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胸外科常见疾病概述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11017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2.9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胸外科常见疾病概述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心胸外科常见疾病概述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心胸外科常见疾病概述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心胸外科常见疾病概述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心胸外科常见疾病概述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心胸外科常见疾病概述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胸外科常见疾病概述课件(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心胸外科常见疾病概述,一、心血管外科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冠心病、大血管疾病、心包疾病 二、普胸疾病、胸壁疾病、纵隔疾病、食管疾病、肺疾病,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usus PDA) 肺动脉狭窄(pulmonary stenosis PS) 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 ASD) 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 VSD) 法洛四联症(tetralogy of Fallot TOF),先天性心脏病,4,病理生理: 左向右分流(分流量决定于压力阶差和导管粗细)引起左心负荷,肺循环量和压力增加,进而导致左

2、心肥大,肺充血和右心肥大 ,当肺动脉压力等于或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左向右分流消失,甚至逆转为右向左分流,临床上发绀,导致Eisenmenger综合症。 临床表现症状:易感冒,体力差,发育落后。体征:L2响亮粗糙的连续机器样杂音,可触及细震颤。 周围血管征阳性。 ECG:电轴左偏,左心室高电压,左室大X-ray:主动脉节大,“漏斗征”,肺动脉段突,肺血多CDFI:肺动脉内双期血流,动脉导管未闭(PDA),手术适应 1,服用消炎痛,年龄大于42天PDA未闭合者2,合并SBE者,控制感染2个月后3,Eisenmenger综合症不能手术 手术方法 1,结扎法:腋下直切口,加垫双重结扎2,切断法:导管钳3

3、把(主2,肺1),边切边缝合3,CPB:经肺动脉切口缝闭动脉导管内口(交叉3针) 介入法:创伤小,费用高,指征要求严,PDA 治疗,解剖分型:右心室漏斗部狭窄,肺动脉瓣膜狭窄和肺动脉主干狭窄,瓣膜狭窄最常见 临床表现: 症状:心悸,气促,胸闷,乏力 体征:L23级粗糙的喷射样收缩期杂音,可触及震颤,P2减弱或消失 ECG:电轴右偏,IRBBB,右心室肥大 X-ray:右室大,肺血少,肺动脉段突出(窄后扩张) CDFI:瓣膜开放受限,肺动脉狭窄(PS),7,诊断:右心室与肺动脉收缩期压力阶差超过10mmHg可确诊收缩期压力阶差 1040mmHg 为轻度狭窄收缩期压力阶差 40100mmHg 为中

4、度狭窄收缩期压力阶差 大于100mmHg 为重度狭窄 手术适应征:ECG示右心室肥大或收缩期压力阶差超过60mmHg 手术方法:CPB下(停跳或不停跳) 瓣膜切开,流出道清理肥大肉柱或补片加宽 介入方法:球囊扩张,简便易行,但易引起肺动脉瓣关闭不全,PS 治疗,解剖分型:原发孔缺损:位于冠状窦口前下方,常伴有二尖瓣大瓣裂,又称为部分型房室共同通道。继发孔缺损:位于冠状窦口后上方,根据解剖部位又分为中央型(卵圆孔型),上腔型,下腔型 临床表现症状:早期多无症状体征:L2,3柔和的收缩期杂音,P2亢进伴分裂ECG:继发孔缺损:电轴右偏,IRBBB,右心室肥大 原发孔缺损:电轴左偏,P-R间期延长,

5、左心室高 电压,肥大X-ray:右心房,右心室增大,肺血多,肺动脉段突出CDFI:右心房,右心室增大,房间隔回声中断,房间隔缺损(ASD),9,手术适应征:一旦诊断明确,应施行手术(2-54岁)肺动脉高压已呈逆向分流则是手术的禁忌征 手术方法:CPB下(停跳或不停跳) 单纯缝合(ASD小于2cm或补片修补 介入方法:中央型继发孔缺损,封堵伞,ASD 治疗,10,解剖分型:膜部缺损,漏斗部缺损,肌部缺损(多发) 临床表现: 症状:心悸,反复发生呼吸道感染 ,发育落后 体征:L34级粗糙的喷射样收缩期杂音,可触及震颤,P2亢进 ECG:电轴左偏,左心室肺的肥大,右心室肥大 X-ray:左室大,肺血

