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 秋思教学反思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716948 上传时间:2018-10-0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净沙 秋思教学反思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天净沙 秋思教学反思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天净沙 秋思教学反思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天净沙 秋思教学反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净沙 秋思教学反思(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天净沙天净沙 秋思秋思教学反思教学反思石琳石琳每周的星期三是我们语文组集体教研活动时间,本周我非常荣 幸地接到了讲一节公开课的通知。我准备尝试我没有讲过的公开课 的课型 诗歌,于是,征得了备课组全体成员的同意,古代诗歌四首被 初步确定。但是,四首诗一节课下来,必然是平分秋色,不分伯仲,再说 刚刚开始上七年级的学生,自然不会读诗的方法,无法融会贯通。 于是,我们又商定,压缩内容,择其要来讲,于是乎大致确定为 天净沙秋思。力求让学生能够在此课上感受到学习古诗的乐趣、 方法技巧,更主要的是可以融会贯通,感受到朗读和体会是读诗的 要着。一、课前研读于是我开始研究天净沙秋思其文:马致远一曲小令,短短28

2、字 ,意蕴深远,结构精巧,平仄起伏,顿挫有致,音韵铿锵,直贯灵 心。其四射的艺术魅力,倾倒古今多少文士雅客,骚人才子。曲中 意味,既“深得唐人绝句妙景”(王国维的人间词话),又兼 具宋词清隽疏朗之自然,历来被推崇为描写自然的佳作,堪称“秋 思之祖”(中原音韵)。它勾画了一幅浪迹天涯的游子在深秋 黄昏时刻孤寂无依的悲凉处境和思念故乡的愁苦心情。你看:夕阳 下,乌鸦归巢,小桥边,农人回家;而荒凉古道上,瑟瑟秋风中,我们 的主人公却是疲人瘦马,踽踽独行,夜宿何处,明日何往?都还不得 而知。这又怎不叫他愁肠寸断、倍思故乡!全曲不着一“秋”,却写 尽深秋荒凉萧瑟的肃杀景象;不用一“思”,却将游子浓重的乡

3、愁与 忧思写得淋漓尽致。正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可是要能为 学生传达出这种“风流”谈何容易?于是我们又开始着眼于马致远其人。马致远(约1251- 1324),字千里,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元大都(今北京)人, 因天净沙秋思而被称为“秋思之祖”。但他是年轻时热衷功 名,有“佐国心,拿云手”的政治抱负,但一直没能实现,在经过 了“二十年漂泊生涯”之后,他看透了人生的耻辱,遂有退隐林泉 的念头,晚年过着“林间友”、“世外客”的闲适生活。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是“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与文士王伯成 、李时中,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也是当时最著名的“ 四大家”之一。马致远从事杂剧创

4、作的时间很长,名气也很大,有 “曲状元”之誉。而小令天净沙秋思脍炙人口,匠心独运,自 然天成,丝毫不见雕琢痕迹,很显然是他晚年之作,因而“断肠”之 痛可以随处看到。二、初定学案基于这种考虑,我决定无论是出示课题解题、还是回顾归类思 乡诗;无论是吟读诗歌,感知情境的初步感知,还是解读诗歌,进 入情境的深入赏析;无论是评读诗歌,深化情境,还是最后走出诗 境,回归作者本人的文人情怀,我们都可以看到学生的积极的、踊 跃的、全面的、深入的参与,在这节课上,我能够感受到学生入情 入境的朗读,能够感受到学生声情并茂的表达,能够感受到学生抑 或浓郁抑或恬淡的哀愁,能够感受到他们对马致远其人抑或深刻抑 或肤浅的

5、理解,这些都是我所期望的,也许,读诗、词、曲,也就 大抵如此了三、教后反思讲完这节课,我感到语文课堂一定要紧紧抓住教学重点,能在 有限的四十五分钟内最大容量地去训练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课应 力求达到知识与情感的有机结合。在此同时,听过好几节语文课, 有些教师只在于过多进行内容分析,而忽视了作者的情感抒发,“ 文以情而发,”我始终还是坚信这样的一句话,因此在课堂上我仅 仅抓住“秋思”的主题,让学生围绕词语、句子进行品读和赏析, 品读了一幅“深秋晚景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 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同时对一些重点的词句进行拓展 延伸,像讲到“昏鸦”时,我让学生读相关诗句“饥啅空

6、篱雀,寒栖 满树鸦。荒凉池馆内,不似有人家。 元稹。昏鸦何处落,野渡少人行。黄叶声在地,青山影入城。 文天祥”这样更能加深学生对“昏鸦”意象的理解。古代诗歌的教学任务,不能停留在以诵读为主要手段来使学生 感知诗的韵律美上,而要循此继进,采用多种方式来使学生产生朦 胧的美的意识,培养学生再造意像的能力和联想的能力,我采用“ 学生自己用话描绘诗歌”的方式既加深学生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又 巩固学生对诗句的记忆,还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跃起来,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力、语言组织能力,真正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之 中了。在这节课上,我在今后教学更需要注意的是,我讲的语言还是 太多,不能够做到简炼,在教学有序的衔接时,不能够做到很好地 过渡,过于太强势,课堂设计的教学问题还不能够具有开放性,在 讲这首小令的情语时“断肠人在天涯”这一句时,没有做到深入下 去,给人一种没有沉下来的感觉,有的只是泛泛地讲,没有点到重 要内容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