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摩擦力(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一)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55706169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3.3《摩擦力(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一)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3.3《摩擦力(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一)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3.3《摩擦力(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一)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3.3《摩擦力(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一)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3.3《摩擦力(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一)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3.3《摩擦力(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3.3《摩擦力(一)》教学设计(新人教版必修一)(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1 页 共 11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摩擦力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一、指导思想新课程课堂教学要求课堂活动应具有生活性、发展性和生命性的特征,使得课堂真正 成为师生共同构建知识、交流互动和共同成长的和谐平台和建立情感、心灵对话的场所,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价值观;同时在课堂中使学生体验学习的苦与乐,高效地掌握 知识,形成能力,充实注重学习过程;要完成这些目标,就必须摆正师生的位置,采用多 元化的鲜活教学手段来充分调动学习主体(学生)的积极性,层层深入的探索,紧凑和谐 的步调,恰如其分的引导,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求知欲和高度投入的激

2、情,运用适时的激 励,充分激活物理课堂。以“问题导引,启发探索,互动交流、精讲释疑”为教学思路的 自主型探究式教学模式。在课堂努力做到“六要”:即教材要让学生读、问题要让学生提、 过程要让学生说、规律要让学生找、实验要让学生做、结论要让学生下。教师在课堂上的 主要任务就是组织、指导、帮助。只讲学生不知道、不理解、不清楚的疑点、盲点和难点, 这样,我们的学生才有自主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以帮助他们完成由“学会” 到“会学”到“好学”的转变;从而通过高效的物理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促进 学生全面发展。本节就是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究的过程,正确认识摩擦力,并结合生活中的 现象让他们正确理解

3、摩擦力的规律以及运用知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 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材、学生和教法二、教材、学生和教法该节知识既是力学的基础,也是组成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一块“基石”,所以这节内 容的教学如何引领学生自主积极地探究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和影响因素,体验摩擦力特点规 律的发生过程是本节课的重点,应高度重视本节教学过程;由于摩擦力问题的复杂性,且 在具体问题中又表现出“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尤其静摩擦在许多情形下似乎又是“若 有若无,方向不定”,因此,对于初学者也是有一定难度的。也正是由于教材内容的上述 特点,本节课又易于激起学生的求知欲,易于培养学生的辩证观点,易于锤炼

4、学生的物理 素质。要充分用好该节教材内容,深入挖掘知识间的有机联系,对学生开展针对性的思维 训练,进而提高学生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高中物理课标对该知识点的要求是,“通过实验认识滑动摩擦、静摩擦的规律, 能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其中,对静摩擦力规律的认识应该包括最大静摩擦力。摩 擦力大小的计算和方向的判断对学生来说是个难点,而摩擦力又是高中力学三类常见的力 之一,是受力分析的基础。本节课学习的成败对以后学习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动能定理 的应用以及摩擦力做功与产生热能的关系等问题都将带来影响,所以本节课在物理教学中 的地位和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就学生状况来说,本校学生大

5、部分程度比较好,基础比较扎实,善于思考,喜欢老师 用点拨式的教学方式,喜欢思考和讨论;此外学生在初中定性地学习过摩擦,包括滑动摩 擦和静摩擦等内容,并掌握了增大和减小摩擦的方法,还通过实验的方法定性地研究了滑 动摩擦力与表面状况有关;所以对于本节课中的难点理解突破应该不是大问题。但是由实 验现象总结归纳物理规律的能力不强,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导。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对 学生来说也有一定的难度,要调动学生相互交流。因此,在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充分运用已知的物理知识和方法进行分析和探索,使学生 在实践中亲自体验实践出真知的重要性,形成愿意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去解决问 题的科学价值观。本节课的教学就

6、尝试采用实验探索、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加强自主性、 探究性、合作性学习,使学生通过亲自参与探究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规律的全过程,学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2 页 共 11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使他们在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得到发展 和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精神。三、教学目标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摩擦力的分类和产生的条件,能够联系分析日常生活中摩擦现象。2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能够对问题提出有根据的猜想,能设计研 究摩擦力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对

7、自己设计的实验能搜集数据和证据,并验证自己 的猜想。3能够用动摩擦因数计算摩擦力的大小,并能判断其方向能判断不同的运动状态下, 静摩擦力的有无、大小和方向。4能借助提供的实验器材通过实验认识静摩擦力的规律,知道存在着最大静摩擦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物理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2通过参与应用 PASCO 数字实验系统研究物理问题科学探究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 实验操作能力和实验观察能力,指导学生学习和体会探索物理问题的基本方法。3学会从物理现象和实验中归纳摩擦力产生的条件及摩擦力的特点,并能运用所学知 识去解释某些具体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4通过讨论、回顾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进

8、行交流与反思的习惯。5体会控制变量法研究问题的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生参与实验探究、问题思考和游戏互动等主体活动,培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活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同时培养其对科学的求知欲和探索自然界物理学原理的兴趣,乐 于参与观察、敢于实验,体会实验在探索物理规律中的作用和方法。2通过分组实验、交流讨论等培养学生合作精神以及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 律的科学态度,养成严谨、细致、耐心的实验素养。3在理解摩擦力的利与弊的过程中,领略自然界的和谐与奇妙,使学生的价值观得到 提升,向学生渗透抓住主要矛盾和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辨证思想。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3