6、多,肺动脉段突出, CDFI:左心房,左心室增大,室间隔回声中断,室间隔缺损(VSD),11,手术适应征:约50%的小缺损在12岁之前可自行闭合,分流量超过50%或伴有肺动脉压力增高应早日手术。 肺动脉高压已呈逆向分流则是手术的禁忌征 手术方法:CPB:停跳或不停跳膜部VSD 经右心房切口高位VSD 切开肺动脉,单纯缝合:隔瓣后缺损缝补时注意勿损伤传导束补片修补:VSD 1cm或肺动脉瓣下缺损,VSD 治疗,12,定义法洛四联症是指肺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主动脉骑跨和右心室肥大等联合心脏畸形。 病理生理肺动脉狭窄使右心排血受阻,右心室压力超过左心室,迫使部分血流通过室间隔缺损右向左分流,导致动

7、脉血氧饱和度下降,发绀,而肺循环血流量则减少。为了代偿缺氧,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都显著增多。 临床表现症状:气促,发绀,喜蹲踞,发育落后。体征:L3,4粗糙的收缩期杂音,触及细震颤,杵状指,口唇发绀 ECG:电轴右偏,右室大X-ray:肺动脉段凹陷,心尖圆钝,肺血少,“靴型心”CDFI:肺动脉内双期血流,法洛四联症(TOF),法洛四联症(TOF),诊断:右心导管检查和选择性右心造影可明确诊断,并对手术有参考意义右心造影的特征(1)肺动脉口狭窄 (2)主动脉和肺动脉同时显影 (3)主动脉增粗,位置偏前 根治手术的禁忌征:左心室容量小于25ml/m或左右肺动脉直径之和小于横隔水平降主动脉的直径 手术方

8、法:建立CPB,疏通右室流出道,补片修补VSD,补片加宽右室流出道。,TOF 治疗,慢性缩窄性心包炎(chronic constrictive pericarditis) 瓣膜疾病二尖瓣狭窄(mitral stenosis MS)二尖瓣关闭不全(mitral insufficiency MI)主动脉瓣狭窄( aortic stenosis AS)主动脉瓣关闭不全(aortic insufficiency AI)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atherosclerotic 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后天性心脏病,病因:结核性,非特异性,化脓性,外伤性 临床表现:重度右

9、心功能不全的表现体征:颈静脉怒张,肝肿大,心音遥远,肘静脉压升高达20-40cmH2O,下肢水肿ECG:各导联QRS波低电压X-ray:心缘变直,侧位片可见心包钙化影CDFI:心包增厚 鉴别诊断:肝硬化,结核性腹膜炎,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心肌病 治疗:尽早施行心包大部切除术顺序:先左心后右心,先流出道后流入道 范围:适可而止,慢性缩窄性心包炎,病理 正常成年人瓣口面积为45cm2若瓣口面积小于1.5cm2,既产生血流障碍。隔膜型狭窄:大瓣病变较轻漏斗型狭窄:大小瓣均增厚,常伴有关闭不全 临床表现:取决于瓣口狭窄程度 症状:气促,咳漱,咯血,发绀,胸闷,乏力 体征:二尖瓣面容,心尖部舒张期隆隆样杂音

10、,可触及震颤,第一心音亢进。 ECG:电轴右偏,P波增宽,呈双峰,右心室肥大,房颤 X-ray:左心房大,右室大,肺血多,肺动脉段突出,“梨形心” CDFI:瓣膜开放受限,二尖瓣狭窄,手术适应征心功能级以上,左心房内血栓,心房颤动 术前准备强心,利尿,纠正电解质失衡 手术方法:1,闭式二尖瓣分离术2,二尖瓣直视成型术3,人工瓣膜替换术生物瓣:耐久性短 8-12年机械瓣:终生抗凝,MS 治疗,冠心病的治疗,内科:药物 介入: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行术(PTCA) 外科: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血管材料:乳内动脉,大隐静脉,挠动脉,胃网膜右动脉方法:CPB下心脏停跳和不停跳 结果:非根治术,根据

11、不同的血管材料通畅率不同 激光:心肌打孔,CABG示意图,主动脉疾病,DeBakey I and II = Stanford ADeBakey IIIa and IIIb = Stanford B,胸部解剖生理,胸壁:胸骨、肋骨、肋间组织 胸膜 胸内脏器:心脏大血管、气管、食管、肺 胸椎,肋软骨炎,具体病因不明 可能致病因素病毒感染慢性损伤,多发生于成人,女性多见 胸痛 活动及咳嗽时加剧 局部压痛 局部肿大隆起 好发于第24肋骨 线检查多无异常,对症治疗 镇痛、理疗、封闭 肋骨切除术(必要时),胸壁结核,好发于岁 低热、盗汗、乏力、疲倦、虚弱 局部疼痛伴包块渐增大 偶可触及骨缺损,全身抗结核治

