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讲义课件阳明病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20378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伤寒论讲义课件阳明病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伤寒论讲义课件阳明病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伤寒论讲义课件阳明病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伤寒论讲义课件阳明病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伤寒论讲义课件阳明病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伤寒论讲义课件阳明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伤寒论讲义课件阳明病(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辨阳明病脉证并治,阳明病纲要 阳明病提纲 原文: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180) 提要:阳明病的提纲(病机提纲) 释义:“胃家”指病位,广义概念,包括足阳明胃和手阳明大肠。故胃家指胃肠而言。 “实”指病性。指有形之邪如宿食粪便内结留滞,燥结成实。大便不下,腑气不通的病理状态。这是典型的阳明实证。,阳明病传变,原文:问曰:何源得阳明病?答曰:太阳病,若发汗,若下,若利小便,此亡津液,胃中干燥,因转属阳明,不更衣,内实,大便难者,此名阳明也。(181) 提要:太阳病误治伤津化燥转属阳明。,原文:本太阳病初得病时,发其汗,汗先出不彻,因转属阳明。伤寒发热无汗,呕不能食,而反汗出涔涔然者,是转属阳明

2、也。(185) 提要:论太阳病转属阳明的原因和证侯。,原文:伤寒转系阳明者,其人涔涔微汗出也(188) 提要:伤寒转系阳明的见证。,阳明病外侯,原文;阳明病外证云何?答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也。(182) 提要:阳明病外侯(总纲) 释义:继阳明病胃家实的病机以后,论阳明病外证。 身热,汗自出里热太盛,迫津外出 不恶寒,反恶热外无表邪,里热蒸腾,原文:问曰:病有得之一日,不发热而恶寒者何也?答曰:虽得之一日,恶寒将自罢,即汗出而恶热也。(183) 提要:论阳明病初起的证侯 恶寒初感外邪,邪在经表,经气被遏,阳郁不伸。其特点是:程度轻,时间短,不久即出现身热,汗自出,不恶寒,反恶热的典型

3、阳明病外侯,入里化热是必然的结果。 原文问曰:恶寒何故自罢?答曰:阳明居中,主土也,万物所归,无所复传,始虽恶寒,日自止,此为阳明病也。(184) 提要:承上条论述阳明病恶寒自罢的机理。 解析:恶寒自罢的机理同胃家的部位,生理特点,脏腑的五行传变有部位:居中焦,中宫 生理:主土,万物所归,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如同土行一样,即能生长万物,又是万物的归宿。 病理:无所复传,胃为阳土,气化主燥,邪传阳明,多从燥化,燥屎已成,腑气不通,治非攻下,不得除邪。,阳明病热证,原文: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口不仁,面垢,谵语,遗尿,发汗则谵语,下之则额上生汗,手足逆冷。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21

4、9) 提要:论三阳合病,偏重阳明的证治禁例。 解析:本条“ 若自汗出者,白虎汤主之。”应接“遗尿”之后,此属倒装句法。 腹满身重,难以转侧:三阳经气不利。 口不仁:阳明热盛浊热上攻,胃气失和。 面垢:阳明经上循熏于面。 谵语:热扰心神。 遗尿:热扰膀胱,膀胱失约。 自汗出:阳明里热内盛,迫津外出。,病机:三阳合病,热邪偏重阳 治则:辛寒清热 方药:白虎汤 知母六两,石膏一斤,甘草二两(炙),粳米六合 方义:石膏辛甘大寒,善清气分之热。清透热邪。 知母苦寒而润,即能清热,又能润燥。 甘草粳米甘甜之品,补中益气,调中和胃而滋化源。同时亦可制石知为性过寒,损伤胃气。,白虎加人参汤 在白虎汤的基础上加

5、人参二两,益气生津。 病机:阳明热盛 气津两伤 治则:辛寒清热,益气生津 方药:白虎加人 症状: 热结在里,表里俱热,时时恶风,大渴,欲饮水数升,舌上干燥而烦内外俱热,气津两伤。 伤寒无大热,背微恶寒热结在里,阳不外达。,阳明病实证 原文:问曰:病有太阳明,有正阳阳明,有少阳阳明,何谓也?答曰:太阳阳明者,脾约是也;正阳阳明者,胃家实是也;少阳阳明者,发汗利小便已,胃中燥烦实,大便难是也。(179) 提要:论阳明病的分类及特点,三承气汤鉴别表,调胃承气汤证,原文:太阳病三日,发汗不解,蒸蒸发热者,属胃也,调胃承气汤主之(248) 原文:伤寒吐后,腹胀满者,与调胃承气汤。(249) 原文:阳明病

