感觉区) 本体感觉区 = 4区(又是运动区) 内脏感觉区 = 第二感觉区 + 运动辅助区 听觉区 = 41区 + 42区 视觉区 = 17区,(一)感觉皮层结构特点:N元分布呈柱状排列构成感觉皮层的最基本功能单位-感觉柱:对同一感受野的同一类感觉刺激起反应;是一个传入-传出信息整合处理单位;细胞柱N元兴奋时,其相临的细胞柱就受抑制,形成兴奋和

9、抑制镶嵌模式。,感觉区的柱状结构大脑皮层感觉区皮层细胞纵向柱状排列构成的基本功能 单位,称感觉柱(sensory column)。直经约0.2-0.5 mm。 传入冲动先入第4层第2层第3、5、6层细胞层传出,第3层水平纤维能抑制相邻细胞柱,形成兴奋、抑制镶嵌模式。 一个柱对同一感受野,同一类型感觉起反应。,感觉区感觉投射的特点(1)躯体感觉呈对侧性投射,但头面部感觉投射是双侧性的;(2)总体空间投影是倒置的,但头面部代表区是正立的;(3)投射区域面积的大小与感觉的精细度有关,感觉精细灵敏的部位投射的面积越大。,四、躯体感觉和内脏感觉,(一).躯体感觉:躯体感觉包括:浅感觉(触、压、痛、温觉)

10、和深感觉(本体感觉 = 运动觉 + 位置觉等)。 感觉的感知取决于:皮层兴奋的特定部位。感觉的强度取决于:感觉N冲动传入的频率;参与反应的感受器数目;参与反应的感受器点状分布密度(触压觉:指尖四肢躯干;温觉:冷觉热觉)。,传导路脊髓交叉不同:浅感觉先交叉后上行;深感觉先上行后交叉。,5.痛 觉,皮肤痛,躯体痛,内脏痛,深部痛,快痛,慢痛,痛觉,体腔痛,牵涉痛,刺激后0.5-1.0s出现烧灼痛(难以忍受) 持续时间长,定位不准确,常伴有情绪反应,刺激后立即出现刺痛 持续时间短,定位准确,不伴有情绪反应,这种痛与慢痛相类似,内脏疾患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过敏,内脏疾患类及临近的体腔壁所致 这种

11、痛与躯体痛相类似,痛觉分类:,皮肤(快、慢)痛,内脏痛(包括躯体深部痛),传导纤维,疼痛特点,产生和消失迅速,定位明确、分辫能力强,躯体传入纤维 (快痛A,慢痛C),感受器,产生缓慢、持续久,定位不清、分辫能力差,慢痛情绪反应明显,情绪反应明显,无牵涉痛,有牵涉痛,敏感刺激,钝性刺激 (牵拉、痉挛、炎症、缺血等),锐性刺激 (切割、烧灼等),自主N传入纤维,游 离 N 末 梢 (其特异性不如其他类感受器,刺激阈比其他类感受器高),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和次级痛觉过敏,能产生初级痛觉过敏和次级痛觉过敏,致痛物质,皮 肤 痛 与 内 脏 痛 的 比 较,电、机械、化学物质(如K+、H+、组胺、5-HT、PG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