12、疗 较小的结核性脓肿:试行穿刺排脓后注入链霉素 伴有明显混合感染,可切开引流,延期病灶清除 非手术治疗无效者,彻底病灶清除术,肺或胸膜结核经粘连组织的淋巴管引流至胸壁淋巴结 肺或胸膜结核直接累及胸壁组织 肺结核血源播散至肋骨或胸骨,形成结核性骨髓炎,局部骨 破坏累及胸壁软组织,脓胸,、定义:胸膜腔化脓感染和脓汁积存,称为脓胸 、分类: 病程:3个月以内-急性脓胸 超过3个月-慢性脓胸 原因:化脓性脓胸;特异性脓胸,脓胸的分类,急性脓胸,病因: 肺部感染:支气管肺炎后期或肺脓肿、肺大疱破溃 胸部外伤 胸部手术并发症 医源性感染 临近器官感染:膈下、纵隔、肝脏、胸壁脓肿等 血源性 临床表现:发热、

13、胸痛、呼吸困难,病史 体征:气管向健侧移位,叩诊呈实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胸片及CT 胸腔穿刺,急性脓胸,治疗原则:控制感染、排除脓液、使肺复张 全身治疗:抗生素、营养 穿刺排脓,注入抗生素;(1岁婴儿) 手术治疗:闭式引流术,慢性脓胸,病因: 急性脓胸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 特异性感染,结核或阿米巴原虫感染 脓胸腔内异物存留 临近器官感染未愈,病理生理: 长期积脓纤维素沉积机化纤维板 胸壁内陷,肋骨聚拢,肋间隙变窄 脊柱侧弯 膈肌固定,呼吸运动严重减弱 纵隔牵向患侧 长期缺氧出现杵状指(趾),慢性脓胸,诊断: 慢性病容,胸廓塌陷,脊柱畸形等 胸片:胸膜增厚,包裹性积液或胸腔积液,慢性脓胸,治疗原

14、则:纠正病因、消灭脓腔、营养支持 纠正引流 促进脓腔闭合:带蒂肌肉填充脓腔 包膜剥脱术:单纯性结核性脓胸,肺可复张者 胸膜外胸廓改形术:肺实质有较明显的纤维改变,肺不能复张者 胸膜内胸廓改形术:以上效果不满意者,胸膜外胸廓改形术是在骨膜下切除一组肋骨,使局部胸壁塌陷,以缩小该部位胸腔的手术 术后68周从骨膜新生的肋骨将保持局部胸壁塌陷,使胸腔永远缩小,胸膜外胸廓改形术,胸膜内胸廓改形术是将一组肋骨连同局部增厚的胸膜切除,使胸壁软组织更好地塌陷 根据脓胸腔的部位和大小,可以选用不同的手术切口,胸膜内胸廓改形术,纵隔肿瘤,纵隔解剖: 纵隔解剖:上界为胸廓入口,下界为膈,前界为胸骨,后界为胸椎锥体,

15、两侧为纵隔胸膜 纵隔常分为4部分:胸骨角到第4胸椎体下沿平面以上为上纵隔;心包所在处为中纵隔;其前方为前纵隔,后方为后纵隔,纵隔肿瘤,好发部位: (一)上纵隔胸内甲状腺,支气管囊肿,甲状旁腺肿瘤,淋巴类肿瘤 (二)前纵隔1胸腺瘤2畸胎瘤、皮样囊肿、精原细胞瘤、间叶瘤(如脂肪瘤、纤维瘤、血管瘤、淋巴管瘤等) (三)中纵隔心包囊肿、支气管囊肿、淋巴类肿瘤 (四)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纤维肉瘤、淋巴类肿瘤、胃肠囊肿,纵隔肿瘤,诊断: (一)常见症状及体征 多为良性,瘤体不大时多无症状,胸部X线检查时发现瘤体增大时压迫临近器官而出现症状,胸痛、胸闷、气短等 侵及肺时,可有咳嗽、咳痰 喉返神经受累可有声音

16、嘶哑 气管受压可有吸气困难为主的喘鸣 食管受压可有下咽困难 累及交感神经可有Horner征 异位内分泌功能:胸腺瘤(重症肌无力或丙种球蛋白过低症)、甲状旁腺肿瘤(高钙血症)、间皮瘤及畸胎瘤(低血糖或类Cushing症候群)(二)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及CT检查 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磁共振成像(MRI) 超声技术 核素成像技术,前纵隔淋巴瘤,后纵隔畸胎瘤,前纵隔淋巴瘤,后纵隔脂肪瘤,治疗: 良性肿瘤,须外科手术切除 恶性肿瘤,放疗、化疗或多种治疗方法综合治疗,纵隔肿瘤,食管癌发生于食管粘膜上皮的基底细胞,绝大多数为鳞癌,小部分为从食管腺体发生的腺癌,食管癌,病因: 遗传因素、食管疾病(食管炎、粘膜损伤、溃疡)、饮食习惯、微量元素、营养、癌基因学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