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实验报告

上传人:第*** 文档编号:55705068 上传时间:2018-10-04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5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实验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实验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实验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实验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实验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实验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编实验报告(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计算机组成原理与汇 编课程设计编课程设计 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目录目录一、课程设计目标一、课程设计目标33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二、课程设计基本要求33三、课程设计的内容三、课程设计的内容33四、课程设计的要求四、课程设计的要求55五、实验详细设计五、实验详细设计551.1. 统计文件中各字母出现的频率统计文件中各字母出现的频率552.2. 用递归计算用递归计算5050以内以内FibonacciFibonacci 数数, , 以十进制数输出以十进制数输出993.3.虚拟平台模拟机实验虚拟平台模拟机实验1111六、使用说明六、使用说明1919七、总结与心得体七、总结与心得体会会191

2、9八、参考文献八、参考文献2020九、附录九、附录20201.1. 字符统计字符统计.asm.asm20202.2. 斐波那契数(小于斐波那契数(小于5050).asm.asm2929一、一、 课程设计目标课程设计目标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过的计算机原理与汇编知识,增强解决 实际问题的能力,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提高软硬件开发水平,为今 后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要求: 1、使学生巩固和加强计算机原理与汇编语言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 2、使学生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方法及编程技巧,正确编写程序。 3、使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并掌握调试程序的基本方法。 4、使学生养成规范书写报告

3、文档的能力,撰写课程设计总结报告。 5、通过查阅手册和文献资料,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二、课程设计的基本要求1、认真查阅资料,独立完成设计任务,每道题都必须上机通过。 2、编写预习报告,写好代码,上机调试。3、独立思考,培养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调试程序的能力。4、按时完成课程设计,写出课程设计报告。三、课程设计的内容三、课程设计的内容1、给定一个英文 ASCII 码文件,统计文件中英文字母的频率,以十进制形式 输出。 2、用递归计算 50 以内 Fibonacci 数, 以十进制数输出. 3、虚拟平台的模型机实验,具体要求如下:1) 选择实验设备,将所需

4、要的组件从组件列表中拖到实验设计流程栏中2) 搭建实验流程:根据原理图 1 和电路图(见附件),将已选择的组件进行连线。3) 输入机器指令:选择菜单中的“工具”,再选择“模型机调试”,在指令输入窗口中输入如下指令:00000000000100000000100100100000000010110011000000001011010000000000000000000001 本实验设计机器指令程序如下:地址(二进制)内容(二进制)助记符说明0000 00000000 0000IN R0“INPUT DEVICE”- R0 0000 00010001 0000 0000 00100000 1010

5、ADD 0AH,R0R0+0AH-R00000 00110010 0000 0000 01000000 1011STA R0,0BHR0-0BH0000 01010011 0000 0000 01100000 1011OUT 0BH0BH-LED0000 01110100 0000 0000 10000000 0000JMP 00H00H-PC0000 1010运算数据自定 0000 1011求和结果4) 这里做的是个加法运算,第一个加数已经存入到内存的 0000 1010 单元中,第二个加数是需要手工输入的。在实验运行面板中点击“运行”按钮,选择“输入”芯片,设置输入的数据后,双击连接“输入

6、”芯片的单脉冲,这样第二个加数就设置好了。5) 在实验运行面板中双击连续脉冲,模型机便开始工作,观察各个芯片的状态。或者在模型机调试窗口中(如图 2 所示)点击“指令执行”选项卡,在模型机调试窗口中点击“下一时钟”,模型机机执行到下一个时钟,点击“下一微指令”,模型机机执行到下一个微指令,点击“下一指令”,模型机机执行到下一条指令。观察各个芯片的状态,思考模型机的运行原理。四、课程设计的要求四、课程设计的要求1、根据题目内容,查阅资料。 2、编写课程设计预习报告。 3、编制程序及调试程序。 4、分析总结,写出课程设计报告,报告中应该包含程序功能与使用说明、程序 功能实现方法说明、如流程图与算法

7、参数说明等内容,设计经验体会总结, 源程序清单。 5、实验过程由指导老师监督,听从老师安排和督导。 6、每次任务完成后由指导老师逐个的检查实验内容、结果并评分,不符合要求 的重写五、实验详细设计五、实验详细设计1)统计文件中各字母出现的频率一、实验原理 在程序中,以是否读到ASCII码为0作为字符串末尾结束的标志;读取 文件,并对文件中的字符串进行逻辑判断(不同字母之间各自对应的 ASCII码),统计字符数。 二、 实验目的 经过该实验知道如何通过编写汇编程序读取文件并且读取文件中内容; 通过分支程序设计来统计字符数, 三、实验设计内容读取文件代码段:读取文件代码段:MOV AX,DATAS

