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学概论复习ppt课件

上传人:bin****86 文档编号:55705978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PPT 页数:249 大小:13.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免疫学概论复习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49页
免疫学概论复习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49页
免疫学概论复习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49页
免疫学概论复习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49页
免疫学概论复习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免疫学概论复习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学概论复习ppt课件(2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免疫学概论复习,第一章 绪论,一、免疫的基本概念与功能二、免疫的类型三、免疫学发展简史,一、免疫的概念与功能,1. 概念 1)在微生物学和病毒学上-免除瘟疫 2.)在医学上-机体接触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生理反应 3)免疫的现代定义-机体针对外源物质的一种反应,其作用是识别和排除抗原性异物,以此维持机体的生理平衡。,3. 免疫应答,1)概念:机体对抗原性异物的回应 初次应答 再次应答和免疫记忆 免疫应答对抗原的高度特异性 免疫系统对自身抗原的耐受免疫耐受:对自身组织表达的抗原决定簇的不识别是一个主动的过程。机体在胚胎时就清除活失活了可能识别自身抗原的T淋巴细胞。,4. 免疫的三大功能及表现,5. 免

2、疫的主要特征,1)识别非自身抗原的能力 2)对不同抗原的高度特异性 3) 免疫记忆能力 4)对自身抗原的免疫耐受,二 . 免疫的类型,1. 天然免疫(非特异性免疫)2. 获得性免疫(特异性的免疫),1. 天然免疫,特点:(1) 出生时已具备(早)(2) 可稳定性遗传给后代(3) 作用广泛:无特异性(4) 个体差异不大 防御机制(1)体表屏障(2)内部屏障,如 干扰素、吞噬细胞及吞噬作 用、补体、溶菌酶,2.获得性免疫,特点:(1)出生后受抗原刺激产生(2)具有特异性(针对性)(3)一般不能遗传(4)多样性(5)具有记忆性 功能: 体液免疫:B细胞 浆细胞 Ab 细胞免疫: AgAPC T细胞

3、致敏T细胞、淋巴因子,Ag,第二章 免疫器官与免疫细胞,免疫系统: 由具有免疫功能的器官、组织、 细胞和分子组成,是机体免疫机制发生的物质基础 分三个组织层次: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2.1 免疫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定义: 实现免疫功能的器官或组织分类:根据发生的时间顺序和功能差异,可分为中枢神经免疫器官和外周免疫器官。,1.中枢免疫器官,组成: 骨髓、胸腺、鸟类法氏囊或其同功器官功能: 主导免疫活性细胞的产生、增殖和分化成熟,对外周淋巴器官发育和全身免疫功能 起调节作用。,胸腺的免疫功能,驯化T淋巴细胞: 双阴细胞 双阳细胞 单阳细胞分泌胸腺激素, 促进T淋巴细胞的分化和成熟其它

4、功能: 调节机体免疫平衡,维持自身的免疫稳定性,(二)腔上囊,腔上囊又称法氏囊,是鸟类动物特有的淋巴器官,位于胃肠道末端泄殖腔的后上方。功能: 训化B细胞成熟,主导机体的体液免疫功能。将孵出的雏鸡去掉腔上囊,会使血中球蛋白缺乏,且没有浆细胞,注射疫苗亦不能产生抗体。人类和哺乳动物没有腔上囊,其功能由相似的组织器官代替,称为腔上囊同功器官;曾一度认为同功器官是阑尾、扁桃体和肠集结淋巴结,现在已证明是骨髓,(三)骨髓,骨髓是成年人和动物所有血细胞的唯一来源,各种免疫细胞也是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发育而来。骨髓的主要功能是产生血细胞,近来证明骨髓还是腔上囊同功器官。在骨髓异常时,累及的不单是体液免疫,其

5、他免疫功能也发生障碍。,二、外周免疫器官,组成: 淋巴结、脾和粘膜相关淋巴组 功能: 是免疫细胞聚集和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二) 脾,功能: 在胚胎期是重要的造血器官; 出生后造血功能停止,但仍然是血细胞尤其是淋巴细胞再循环池的最大储库和强有力的过滤器;与淋巴结相似,脾还是发生免疫应答的重要基地产生抗体,脾富含B细胞和浆细胞,因此是全身最大的抗体产生器官,尤其是产生IgM和IgG分泌体液因子,脾可以合成补体(C5和C8等)和备解素等重要的免疫效应分子;还能产生一种白细胞激肽,促进粒细胞的吞噬作用。,2.2 免疫细胞,T淋巴细胞 B淋巴细胞 第三群淋巴细胞,1. T淋巴细胞,定义:由一群功能不

