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的基本原理——平衡与协调原理

上传人:wt****50 文档编号:55717743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PPT 页数:11 大小: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生态的基本原理——平衡与协调原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生态的基本原理——平衡与协调原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生态的基本原理——平衡与协调原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生态的基本原理——平衡与协调原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生态的基本原理——平衡与协调原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生态的基本原理——平衡与协调原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态的基本原理——平衡与协调原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 协调与平衡原理,最后的晚餐,K/2,逻辑斯谛增长,环境容纳量(K):长时期内环境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指数增长,出生率和死亡率(决定因素); 年龄结构; 性比例; 人类活动; 外界环境,如气候、食物、天敌等,资源无限、空间无限,不受其他生物制约,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受到其他生物制约,起始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减速增长,到K时停止增长。,起始增长慢,随后越来越快,我国西北一些地区降雨量小于450mm,是只适宜种植灌木和草的地区,却被硬性规定种植属于乔木的杨树,以至于到处都是“杨家将”。生态的不适应使许多地方的杨树长成半死不活的“小老头”状,远不如当地树种

2、那样有较高的生态适应性,结果防护林成了残败的“灰色长城”。,资料,从生态学的角度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每种生物都有自己所能适应的环境,且生物与周围的环境相互适应,相互制约,这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水葫芦,原产于委内瑞拉,大约于20世纪30年代作为畜禽饲料被引入我国,并曾作为观赏和净化水质植物推广种植。由于无性繁殖速度很快,其疯狂蔓延使很多水生生物处于灭绝的边缘。被专家称作患上了“生态癌症”,我国每年要花费上千万元用于打捞水葫芦。,协调与平衡原理,协调-主要是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强调生物要和环境相适应) 平衡-是种群数量与环境的负载能力要平衡,协调与平衡原理要求我们在生态工程设计和建设时要考虑:生物要和环境相适应种,群数量与环境的负载能力要平衡。,用平衡与协调原理分析,“西部大开发”是国家为振兴西部而提出的宏观政策,其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生态工程建设。从协调与平衡原理出发,想一想,在我国西北地区进行防护林建设时,应选择哪些树种?如果在该地区发展畜牧养殖业,你认为应该注意什么问题?,防护林建设应选择当地树种,这些树种能够适应当地的生态环境。 西北畜牧养殖应该注意牲畜数量不能超过草地的承载量。针对公共草地的过度放牧问题,可以实行草地承包,调动个人的管理积极性,减少过度放牧现象;另外,可以在有条件的地方,人工种植牧草,增加牧草产量。,Thank You!,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