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 秋思 导学案(教师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716963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7.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净沙  秋思  导学案(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天净沙  秋思  导学案(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净沙 秋思 导学案(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净沙 秋思 导学案(教师版)(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净沙 秋思 导学案(2018.3)(教师版)主备教师:习志国 课型:讲读课 【教学目标】 1、体会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 2、感受理解曲中主人公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 1、背诵和默写全曲 【知识链接】 马致远(1250 一 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元曲四大家之一,有“曲 状元”之称。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 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为“曲”。 他最著名的剧目是汉宫秋;一

2、生写了 120 多首散曲,其中天净沙 秋思堪称“叹世”之作中的代表,被誉为“秋思之祖”。 2、文体知识 元曲分类及小令特点: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散 曲又分小令和套数。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 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着不同的字数、句数、平仄、韵 脚。曲牌表示曲调,另有题目。小令的曲牌常是一个,即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也有例外。 赏析 全篇仅五句,二十八字,既无夸张,也不用典,纯用白描勾勒出这样一幅生动的图景:深秋的黄昏,一个风尘仆 仆的游子,

3、骑着一匹瘦马,迎着一阵阵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他走过缠满枯藤的老树,看到即将归 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这时太阳快要落山了,自己却 还没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将是一个漫漫的长夜,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小令的前三句,十八个字,共写了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事物,一字一词,一字一景,真可 谓“惜墨如金”。但是,凝练而并不简陋,九种事物名称之前分别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 表现各自特征的修饰语,使各个事物都带上了鲜明的个性,又使本来互不相干的事物,在苍凉的深秋暮色笼罩下, 构成了一个统一体。 作者将许多

4、相对独立的事物同时纳入一个画面之中,形成动与静、明与暗、背景与主体的相互映衬:处于动态中 的“流水”,与处于静态中的“小桥”“人家”相映,更显出环境的幽静;“西风”与“古道”相映,使道路更 见苍凉;在作者勾勒的秋景图上,一面是枯藤、老树、昏鸦在秋风萧飒中一派灰暗,一面是落日的余晖给枯藤、 老树、昏鸦涂上一抹金黄的颜色;“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 “断肠人”更添悲愁。 作者运用传统的寄情于物的写法,把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枯藤、老树、昏鸦、西风、瘦马、夕阳, 这些有形的可感的事物,具有明显的深秋色彩,与无形的抽象的凄苦之情,有相通之处,用有形表现

5、无形,使人 感到具体生动。【自主学习】 1给下列词中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1)枯藤( )_ (2)西风( )_ 2天净沙 秋思的作者_,是_代著名_作家、_家。他与 _、_、_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他的天净沙 秋思被誉为“_”。 3天净沙 秋思中点明季节的词是_、_,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_,_一词是全 文的主旨所在。 4天净沙 秋思这首小令押什么韵?韵脚是哪些字? 5根据要求默写诗句。 (1)与天净沙 秋思整首小令所营造气氛不一致的诗句是:_。(2)白朴的天净沙着意渲染的是秋日黄昏的冷寂,给阴冷的静态画面带来活力的诗句是: _。 1. 答案:(1)k 枯老的藤蔓。 (2)x 萧瑟悲凉的秋风

6、。 2. 答案:马致远 元 杂剧 散曲 关汉卿 郑光祖 白朴 秋思之祖 3. 答案:枯藤 西风 夕阳 断肠人 4. 答案:押“a”韵;韵脚分别是“鸦”“家”“马”“下”“涯”。 5. 答案:(1)小桥流水人家 (2)一点飞鸿影下 【合作探究】 1、曲中前三句共描写了几种景物,情调氛围有何异同?在文中有何作用? 答案:共写了种景物,即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九种景物,一字一句,一字一景,凝练而不 简陋,再冠以枯、老、昏、小、流人、古、西、瘦等鲜明的修饰语,一幅意境苍凉的深秋晚景图就勾勒出来,言 简意丰。 第一句三种景物写出一片萧飒秋景,造成一种黯淡凄凉的气氛,衬出了这个旅人内心的悲哀。

7、 第 二句三种景物则明净,安谧,就连那户人家的欢声笑语也似听见,对比自己的奔波不定,更感到羁旅之苦。 第 三句景物古老、凄凉、羸弱,衬托出天涯游子的内心孤独凄苦之情。 由此可见,第一、三句色彩情调一致,都 是“哀景”,正面衬托游子的哀愁;第二句则为“乐景”反衬游子羁旅之苦。 2、这九种景物又是在一个什么大的色彩之下呢? 答案:“夕阳西下”,时间愈来愈晚,光色惨淡、昏黄,更使以上景物倍添迟暮苍凉的情调氛围。 3、结句点明了什么? 答案:处于这种环境中的人是“天涯游子”,并直抒胸臆-因思乡愁已“断肠”,使景物描写与人的心境完全 沟通,充分体现了因情设景、情景交融的创作意图。 4、你能用现代文的形式

8、来描述这首曲吗? (要求:用第一人称,语序可以自行安排,可以增删内容,要突出曲作者的思想感情。) 答案:绛红的夕阳慢慢地走进西山,残霞血一般的染红了天空。我牵着那匹瘦骨嶙峋的老马,踟躇地走在古道上。 烈烈的西风卷起黄土,迷朦了双眼,但在隐约中,我看见路旁的一根枯干的藤萝死死的盘附在叶落枝干的老树上, 一只暮鸦站在枝头孤独的哀鸣。忽儿路过一架小桥,听到桥下潺潺的水声,又望见人家已是炊烟袅袅,我不禁愁 已断肠,望天长叹,“身在天涯,我的家到底在哪呢? 【知识迁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 悟真院 王安石 野水纵横漱屋除,午窗残梦鸟相呼。 春风日日吹香草,山北山南路欲无。 【注】悟真院又名悟真庵,在金陵(

9、今江苏南京)钟山(亦称紫金山)之东。王安石晚年退居钟山,常去悟真院。(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思想? (2)结合具体诗句,从写法角度选择一例进行赏析。 答案: (1)对清幽恬淡、闲适自得的山水生活的喜爱;对芳香沁人、春草丛生的美丽春光的赞叹;对美好未来 的乐观自信。 (2)示例 1.借景抒情。诗人借助纵横的野水、呼应的鸟鸣、闲适的午睡、芳香的春风、遍野的芳草等意象,营造 出淡泊清幽、明净鲜丽的春日美景,体现出诗人超然脱俗、心契自然的恬淡情怀。示例 2:多角度描写,诗人视觉、听觉、嗅觉相结合。明净的溪水洗涤着幽静的庭院,鸟儿在欢快地啼叫,和煦 的春风送来了沁人的芳香,形象生动地描绘出山寺风景的清幽明净。 示例 3:思路严谨。诗人由近及远,视野从 悟真院移到了整个钟山,写出了暮春三月,江南草长、春意盎然的美丽精致。 示例 4:以动衬静(反衬)。鸟鸣声声,反衬出悟真院的清幽明净、春意盎然。【教学反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