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710850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71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一单元检测题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每小题每小题 3 3 分,共分,共 4545 分分) ) 119 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对英贸易保持每年出超二三百万两白银的地位。为了改 变这种不利的贸易局面,英国采取的卑劣手段是( ) A向中国大量出口工业品 B减少进口中国物资 C停止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D向中国走私鸦片 2.初二(3)班的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对一个历史课题进行研究,他们搜集了以下一些 历史资料:林则徐生平史迹 英国军队侵华暴行 割让香港岛示意图。根据这些 历史资料,他们研究的课题应该是关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 B虎门销烟 C鸦片战争

2、D甲午战争 32018 年是香港回归祖国 21 周年。香港的回归不仅洗雪了中国百年国耻,更促进了 香港的持续稳定、繁荣。香港问题的形成开始于( ) A 北京条约 B 南京条约 C 辛丑条约 D 马关条约 4马克思说:“代表陈腐世界的清帝国必然要在这场殊死的决斗中死去,但它是基 于禁止毒品的道义原则,而现代社会的代表大英帝国却是为了发财。 ”这场“决斗” 的结果之一是清政府( ) A割让香港岛 B赔款白银 2 亿两 C割台湾岛 D严禁中国人民反 帝 5.每年的 6 月 26 日是世界禁毒日, “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已成为世界人民的共识。 在中国近代史上曾因禁毒引发了一场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

3、是( ) A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 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D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6右图是法国作家布立赛写的历史著作。与封面上提到的 “大劫难”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7. 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侵略中国的主凶是( ) A美、法 B英、法 C法、德 D英、美 8. 恩格斯说, “不费一枪一弹,从中国夺取了一块大小等于法德两国面积的领土和一 条同多瑙河一样长的河流” ,这个国家是( ) A 英国 B 日本 C 法国 D 俄国 9历史大戏台湾1895曾在央视

4、一套热播,剧中李雪健饰演的李鸿章在 1874 年 说出“八国联军刚刚火烧了圆明园”的台词,被笑指犯下了低级的历史错误。这是因 为( ) A.李雪健与李鸿章在形象上差异很大 B.李鸿章没有经历过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C.1860 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D.圆明园是甲午中日战争后被日军所烧 10有人说,近代一种植物引发了两场侵华战争。以下不属于这两场战争共同点的一 项是( ) A西方列强都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 B两次战争侵略者都攻进了北京城 C两次侵华战争都有英国参与 D两次侵华战争都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 终 11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其中一个浮雕就是以金田起义为题材的。领 导金田起义的

5、农民革命领袖是( ) A洪秀全 B李秀成 C林则徐 D李鸿章 12太平天国在北上途中,先后牺牲的两位重要将领是( ) 北王 翼王 南王 西王 A B C D 13太平军建立起与清政府对峙的政权。标志是( ) A在广西桂平金田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B在永安整顿建制,分封王爵 C拥有中国的半壁江山 D把南京改名为天京,定为都 城 14下列太平天国的诸项活动中,能够与当时世界历史潮流同步的是( ) A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B严惩外国侵略者 C洪仁玕资政新篇 D反对封建统治 15吕思勉认为“太平天国政治上的失败是因为文化上的落后。 ”这一观点的依据是 ( ) 创立拜上帝教 奉行平均主义 重建等级礼制 提倡

6、效法西方 A B C D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5555 分)分) 16认真观察下列图片,回答问题。(14 分)图一 图二 图三(1)图一人物在广东取得禁烟运动的胜利,他是谁?他领导的这次禁烟运动有什么 重大历史意义?(4 分)(2)图二宣传画中的这次战争是在什么时候爆发的?有人认为如果没有图一人物领 导的这次禁烟运动,这场战争就不会爆发,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说明你的理由。(6 分)(3)图三中的遗迹曾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园林之一,有“万园之园”之称,这座著名 的皇家园林为何成了一片废墟?(2 分)(4)图二和图三反映的这两次侵略战争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2 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

7、13 分) 中华民族拥有五千年的文明史,为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做出过巨大贡献,但近代 以来却饱受欺凌和屈辱一个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疆土被瓜分占据的血泪史, 无时无刻不在告诫我们:一定要加强国防建设,捍卫祖国的荣誉和尊严。请结合所学 知识,探究以下问题。 (1)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充满屈辱和灾难的历史,中国近代史开始的标志是什么?(2 分)(2)近代以来,在侵略者的炮口震撼下,清王朝被迫与列强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它们对中国社会性质造成了什么影响?(2 分)(3)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华民族的各阶层都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在反抗外来侵略过程 中涌现出了哪些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和革命志士?(至少写出两位)