6、,不吐不下,心烦者,可与调胃承气汤。(207),病因:(1)太阳病三日,用发汗法,病邪不能解除,邪气由表入里,传变,转属到阳明。(2)伤寒病,误用吐法,耗伤胃中津液,邪气内陷,化燥成实,腑气不通。 症状: 蒸蒸发热-胃热炽盛,蒸腾于外 腹胀满-胃中燥热结聚,腑气不畅。 不吐不下-燥热结聚于胃,影响胃气通降 心烦-胃热炽盛,循经上扰心神 病机:燥热结聚,胃热不调 治则:泻热和胃(泻热下实,和胃软坚) 方药:调胃承气汤。甘草二两(炙),芒硝半升,大黄四两(清酒洗),小承气汤证,阳明病,其人多汗,以津液外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小承气汤主之。若一服谵语止者,更莫多服。(213) 阳明病,谵语

7、,发潮热,脉滑而疾者,小承气汤主之。因与承气汤一升,腹中转气者,更服一升;若不转气者,勿更与之。明日又不大便,脉反微涩者,里虚也,为难治,不可更与承气汤也。(214) 太阳病,若吐,若下,若发汗后,微烦,小便数,大便因硬者,与小承气汤,和之愈。(250),病因:(1)阳明病多汗耗津。(2)太阳病误治(吐下发汗)伤津。 病证: 大便硬津伤化燥,燥热结实。 腹胀满胃肠腑气不通 小便数津液偏渗膀胱。 谵语胃肠浊热上扰心神。 心烦热扰心神。 身热燥热结实(热势不及调胃承气汤证和大承气汤证)。 病机:燥热结实,腑气阻滞 治则:泻热通便,行气导滞 方药:小承气汤。大黄四两(酒洗),厚朴二两(炙,去皮),枳

8、实三枚(大者,炙)。 大黄苦寒,泻热祛实,涤荡肠胃(量倍于厚朴)。 厚朴、枳实行气除满,理气破结,开泄气分,助大黄泻下之力。,214条前半部分 小承气汤还可应用于大承气汤证症似脉非的情况: 谵语 潮热 但脉见滑疾-滑为热盛,疾为数快,为里热炽盛,示热结虽已成实,但未至大实大坚的程度. 214条后半部分 仲景提示一种辨证方法,服小承气汤后的转归,有三种情况: (1)腹中转矢气,反映肠中燥屎已成。这是药物推荡胃肠浊气下趋所致。故可“更服一升”,以泻燥屎。 (2)腹中不转气,则腹中并无燥屎,多为大便初硬后溏,故“勿更与之”,温中培土。 (3)服小承气汤后微泻,次日又不大便,脉由滑疾变为微涩。微为气虚

9、,涩为血亏,虚象之征,虚实夹杂,为阳明里虚之象。邪实当下,正虚不当下,攻补两难,治疗棘手,故为“难治”。当然难治并非不治,于攻补兼施中立法,后世提出黄龙汤,增液承气汤之类。,大承气汤证,二阳合病,太阳证罢,但发潮热,手足絷絷汗出,大便难而谵语者,下之则愈,宜大承气汤主之。(220)症状:潮热里实已成手足絷絷汗出热盛伤津,阳明已燥,无足够津液周身作汗,仅蒸发四肢。大便难大便硬而难下,谵语腑气不通,浊热上攻脉沉实有力,舌苔黄燥。 病机:燥实结甚,腑气阻闭。 治则:峻下实热,荡涤燥结 方药:大黄四两(酒洗),厚朴半斤(炙,去皮),枳实五枚(炙),芒硝三合。方义:厚朴、枳实消胀开痞,开泄气分,共奏行气

10、破滞开结之功芒硝咸寒,软坚润燥大黄泻热荡实本方的煎法很科学,先煮枳实,厚朴以顺理肠胃之气而助硝黄泻下之力。使气下行则大便下,后煮大黄,最后溶化芒硝,此乃为全硝黄之功而设。其先利气,后荡涤燥屎,层次分明,使四药各行其功,最大限度发挥药力。,阳明燥屎四辨证,原文大下后,六七日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者,此有燥屎也,所以然者,本有宿食故也。宜大承气汤。(241) 原文 病人小便不利,大便乍难乍易,时有微热,喘冒不能卧者,有燥屎也。宜大承气汤。(242) 原文病人不大便五六日,绕脐痛,烦躁,发作有时者,此有燥屎,故使不大便也。(239) 原文阳明病,谵语,有潮热,反不能食者,胃中必有燥屎五六枚也。若能食