8、MOV DS,AX ;置数据段寄存器 ; MOV DX,OFFSET FNAME MOV AX,3D00H ;读打开指定文件 INT 21H JNC OPEN ;打开成功,转 OPENMOV SI,OFFSET ERROR1 ;显示打开不成功提示信息 CALL DMESS JMP OVER ; OPEN:MOV BX,AX ;保存文件代号 GO: CALL READ_CHAR ;从文件中读一个字符 JC READ_ERROR ;如读出错,则转 CMP AL,EOF ;读到文件结束符吗? JZ TYPE_OKCALL PUTCHJMP GO将文件内容推入栈中,并输出:将文件内容推入栈中,并输出:

9、READ_CHAR PROC MOV CX,1 MOV DX,OFFSET BUFFER ;置缓冲区地址 MOV AH,3FH ;置功能调用号 INT 21H ;读 JC R2 ;读出错,转 CMP AX,CX ;判断文件是否结束 MOV AL,EOF ;若文件已经结束,置文件结束符 JB R1 ;文件确定已经结束,转到 MOV AL,BUFFER ;文件未结束,取所读字符 R1:CLC R2:RET READ_CHAR ENDP ; DMESS PROC DMESS1:MOV DL,SI INC SI OR DL,DL JZ DMESS2 MOV AH,2 INT 21H JMP DMESS

10、1 DMESS2:RET DMESS ENDP PUTCH PROC PUSH DX MOV DL,AL MOV AH,2 INT 21H POP DX 文件主体部分(对所读字符文件主体部分(对所读字符ASCIIASCII码进行比较判断并统计字符数):码进行比较判断并统计字符数):mov CL,41HLEA DI,ARRAYMOV CH,AL CMP CH,CL ;若IF5AH(Z),跳转继续比较 JA HIGHER2 H1:CMP CH,CLJE CHAR ;若IF=41H(A),CHAR0+JA LOOP1 ; 若IF41H(A),跳L1比较42H(B) LOOP1:INC CL ADD

11、DI,1JMP H1HIGHER2:mov CL,61HLEA DI,ARRAYCMP CH,CL ;若IF7AH(Z),跳转继续比较 JA OTHERH2:CMP CH,CLJE CHAR ;若IF=61H(a),CHAR0+ JA LOOP2 ; 若IF61H(a),跳L02比较62H(b) LOOP2:INC CL ADD DI,1JMP H2 CHAR:XOR CH,CHMOV CH,DI INC CHmov DI,CH OTHER: INC OTHERS ;OTHERS+ ;比较结束 四、实验截图2)用递归计算50以内Fibonacci 数, 以十进制数输出一、实验目的 通过该实验充

12、分了解递归程序的用法 二、实验内容三、实验设计内容 循环递归代码段(主要实现递归调用斐波那契函数)循环递归代码段(主要实现递归调用斐波那契函数) MOV AX,F1 ;ax=0ADD AX,F2 ;ax=1JC EXIT ;若有进位则跳出MOV BX,F2 ;bx=1MOV F1,BX ;f1=1MOV F2,AX ;f2=1CALL OUTPUT ;调用outputMOV DL, ;每个数字后的空格MOV AH,2INT 21HDEC NJNZ LP EXIT:MOV AH,4CH INT 21H ;返回DOS输出斐波那契数:输出斐波那契数: OUTPUT:MOV BX,10MOV CX,0

13、 OL1:MOV DX,0DIV BX ;ax=0,dx=1ADD DL,0 ;加上30h,使数字3变成字符3PUSH DXINC CX ;CX=0,每次加1CMP AX,0 ;比较ax=1和0JNZ OL1MOV AH,2 ;字符输出,要输出的字符已经在dl中 OL2: POP DXINT 21HLOOP OL2RET四、 实验结果3)虚拟平台的模型机实验设计1、 实验目的1) 掌握模型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2) 掌握机器指令与微程序的对应关系;3) 掌握机器指令的执行流程; 2、 实验设备74LS181 芯片两片,memory 6116 一片,微程序控制存储器芯片一片,编译器芯片一片,八位同步计数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