9、页 共 11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四、教学重点和难点(一)教学重点重点: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探究滑动摩擦力和静摩擦力的大小的探索过程。(二)教学难点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自主的实验探究。五、教具五、教具多媒体计算机、PPT 课件、PASCO 实验系统(力传感器、数据采集器、DataStudio 软 件)、弹簧测力计、长木板、木块、砝码、毛巾、玻璃板。步骤步骤知识知识 引线引线教师行为教师行为学生行为学生行为目标达成目标达成创设情 景 引 入新课生活 中的 摩擦 现象视频展示:身边的摩擦现象结合视频及预习回顾初中学习的摩擦 力概念?观看视频

10、:1获得感性认识,陶 冶情操。2了解生活中的摩擦, 产生深入探究兴趣回忆摩擦力概念并回 答。1使学生了解 摩擦力带给我们 的生活的情况, 培养热爱生活的 思想感情。2激发学生学 习兴趣和求知欲; 体现从生活走向 物理的教学观念。概念理 解摩擦 力概 念投影滑动摩擦力、静摩擦力概念,分 别用动画和实验演示说明“相对运动 方向”和“相对运动趋势”方向及判 断方法。观看动画及演示,思 考并交流指导帮助学生把 握要点,突破理 解难点探究一影响 滑动摩 擦力大 小的因 素影响 滑动 摩擦 力大 小的 因素本节探究重点:一、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二、探 究静摩擦力大小。明确本节探究重 点金太阳新课

11、标资源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4 页 共 11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组织指导学生进行抽书活动:两摞完全相同的书:1、分别在两摞书 的上部与底部夹上两本相同的书,让 一学生左右两手同时抽出两本书感受 哪边比较容易抽出,并猜想可能的原 因;2、再在两摞书的同一层(其中一 摞中夹放了两张砂纸)夹上相同的书 让学生抽出,感觉用力仍不同,猜想 可能的原因,分析不出,教师让其拿 开上面的书,发现砂纸。1、其他同学合作进行 抽书活动,一个用手 掌在树上分别施加不 同大小的压力,另一 个同学将书抽出,体 验有何不同感觉?2、思考、猜想影响滑 动摩擦力大小的可能 因素并讨论交流。3、各

12、小组代表发表本 组讨论结果,表述猜 想。1培养学生对 物理现象和演示 实验的观察分析 和从启示性演示 实验中总结简单 结论的能力,形 成自己的观点并 积极表达。2培养合作的 精神,敢于提出 与别人不同的见 解。3培养学生物 理思维习惯和发 现物理规律的敏 感性以及对物理 现象的归纳总结、 分析推理能力。讨论交流摩擦力探究 方案的合理性,并分 析回答选取理由。培养学生分析比 较、逻辑辨别的 思维能力。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5 页 共 11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实验 探究 过程1引导学生制订探究实验方案。在学 生实验的过程中,巡视各实验小组, 帮助学生解

13、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解 答疑难,提供相关服务。 2物理方法控制变量法的渗透, 物理实验操作规范指导。1通过思考、交流和 讨论、老师的点拨, 制定出正确的探究计 划,制定记录表。2分组合作进行探究 实验,收集数据并进 行科学分析处理。3分析猜想假设与实 验结果间的差异;4注意探究活动中未 解决的矛盾,发现新 问题,吸取经验教训, 改进探究方案1学习拟定简 单的科学研究的 计划和实验方案, 完成对知识的初 步探究和理解过 程。2培养学生从 物理现象和实验 探究中发现科学 规律的习惯,使 学生认识到实验、 分析,论证在科 学探究中的重要 性,同时培养实 验操作技能。3培养合作的 精神,勇于放弃 或修

14、正自己的错 误观点。实验 结果 分析, 总结 规律, 完成 评价1展示部分小组的实验数据,用 Excel 软件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得出 的实验结论:选中一组压力、摩擦 力的数据,点击“图表向导”“xy 散 点图”完成后点击“添加趋势线”得 到 f-N 的关系图线条过原点的倾 斜直线这说明了什么?分析两组 数据,得到的直线斜率不同,为什么 不同?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接 触面 次数木块与 木板接 触 木块与 毛巾接 触木块与 玻璃接 触测 量 次 数砝 码 数压 力摩 擦 力f1压 力摩 擦 力f2压 力摩 擦 力f3100000002 1观察数据处理分析 过程和结果,思考老 师提出的问题,经过 思考

15、、讨论交流等形 式理解直线斜率反映 的物理意义,并积极 表达本小组得出的结 论。2师生互动师生共同分析、讨论 实验结果,并进行评 价,对其中不完善的 部分提出改进建议, 无论学生的猜想是否 与实验的结论相符, 都要对学生进行鼓励, 肯定他们的这种实事 求是的探索精神。同 时鼓励有兴趣的同学 还可以在课后继续探1使学生了解 对物理规律探究 的科学流程和对 实验数据的处理 方2会根据数据 的分析形成结论, 培养总结概括和 逻辑思维能力。3学习了解现 代多媒体技术、 软件工具等在物 理学习中的应用。4通过适当激 励评价使学生体 验成就感,达成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第 6 页 共 11 页 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金太阳新课标资源网 2对学生进行学习过程和探究结果的 评价。3引导学生理解斜率意义(动摩擦因 数);师生共同得出 f=N。4展示不同材料接触面的动摩擦因数。3 4 5 6 索滑动摩擦力是否与 其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