8、他们身上体现的 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6 分)(4)近代以来饱受欺凌和屈辱的血泪史给了我们什么深刻的教训?(3 分)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14 分) 材料一:“在地球的另一角落里有着一个人间奇迹,它叫夏宫。人们的想象 力所能创造的一切几乎神话性的东西都体现在这座宫殿中。有一天,两个强盗闯 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一炬。原来胜利就是进行一场掠夺。胜利者 窃走了夏宫的全部财富。之后,他们双双拉着手,荣归欧洲。 ” 材料二:美国的特命全权公使委派到世界那一边(中国),站在树底下,手里拿着筐子,等着接他在树上的伙伴所摇撼下来的果子。甚至他还接到训令,万一树上的人 和果园

9、的主人发生纠纷,他应当出来调停。美国学者德涅特美国东亚外交史 请回答: (1)两则材料反映的事件发生在哪一战争中?(2 分)(2)材料一中的“两个强盗” 、 材料二中的“树上的伙伴”都是指谁?“果园 的主人”指谁?在这一事件中美国扮演了什么角色?(6 分)(3)与上述材料有关的这场战争给中国造成了什么严重影响?(2 分)(4)在这场战争中有一个国家“比任何一个参战国得到更多的好处”主要指的是 什么?(2 分)(5)12 月 4 日是该“夏宫”罹难纪念日,假如我们穿越了时光隧道作为火烧该宫 的见证人,你怎样用简练醒目的文字,富于感情的语言向世人报道这段历史。 (2 分)19阅读下列材料:(14

10、分) 材料一 各地群众“合到金田,恭祝万寿起义,次则移跸到东乡闰八月 初一日,入永安州” 。 材料二 “癸丑二月,天兵到南京,由仪风门攻入,不半月而平定后乃发兵 扫北。 ” 材料三 “丙辰年破东门向荣。是年七月,东王升天,北王亦丧。丁巳,翼王远 征。 洪仁玕自述 回答: (1)材料一、二所述之事各发生在哪一年?在这两年中,太平天国进行了哪些重 要活动?(8 分)(2)材料三所说的“东王升天,北王亦丧”指的是什么?(2 分)(3) “翼王远征”指的是什么?它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 分)答案答案 一、选择题一、选择题 1.D 2.C 3.B 4.A 5.A 6.B 7.B 8.D 9.C 10.B

11、 11.A 12.B 13.D 14.C 15.A 二、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 16.16.(1)图一人物是林则徐;(2 分)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 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2 分) (2)1840 年;(2 分)不同意,(1 分)因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 国市场,倾销工业品,虎门销烟仅是鸦片战争的导火线(直接原因) ,即使没有虎门销 烟,战争也会爆发。(3 分) (3)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将圆明园抢掠一空后,为掩人耳目又放火烧毁了 这座著名的皇家园林。(2 分) (4)图三反映的第二次鸦片战争是图二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2 分) 17

12、.17. (1)鸦片战争。(2 分) (2)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2 分) (3)领导虎门销烟的林则徐、关天培等;他们身上体现出来的视国家与民族利益高 于一切,为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坚决反抗外来侵略的英勇无畏精神和不怕牺牲的精 神值得我们学习和继承。(6 分) (4)落后就要挨打,加强国防建设,捍卫祖国的荣誉和尊严等。(3 分) (言之有理即 可) 18.18.(1)第二次鸦片战争(2 分) (2)英国和法国;中国;帮凶(6 分) (3)进一步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程度。(2 分) (4)俄国不费一枪一弹,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 150 多万平方千米的领土。(2 分) (5)答题思路:一是揭露列强的暴行,再就是从中得到爱国主义的教育,勿忘国 耻,振兴中华。(2 分) 1919 (1)1851 年;1853 年。(4 分)1851 年,洪秀全在金田领导起义,建号太平天国; 太平军攻占永安,并初步建立了政权。1853 年,太平军攻占南京,正式建立了与清政 府对峙的政权,并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 ,开始进行北伐和西征。(4 分) (2)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发生内讧,杨秀清被杀,韦昌辉被处死。(2 分) (3)由于洪秀全的猜忌,石达开率部出走。(2 分)太平军损失惨重,人心士气收到 严重影响,进一步削弱了太平天国的实力。(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