6、同的异质性淋巴细胞组成, 由于它在胸腺内分化成熟称为T细胞.成熟后移居于周围淋巴组织中。T细胞膜表面分子与T细胞的功能相关,也是T细胞的表面标志,这些分子为抗原性不同的糖蛋白,与T细胞对抗原的识别,细胞的活化,信息的传递.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功能表达有关, 故为T细胞的表面标志(CD), 可以用以分离、鉴定不同亚群的T细胞。,TCR,CD28,CD4/CD8,IL-2R,CD2,T 细胞膜表面分子,CD3,CD152(CTLA-4),CD154(CD40L),CD11a 黏附分子,T细胞表面 抗原识别受体,T细胞在胸腺内的发育,T细胞库:在一个体内能特异性识别各种抗原 的T细胞克隆的总数成熟的T细

7、胞库特征:1. 识别抗原时的自身MHC分子限制性2. 对自身抗原的耐受性,2.B淋巴细胞,来源于骨髓的多能干细胞。在禽类是在法氏囊内发育生成,故又称囊依赖淋巴细胞(bursa dependent lymphocyte)/骨髓依赖性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是由骨髓中的淋巴干细胞分化而来。与T淋巴细胞相比,它的体积略大。这种淋巴细胞受抗原刺激后,会增殖分化出大量浆细胞。浆细胞可合成和分泌抗体并在血液中循环。B细胞的细胞膜上有许多不同的标志,主要是表面抗原及表面受体。这些表面标志都是结合在细胞膜上的巨蛋白分子。 B1细胞为T细胞非依赖性细胞。B2为T细胞依赖性细胞。B细胞在体内存活的时间较短,仅数天至数

8、周,但其记忆细胞在体内可长期存在。,CD80/86,CD40,FcmR,CD32,BCR,MHC-II,B 细 胞 膜 表 面 分 子,CD19,CD20 (离子通道),CD79a,CD79b,CD21,CD23,B淋巴细胞 抗原识别受体,BCR与TCR的比较,BCR TCR结构 BCR-Ig, TCR-CD3 结合形式 抗原-BCR 抗原-MHC-TCR 结合抗原 游离抗原 MHC-抗原肽与任何蛋白质抗原应答 MHC-肽应答 识别表位 空间构像决定簇 线性肽片段,B细胞的功能,1. 产生抗体 2 . 提呈抗原 3. 分泌细胞因子参与免疫调节 炎症反应和造血,B细胞的发育,分两个阶段:抗原非依

9、赖期 (中枢免疫器官)Pro-B Pre-B 不成熟B 成熟B抗原依赖期 (外周免疫器官)抗原成熟B 浆细胞,B细胞在骨髓内的发育过程,祖B细胞 前B细胞 不成熟B细胞成熟B细胞 浆细胞各个阶段的变化为Ig基因的重排和膜表面标志的变化,第三章 抗原(Antigen, Ag),内 容,第一节、抗原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抗原的免疫特征 第三节、感染性抗原 第四节、超抗原和免疫佐剂,抗原:一类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使之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免疫原性),并能与相应的应答产物(抗体或效应细胞)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物质(反应原性)。,第一节 抗原的基本特性,抗原的两种特性: 免疫原性 (Immunogenic

10、ity)-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能力免疫反应性 (Immunoreactivity)-与相应的应答产物在体内外发生特异性结合的能力,免疫应答:机体受抗原的刺激而诱发的免疫反应 免疫反应:抗原与抗体相互作用的免疫反应,1、抗原的免疫原性和免疫反应性,其他概念:,完全抗原(complete Ag):凡是有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的物质. 如大多数蛋白质细菌病毒等.半抗原不完全抗原(hapten):只有免疫反应性没有免疫原性的物质. 多为简单的小分子物质.大多数多糖, 类脂, 某些小分子药物, 食品中非蛋白质性功能因子等均属于半抗原.载体(carrier) :与半抗原结合后使其具有免疫原性的