11、者,但硬耳,宜大承气汤下之(215),241条,结合病史-阳明里实,攻下之后,六七日又不大便,烦不解,腹满痛,下后邪热未尽,宿食与燥热相搏,结为燥屎,故仍宜大承气汤下之。,242条, “热结旁流证: 喘冒气喘,头昏目胀。腑气壅滞,浊气上攻所致。 大便乍难乍易大便时通时闭。大便时通,不是正常的大便,而是“热结旁流”。燥屎内结,热迫津液旁流时出。 小便不利小便频数,为津液偏渗膀胱 时有微热燥屎内结,邪热深伏而见于外者反微 气喘腑气不通,肺气不利 眩冒腑气不通,浊气上扰清窍。,239条燥屎证可见绕脐痛(燥屎阻结部位),燥屎内结,腑气阻闭不通,肠欲传导而掣脐阵发性剧痛。215条反不能食腑气阻滞甚,胃肠

12、气机完全不通.,阳明三急下证,目中不了了,睛不和,无表里证,大便难,身微热(252)肝肾真阴劫夺。发热汗多(253)燥热迫津外出,不禁不止之势。发汗不解,腹满痛(254)发汗之后,腹满痛剧烈,是津液已竭,无水舟停之势,稍延迟,恐下亦不能起。,三承气汤禁例,(1)204,呕多不是阳明病,少阳病;阳明病,虚寒症;阳明实证,邪热结于胸膈。 (2)205,心下硬满硬满在心下,而不在腹,仅言硬满,而无疼痛拒按等证,知无形邪热壅滞。 (3)满面通红(面合色赤)阳明经热,熏蒸于上,里未成实,宜清不宜下。,太阳阳明证,病机:脾的转津功能为胃热所制约,不能为胃行其津液。 症状:小便数-津液偏渗于膀胱。大便硬-津

13、液偏渗于膀胱,不得自还于胃肠。不更衣十余日无所苦-热邪不重,腑气阻滞不甚。 治则:润汤滋燥,缓行通下方义:麻子仁丸就是在小承气汤的基础上加麻子仁,杏仁,芍药,而成,小承气汤:泄热行气导滞芍药:养脾阴而缓急麻子仁:质润多脂,润肠滋燥而通便杏仁:凉利而润,通导大肠。泻下与润肠并行,泻而不峻,润而不腻,是一张润下缓通的方子。 服法:蜜丸,缓缓润下之旨。渐加之法,初服十丸,日三次,如不下,可逐渐增加,直至大便变软,易于排出为止。,少阳阳明证,病机:津亏便结 治法:润燥导下 方药:蜜煎方土瓜根方猪胆汁方 方义:外导外治法1 白蜜甘平无毒,有润燥滑利之功,适用于肠中津亏的便燥。2 土瓜根味苦寒无毒,有宣气

14、润燥之功,故宜腑气不畅,气血不利之便秘。3猪毛里求斯汁苦寒润燥,清肠中之热,故宜肠燥有热之便秘。,阳明中风证,原文阳明中风,口苦咽干,腹满微喘,发热恶寒,脉浮而紧,若下之,则腹满小便难也。(189) 阳明中风为阳明本经受邪,邪主要在经,渐次向腑证发展,尚未定型前的化热化燥阶段。 发热,恶寒,脉浮阳明在经之邪不解。 腹满微喘,脉紧阳明里实之脉。 口苦,咽干邪化热化燥,伤津。经腑同病,应先解其表,后攻其里,或表里比解。,吴茱萸汤证,食谷欲呕,属阳明也,吴茱萸汤主之。得汤反剧者,属上焦也。(243) 病机:阳明虚寒,寒浊上逆 病证:食谷欲呕胃家虚寒,腐化无权,寒浊上逆。治则:温中和胃,散寒止呕 方药:吴茱萸汤 吴茱萸辛苦,大热,暖胃逐冷,降逆,散寒。 生姜散寒,降逆,止呕。 参,枣甘温益胃阳,降浊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