11、物质,即半抗原+载体完全抗原。常用载体:BSA(牛血清蛋白)OVA(卵清蛋白)BGG(牛血清丙种球蛋白),2、抗原的理化性质与分类,2.1 抗原理化性质 1).分子的大小 2).异源性: 识别自身和非自身.3).一定的化学组成与结构4).一定的物理状态5).抗原的完整性:抗原进入机体的方式和途径,2、抗原的分类,根据免疫原性 来源与机体亲缘关系 诱导B细胞免疫应答中对T 的依赖性 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2.1 根据免疫原性,完全抗原不完全抗原,2.3 免疫应答中对T细胞 的依赖性,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胸腺依赖性抗原(TD-Ag),需有T细胞辅助 决定簇

12、种类多、排列无规律 可引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可产生IgM、IgG型抗体(以IgG为主) 有免疫记忆,胸腺非依赖性抗原(TI-Ag),不需有T细胞辅助 决定簇数目多、排列有规律 仅产生IgM型抗体 不能引起细胞免疫 无免疫记忆,内源性抗原 (endogenous antigens) 指细胞内产生的蛋白质抗原 细胞产生的自身固有蛋白质 胞内寄生病毒或其它病原体产生的蛋白质 细胞恶性转化后产生的突变蛋白,即肿瘤抗原 有核细胞内加工,由MHC分子递呈,2.4 外源性抗原和内源性抗原,Listeria,外源性抗原(exogenous antigens) 指由细胞外进入细胞的蛋白质抗原 细胞摄入的各种病

13、原体和疫苗 在吞噬体和内体中生长的病原体 摄入的自身蛋白 抗原递呈细胞内加工,由MHC分子递呈,第二节 抗原的免疫特征,1. 抗原的特异性,抗原性的特异性:抗原只能与其相应的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结合抗原的特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免疫原性上免疫反应性上抗原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是什么?-抗原决定簇,一 抗原的特异性和抗原决定簇,抗原决定簇(antigenic determinant,AD): 又称表位(epitope),指抗原分子中决定抗原特异性的特殊的化学基团,是抗原分子 与抗体及TCR/BCR特异结合的部位,也是被免疫细胞识别的标志及免疫反应具有特异性的物质基础。表位的性质、数目和空间构象决定了抗

14、原的特异性隐蔽性表位:存在于抗原分子内部的决定簇.,2. 抗原决定簇及其类别,2) 抗原决定簇的大小数目蛋白质抗原决定簇: 5-6个氨基酸残基多糖抗原决定簇: 5-7个葡糖糖残基核酸半抗原决定簇: 6-8个核苷酸,3) 抗原决定簇的空间排列和立体构型构象决定簇:序列上不相连而依赖于蛋白质或多糖的空间构 象形成的决定簇,多暴露于抗原分子表面。主 要由T识别,B也可识别顺序决定簇:一段相连的氨基酸序列所形成的决定簇,多位于抗原分子 内部。由B识别,3. 抗原结合价:能和相应抗体结合的功 能性表位的数目。 半抗原 单价 天然抗原 多价 多价抗原可同时与多种/多个抗体结合。,二、半抗原的免疫特征,1.

15、 半抗原的特点只有与某种载体偶联才能表现出免疫原性。在偶联分子在红相当于一个抗原决定簇或者是一个免疫优势决定簇大多数多糖,类脂,某些小分子药物, 食品中非蛋白质性功能因子等均属于半抗原.2. 载体效应 :在免疫应答中,B细胞识别半抗原,并提呈载体表位给CD4阳性T细胞;Th细胞识别载体表位。通过载体把特异的T-B细胞之间连接起来,T细胞才能激活B细胞,使B细胞分泌抗体,三、抗原的交叉性交叉反应:两种来源不同的抗原由于具有共同的抗原决定簇或相似抗原决定簇,由此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抗体可与两种抗原结合发生反应。共同抗原:具有共同抗原决定簇的两种抗原 p45,第三节 感染性抗原,细菌病毒(自学),1. 细菌,3.1.1. 表面抗原,定义:包围在菌细胞壁外面的抗原 分类:夹膜抗原:Vi抗原:伤寒沙门菌的表面抗原化学成分为 糖 脂,不耐热,容易被石碳酸所破 坏K抗原;大肠杆菌细胞壁外层,为多糖不耐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